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0课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10课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0课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法国政体变化的概况,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法国政体变化的原因;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度的原因;帝国宪法的专制色彩;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了解法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异同,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人类历史演进的趋势和曲折;通过宪法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进程的多样性;通过对比,让学生领会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法国共和历程艰难的原因,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法国总统是萨科齐,德国总理是默克尔,法德两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那么两国的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欧洲大陆上的政体改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渊源了。
讲授新课: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17、18世纪大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状况。
革命前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所有法国人都属于第三等级。法国历史上有召开三个等级共同参加会议的传统,史称三级会议。会议规定第一、二等级的人数各为300人,第三等级人数600人,但最后投票时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个等级只有一票,这样,统治阶级往往会以2:1的比例胜出,从而使三级会议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机构。本次三级会议在1789年5月召开,第三等级要求改变开会的方式和表决方式。但国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赋税,于是双方矛盾尖锐。当时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法国国王颁发了“密札”的密令,使国王享有专制权力,这种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导致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启蒙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传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当时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最为著名。
伏尔泰(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一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也非常的聪明,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结果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发表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举成名,从此他使用伏尔泰的笔名。之后他写的作品大多数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75),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达官显贵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19岁时就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16年当上了法院院长。孟德斯鸠博才多学,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论文。1726年,他放弃了法院院长的职务,专心于写作和研究,在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诞生了,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次。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177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病逝。
卢梭(1712-1778),出生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做过仆人,学徒,也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老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他写的著作比较出名的有《论政治经济学》《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
2.大革命中法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
法国1789年爆发革命,法国革命进入第一阶段,最高权力机关制宪会议成立,并且颁布了指导和影响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它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并为法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在法国革命中,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虽然1791年宪法赋予了国王一定的权力,但国王路易十六不满足现有的权力,玩弄两面手法,里外勾结封建势力,企图以武力恢复已失去的天堂。1792年法国人民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制,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模式首次在法国遭到挫折。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法国走进第一共和国时代。同时开始了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上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4.大革命后政体的反复变换。
第一共和国建立后,法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较量和斗争当中。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独裁统治。1804年,他以“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为目标在巴黎圣母院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加冕,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称帝后,采取了对内加强统治、对外发动战争等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他的帝国政权,1815年第一帝国在内外交困中覆灭。
在第一、第二共和国期间,政治斗争你死我活,政局难以稳定。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了某种程度的代议制,但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导致一次次的革命。
从第一帝国灭亡到第二帝国建立的概况。这是一段帝国——复辟王朝——君主立宪——共和——帝国的历史,也是法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第一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其倒行逆施激化了国内矛盾。1830年的七月起义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1848年2月再次爆发革命,巴黎人民起义,庄严地宣告:“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经过几天的浴血奋战,终于以共和国取代了君主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二月革命以来法国的局势:政局不稳定;经济难以发展;人心不安宁,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渴望稳定。因此在选民们的希望中,在农民们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中,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通过政变埋葬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由总统变为终身制的皇帝,即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于一身,一切机构和官员都要听从他的旨意行事。他还效法他的伯父大力扩充军队,依靠他们实行暴力统治,引起了个阶层的普遍不满,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和反对帝制的斗争日益高涨。拿破仑三世内外交困,决心孤注一掷,发动对普鲁士战争,以图转移人民的视线,摆脱困境。结果战争失败,自己当了俘虏。
政治斗争你死我活,政局难以稳定。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都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导致一次次的革命。
两次帝制存在一段时间,但由于它们的反动性、保守性、反民主性和侵略性,背弃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基本政治理论和原则,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公民的权利,终于在对外战争中覆灭。
从四种政体在法国历史上的表演和试验,说明了法国政坛斗争的激烈、变化多端、曲折复杂,体现出这场革命的法兰西民族性。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共和制的确立
⑴背景:1870年,共和派在巴黎宣布废除第二帝国,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开始。但是,在巴黎公社被镇压后,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共和还是实行帝制展开了激烈斗争。由于各派之间分歧太大,国民议会甚至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和表决。
⑵确立: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看“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这幅图,表明了法国追求共和、捍卫共和的激情,民主共和成为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二帝国结束后,法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仍然围绕共和还是实行帝制展开了激烈斗争。1875年,国民会议通过了宪法,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的一票之差(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民主共和为主调的法国政治制度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经过80多年的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多次反复斗争,终于最后确立下来了。
2.1875年宪法
⑴内容⑵特点:①突出了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②以共和制为基础③权力互相制约
⑶意义:1875年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原则为历次宪法所遵循,有助于防止专制主义和独裁政治的产生,有利于保障社会自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推进法国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手段。1875年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的一部宪法,它相当于1795年宪法的1/10、1814年宪法的1/2、1848年宪法的1/3,但是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的、残缺不全的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
按照宪法,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在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
3.巩固共和的斗争
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在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
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和补充:①《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②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③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4.共和制的发展
第三共和国一直存在到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二战”结束后,法国继续实行共和制。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尔曼部落所讲的方言。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其疆域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到比利牛斯山,南至意大利北部,北达北海,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在这广阔的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他们主要是生活在北海这滨及附近的岛屿上的佛里斯人、易北河和埃姆斯河中游之间的萨克森人、莱茵河中下游两岸的法兰克人、萨勒河两岸的图林根人及阿尔卑斯山区的巴伐利亚人等。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驾崩,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时“德意志”一词也就从一种语言的代名词发展为代指讲这一语言的人。当这些讲“德意志”语的部落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时,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命名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称呼自己生活的国家。
1.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统一的历史背景:自14世纪以来,德意志就陷入封建割据状态。法国大革命对德意志产生极大的震撼,德意志爱国人士发出要求统一的呼声。德意志一些邦国也推行了立宪改革。到19世纪中期,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普鲁士颁布宪法,设立国会,鼓励工商业发展,但依然保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⑵统一的历史条件:①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至19世纪中期,整个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这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原因。③德意志各阶级民众渴望统一。早在18世纪末,就有进步人士提出过统一的主张。④受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启蒙思想在德意志地区得以传播,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为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思想条件。⑤19世纪以来,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容克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其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期间推行“铁血政策”,壮大普鲁士的力量,促进了统一条件的成熟。
⑶统一的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
⑷统一的过程(王朝战争)
实力雄厚的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联合对丹麦作战,夺取了原隶属于丹麦王国的两个德意志邦。在1866年又爆发了普奥战争。普鲁士击败奥地利,确立了它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战后,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1867年,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它包括除南德4邦以外的21个邦和3个自由市。北德意志同盟的成立,意味着德意志统一已完成了大部分。1870年俾斯麦又引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不久南方诸邦与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继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通过武力的方式确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统治地位,按普鲁士的模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
⑸统一的影响
Ⅰ.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德意志地区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从而为德国社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Ⅱ.通过王朝战争,德意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封建割据状态最终结束,为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在德意志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德意志统一的进程也是德意志的一场政治革命。Ⅲ.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领导下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必然会保留普鲁士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因而对德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政治上确立了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德国的历史条件制约,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871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包括:⑴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即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⑵德意志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拥有任免政府官员,召开或解散国会、批准法律和监督法律执行、统率军队等内政大权。⑶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⑷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对立法和决策有决定作用。帝国国会由民选产生,但对政府没有行政监督权。宪法在形式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实际上规定了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真正掌握者,体现了较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主义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
结合德意志历史、《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课堂小结: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的必然;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是曲折的,波浪式前进有起有伏。文明每前进一步,都要不可避免地付出代价。法国今天成为现代化发达国家,其经历有着一定的典型性,对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资本主义运动的大潮中,德意志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民族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统治。但由于社会变革是通过封建主自上而下领导进行的,因而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民主共和的基础异常薄弱,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占据了社会政治的主导地位,所以德意志国家后来狂热地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给包括德意志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堂习题: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1)1789年革命爆发(2)确立君主立宪制(3)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拿破仑的统治
(1)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维护资本主义财产制度,恢复一些旧制度
3.路易波拿巴的统治
(1)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2)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4.普法战争,第二帝国覆亡,第三共和国建立
5.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年宪法的颁布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特点:共和政体,三权分立(2)意义:推动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德意志帝国体制
1.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原因: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3)意义:解决民族问题,结束分裂割据,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1871年成立,4月颁布帝国宪法
(2)特点:君主立宪制,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相关阅读

高一历史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型]

新授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巴黎公社失败后在国民议会中的派系和权力之争、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2、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用及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再现法兰西共和国之路的艰难;

2、通过史论结合分析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意义。

3、比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两部宪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其影响的学习,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即为资产阶级管理国家提供了政权组织形式,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力。

2、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2)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3)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1)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政局动荡不安(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1589年—1792年波旁王朝的统治

1792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1814年—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二战后1946第四共和国、1958第五共和国)

2)德国军队: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3)人民革命力量:(巴黎公社)一些大城市的人民还掌握着武装。

4)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①在国会中: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②梯也尔政府:“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梯也尔是保皇派,他虽然想恢复帝制,但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法国名义上仍是共和国,但由于他继续疯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野蛮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压制共和派,所以做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③麦克马洪政府: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马车,缝制了国王的衣服,准备发动政变。

教师总结: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在广大工人群众和士兵的强烈要求下,保皇派恢复帝制的幻想只能是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

2,宪法的通过——“一票共和”;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请问:为什么叫“一票共和”?

答:因为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

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

问:宪法是何时通过的?

答: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老师总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3,宪法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法国1875年宪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1)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行政权归总统)

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对议会是怎样规定的?(立法权归议会)

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3)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法国1875年宪法是怎样规定的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

4)法国1875年宪法还有什么规定呢?

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内容写入了宪法之中,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可能。

4、宪法的影响;

法国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同学们思考。

1)进步性:确立了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部宪法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2)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确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1)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2)根本条件: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5年宪法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说明当时保皇派的势力非常强大,但法国的共和制度是逐步得到了巩固,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2)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脆弱的德国民主;

1,历史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以三次王朝战争方式打败了丹麦奥地利法国,领导人俾斯麦,领导阶级容克贵族。

完成:时间1871,标志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皇帝。

2,宪法颁布:1871年4月。

——帝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3,宪法的内容:

1)国体——联邦制国家;

①宪法规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国家的组成情况如何?

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如何?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4,德意志帝国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5,评价:

1)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德国的民主并不充分,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表现在政治上君主拥有很大的权利,军事上的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所以马克思说德国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2)进步性: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二位)

指出德意志的君主立宪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不同:

英国

德国

君主

国王统而不治,属虚君

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

(内政、外交、法律、军事)

内阁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两院)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德国和英国确立起来的都是资产阶级政体,但都保留了君主。

2)原因:

①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容克贵族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政权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的手里。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

②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封建势力遭到了比较重大打击。他们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对比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政治体制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权力中心)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皇位世袭

议会构成

两院制

(参议院、众议院)

两院制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议会的

权力和地位

国家政治的中心,

有立法权

作用较小

内阁

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议会大受限制。

相同

代议制

的形式

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阶级利益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1,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3,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1)对欧美: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2)对世界: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比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三)总结

师: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生: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

生: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师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师: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生: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不断扩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没有影响呢?生:有。

师: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主政治的扩展,在法国和德国都确立了民主制度,尽管还有局限性,但是毕竟是重大进步,对两国都产生的重大影响。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及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和完善,对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业布置]

作业本及单元卷

[课后反思]

本课基本上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问题问得比较多。我想做个尝试,发现还是不太好。看上去一问一答,气氛很好。但现在看来问题太浅显,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后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民主化的基本脉络;理解两国政体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和影响;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通过知识迁移,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德法民主化基本史实,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的艰难性、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学会历史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四国(尤其是法德)政体的异同,认识到国情不同给各国发展造成的影响,从中体会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通过中外对比,培养学生懂得去学习借鉴外国的进步精神和先进经验,是爱国情感在递进中提升;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世界的发展,培养有世界眼光和爱国情怀的现代人。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第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的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法德两国代议制发展对本国历史的影响却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另外,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个课时,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单元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到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单元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与法制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两大支柱;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对进入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学习有利。但法、德代议制的建立过程曲折复杂,加上学生以往知识欠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市重点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大胆创设情境,重新构建体系,以李鸿章率团出国考察这一事件为主要依托线索,创设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情境,以呈递报告单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中得出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规律性认识。因为课时限制,教师通过布置课后探究作业,把学生的思维延伸的课外,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认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比较。

教学难点: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师:08年美国总统大选刚刚结束,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也说明了曾经长期以种族歧视著称的美国在民主制度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回首2007年的西欧,也有一个重要大国完成了总统的换届选举及权力顺利交接,那就是法国。现任法国总统是谁呢?(播放法国总统萨科齐图片)。大家请看这幅图片,与萨克齐一起指点江山的这位女士是谁呢?(播放法国总统萨克齐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图片)她就是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当今世界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间接民主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即议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也就是“代议制”(板书: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的一种。前两节课大家了解了英国、美国的代议制度,那么法国、德国的政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P43

2、讲授新课:

Ⅰ.(屏幕:一、自学感知)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本课课标要求。下面大家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感知。并尽量填写报告单中的报告一。自学时,字、词等方面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现在开始! ······(板书: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Ⅱ.好。通过自学,相信大家对近代以来法德两国的政体已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界限,来亲临体验(屏幕:二、亲临体验)跟随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一次欧洲大陆之行,他是谁呢?——李鸿章。(屏幕:李鸿章图片)在签订《马关条约》后,为寻求“强国”之路,并借机购买军火,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七国,随行的有大学士,外交官等人,故事就由这里开始了······李大人乘的是火车(屏幕:火车、轰鸣声)他最先到的就是德国(屏幕:李鸿章到德国)(板书:德国),下了火车后,他便提出一项要求:要坐轿子。可偌大的德国,上哪找一顶中国轿子呢?德方给李鸿章先预备了一辆汽车,后又准备了一辆马车,李鸿章就是不同意。德国人急中生智,就用绳子把两个杆子绑在一把椅子上,做成个四人抬的“轿子”,李鸿章这才欣然上座。在皇宫见到了高傲的德皇威廉二世(屏幕:威廉二世),照了张合影后(屏幕:合影),李鸿章又到了俾斯麦的家乡。(屏幕:图片:到福里德里斯鲁)在那里终于见到了俾斯麦(屏幕:两幅图片李与俾)。在谈话过程中,俾斯麦向李鸿章展示了一件他一直以来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德皇曾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一副油画(屏幕:油画,教师简介:画中描述的是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镜厅里,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情景),李鸿章看了之后,只是感到身着白色衣服的俾斯麦非常显眼,在座的各位,你还能从画中看出什么深刻的政治内涵呢?(1、为什么要突出俾斯麦呢?

2、画中人物服装、手中的军刀说明了什么?3、画中人物的位置说明了什么?)

 生:引导学生得出,俾斯麦在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板书:德意志国家统一);军国主义、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李鸿章拜别了俾斯麦后,在火车上,他的随从找到了份旧报纸上面还有一幅漫画就交给了李大人。(屏幕:漫画,教师简介:这幅漫画作于1890年,表现的是俾斯麦被迫辞职,即位不久的威廉二世全面执掌德意志帝国的一幕。)他看后产生了疑问,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为什么会被迫“下岗”了呢?你要是熟知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外交官,会如何告诉李大人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屏幕中打出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来谈一谈。(板书:德意志帝国宪法)(1、宪法确定了什么政体?2、谁的权力最大?3、威廉二世的做法违法了吗?)

生: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不违法。

师:从前面我们了解来看,军国主义、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德意志帝国,如果经济、军事上强大起来,它又会怎样发展呢?谁来预言一下。

生:对外侵略扩张,走进战争的灾难。

(屏幕:大国崛起视频:36:32――38:08)

当然李鸿章没有看到这样的人类灾难的发生。他们一行人继续行程。(屏幕:火车、轰鸣声)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很快到了法国巴黎,吃午饭的时候还是那位随从又找到一副对法国而言很有代表性的漫画交给了李大人(屏幕:图片《玛丽安女郎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教师简介:玛丽安女郎一直是法国的象征,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多个帽子散落一地,女郎站在镜子前面,反复挑选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画又有什么内涵呢?这回李大人看后更摸不着头脑,在座各位如果你能说说这幅画又有什么政治含义呢?

 生: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过了长期曲折的历程。从1789年至1875年,经历了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法国最终才确立了共和政体。(板书: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李大人突然想到,明天要拜见法国总统,可是对法国的基本状况还知之甚少,于是决定马上召开会议,如果你就是其中之一,参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当时法国实行的是什么政体呢?(板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生:总统制、议会制的混合制度,总统权力受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实际上是议会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原则。

了解了法国基本情况后,李大人第二天胸有成竹地拜见了法国总统并递交国书(屏幕:图片),这次会晤取得了圆满成功,李鸿章也听到了法国的国歌?离开总统府后,他又看到了巴黎市的象征——埃菲尔铁塔,李鸿章感叹之余,也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充满敬意。同学们,大家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持续了70年,那么它为什么会长期稳定发展呢?(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来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共和政体的确立,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斗争,宪法修正案堵塞了君主派复辟之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等因素)

 李鸿章结束欧洲大陆的访问后,又到了英、美等国,(屏幕:图片),由于是亲身游历,他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由衷的赞叹,并一再大声疾呼:“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他回国后命随行的智囊团根据赴欧美考察情况,在比较英美法德四国政体异同的基础上,分析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会提交一份怎样的报告呢?请同学们拿出报告单,我们分成2个大组(教师分组),前后左右4人为一个小组,一二大组的同学分别针对对报告一、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与探究,达成一致意见,选出发言人代表发言。限时5分钟。······请小组发言人做准备。)

学生小组发言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及时鼓励。(屏幕:合作探究—报告一、报告二)

Ⅲ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主与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德两国因为国情的不同,确立了不同的政体。从历史的对比与验证中,我们看到了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虽然当时代议制存在着局限性,但却为人类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Ⅳ结束语

虽然李鸿章完成自己出国考察的使命,但是这次出访并没有改变国家和他个人的命运。

梁启超曾这样说道:“鸿章或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今天的中国要充分发挥代议制的作用应该怎样做呢?就要不断学习借鉴别国的经验,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Ⅴ巩固练习或“最佳拍档”(为巩固知识设置了做习题或做游戏环节,由学生选定。游戏规则:每大组推选两位配合默契,对本课出现的人物或政治事件的掌握信心十足的同学,一位面向屏幕把看到人物或政治事件用语言表达出来,但语言中不能有屏幕上的字或词,背向屏幕的同学说出对方表达的意思,一个猜不出可换下一个。看哪组在1分钟内用最短的时间说对最多的人物或政治事件。)计时员。

Ⅵ课后探究: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的代议制有何异同点?

好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有所收益,下课!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美国的政治体制:注意把握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对于宪法的内容、主要掌握其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体制的创新。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问题,美国联邦制主要解决了巩固国家统一和防止中央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应掌握这一体制的特点和意义。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建立
(一)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北美组成了松散的,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局势,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
(二)1787年宪法
1.内容:
由序言和正文组成,序言阐明宪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对联邦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加以说明和规定;对其他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规定了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规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
(1)实行原则: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联邦财政掌管在一个全国性的中;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2)实行原则:、、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实行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产生,实行政体。
2.评价:
(1)积极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民主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局限性:忽略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请回答: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巩固发展
(一)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背景:
(1)联邦制国家建立: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了制国家,州取代邦联。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国家主权属于,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2)联邦成立以后,观念很活跃。
2.斗争:1861年内战
3.联邦制的巩固:通过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了,并进一步肯定了
,从而维护了。
请回答:联邦制有何特点?

(二)两党制
1.形成: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他之后,美国总统选举受政党控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代表,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主要代表和。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请回答:美国的两党制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对美国的政治生活有何作用?


1.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联邦政府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立法权归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归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司法权归联邦法院,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三个部门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联邦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最高法律,联邦政府行使主要权力,各州可以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同时还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美国独立后为何没有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美国建立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制国家,而并没有像英国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英国的殖民压制给北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北美人民不愿意采用英国的政治体制。(2)启蒙思想的传入为美国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三权分力”和“权利制衡”思想。(3)独立战争给刚刚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带来了广泛的民主改革浪潮,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改革在各州的范围内进行。广大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享有民主权利和义务,不愿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3.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是什么?试结合其内容简要加以比较。造成两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⑴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

英国美国
国家元首国王;世袭;统而不治总统;选民间接选出,有任期限制;行使行政权,军队总司令。
政府首脑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有权组织内阁,并握有行政和立法权。总统;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任命政府官员,有权批准和否决国会法案,是军队总司令。
议会下议院议员由民选产生,行使立法权、财权、行政监督权。议员由民选产生,行使立法权、财政权。

(2)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美国没有经历封
建社会,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例1.(08年广东文基,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C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另外三个选项中只有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比美国1787年宪法早,但《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没有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
例2.(08年广东单科,29)(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问题: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
解析:
本题以北美与英国的经济、政治关系作为命题的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以问题的理解。第⑴问根据提示进行归纳即可;第⑵问注意转换思考的角度,即考查学生对北美独立战争背景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的结果;第⑶问可以从英国市场的需要加速美国棉花的发展,而棉花的发展又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的角度理解并予以归纳概括。
答案:
(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一、单选题:
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初期实行的是
A.松散的邦联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紧密的中央集权联邦制
2.北美新型的共和国出现于
A.1776年B.1783年C.1787年D.1789年
3.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体现在
A.它规定了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B.它规定了三权分立
C.它规定了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D.美国实行了两党制
4.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的显著特点是
A.实行联邦制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实行总统制D.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
5.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7.下列关于美国国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使立法权
B.在职的美国联邦政府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
C.总统和国会都有宣战权
D.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
8.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但不是军队总司令‘
B.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C.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
D.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四年
9.“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是
A.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D.联邦集权原则和分权原则
10.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新问题是
A.是实行共和制还是总统制B.怎样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和选举权
C.如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D.既要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
11.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与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
A.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12.右图反映的是美国大选期间的一幅漫画,透过该图暴露的信息,你能得出的结论主要是什么
A.政治选举是美国两党制激烈争夺的战场
B美国的政党政治往往带来暴力冲突
C.美国的政治选举纯粹是两党玩弄的政治游戏
D.美国的政治选举是两党利益一致性的表象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哪些思想主张?(8分)
(2)材料一的发表有何意义?材料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何进步意义?(8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其矛盾之处?这一矛盾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14.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10分)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8分)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4分)

(3)以以上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进步作用。(8分)

(4)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6分)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DD 6―10DCABD 11—15BA
二、非选择题
13
(l)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三权分力学说。(8分)
(2)标志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三权共和政体,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8分)
(3)材料一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是”;材料三将社会上的人划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不承认广大黑人、印第安人有与白人相等的权利。此现象表明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原则的虚伪性。(8分)
14.
(1)君主立宪制,(4分)《权利法案》。(4分)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4分)
(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8分)
(4)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6分)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
教材分析:本科教材主要围绕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他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从而丝线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制衡——这是本课的核心。维护联邦体制的斗争和两党制的形成都是围绕宪法所制定的国家体制而来。1787年宪法虽有局限性,但它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
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美国总统制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过程,记忆美国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两党制在分权制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美国大选的时事让学生了解美国政治制度,通过比较的方法,明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其历史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认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社会正常运行所起到的保障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并根据教材文字资料、图表分析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与英国政体的异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比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知识结构: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教学策略:
导入一:1776年,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美国的经济占据世界第一长达100多年,现在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到第七的6个国家的经济的总和。不仅在经济上,美国在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也是独占鳌头的。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美国今天如此的辉煌呢?是政治?是经济?是文化?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和美国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那么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学习。
导入二:让学生在了解美国的基本国情(独立时间,国庆日,国旗,国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美国的政体。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美国独立后邦联体制的弊端
美国建国之初是邦联制,即所谓“合众国”,这种制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于是制定统一宪法势在必行。
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他明确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掌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讼争权,则一切都完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是联邦宪法诞生的前提
B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9页低一、二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面临着什么问题?
展示材料一、材料二(课件),分析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思道既要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维持共和制,于是在1785年召开了制宪会议。
2、制定:
时间:1787年5——9月
地点:费城
主持:华盛顿
核心人物:麦迪逊
三个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总统——行政权
议会——立法权
法院——司法权
详细学习书中三权分立的图表,判断以下各题的正误:
1、2003年美国国会宣布对加利福尼亚州地区居民增加个人所得税。(误)
2、由于克林顿的生活作风问题,美国众议院对其提出弹劾,并由参议院审理。(正)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的监督,最典型的事件是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和克林顿的“白水门事件”。
展示材料:美国的第三十七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受到国会弹劾,于1974年8月8日被迫宣布辞职。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qie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qie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qie听者的行踪,所以qie听者的一切努力都败露了。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
3、评价(探究)
展示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请学生评价1787年宪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在于人权问题,黑人、印第安人、妇女的选举权受到限制,后来不断提出宪法修正案。
展示材料: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英国的政体,也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那么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呢?下面请同学们填一下这个表格:

项目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
产生的方式
国家元首
有无任期
国家元首
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如何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其次进一步对比两者的异同,并指出利弊:
1、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可以否决立法权;n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是政府首脑,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有何利弊?——美国总统与议会分权,有利于权力制衡,但总统权力过大了,双方如果产生矛盾则容易造成政府瘫痪;英国首相提出的议案议会一般都能通过,权力比较集中。
2、美国:政府行政人员——总统召集专门人士组成政府内阁,不属于任何党派,不能同时担任议员。英国:政府行政人员——首相出自内阁,内阁又是议会中多数党选出来的,议员又是由各选区选出来的。要做内阁成员首先必需是议员。
有何利弊?——美国内阁成员是专门人士,不受党派限制,不能以权为党派谋利,英国首相、内阁与议会多数党权力过度集中。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有口才的人选举时便选中了,而有才能而讷于口才的人就没有人去物色他了,委任方式又容易任人唯亲,孙中山认为要结合中国的考试和监察制度,建立五权分立
3、美国:总统与议会关系——议会有立法权,可以弹劾总统,参议院有权审核下议院通过的法律,总统可以行使否决立法权。总统与议会互相制衡。英国:首相与议会关系——下议院可以牵制首相,下议院投不信任票时可解散内阁,重组政府。上议院无实权,只作一些“橡皮图章”。首相、内阁与下议院的多数成员一般是同一党派成。
举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是由于保守党不团结,政策得不到下议院支持,被解散了内阁下了台。
4、美国:总统有直接决策权,对突发事件可以单独决策;英国:在许多国策上要层层审批。
利弊:美国总统可以直接处理紧急事务,如911事件,珍珠港事件;而英国则效率低,如二战期间张伯伦处理不得力。
小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妥协的产物,符合英国发展的历史;美国是一个崭新的国度,在联邦制基础上建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也符合美国的历史条件。

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美国内战:主要从文学作品《乱世佳人》和图片引出南北战争,说明美国内战是中央与地方分裂势力的一场战斗。
2、美国之所以发生内战的原因在于从独立之时就存在的州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结果。
3、战争的意义:通过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且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两党制
展示美国大选时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图片,指出国会与选举成为两党对垒的战场。
知识链接:美国大选知识:
竞选总统的条件
美国宪法规定,年龄高于35岁,在美国出生并居住14年以上的美国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
选举人法
美国大选不是直选(即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基本按照人口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目前是538张),谁在哪个州赢得简单多数选票就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最后,获得半数选举人票(目前是270张)就当选总统。
1、两党制形成原因:美国大选不是直选(即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基本按照人口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目前是538张),谁在哪个州赢得简单多数选票就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最后,获得半数选举人票(目前是270张)就当选总统。政党为了在总统大选中获得一个州的多数必须集中力量对付敌对党,力量越大,获胜的机会就越大,普通的小党根本就没有机会赢得胜利,因此,最终只能形成两个政党。
2、两党制形成的过程:

3、两党制形成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美国的政治选举非常频繁,都受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
作用:两党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轮流执政,这样保证无论哪个党都无法专权;有利于政策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权力的监督等等,所以两党制体现了美国分权制衡原则,完善了美国的联邦共和制。
本质:无论由哪个政党执政,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解析与探究概要
1.反映了美国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特点。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收到议会的制约。

2.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对策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有效。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造成两党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
自我测评解答
1.松散的州际联盟无法适应美国对内对外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美国开国元勋们采纳了元首制。
2.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是指把政治权力进行分割同时使相对独立的各部分又互相制约的一种形式。
3.相同:都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长官
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而美国总统则掌握行政权并制约议会和最高法院。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4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