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章物态变化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二章物态变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复习要点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使用前要先甩一下。
(二)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2、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说明: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时需要吸热。
(三)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2、活动2.6“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说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冰的熔点时0℃。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
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水的凝固点时0℃。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4、由于熔化要吸热,常用冰块进行食物保鲜和对高烧病人进行降温。
(四)升华和凝华
(五)水循环
1、活动2.8“认识水循环”说明: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是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物态变化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重难点例题分析
【例题1】(09贵州安顺)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提高液体温度或加大液体表面积或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动可以加快蒸发。A、盖上灯帽是
为了减少空气流动,减缓蒸发。B、向阳是提高液体的温度,通风是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C、用保鲜袋是为了减少空气流动,减缓蒸发。D、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树叶表面积,减缓蒸发。
【答案】B
【例题2】(09重庆)如图1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答案:C
(09四川自贡)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答案:B
【解析】晶体熔化时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会保持温度不变,所以在时间——温度图象上会有一段水平的线段。而在晶体熔化前和熔化后,由于吸热温度会逐渐升高,在图象上呈上升趋势。
【答案】C
【例题3】(09福州)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
【解析】冰封反映的是水结冰的过程,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答案】B
【例题4】(09山东潍坊)小明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
②。
【解析】从实验装置图可以看出是利用酒精灯加热水,使水沸腾,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过程。缩短加热时间采取的方法要从酒精灯和水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可以从增大烧杯内的气压考虑,因为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也增大。
【答案】98℃①减少水量②烧杯加盖
(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温等)

【例题5】(09烟台)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3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
【解析】本题的关键就是要看懂装置图的工作的过程。从装置图可以看出海水先要进行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管子发生液化变成水和盐水,利用盐水的密度比水大,水在上面,
盐水会向下流动。
【答案】B
【例题6】(09广州)用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23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
【解析】从题目可知是研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从时间——温度图象可知,一开始
是利用加热器加热冰块,冰块的初始温度是—20℃,当时间到t1时冰块的温度达到0℃,
正好达到了冰的熔点,冰块能够继续吸热,所以开始熔化,而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不变,始终是0℃,这时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当时间到达t5时,冰逐渐熔化完后都变成了水了,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直到t6时间停止加热,温度达到了10℃。整个加热时间段上都是取相同的时间段进行测量的。对于固态和液态的比热容的大小比较,由于在0——t1和t5——t6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对于加热物质来说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冰化成水后质量是不变的,但是他们的温度变化却不相同,利用Q=Cm△t。
【答案】(1)—8℃(2)0℃(3)固液混合(4)t3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5)答: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t1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1=20℃在t5~t6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2=10℃,故△T1>△T2由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例题7】(09泰安)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水的温度
/℃90929498989898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5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如图6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是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对于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从表格可以发现是98℃,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对于时间——温度图象,刚开始时加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沸点时,仍然能够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而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的线段。
【答案】(1)96(2)98低于(3)B
三、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09山东临沂)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2.图7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09江苏)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
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8,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
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
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14.(09河南)”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二、选择题
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
16.(09贵阳).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17.如图9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18.如图10,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
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9.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如图11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
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
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
所得到的结论是.
23.如图12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合金的熔点是℃;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
2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2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13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
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
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②
;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
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2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
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27.如图14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
,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
,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
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
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28.(09南昌)【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29.(09南昌)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17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
(3).
30.(09福州市)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8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9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20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31.(09四川绵阳)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四)简答题
3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为什么要用钨丝作灯丝?你能从下表中找到原因吗?
物质名称金铜钢铝钨铅铁
熔点/℃10641083151566034103281535

33.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
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非常高温,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
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挥发涂料是怎样起作
用的?

34.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液化汽化(蒸发)2.18℃,-16℃3.凝华放出
4.汽化、液化5.提高温度扩散6.液化7.汽化液化8.温室热岛
9.遇冷液化10.乙50升高11.升华内凝华12.液化雾凝华霜
13.凝固熔化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不变14.汽化液化
二、选择题
15.D16.D17.D18.B19.D20.A21.C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液化小水珠液化放热23.190℃晶体210℃固液共存24.略
25.(1)吸降低放热;(2)没有道理,因为电冰箱的工作是间隙工作,所以电冰箱的背部时冷时热;(3)不能。26.升华凝华液化熔化
27.冰0℃水固液共存液体100℃(汽化)沸腾3
28.猜想一:温度表面积猜想二:物质
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
29.(1)量程不同;(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等.
30.(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98<(3)保持不变
31.(1)烧杯和酒精灯,(2)B(3)B、C
32.爱迪生选用钨丝作为灯丝的原因是:钨丝的熔点最高不易熔化成液体而断开。
33.利用液体的汽化吸热,使金属罐的温度降低
34.水蒸气先汽化后液化吸热

扩展阅读

物态变化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物态变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四.教法:自学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
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
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
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二)、典例分析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摄氏度。
例2.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扩展一下,如何才能让小铁桶中的水沸腾,你有哪些措施?
例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例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B.大舞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三、自测练习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3.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5.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6.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7.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8.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白墙变黑,且刷不净
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
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
D.煮稀饭时,米粒在沸腾的水中翻滚
1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
11.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主要原因是()
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剧烈
C.植被破坏,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地荒漠化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23.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合金的熔点是℃;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
2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2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②;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2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第二章分解因式


第二章分解因式
1.分解因式
总体说明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以后的代数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多项式除法的简便运算,分式的运算,解方程(组)以及二次函数的恒等变形等,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1小节,占一个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类比思想,让学生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感受分解因式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于八年级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
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因数分解的经验,但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还完全陌生,因此,本课时在让学生重点理解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数学能力,如:类比思想,逆向运算能力等。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数学能力:
(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看谁算得快——看谁想得快——看谁算得准——学生讨论——反馈练习——学生反思.

第一环节看谁算得快
活动内容: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2.67×132+25×2.67+7×2.67=
(3)992–1=.
活动目的:如果说学生对因式分解还相当陌生的话,相信学生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应该相当熟悉.引入这一步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992–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一环节的难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
注意事项:学生对于(1)(2)两小题逆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的方法是很熟悉,对于第(3)小题的逆向利用平方差公式的运算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所学过的整式的乘法运算中的平方差公式,帮助他们顺利地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

第二环节看谁想得快
活动内容:993–99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学生思考:从以上问题的解决中,你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把这个式子分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继续强化学生对因数分解的理解,为学生类比因式分解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注意事项:由于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对于本环节问题的理解则显得比较轻松,学生能回答出993–99能被100、99、98整除,有的同学还回答出能被33、50、200等整除,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使学生逐渐明白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

第三环节看谁算得准
活动内容:
计算下列式子:
(1)3x(x-1)=;
(2)m(a+b+c)=;
(3)(m+4)(m-4)=;
(4)(y-3)2=;
(5)a(a+1)(a-1)=.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ma+mb+mc=;
(2)3x2-3x=;
(3)m2-16=;
(4)a3-a=;
(5)y2-6y+9=.
活动目的: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由于整式的乘法运算是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学生能很快得出第一组式子的结果,并能很快发现第一组式子与第二组式子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
第四环节学生讨论
活动内容:
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1)a(a+1)(a-1)=a3-a
(2)a3-a=a(a+1)(a-1)
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结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辨一辨:下列变形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1)a+b=b+a(2)4x2y–8xy2+1=4xy(x–y)+1
(3)a(a–b)=a2–ab(4)a2–2ab+b2=(a–b)2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意事项:学生通过讨论,能找出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联系与区别,基本清楚了“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以及“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这两种事实,后两种事实是在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下才能完成.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看谁连得准
x2-y2.(x+1)2
9-25x2y(x-y)
x2+2x+1(3-5x)(3+5x)
xy-y2(x+y)(x-y)
2、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a+3)(a-3)=a2-9
(2)a2-4=(a+2)(a-2)
(3)a2-b2+1=(a+b)(a-b)+1
(4)2πR+2πr=2π(R+r)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注意事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基本到位.

第六环节学生反思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有一个初步认识.
注意事项:从学生的反思来看,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提高了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类比的数学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巩固练习:课本第45页习题2.1第1,2,3题
思考题:课本第45页习题2.1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四、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中,总是先介绍因式分解的定义,然后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来强化巩固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记忆与理解,其本质上是对因式分解的概念进行强化记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因式分解的记忆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它把因式分解作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全面思考、灵活解决矛盾的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因数分解类比出因式分解,对学生进行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由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对比,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使得学生对于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入不至于茫然.
尽管新旧两种教法的对比上,新课程的教学不一定马上显露出强劲的优势,甚至可能因为强化练习较少,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成绩比不上传统教法的学生成绩,但从长远目标看来,这种对数学本质的训练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数学的机械模仿记忆的层面上.
总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熟练技能,而是发展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二章了解地区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章了解地区”,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3、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
6、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
C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
D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
F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D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
2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5、学生做P35活动3题,小结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五、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3、引导学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强调: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
(1)东南亚处于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
(2)东南亚处于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说明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马六甲海峡
1、讨论:从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线,该怎样走?(引入马六甲海峡,突出其位置特点: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提问: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哪两大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向西向东,可以分别到达哪些地区?
3结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动2题,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过渡)东南亚因地处赤道,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铸就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七、富饶的物产
1、引导学生观察图2-6,熟悉图例,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并指出: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和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
2、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国,教师小结: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3、结合教材P39活动1、2题,理解泰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并设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学生自度思考:东南亚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东南亚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3、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并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做的贡献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五、主要国家
1、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2、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六、富饶的物产
第二节南亚
[教学目的]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城市,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2、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条大河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的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河流
3、学会分析图2-13、2-14、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发展的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产业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难点: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特点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西游记》这部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唐僧西天取经的地方在哪儿?古代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
一、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学生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地处印度半岛
2、观察地图,估算南亚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线的度数,从纬度、五带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3、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几南面濒临的大洋印度洋,指出南亚的范围:大体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4、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迅速找出南亚的国家,而后上台点答
5、观察设问:南亚八国中,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岛国?哪些是我国的邻国?
6、教师编口诀小结: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和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和巴
7、结合教材讲述南亚“次大陆“的含义和“南亚”的区别
(过渡)南亚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游吧
二、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1、学生讨论完成P42活动1、2、3题
2、指图设问:南亚自北向南,依次能分为哪三大地形区?说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哪个地形区的面积最广?
3、教师板画小结:南亚北部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狭长崎岖;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面积广阔,略成弧行;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
(过渡)河流一般是由河流冲积而成,请在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
4、引导学生在图2-10上画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判断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5、引导学生填表P42
6、讨论:南亚的河流和地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河流流向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而河流又塑造中部广阔的平原,成为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结]学生结合板图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
(1)亚洲南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
(2)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2、范围: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二、主要国家
三、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
河流名称发源地主要流经国家注入海洋
印度河我国西藏巴基斯坦阿拉伯海
恒河喜马拉雅山印度、孟加拉国孟加拉湾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南亚的纬度位置如何?
(过渡)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南亚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气候
四、南亚的气候
1、学生阅读P43图2-1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气候类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该气候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过渡)为什么南亚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呢?
2、结合板图讲述: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度地区,多属热带;又因为北面有高山阻挡阻挡了亚洲中部的冷气流侵入,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仍然偏高。
(过渡)由于手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东南亚的相比,有具有显著的特点。
3、结合图2-13,引导形式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按如下步骤分析:
(1)该城市一年中气温教高的是哪几个月?降水有什么特征?
(2)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哪几个月?气候有什么特征?
(3)该地气温在20度以下的是哪几个月?
(4)学生纵上所述,小结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4、结合板图分析南亚热季高温少雨、湿季多雨的原因
5、引导学生看图2-14、图2-15回答:活动1、2题并设问:南亚两种季风,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大量的降水?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干旱?哪种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6、教师展示表格,具体分析南亚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见教参P63)
7、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22“南亚农作物分布”图,思考:
(1)南亚的农作物有哪些?
(2)从地形来看,小麦、棉花、水稻、黄麻各分布在哪里?为什么?(结合地形、气候的因素讨论)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孟加拉国西部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地区降水充足,且地形一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二者耐旱能力强,这些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足
黄麻恒河下游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小结:南亚人民正是根据各地地形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渡)唐代高僧玄奘到南亚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呢?
五、宗教与社会
1、学生自读思考:南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南亚各国个信奉什么宗教?
2、学生自读P15阅读材料,了解南亚的著名宗教建筑泰姬陵
六、人口与经济
学生自学,思考:
1、南亚的人口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南亚各国属什么经济性质的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有哪些
3、印度发展工业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4、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重点了解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堂重点
[板书设计]
三、气候与农业
1、气候类型及特征
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农作物及分布(见表格)
四、宗教与社会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五、人口与经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26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