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祖先》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祖先》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黄、炎两族最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逐渐东移。黄帝族的迁徙路线偏北些,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区。
炎帝族的迁徙路线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鲁东北一带。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与所迁地区的土著部落发生过斗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逸周书·尝麦》说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一带的蚩尤族发生激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
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族曾和少昊族关系密切,所以黄帝族亦和处于东方的太昊、少昊两族作战,并赢得胜利。
黄帝族打败蚩尤族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了影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黄帝。此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日益广泛。
新石器时代后期,黄帝族的影响更加扩大。
战国、秦、汉期间,人们对黄帝族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叙述了这样一个系统:我国上古时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
上面这个系统里的名称绝大多数都不应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当作为族名来认识。
相传黄帝25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25个氏族。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一辞地盛赞黄帝的巨大影响,很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在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中,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被尊称为五帝,是最有影响的部落联盟首领。
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第1课 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语文书上有。
师:大家可以看到:学科之间相通的。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谁能为我们讲一下其他的人类起源的。
(七年级《语文》中选了袁珂先生《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女娲”的一篇。)
1.神话传说(板书)
(学生绝大多数知道上帝造人。但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下面我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人类起源的几个神话传说。我们就从文明古国讲起。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传说在世界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就已存在,她创造了天地的一切,她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她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她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繁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是太阳流出来的眼泪。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七表诗》中,描述在创世之前有一对神灵,阿斯普是男神,为淡水海洋,梯阿马特是女神,为咸水海洋。二神生下了众多神灵,后来神之间发生大决战,一方以梯阿马特为首,一方马尔都克为首,马尔都克是以梯阿马特的曾孙。马尔都克战胜梯阿马特,将她的身体一分为二造出天地,又用梯阿马特的主要支持者金古的血液造出人,并强迫人膜拜神。
古印度神话也认为太初只有水,但是水中并无神,而是出现一个金蛋,孵出梵天大神,梵天以两半蛋壳创造天地,然后从其身体的各个部位诞生万物。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世界历史中学到。
还有其他文明中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
大家都熟悉的上帝造人。这是源传于犹太人中的故事,《圣经》里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她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这有点和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类似。
还有希腊神话,今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大家看了吗?古希腊的神话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将来学习世界历史时,再给大家讲,现在我们听听古希腊人是怎么说人类起源的:众神之中的普罗米修斯和弟弟厄庇墨透斯合力塑造人和赋予人和其它所有动物以生本领。普罗米修斯用土和水揉成了泥,照着神的模样捏出了人,他使人呈站立的姿势,厄庇墨透斯将勇敢、力气、快速、伶俐等天赋分别赐予各种动物。厄庇墨透斯慷慨地把各种天资赠予各种动物,到最后竟没有剩下甚么象样的天赋能给最崇高的被造物人类。于是普罗米修斯升到天上,在太阳神马车里点燃了一只火把,将火送到地上来。奥运会传递火炬据说就是从这来的。
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它说有一天,天神欧丁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还有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某个印第安人部落认为神用一只在原始海洋上游泳的鸭子的蹼足上粘着的泥土造出大地和生物;而西非某个部落则认为世界是在蚂蚁的排泄物中产生的。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太多了,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到学校图书馆、上网查查。为什么古人有这么多神奇的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生:没知识,没科学,没文化。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它也说明当时的人类缺少交流,没有交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还说明人类是渴望了解自己是从哪来的,还说明人类是充满幻想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起源想到了各种的可能性,在不断的错误中最终找到科学的答案。我们对未来也有许多幻想,有的也许只能是“梦”,但在众多的“梦”中,说不定那个“美梦”就会“成真”。
同学们,我们怎样评价这些神话和传说呢?现在,请把课本翻到第15页,将这段文字标出来:
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古证实,但必定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境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以上用1课时)
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师: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人类的起源,主要讲的是神话传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历史课上为什么要说这些神话传说吗?
(失败,没有学生知道,一脸的茫然。)
上一课,我们在教材上标出了一段文字,大家还记得吗?
(终于想起来了,有学生翻到第15页,知道我要问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人类起源的另一种说法,请大家把教材翻到第3页找到: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板书)。大家都熟悉这种说法,但你知道――为什么说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吗?
生:1.我们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2.我们发现了人类化石。3.我们找到了元谋人、北京人。
师:大家看教材是怎么叙述这段文字的?
生:科学研究。
师: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这段文字请大家记不来。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不以主观好恶任意歪曲事实,改变事实,取舍事实,普及剪裁事实,属于所谓“求真”的范畴。――《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板书)
大家要认真领会这段话的含义。科学精神渗透在我们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各种专业知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现在同学们看教材中的插图《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知道人类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人类的体质在不断的变化中。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4页: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板书)
师:“原始”是什么意思?“原”指原来,“始”指开始。“原始”是指开始的,古老的,未经开发的。“原始人类”就是说最早的人类。现在请把书翻到第7页,看插图《我国境内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分布图》。
图中有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元谋人等,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个地方的人一样不一样呢?比如:“北京人”,可不可以指现在的北京人?显然不能,这里的“北京人”是指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原始人类。
通过这个图我们能得到有关中国原始人类的哪些信息呢?分布广,许多地方都有原始先民们生活的遗迹。
在这幅图里大家至少要注意三种人:
1.元谋人(板书)
2.北京人(板书)
3.和县人(板书)
请大家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我们为什么要注意他们呢?这是有原因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我说的这两句话请大家在教材第4页找到并标出来。
这里要注意:我们以后要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最多、最早、最大、最什么什么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记住一些有代表性,有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并以他们为例,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特点。
为什么要了解“和县人”呢?它有什么代表性呢?请大家记在书上:我省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板书)1980~1981年发现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石灰岩洞穴中。和县人化石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和其他化石。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进步的特征。
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讲某种人,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原始人类的遗迹,即原始人类的化石和其他的生活痕迹。这里我要指出:在上一次的作业中,有的同学说历史就是书上记载的事。这句话是错的。历史是过去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书上没有记载,也是历史。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书,或者说文字是主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还可能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了解历史。
我们是怎样知道元谋人的呢?看教材第4页的图和小字。元谋人的牙齿化石,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一个成年男子的牙齿,他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小字部分有这样一段话:“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使用火。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回答的有:元谋哪个地方有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元谋人使用石器;)
师:很好,用火。火,可能是天然(板书)的,也可能是人工(板书)取得的。天然火是怎么来的?
生:雷电、火山、陨石、物体自燃。
师:我们刚才讲了科学精神,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我们在考察历史时,证据要充分。“炭屑和烧骨”,可能是某种天然火的杰作,也可能是人类利用天然火的痕迹,甚至有可能是人工取火,那种可能是真的,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当证据不足时,我们只能说:元谋人可能使用火(板书)。
(第3课时)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人类的起源及中国原始人类,讲了元谋人,和县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三、北京人的生活
1.时间 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地点 北京西郊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
3.体质 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头部保留着不少猿人的特征
4.生活 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右边各项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指导学生了解贾兰坡、裴文中两位考古学家。对照第5页的图《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胸像》,讲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解释“旧石器时代”:
使用火的好处: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的自然力。
(向学生提出了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个同学说到了“人定胜天”,“天人和一”等词。不知如何说明这个问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各班回答情况比较正常,但也有几个例外。
1.时间 五班,我刚写完时间,有个同学就说出170万年。全班同学大笑,我想是没有看清题目,提出认真阅读教材,看清题目的要求。
2.地点 五班,回答地点时,把“龙骨山洞穴”读成“龙骨-山洞-穴”。
3.体质 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太好,几个班的同学把整段的内容都读了出来。也有的同学只是读了头部保留的猿人的特征: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思考与讨论”及“想象”。布置作业“北京人的一天”。
后记:
1.用三课时上完一节,这是第一次,感觉是特别的累,有点儿力不从心,无从着力,完全没有以前上课的从容。
2.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课堂有点儿乱,六班整体尚可,二班、五班部分同学乘机起哄。我虽训了几个同学,但语言的力度显然不够。二班的一位男同学,竟然把上衣扣子全部解开,把那并不健美的胸肌展示出来。还是二班,少了一个人,一问,竟然是大名鼎鼎。(去年的初一学生,半个多学期没有到校上课,理由是期中考试没考好,班主任竟敢点名批评他。在提出要教训班主任,吓得班主任只好辞职后,教室里也难见到他了。却时常能看到他的母亲到学校吵闹。没想到竟留在初一了,恰巧又带他的课。苦啊!)真不愧他的“英名”,开学才一周多,又不见了。可怜我,对他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却难识庐山真面目。
3.教师用书终于发了下来,也许后面的课能轻松一点。
七年级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远古人类历史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对寻找有科学依据的感触和历史想像有一定难度。
教材分析
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进行新课
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远古人类有多少呢?他们分布在何处?一起来看课本插图。
识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读历史地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看题目,知道这幅图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二,看图例,知道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含义;第三,看图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释;第四,找出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从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事实证明,我国是历史十分悠久、古代遗址遗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学术界统计,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旧石器早期遗址也有七十多处,但在课文地图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来,只能列出重要的几处,而在课文正文中,仅举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几处。要求学生记忆这三处远古人类遗迹。
生活年代最早的是元谋人,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因发现于云南元谋而得名。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板书)
教师(提问):对于元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资料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出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提问):什么是化石呢?同学们查字典了解一下。
学生: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教师: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两颗牙齿,一颗为左上内侧门齿。一颗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同桌同学的门齿,看与元谋人的牙齿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图上这两颗牙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这两颗牙齿硕大、粗壮,由此可推测,其主人是一青年男性。这与以后的北京人相比,其牙齿的形态、构造更为原始。另外,考古学家在元谋人的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那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开始使用石器,那些黏土层中的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说明元谋人会使用火。仅凭这些考古资料想揭开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纱还很困难,我们还迫切需要通过一处考古资料丰富的远古人类遗址来揭示原始人的生活。给我们提供大量丰富考古资料的是什么遗址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20世纪2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首次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在以后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出土了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的骨化石、10万多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这么丰富的考古资料使北京人成为举世闻名的远古人类。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了解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二、北京人(板书)
学生活动:找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和生存年代。(发现地点是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20万年。)
教师:北京人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的体质特征如何?
形貌、体质特征(板书)
教师:(课件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对照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说说北京人的头部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发现北京人长得既像猿类而又具有现代人的特征,所以称他们为“猿人”。北京人头部的猿类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颧骨突起,嘴部前伸,没有下巴。他们的脑容量虽比猿类大一半以上,但只等于现代人平均脑量的76%。他们的体格健壮,肌肉有力,毛发浓密,身高一般是一米五六左右。北京人的四肢相对来说比头部要进步些,他们的上肢已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形式,下肢虽然和现代人相似,但还有若干原始性。由此就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人的身体结构有的地方――如上肢,那样接近现代人,而有的地方――如头部和下肢却更像猿呢?同学们能推测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略。
教师:正是由于劳动使上肢肌肉、韧带和骨骼日趋发达,使手由最初只能做简单动作到逐渐会做各种复杂动作,灵巧性越来越强,灵活程度已与现代人差不多了。因此,手是最先向现代人方向发展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下肢在四肢分化后,只担负支撑身体和行走的任务,所以它的发展就落在了上肢的后面,虽已能直立行走,但还有些屈膝。至于脑及脑外面的头骨结构,是在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之后,由于劳动实践和语言的推动才发展起来的,因此,北京人的头部还有较多的原始性。人体发展的这种先后顺序证明,人类是由于劳动才从古猿转化来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北京人是如何劳动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制造工具(板书)
教师(总结):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周口店一带的地理环境除了距离海边比现在近得多,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之外,大致和现在差不多。在周口店的南边、东南边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北边和西边是重叠的高山和蜿蜒起伏的丘陵,北京人就住在这里的龙骨山的天然洞穴里。那时候,成群的野马、鹿和羚羊在平原上奔驰;犀牛和大象也常到那里寻找食物;在高山和丘陵上,松、柏、桦繁茂成林;还有结着小肉果的朴树和开小紫花的紫荆杂生于丛林中;成群的猕猴往来攀跃,寻找着果实;凶猛的剑齿虎和熊、狼、豹等猛兽出没于山野间,严重威胁着北京人的生存。北京人跟险恶的环境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这过程中逐渐地创造了和自然作斗争的武器,那就是石器和火。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一般是把石块打制成带刃的石片,再经过单面加工制成的。也有一部分石片是没有再加工就使用的。这些石器按其形状和用途,可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两端刃器等。砍砸器和刮削器的发现间接证明了北京人还能利用石器把树木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这些工具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十分粗笨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能把它们制作出来,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能够制造工具,人类的劳动实践便开始了。北京人就是凭借着这些粗笨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北京人同自然作斗争的另一种重要武器,就是火。在他们住过的山洞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还有被火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木炭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了。从灰烬的成堆来看,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那么他们的火是怎样来的,有了火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使用天然火(板书)
教师:火的使用,使人类能够吃到熟食,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还能利用它御寒、照明、驱逐野兽,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尽管这样,北京人的生活条件还是极其艰辛的,既要抗击种种自然灾害,又要抵御猛兽的侵袭。他们常常由于猎获不到食物或是同猛兽搏斗而丧失了生命。在已发现的四十个北京人的遗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死于14岁左右,生活到50岁以上的仅有一人。
在这样艰难险恶的环境下,我们的祖先是靠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一代代繁衍下来的呢?谁能描述一下他们的生活方式?
学生:回答略。
群居生活(板书)
教师(讲述):他们过着互相协作的群居生活。这种社会性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社会力量的源泉。北京人大约几十个人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一起分享微薄的劳动果实,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他们每天早晨成群地出去打猎,主要猎取肿骨鹿、梅花鹿、野马、野羊等。狩猎的方法大概是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先躲藏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等野兽一出现,就手持工具围猎追打。这种原始的狩猎方法和简陋工具,是不容易猎获到动物的。妇女到附近的丛林和原野去采集野果,挖掘植物的根茎。采集是北京人获得食物的主要方法。北京人群居在山洞里,燃起一堆火,烤熟猎获的动物肉,或是烧熟采集来的朴树子等,共同享用这些食物。晚上在洞口燃着几堆火,防御猛兽的侵袭。在群居生活中,他们还处于原始的乱婚状态。这种群体就是原始人群,也就是早期的人类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是靠着这种社会组织,经过长期的艰苦劳动和斗争,顽强地改造着自然,改造着自己的体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三、山顶洞人(板书)
到了距今1.8万年的时候,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因他们的遗骨化石是在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发现的,所以被称为“山顶洞人”。
自学提示:
1、为什么称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
2、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3、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哪些改进?(骨器、磨制石器、钻孔技术)他们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热,来源于生活经验)
4、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原始的对美的追求)
5、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生活年代离现在最近?谁更像人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学生:阅读、回答略。
课堂小结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重点应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用课件展示知识结构。
远古人
对比项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突出点
最早
最丰富、举世闻名
生活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8万年
生活地点
云南元谋
北京周口庄
北京周口店
头部特点
还保留猿的特征
和现代人相似
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
打制、磨制、钻孔
火
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织形式
群居
氏族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互相解答。
学生质疑、解答略。
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写入历史课后记中。
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写一篇小作文。
课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9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