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Jab88.cOMp>课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背景

2、步骤:(1)经济特区:

①五个经济特区②设立的原因

③结果(2)14沿海开放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

(4)开发浦东:

(5)开发天津滨海新区:

3、特点:

4、影响:,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概念:

标志着:

2、背景:

3、经过:

(1)首次

(2正式申请

(3)正式加入

3、影响:

(1)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3)对中国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原因:

(1)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2)必要性:①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②克服计划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有利条件: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意义:

(1)经济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对外开放的几个问题的准确理解:全方位——全国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3、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现在

背景

列强入侵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主动开放

内容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影响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性质

被侵略的产物

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

4、中国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机遇:

①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②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③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挑战:

①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③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面临着挑战。

④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一、选择题

1(2005广东文综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002年全国文综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2005江苏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点、线、面结合,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1)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经济特区

(3)沿海经济开发区(4)上海浦东

A、(1)(2)(3)(4)B、(1)(3)(2)(4)

C、(2)(1)(3)(4)D、(2)(3)(1)(4)

5(07广东单科)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6.我国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目的是

A、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D、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

7、江泽民杂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说:“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国政府体现上述精神最主要的行动是

A开放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进行国有企业改革D加入世贸组织

8、以下对中国加入WTO的比喻最为恰当的是

A、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B、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

C、隔靴瘙痒,无多大意义D、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9、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管辖权的行政区域

②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方面,国家给予特殊政策 

③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

A①②B①③C①D①②③

10、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中国加入WTO B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1988年又把哪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了新的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的山东,有哪两个城市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C

A

D

D

D

D

A

二、非选择题

11、(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新设海南经济特区。

(2)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3)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形式灵活多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青岛、烟台

延伸阅读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应该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目的、过程、意义、影响;重点把握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实质、意义;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必要性、过程、影响。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的方针。

(二)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

(1)含义: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和

的地区。“特”在实行特殊的和。

(2)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创办: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

(4)原因:中国南方是对外交通的或重要,是著名,离、、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密切交往。

(5)地位和影响: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2.开放沿海城市:年,进一步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将、、、

环渤海沿岸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4.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年,开发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2004年以来,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6.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特点:

1.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步推进。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

二、加入世贸组织:

1.过程: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了关贸总协定召开的谈判

会议;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中的缔约国地位;年11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2.世贸组织性质:实际上是世界各国之间从事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3.意义:是中国融入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政策。

例1.(2005广东综合,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1979年,根据广东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置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①②正确,排除B、C两项;比较A项和D项,即③与④,广东不具备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④项错误。正确答案是D项。

例2.(07山东文综,29)(35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材料—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

宗教类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

天道溯源

救世之妙

罗马书等

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

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

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先、化、电)为用。”——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2)分析材料—、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89.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9%,其中,制造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表4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地区

投资比重(%)

地区

投资比重(%)

地区

投资比重(%)

济南

5.36

潍坊

7.26

临沂

1.68

青岛

37.19

济宁

2.19

德州

2.13

淄博

4.14

泰安

1.16

聊城

0.98

枣庄

1.13

威海

10.19

滨州

1.14

东营

1.41

日照

1.59

荷泽

1.11

烟台

19.21

莱芜

0.68

(3)依据表4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四自2000年中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山东境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一些新特点。

(5)图18、图19分别表明山东境外投资领域域进—步拓宽、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以这样的思路,你认为图20体现的山东境外投资的特点应该如何概括?请对山东企业如何实现境外投资的新突破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五山东省政府按照《对外贸易法》和中央的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见》等规定,制定和完善了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具体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完善各级行政许可中心,营造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山东省政府在为对外开放服务过程中是如何行使权力的?(7分)

解析:该题是典型的“山东”题,体现了山东地方特色,而历史的考查角度很是到位,三本必修教材均有涉及,其综合性的特点弥补了考查选材单一的局限,这更是该题的最成功之处。难度不是很大,但区分度会很好,独到的视觉切入和问题设问,充分展示了新课标改革的新风范。

(1)注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限定词:史实说明、三个方面(政治、经济、思想),先秦时期,山东范围。然后再结合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联系定位。语言和内容力求集中明了。

(2)两段材料提供的是山东近代学堂,一中一外,材料说明完整,只要静心带着问题通读材料然后再进行归纳提炼,共同之处便迎刃而解。而积极影响略加分析便可轻易得出,说明即可。

(3)从图表可以看出,外商投资比重较大的地区为青岛、烟台、威海,这三个城市都分布在沿海代地带;其次潍坊、济南、淄博这三个城市都沿胶济铁路分布。所以外商投资于沿海和沿铁路地带。其影响的因素:沿海地带位置优势,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两大地带均交通便利、制造业比较发达,且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由于外商投资于沿海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带,必然会带动两大地带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扩大;由于外商投资的产业主要是制造业,那么会使山东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产业增加,同时推动山东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2)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3)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胶济铁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

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政策。

(4)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梅和胶济沿线地带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不利影响: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5)①特点:境外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②建议: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制定正确的境外投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境外投资的竞争力加强境外投资主体合作,避免恶性竞争;不断优化境外投资结构,招展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遵循和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①省政府正确行使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对外开放营造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

②省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依照法律政策规定,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单选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A.大量引进外资企业B.设置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2.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3.(2005南通4月模拟)1984年我国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中,江苏省有

A.4个B.3个 C.2个D.1个

4.(2004海南,全国Ⅲ,15)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A.临近港澳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5.充分发挥和利用外来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下列事件或现象与此相关的是①秦赢政统一中国②19世纪美国经济起飞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④20世纪末中国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

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

7.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其目的是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B.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重塑上海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D.学习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验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

9.《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

C.加入WTO的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D.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0.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二、非选择题

11.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展览。请结合下列展览内容,回答问题:

展览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上图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展览二:

(2)据上述三图,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展览三:

材料一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国营企业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但是,“我们现在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此,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材料二1958年和1978年的人民日报头版

材料三在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党代会在京召开。

(3)据材料一到材料三提供的线索,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及其影响。

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4)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参观结束后,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12.(2007天津文综)(60分)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4分)

材料二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2)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2分)概括材料二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图13—15

(3)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2分)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2分)

(4)依据材料一、二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6分)

材料四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5)依据材料四,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6分)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ACABAACCC

二、非选择题:

11.

(1)现象:世界市场形成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2)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或中国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50年代中期,实施“一五”计划,实行改造和建设并举的总路线。

促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50年代后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

70年代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90年代,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

(4)变化:改革开放后,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持续增加。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5)建言献策: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2.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

(2)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

(3)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4)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5)①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理解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资料收集
问题探究
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图片或视频。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注:“知识与能力”一栏,具体分成几个层次,要依据课标的要求进行表述,但不能照搬课标的原话)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3、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宋休小四着重)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flash《春天的故事》,《小平,你好》光盘片断,flash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中国入世的相关图片。
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设立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
(2)设立特区的原因及国家政策
(3)经济特区的概念
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的历程
(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二、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1、“引进来”战略
2、“走出去”战略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3、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

导入新课(楷体休小四着重)
用flash《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讲授新课(楷休小四着重)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设计思路:用深圳开放前后的两幅图片,引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出示探究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看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示探究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重点分析特区“特”在哪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楷休五)
1、经济特区的设立(凡是图片,不一定必须附在教学设计里,但必须提供详细出处,以下同)
20世纪70年代末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外国人称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
问: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
(课件展示)
看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材料2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材料3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11月5日至14日,邓小平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访问。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播放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问:视频中反映的对外开放步骤有几步?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四地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浦东
原因:(课本上,略)
经济特区实行“请进来”“引进来”策略。
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宋休小四着重)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可把上个问题穿插在演示中)
提出时间
设置经济特区主要地区
特征和国家政策
意义
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上海浦东
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开放内陆城市
开放边境城市和口岸
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宋休五着重)
2、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导入下一标题)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吸引外资,向外国逐步开放我们的市场,但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二、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宋休小四着重)
设计思路:对“走出去”战略,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领会“请进来”,然后用图表适当介绍我国目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现状,学生搜集资料展示、介绍部分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概况。
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从最开始进口消费品到后来引进设备、技术,再到引进资金、人才、管理乃至引进全套的外国企业等等。通过以“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地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从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中国还有效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应当说,“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引进来”战略
2、“走出去”战略
(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示)
用柱状图和曲线图便于学生形象地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在课堂展示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导入下一标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加入世贸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分析原因,探究中国加入世贸的机遇和挑战。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前身建立原则
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关税和贸易
(1948年1月1日)(1995年1月1日)准则的多国国际协定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结合学生和教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展示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为它的一员的史实。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3、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小结:
战略“引进来”“走出去”
实践创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加入世贸组织”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初步形
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地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
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
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从而加快了“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工业化的进程。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履行对外承诺,这可能给中国的一些产业带来挑战和压力。但是,我们有改革开放20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一定的承受能力,我们有信心迎接这个挑战,并通过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概念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特点
(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2)以吸引和利用为主
(3)实行以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
3、设立
(1)198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划出海南岛设置。
4、影响
(1)特区在发展方面,成为全国;
(2)对沿海地区实行战略,具有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5)
(1)开放:年,国家决定开放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1985年以后,、、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
(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的迅速发展,带动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中国政府在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
a.以引进外资,为主;
b.通常汇集了,具有的特点;
c.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的重要窗口。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2、开发的目的
(1)以为龙头,进一步城市;
(2)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之一;
(3)带动的新飞跃。
3、时间:
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意义:
浦东新区已成为,成为上海,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格局: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沿海开放区、、沿边开放城镇、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特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A、大量引进外资企业B、设置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
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
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3、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4、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主要目的是:()
A、抢先实现改革开放B、为内地经济建设服务
C、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D、慢慢过渡为经济特区
5、《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有3个都是在:()
A、福建省B、海南省C、广东省D、浙江省
6、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其目的是:()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B、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重塑上海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D、学习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验
7、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海南B、深圳C、上海浦东D、环渤海地区
8、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的特点是:()
A、从经济特区开始,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形成了全国性的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对外开放体系
C、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
D、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经济特区的创办
⑴)位置:、珠海、汕头、、海南。
(2)特点:
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为主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为主,对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开放城市
①目的:加快利用、引进的步伐。
②名称: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上海、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名称:三角洲、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①目的:引进外资,生产产品或产品。
②特点:具有的特点
③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商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1)目的:以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
①浦东成为上海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青岛是山东的重要城市,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与青岛有关的问题:
(1)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青岛有一横幅,上写“同胞努力,挽救青岛”,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该呼吁体现了什么精神?

(2)改革开放后,青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战略意义?

(3)2008年奥帆比赛在青岛举行,文明观赛是每一位观众的基本素养,请围绕“做文明观众”为题,针对山东青少年观众拟定几项倡议.(不少于三条)


一、选择题
1.(江苏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照片反映了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国人已普遍使用外国商品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阶段测试)江泽民指出,我
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
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依据是
A.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市场
B.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自然经济已完全消失
3、(山东师大附中高三2009第二次模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青岛厦门浦东伊宁B.浦东厦门青岛伊宁
C.厦门青岛浦东伊宁D.厦门浦东青岛伊宁
4.下列两幅图表明,20多年以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原因是
A.引进先进技术
B.对外开放
C.英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其生产方式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

70年代末的深圳今天的深圳
5.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入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史妹聚在一声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6、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7、“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的开头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谈笑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浦东开发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进一步开放沿海经济特区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8.(山东省济宁一中2009年高三第二次反馈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
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大西方大危机时
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二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
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具体写出材料一种所说的“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
1.(09福建文综24题)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从图中信息容易判断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是正确的;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经济呈负增长应该是只有八十年代中的几年,多数时期还是有增长的.③中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但欧盟是成立于90年代后.④中国1978年前是封闭的,1978年后是开放的,所以既不是始终封闭也不是始终开放,所以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答案选B
2.(09福建文综25题)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A。图7反映了始终开放和始终封闭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在始终开放时期,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始终封闭时期,这就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故A项正确;B项说法强调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3.(08天津文综)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
4.(07上海历史37)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问题:(10分)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6分)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本题属于材料型解析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第一问根据教材解答即可。第二问,是回答“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的原因,中国在1978年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深圳厦门外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市场调节外商投资外向型外向型2、外资技术天津广州长江珠江内地高新技术加工出口知识密集3、浦东长江高科技改革开放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背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京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地位: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意义:是山东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加快山东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
(3)倡议:从礼貌待人,环境意识、服从赛场纪律方面回答。
第(1)问,扣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联系“挽救青岛”,不难回答出背景,即五四运动,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后,青岛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联系对外开放城市的作用回答其重要地位。青岛市山东重要城市,其开放,必然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紧扣如何做“做文明观众”去回答即可。

1、B2、B3.、C4、B5、A6、B7、B
8、(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2)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兴建公共工程等。从而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摸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39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