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四)说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物理教案-第一章 长度的测量误差”,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单位换算:1m=1000km1m=10dm1dm=10cm1cm=10mm
1mm=1000um1um=-1000nm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例如:如图1-——5所测长度27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1—5甲中所测的长度要取做27.3mm.这里末一位的3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是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27mm___28mm之间更接近。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义的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如你看到一份测量记录上写者某本书的厚度是5。你能知道书的厚度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7、练习巩固:P10、(1——2)题
8、作业:P14(3——4)题
二、板书设计: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测量的意义:人的视觉和感觉不可靠。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米(m)
1km=1000m1m=10dm1dm=10cm
1cm=10mm1dm=1000um1um=1000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做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课后反思: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2章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3节长度时间测量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通过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生举例说明)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2)单位及换算
1Km=m
1m=dm
1m=cm
1m=mm
1m=um
1m=nm
3、实验探究: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和长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5.、特殊测量方法
(1)如何测硬币直径。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时间单位还有、
1h=min1min=S
2、秒表的使用
(三)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减小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检测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5、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6、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一、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二、课下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23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