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台湾香港和澳门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台湾香港和澳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3.12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学习目标
1.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三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形成。
3.掌握台湾省地形、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和主要城市。
学海导航
一.台湾自然地理特点及经济特征
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及热带、亚热带的各种水果。
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是因为这里的农林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1)“森林宝库”: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南部、北部分别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森林,树种很多,其中以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水果之乡”:香蕉在台湾被称为“果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水果都有分布,如椰子、菠萝、龙眼、桃、梨等,四季鲜果不断。茶叶是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
(3)“东方甜岛”: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物,台湾南部位于热带,所以台湾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蔗糖产量很大。
(4)“海上粮仓”: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所产“蓬莱米”历史上大量出口。
(5)优良渔场:台湾四周广阔的浅海是东海鱼类与南海鱼类的交汇处,又是近海鱼类和外洋鱼类的捕捞场,渔业发达、水产品丰富。
(6)矿产多样: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矿产地;西部平原地带是煤、石油的蕴藏地;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
(7)“祖国东南盐仓”:西海岸沙滩广布,晴天多,日照充足,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海岸沙滩地带,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
台湾地狭人稠,海上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工业的发展。
阅读分析祖国宝岛一一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产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占岛内生产总值(%)1.830.467.8
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7.334.957.8
岛内生产总值(亿美元)2960
外贸总额(亿美元)2710
主要工业品产量成衣l598万打,人造纤维333万吨,监视器422万台,电脑主机板4672万片,便携式电脑1051万台,手机3068万部,电子电容器1991亿只,印刷电路板1.19亿平方米,钢坯1764万吨,水泥1847万吨,汽车39万辆。
(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____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____带,南部位于____带。
(2)自然环境特征:
①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____,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部沿海。
②气候类型Ⅰ为____气候,Ⅱ为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___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降水丰沛。
③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____资源。
④由于该岛邻近____板块与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受____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
(3)人文、经济特征:
①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____产业,其次是第____产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____%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____。
②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部。
③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单项选择)。
A.纺织B.钢铁C.汽车D.信息电子
④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____(多项选择).
A.资金B.技术C.市场D.劳动力
该题以台湾的地形地质图、资源分布图以及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为背景,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全方位地考查了台湾的地理知识以及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题属于基础题。(2)题从台湾的地形图可看出,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是台湾山脉,西部是沿海平原;台湾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四面环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气温的年较差小;由于中部是台湾山脉,地势落差较大,且由于降水量充沛,台湾的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台湾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挤压作用强烈,使台湾发生地震频率较大,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台湾,受台风影响很大。(3)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台湾产业部门比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通过计算可知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说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很高。热带水果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台湾岛内信息电子业发达,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有优势。
(1)台湾亚热热
(2)①山地、丘陵西②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地形隆起小③水能(水力)④太平洋亚欧地震台风
(3)①三二90高②南③D④A、B
2007年3月30日,台湾“中华航空”Cl7957航班由台北飞往上海,首次两岸清明包机由此“起飞”。读台湾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岛屿:A____;B____。
湖泊:C____。
(2)填写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②____。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4)台湾岛的铁路、公路干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附近200多个岛屿;台北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位于台湾岛南部,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由于台湾岛纬度低,山地垂直分异,因而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整个台湾的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都与沿海平原地形有关。
(1)澎湖列岛钓鱼岛日月潭(2)台北高雄(3)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多;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4)分布在沿海区(或沿海岸分布);围绕岛屿呈环状特点

A级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有关台湾海峡地理知识的正确叙述是()
①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水道,有“海上走廊”之称②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由46个大小岛屿组成③台湾海峡海底中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待开发④黄岩岛扼台湾海峡的咽喉,为南北航运的要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台湾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彝族B.高山族C.回族D.黎族
3.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A.充分利用了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
B.充分利用了当地热带、亚热带气候,发展多种经济作物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吸引外资,发展加工工业
4.香港经济比澳门发达的重要条件是()
A.香港比澳门面积大、人口多
B.香港的自然资源比澳门丰富
C.香港有可以停泊海洋巨轮的天然良港
D.香港有铁路与广州相通而澳门没有
5.近几十年来,澳门经济的主要产业是()
A.纺织品工业B.旅游博彩业
C.金融保险业D.建筑地产业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所示的岛屿中,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字母分别是____和____。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地距离约为____千米。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我国某地区剖面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为我国大陆的____省,B为____海峡,C海区下为____(地形),D为____岛。
(2)该岛素有“森林宝库"之称,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该岛()
A.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
B.距海近,降水多
C.纬度低,山地海拔高
D.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好
其中以____树最为著名,____产基屠世界首位。
(3)关于该岛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祖籍多为广东、广西
B.以广东的风俗习惯为主
C.最多的民族是高山族
D.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达500人以上
(4)中央山脉是本区主要的山脉,其自然带的基带是________________。
(5)本区的经济特点为“________”型经济。

B级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有其地理和历史渊源.。回答1~2题。
1.图中水果“分布主导因素一销售主导因素’’的正确组合是()
A.气温、降水、城市一技术、资金
B.光照、地形、水源一冷藏设备、劳动力
C.降水、热量、地形一市场、交通运输
D.气温、土壤、城市一交通运输、信息
2.据图分析,港澳台地区共同的工业部门是()
A.电子、纺织B.造船、化工
C.玩具、钢铁D.机械、食品
下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据此回答3~5题。
3.该岛屿名称是()
A.台湾岛B.海南岛
C.马达加斯加岛D.古巴岛
4.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洪涝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D.地震、洪涝
5.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A.降水、气压B.降水、光照
C.光照、降水D.气压、光照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海运和空运枢纽,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香港建港除与其经济腹地广阔,吸引了大批人流和物流有关外,还与________有关。
A.广阔的土地面积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自由贸易港的政策
D.当地稠密的人口
(3)而紧隔香港不远的澳门却没有此殊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香港相比,世界另一些港口在自然条件上存在不同的劣势。
如:伦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在图中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A级双基过关
1.B2.B3.D4.C5.B
6.(1)ab(2)220+10
(3)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多;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4)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
7.(1)福建台湾大陆坡澎湖列(2)C樟樟脑
(3)D
(4)热带季雨林带
(5)进口一加工一出口

B级能力跃迁
1.C2.A3.A4.B5.C
6.(1)①港阔水深、不淤不冻②沿岸地形平坦开阔
(2)BC
(3)海水浅,不利于停泊大型船舶
(4)河港,泥沙易淤积纬度高、结冰期长
7.(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M.JAb88.Com

相关知识

崔世安当选澳门新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崔世安当选澳门新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崔世安当选澳门新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背景材料]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7月26日举行。唯一候选人、五十二岁的前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以282票成功当选,成为新一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人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20年的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1999年当选后已连任一次,任期到今年12月19日结束。新当选的行政长官候任人经中央政府任命,将于今年12月20日,即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正式就职。按照程序,崔世安在得到中央政府任命后,将于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宣誓,正式就任第三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接替已任澳门特首十年的何厚铧。

[课标链接]

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链接]

一.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

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

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4.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四.台湾问题

1.基本史实

(1)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

(2)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侵占达38年之久。

(3)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4)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

(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等)。

(6)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不过,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言论,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

(2)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3)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3)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4)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

(5)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4.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1)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

(2)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

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km。基隆离福州仅276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C一22C,年降水量22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问,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
2200多万
611人/km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高一语文教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5%是华人。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课文分析

1.学生浏览全文后,请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课文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指出要从三个问题来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文章2至7段。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5段。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第三层:第6、7段。关于“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的问题。

2.课文开篇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分为三个方面来谈,有何必要?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

明确:因为香港问题不只是主权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谈判过程中,除了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之外,还需双方进行磋商、研究。这样,本着不同问题不同对待的原则,一方面明确了谈判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对方清楚地了解我方的原则与态度。

3.在第一部分中,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的语言表述有何不同?为什么?

明确:第二个问题的主要部分是“采取什么方式”,主语是“中国”;第三个问题的主要部分是“商谈如何使香港……不出现大的波动”,主语是“中国和英国”。暗示1997年之后,对香港的管理首先是中国自己的事。

4.课文中怎么表现对主权问题的态度的?

明确:首先明确“没有回旋余地”,“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第3段进一步明确,中国是在“宣布”收回香港,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拿出来与英国进行谈判。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从中英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指出:中国“肯定”也是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别无选择”,向对方表明了我方的态度。然后,指出英国只有合作才会对自己有利——赢得“世界公论”的好评,暗示中国收回香港是大势所趋,是受世界公论所认同的。

5.在谈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希望中英两国政府进行友好的磋商,一是说明保持香港的繁荣对中国建设的影响。前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于第一个方面,文中首先明确希望与英国合作,“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当然这一问题与“主权问题”不同,是可以“进行友好的磋商”的。

关于第二个方面,是驳斥某种观点,暗示对方不要以此作为谈判中制约中方的资本。同时也表现了我国对保持香港繁荣的信心。

6.对于第三个问题,中方的态度如何?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中方客观上承认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但明确指出,一旦出现“大的波动”,中方“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语气柔中见刚。

三、小结

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并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消除了中英两国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是中英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共同成就。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三、四。

五、板书设计

2018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018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又称乙未战争,意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清朝于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时,所发生的一连串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大小战役之总称,同时也是台湾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尝试实践,具有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从台湾内部),在国际社会显示了我国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深得民心。

1894年7月:因朝鲜问题引起的日清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2月:清北洋舰队全灭,台湾海防失去屏障。

1895年3月13日:日下令攻占澎湖。

1895年3月24日:比志岛支队两天内登陆并占领澎湖。

1895年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正式授印于民主国总统唐景嵩,台湾民主国正式成立,号永清。

1895年5月29日:日军定锚三貂角,近卫师团登陆澳底。

1895年5月30日:唐景嵩下令民主国部队(包含部分广勇)扼守瑞芳龙潭堵及基隆狮球岭炮台。

1895年6月3日:狮球岭炮台与基隆相继陷落,民主国正规军瓦解,战死者在200人以上。

1895年6月4日:唐景嵩与丘逢甲弃职前往淡水,6日渡海内渡中国。带有台湾民主国的军饷银数十万两(台湾通史)。

1895年6月11日:因辜显荣等人帮助,日攻陷台北。

1895年6月-7月:台湾民主国吴汤兴与三角涌义民营,相继突袭日军。

1895年6月22日:日军攻陷新竹

1895年6月26日: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将台湾民主国中部以北防务委由台湾知府黎景嵩指挥,派遣统领杨戴云、提督李惟义、督办吴澎年扼守苗栗尖笔山与彰化八卦山。

1895年7月9日:台湾民主国义军于新竹城败,将领姜绍组自杀。

1895年7月29日:为歼灭民主国军队,日本实行“无差别扫荡”

1895年8月8日:日军进攻苗栗。

1895年8月14日:日军攻占苗栗。

1895年8月28日:彰化八卦山之役。民主国将领吴汤兴及吴澎年死亡,台湾知府黎景嵩募集之新楚军全灭。民间或谣言日军将领北白川宫能久战死于此役,但未经考证。

1895年8月29日日军攻陷彰化,日军第二师团五分之四兵力染热病。

1895年9月1日:云林知县罗汝泽招募云林兵勇。哨官简义驻防斗六斗南。

1895年9月1日:日军占领云林,罗汝泽败逃中国,简义持续与日军游击。

1895年9月7日:日军以“不宜孤军深入”为由,退守彰化。

1895年10月7日:日军重新攻占云林斗六。简义败逃云嘉山区,自立“铁国山”。

1895年10月10日:日军第四旅团数千援兵于台湾南部的嘉义布袋港登陆抵台。

1895年10月11日:日本援军第二师团一万余兵士登陆台湾南部的枋寮,将领为乃木希典。

1895年10月11日:佳冬巷战,晚,日军占领佳冬。

1895年10月12日:民主国驻东港管带吴光忠未战逃。

1895年10月12日:东石,布袋,日第四旅团与黑旗军巷战。

1895年10月15日:再度于云嘉一带实施无差别扫荡。日军占领嘉义。

1895年10月16日:日军第二师团占领凤山。

1895年10月18日:日军三方包抄台湾民主国唯一据点台南市。

1895年10月19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内渡中国。

1895年10月21日:日军攻陷台南,台湾民主国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36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