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板书设计:
天空明朗
空气清新
风景优美平地一碧千里
小丘翠色欲流
草原
远道迎宾
热情好客热情款待
话斜阳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本文【《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蒲公英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图片。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难读的字词和名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基础知识的展示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2、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A:我知道课文讲了我和弟弟在草场上玩,发现草地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B:我知道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C:蒲公英的花张开时是金色的,草地就成金的了,合上时草地会变成绿色的。
(2)我会悟
A:我觉的蒲公英非常神奇,它在光线非常强的时候就会把花瓣自动闭上。
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啊!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这句让我印象深刻。
C:这是多么有趣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表示作者喜爱蒲公英,对大自然的热爱。
D: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是个非常善于观察的孩子,也是一个自己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孩子。
E:我知道草地变化的原因了。
F:我从一大片,长满可以看出蒲公英很多。
G:我要向作者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H:我也想来写写我自己见过的草地。学习他认真观察的好方法,好习惯。
(3)创作性展示
1、情景表演:演演哥俩在草地上玩的情景。
2、小组有感情的朗诵一段话。
3、写写自己见过的草地。
三、激发知识的冲突(和学习成果展示和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读有关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搜集好词好句,以便用于写作。
2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
2、提出学习目标。
(1)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摘抄它的理由(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并作记录方便摘抄到读书笔记上)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3、感悟
(1)本文以叙事为主。第二自然段写的十分生动,把哥俩的天真和调皮写的淋漓尽致。
(2)结尾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的十分贴切,不仅写出了蒲公英昼夜发生的变化,还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因此我要摘抄。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色的。用手掌作比喻形象生动,把一种不容易说清的现象讲清楚了,因此我要摘抄。
4、创作性展示
(1)搜集资料的展示(描写花草树木)
(2)仿写:生活中的自己喜爱的事物。
(3)续写。
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继续积累好词好句。
(2)写写自己在大自然中经历过的事。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本文【18*《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触摸春天》中盲女孩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3、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①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②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③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二、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②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③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①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③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本文【《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所属专题栏目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就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基于以上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我打算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渎课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学习,能自己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但确实有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讨论上课时一切都按照设计的程序进行,半节可的自学时间过去后,我让孩子们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块1、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2、说说本组已经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他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正当我苦于无处着手时,突然张文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师,我最怕医生了,总是打针。我灵机一动,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第一个青年是如何在异地他乡为治病救人的。可以说也可以合作表演,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程度的走进了第一个青年的身边,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义。既然是教后反思,我在写下以上的文字之后,不免感到一丝遗憾。对幸福的理解,一开始孩子只是停留在理解的表层,经过后来的走近主人公也增加了感性的体验,应该说是有收获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忽略了对这一感受的再延伸,如果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自己身边是否也有像这三个青年一样的人,进而再想想自己是否也从生活中感受过收获知识、帮助他人、尊敬长辈这一切所带来的幸福。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本文【《儿童诗两首》的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1、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2、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幅画
童年是一首歌
一个梦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文【《掌声》教学设计及说课(语文三年级上册)】所属专题栏目是【】》,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声所蕴含的意义,懂得主动关心别人,并且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2008,北京奥运会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从迎接奥运,到开展奥运,最后奥运结束,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我们耳畔回响。它是值得我们铭记并传承下去的。我们一起来欣赏。
2、播放《奥运宣传片掌声篇》
3、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掌声》这篇课文,去感受掌声带来的巨大力量!
4、板书课题:21、掌声。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应该重读的词。
2、问:掌声送给了谁?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6自然段
1、引读第6自然段。
2、质疑、过渡:获得掌声后的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那获得掌声之前的小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13自然段。
2、同桌交流:
我从第()自然段中的()感到小英当时()
3、全班交流,感悟小英的忧郁自卑。
相机指导重点句的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认为在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对小英的什么?
指名回答。
2、男生读第一次掌声。
师引述小英,坚强起来!我们为你加油!
3、女生读第二次掌声,指导理解经久不息。
师引述:小英,你成功啦!你太棒啦!
4、拓展延伸:面对大家的鼓励,小英笑了,她深深地鞠了一躬。你能帮小英把她的心里话说出来吗?
指名回答。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引导:还记得信中的话吗?自从得到大家的掌声后,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整个人都变了。她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相关句子。
2、拓展延伸: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
3、再齐读第6自然段。
(五)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指导背诵第7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在生活、学习中,你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或献出过自己的掌声?
五、再读全文,提升感悟
1、全班齐读全文。
2、总结:掌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传递着关心,鼓励与赞赏。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六、板书设计:
[1][2][3]下一页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文【《赵州桥》的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设计思想】
强化通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突出足以覆盖全文的研读重点,即以一座普通的桥为什么能得到世界奇迹的赞誉,引导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丰富的课外补充知识,充分发挥研读专题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通过赵州桥的特点来领略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才干。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
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课外资料,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情分析】
总分结构的段落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已不再陌生。在《秋天的雨》、《花钟》都已有接触。但过渡句是个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㈡能力训练点: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不仅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㈢情感渗透点: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认识到中国璀璨伟大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心中的自豪感
【教学策略和手段】
主要运用研究性学习,通过主问题的探究和朗读突破来解决赵州桥的奇特之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作文草稿本
2、教师准备赵州桥图片、资料,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建筑,你知道有哪些?(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座桥。(板书:赵州桥)学生读题
这是一座被称为华北四宝之一的桥,学生再读题,读出自豪的感情。
3、看到这座桥的名字,你现在最想了解哪些信息?
预设:它是谁建造的?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它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自由朗读
2、(1)根据回答随机解决课文生字词语
设计参加横跨创举坚固美观相互缠绕前爪图案
智慧宝贵雕刻全部
区分县和具的字形,zhuǎ和zhǎo的字音
(2)相机提问: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第二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总结: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我们把这一句叫做总起句)
第三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美观)
(3)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结:观察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把两个段落
学习目标
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④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课前准备
①了解我国抗日战争的有关情况。
②准备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供学生选读。
③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着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A案
●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②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段
①读课文,找出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②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①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②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
B案
●了解预习情况
①限时(根据学生平时读文速度而定,一般可定为6分钟)快速读课文,读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并说说给课文每部分加的小标题。
②谈谈初读后的感受。(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谈)
●体会感人之处
①过渡谈话:这篇课文中,雨来的许多表现确实让人感动,作者在叙述时也确实有许多精彩的地方。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讨论这两点,先看看感人之处。
②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想想被感动的原因。
③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交流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几处重点的地方讨论即可。如: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原地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探究精彩之处
①过渡谈话:雨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感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小英雄──雨来。读这篇课文,除开雨来的表现让人感动外,还有一个方面,作者的叙述非常讲究,很精彩,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文中几次写到,不仅不使人感到重复,相反,让人越读越有味,使我们深深感到这是雨来勇敢和敌人斗争的原因。正因为这,雨来的形象在我们脑中更加高大了。文中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几处来探究探究。
②分小组探究。先找出精彩之处,再讨论精彩在哪儿或为什么精彩。
③全班交流。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地方: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游泳本领高;四次描写识字课本;带感情色彩的句子
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3.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伟大。
探究重点、难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劳苦、简朴,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探究准备:CAI课件,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图片。
探究方法: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评论,探究。
探究过程:
一、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事?
二、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有两点最深的感受,是哪两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这两点就是作者抒发的真情实感,我们这节课就重点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课文的哪部分具体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第二段)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课文的哪些语句描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感受,师生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解决问题)
3.指导朗读:(投影出示)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4.同学们读得真好。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也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在这里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边叙述事情,边抒发情感)
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叙事抒情。
四、自学生活简朴的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内容的?
投影出示学习方法:读课文,画语句,谈感受,学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学生读书、谈感受。教师帮助学习总结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描写抒情。第三种方法:对比抒情。)
这因为我们敬爱的总理工作这样劳苦、生活这样简朴,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深深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那些话?
2.他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什么?为什么还要对全世界说那些话?
3.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之间有什么联系?(此问引出第四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通过联想来抒发感情,同时第三段还运用直接抒情表达真情实感)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两个自然段。
(前一段读得轻一些,后一段读得重,让学生说出原因。引导学生带着崇敬自豪的感情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五、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一夜的工作》,我们随着作者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敬爱的周总理每一个夜晚都这样工作的,他的一生都是这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操劳,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者这样的真情实感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呢?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几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叙事抒情。2.描写抒情。3.对比抒情。4.联想抒情。5.直接抒情。
(学生答完后,投影出示这五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学会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任务重
工作劳苦时间长
1.一夜的工作很认真
陈设
生活简朴
食物
教学反思:1、课前让学生采访长辈或查找资料,谈谈他们对总理的了解及查阅有关周总理的资料,这样,有目的的阅读、收集、积累,可以使学生缩短时代的距离,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2、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大家从《周总理的睡衣》《飞机遇险的时候》《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文中感知已有的总理形象。还出示有关周总理生平的图片,渲染气氛,情境导入。
3、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也初步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则自然地揭示课题《一夜的工作》,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写的就是何其芳同志亲眼看到总理的一夜工作的感人事例。以此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
4、我也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字词,在书旁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旨在教给学生边读边悟的读书方法,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并以读促思,充分领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5、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6、迁移与积淀
在体会了作者的真情流露后,让学生直抒胸臆:这样伟大的总理怎不令人崇敬、爱戴呢?我们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亲身感受着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呢?这样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文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来说真话,吐真情。课后写读后感,让孩子们的目光关注到显示生活,发现现实中的廉洁与腐败、美与丑。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站上留言、献花。这样的读写迁移,真正将情感与技能融为一体,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7、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拓展学习资源,在教室里张贴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诗词,还布置了课外阅读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也是一种人文的积淀!
总而言之,此文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在学习中当以一个情字来渲染,作者情、师者情、生之情,若能融为一体,则是达到了教与学的妙境了。
14、蜜蜂
教学内容:P55-P57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教学重点: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教学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渗透环境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流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流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流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
做记号做事严谨
实验放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学生能通过课文找出中心句,找出本次试验的结果。
2但“大概超常”两个词较多学生写错。
3初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已开始让学生观察豆子的生长。
14、《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难点:能理解和运用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朋友过来,它呀,身上有一根针,能飞得很远,它最喜欢采花粉和采蜜了。它的画像是这样子的(出示蜜蜂图画),大家说它是谁呀?
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板书“14蜜蜂”)
2、提出学习目标。
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法布尔试验的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查资料,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流利地朗读第()自然段。
2、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赞法布尔。
3、谈学文心得。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小练笔: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2、自主实践: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叫小女儿守着———放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仪、世界地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直接板书课题,世界地图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4、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6、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语文园地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蜜蜂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1﹡蜜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思想教育: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①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②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③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桌听。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①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②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指名朗读。(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业。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实验来证实。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设计:
离家20只
21*蜜蜂超常的记忆力
回家17只
《本文【14《蜜蜂》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27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