88教案网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重点: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帝国主义对拉美的侵略
难点:对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手段: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教学中,除利用教材中“西方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的地图,还可让学生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扩张概况简表”。
殖民国家被殖民扩张侵占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中国
法国土耳其、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
俄国土耳其、伊朗、中国
德国土耳其、中国
美国菲律宾、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日本朝鲜、中国
对于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腐朽势力勾结,共同压迫、剥削当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到压制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初二第一学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印证之。并点明,这正是殖民统治日益走向反动的表现。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应明确西欧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侵略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划分相一致。第一个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晚期,殖民者只在非洲沿海地带建立一些据点,主要作用是作为往来欧亚的远洋航行船队的补给站。此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殖民扩张、掠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欧洲需要的贵重商品和生产原料,殖民活动的主要地区在亚洲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及美洲地区。第二个阶段,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沿着非洲四条大河深入到内地探险,此时,英国首先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用于工业生产为标志进入高潮,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开始由英国向外扩展。冒险家深入非洲内地探险,名为探险,实际是为大工业生产寻找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新的资本来源,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拓新空间。侵略非洲是手段,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才是目的。政治为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服务,在此又得到了印证。第三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这又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密切相关,前边已多所述及,不再赘述。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可引导学生联系英国在19世纪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加以分析、认识。
关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教师应指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为标志。这是美国国力尚不强,国内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羽毛未丰之时采取的政策。当时,欧洲列强尚不看重美国,其门罗主义政策影响也不大。英国在美洲的影响大大超过美国。(2)19世纪8o年代美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向拉丁美洲扩张的势头强劲起来,向欧洲列强展开全面的挑战。在经济方面向拉美地区渗透的同时,政治上也展开了攻势。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18个国家参加的美洲国家会议,以“美洲人民利益一致”为旗号,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后来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称霸西半球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举措。当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1898年,美国发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即美西战争。(3)进入20世纪,随着美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于是,西奥多罗斯福“大棒”政策和塔夫脱的“金元外交”相继登台、并行,极力排挤美国及其他列强,扩张自己势力。到第一次世大战前夕,美国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已大大超过英国。与拉美各国贸易的总额,美国也已经超过了英国,居于首位。整个拉丁美洲即将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后院”。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的原因;(3)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可启发学生简要回顾自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以农业为本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本身固有的封闭性,是世界各地区横向联系的障碍。只有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才打破了这种封闭性,而把世界各地区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每当发生阶段性的发展时,这个“整体”就有了进一步“紧密”的发展。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前后,西欧各国向海外大规模扩张,对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力量大为加强,到19世纪时,已能深深地渗入或控制中国、印度等亚洲古老的文明中心。→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殖民扩张活动,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中可见,这个“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对此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解决之。同时,又应清醒地认识,这个“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奴役、掠夺、殖民统治的基础之上,世界经济的发展给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带来繁荣的同时,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和贫穷落后。所以,这个“体系”又是很不公正的,损人利己的,必然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殖民统治和反奴役、掠夺的斗争,展开日益强劲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
小结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的争夺,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性产物,具有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其次,它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人民的压迫、剥削、奴役、掠夺之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所以,又必然激起反抗斗争,反殖民统治、奴役、压迫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联系已经学过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其次要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提问、阅读、回答、列表、总结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了解与掌握在帝国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各列强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侵略,奴役的历史事实,从而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帝国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列强对亚洲各国的进一步侵略
2.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西欧殖民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的三个阶段
2.西欧殖民国家瓜分非洲的主要活动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国的经济渗透
2.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活动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精选阅读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专题概述

列强侵略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国际背景

主要战争

侵华方式

爱国官兵

人民群众

工业革命完成

开辟国际市场

鸦片战争

商品输出

(略)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中国边疆危机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过渡;从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

左宗棠收复新疆

(略)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海战爱国官兵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瓜分中国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

(略)

义和团运动

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侵华

军事侵略

殖民统治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

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本专题第1目“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企图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说明由于外国的入侵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第2目“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原因。第3目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暴行;以及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过程,烘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逐渐形成的。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西方列强在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2、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二、教材要点

国门洞开

(一)原因

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二)经过
1.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美、法等国也加入了侵华的行列。

2.1894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战后,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以攫取利润。

4.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l国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三)危害
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灭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上,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3.经济上,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一)瓜分狂潮的背景

1895年,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瓜分狂潮的经过

1.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2.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胶州湾。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三)瓜分狂潮的危害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四)瓜分狂潮的结局

1、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为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矛盾,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第二节)三、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列强侵华的相关历史图片。

教学:

国门洞开

(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

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掌握

读史感悟:

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通过中国和世界发展状况的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列强是采用什么手段来打开中国大门,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的?

1840—1900年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①熟悉《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②《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五口通商——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

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其中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反映了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③鸦片战争后,其它主权的沦丧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

史料链接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通过上述条款,列强从中国获取哪些特权?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①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方面的异同点。同: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异:《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中设厂的规定。

教师总结:《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新要求。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甲午战后,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以攫取利润。

教师明确:

资本输出的概念与方式;

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的区别;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②结合下列表格,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未得逞)、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1800万两白银

白银2亿两

开放口岸

广厦福宁上

南京、天津等11处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关税

中英商定

“值百抽五”

免内地税

其它权益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等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构成哪些危害?

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以武力为后盾的“使馆”成了清朝的太上政府,严重侵犯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是对中华民族的莫大侮辱;

清王朝在京畿战略要地的警备被解除,使北京的大门洞开,方便了帝国主义强盗自由进出;列强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也便于列强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尤其是其中的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突出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奴役,以及对中国人民压迫。

③条约中哪一项内容突出反映了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略的影响

论从史出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践踏中国主权

史实/危害

(1)侵犯中国人民生存权(2)掠夺中国资财,毁灭中国文化遗产政治上破坏中国主权破坏中国领土、领海主权和司法方面的主权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小结:

①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一、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展示《时局图》,介绍瓜分狂潮的相关情况。

①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②瓜分狂潮的高潮是。③瓜分狂潮的方式。教师简单介绍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概念。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④瓜分狂潮的危害: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二、门户开放政策(1)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设问:当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为了染指中国,它提出了什么政策?其本质意图是什么?

(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与影响

读史感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的学习思考,提问: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对中美两国和列强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

①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上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对美国,列强各国开放了其“势力范围”让美国能“利益均沾”。实际上美国是该政策最大的赢家,它以“机会均等”为手段,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为美国参与侵略中国并取得侵华有时创造了条件。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

①宁波②广州③重庆④上海⑤苏州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

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

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6、.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C、封建经济为主,大部分主权丧失D、地主阶级与外国势力共同统治的社会

7、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

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B、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

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D、《辛丑条约》签订时

9、“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开端其中“三国”是指

A、美、英、法B、俄、英、法C、俄、日、法D、俄、德、法

10、“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请回答:

(1)据材料1,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3)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4)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三、问答题

1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有关内容,阐述这一变化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2、C3、C4、D5、B6、C7、A8、B9、D10、C

材料题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3)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4)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问答题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从中取得了“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而便利了英国上平倾销到东南沿海,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除了取得“开放沙市、重庆等地为商埠”的特权之外,还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一特权就体现了帝国主义对外资本输出的侵略特征,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目的是逐渐扩大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便大量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资本输出的表现是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修路、开矿等,这一方面更加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

瓜分中国的狂潮(一)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建厂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能力方面:

(1)通过学生总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租借地与租界地的不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的能力。

(3)通过总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概括当时中国时局最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19世纪末,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归纳总结资本输出的方式,训练学生阅读教材,处理教材子目及大、小字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教材中《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和《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回答相关问题,训练学生从表格中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通过新界示意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19世纪末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重点。这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影响要比商品输出大得多,深远得多。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形式,它使中国面临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本质,把中国历史的演变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

(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重点,美国在19世纪末对远东,特别是对中国提出的侵略政策,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后,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产物。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了解认识美国对外政策演变的过程。

2.难点分析:

(1)资本输出的对华影响是难点。资本输出对华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便于列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难于理解这种相反的结果。教师可用层层设问的方法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

(2)美国门户开放的政策的影响是难点,学生难于理解的是:这一政策对美国讲是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对华来讲是危机加深了,对列强来讲是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教师可从某一点切入,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发生在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与以前不平等条约相比,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特点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开工厂是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的主要特征之一。自此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打出资本输出的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资本输出的方式)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教师边写板书)1.争做中国的债主2.抢夺筑路权3.抢夺开矿权4.抢夺建厂权

师:在回答这问题上,有一个最简便的方法,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

生:(与教师共同探讨对教材子目、大小字的关系及归纳,概括的简单方法)

师:我们再来一起分析,这些资本输出的方式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和影响呢?

生:(阅读思考作答)

师:同学们讲的危害和影响都是对的,这些都是而易见的,但还有不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大家想,列强在中国建工厂,修铁路,开矿山使用的劳动力是什么人?(停顿)中国人。产品主要在哪里销售?(停顿)中国。这样就使更多的中国人卷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当中来,那么会对中国原有的主要经济造成什么影响?(停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而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什么关系?(停顿)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师: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列强得益完全一致吗?(停顿)通过教材上两个表格来了解一下:(分别打出两个表格)从列强在中国争得的路投资表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讨论作答)

师:我们把同学们回答的归纳在一起有三个结论修铁路数目最多的国家是英国。19世纪末列强都争相在中国投资修铁路。帝国主义以修铁路的方式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从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中,按照同样的思路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讨论作答)

师:我们把同学们回答的归纳在一起仍有三个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相在中国开企业——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征。开办的企业既有重工业,又有轻工业,涉及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从两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资本输出占优势的仍是英国,列强在大规模资本输出的同时,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师:(打出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的定义)老师这里有一张空白表格,请一位同学把帝国主义列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的情况对号入座,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生:(阅读回答教师随之把内容填入表格)

师:从演示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偌大的中国,被列强几乎瓜分完毕了,假如你们是当时的一名青年学生,对此会有什么想法呢?(停顿)我这里有一幅当时人绘制的政治性漫画(打出《时局图》)谁能与19世纪末爱国志士的身份,向世人介绍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同学们可分成小组,稍加准备,然后请一位代表演讲。

生:(讨论进行准备,或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解色扮演)

师:了解了列强瓜分狂潮的基本情况后,我们还需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租借地以前讲过的租界地有什么不同点呢?二是通过新界示意图,弄清香港地区半个多世纪中被英国侵略的历史,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主权所有不同,租借地名义上属中国,租界地属列强地理位置不同,前者是沿海重要港口,后者是在大城市中前者有时间限定,后者是永久性的。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回忆讨论回答)

师:从这幅图中,折射反映了香港被英国侵略的整个历史过程,下面我们再一起分析,19世纪末列强为什么要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呢?

生:(思考回答)

师:翻开书,看看我们的思路,分析理解与教材的编写者是否一致呢?(停顿)

生:(阅读教材)

师:看来,同学们回答要比书上更多更全面,同学们肯定注意到了,在瓜分狂潮中没有美国,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瓜分?(停顿)是否放弃对中国的侵略呢?(停顿

瓜分中国的狂潮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学生认识到: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学习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高潮,在中国,同样掀起了瓜分狂潮;通过学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它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3.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即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瓜分:争作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设厂权,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这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正是民族危机的加深,先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抗击列强侵略的义和团农民运动。

重点分析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的重点。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影响要比商品输出大得多,深远得多。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所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重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介绍俄、德在取得筑路权时所附加的条款;让学生回忆列强采矿权、办厂权何时取得,引导学生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强调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通过利用动画《瓜分狂潮》的演示和区别“租借地”与“租界”的不同,使学生理解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难点分析
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本课难点。学生在学习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借款很容易和现今的国际贷款混为一谈,课本中只是给出来了丧失筑路权产生的危害的结论性描述,学生在学习时也会产生疑惑。此外,资本输出对华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便于列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二是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学生较难理解这种相反结果。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来讲是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对华来讲是危机加深了,对列强来讲是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对此,学生较难理解。因而,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让学生思考:“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完整的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前,美国有无独立的侵华行为,是如何侵华的;它追随哪些西方强国,为什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不再追随他国等问题,使学生全面理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课内探究活动
在讲解列强争做中国债主时,引导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包括小字部分和图表)并分析、讨论这一问题。之后,各组派一人提出本组的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重点:资本输出;势力范围的划分和强占租借地。
难点: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教学用具:历史图片、flash动画、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所学的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以及时代特征。让学生回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1870年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①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②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③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向垄断过渡时,垄断资本家认识到,在国内投资所得的利润远远低于在落后国家和地区投资所得的利润,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因此,19世纪后半期,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同样的,这一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以资本输出为主。
由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列强在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1.争做中国债主
在讲解“争做中国债主”一目时,引导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包括小字部分和图表)并分析、讨论这一问题。之后,各组派一人提出本组的答案。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清政府借款的态度、目的、权利、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
2.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
在讲解“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一目时,应先让学生回忆最先获得在中国筑路权的是哪个国家、它是如何获得的?
教师应相应的介绍俄、德在取得筑路权时所附加的条款,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列强获得筑路权,不仅使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便于其的经济掠夺、军事控制和势力向中国内地深入。
3.开采矿山
让学生回忆最先获得采矿权的是哪个国家?强调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
4.开办工厂
让学生回忆外国可在华开办工厂始于何时?通过出示列强在华工厂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企业技术性、管理先进。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有关表格,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在华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因而,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占垄断地位,这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讲完这一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强调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帝国主义直接的殖民统治――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利用动画《瓜分狂潮》,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区分租界和租借地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列强在租借地实行殖民统治。
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提问:在瓜分中国的列强中,缺少哪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这样?教师要强调美西战争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战争,并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和引用的文字材料。由此让学生认识到,美国不会放弃这一侵略时机
分析“门户开放”政策内容,并思考:“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完整的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分析得出“门户开放”政策的作用。
应引导学生思考: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前,美国有无独立的侵华行为,是如何侵华的?它追随哪些西方强国,为什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不再追随他国?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此政策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适当介绍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瓜分中国的狂潮(二)


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师:美国未参加瓜分,但决不意味着会放弃这一侵略时机,同学们可从教材中的小字,和引用的文字材料中了解一二。

生:(阅读教材和文字材料)

师:在军事力量弱于欧洲,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从字面上看:是打开门,打开窗户,谁对美国打开门,打开窗户呢。看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生:(朗读教材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师:从内容上看,是列强的势力范围对美国开放,当然还有要求清政府对列强全境开放(与同学一起回忆初中所学的内容),而列强的各自的势力范围是不允许他国染指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强才能接受美国的这一政策呢?

生:(思考回答)

师:同学讲不损害列强既得利益的情况下,那么从内容中看,列强们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了吗?(停顿)没有。所以,列强能接受也就是必然的了。美国既没损害列强们已获得的利益,那么提出这一政策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随想随答

)师:由此我们可知,美国提出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同时要求各国对美国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也享有均等的机会,达到利益均沾分享侵略权的目的。这一政策提出后,对美国、列强、中国都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生:(讨论,思考回答)

师:我想就同学们谈到美国的影响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第一,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此时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师: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很显然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能否在国际上被认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是需要有经济力量作后盾的,我们常说弱国无外交,也是这个道理,第二,这一政策使美国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这是为什么呢?

生:(讨论思考回答)

师:通过这一政策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势力范围内,分享侵略权益,然后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经济实力排挤他国,最终独占中国。我们本节学习的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事件总结一下。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总结)

师:这些侵略活动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呢?哪位同学能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当时中国时局的最突出的特点呢?

生:(思考回答)

师:(指导学生做课后的练习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19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