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导学案与练习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导学案与练习”,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导学案与练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星球或星系(尽量多写几个)

(2)观察你身边的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你所知道的宇宙中的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所有的物体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我们知道生物是由各种器官和系统组成的,而器官和系统又由细胞组成,细胞也有它的组成部分。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探究:水结成冰以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分析结论:
实验探究:取一根蜡烛放入小杯子中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请写出你的实验结果
3、请说出你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大小的变化情况。
4、查阅资料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达标导学与课堂探究
(一)宇宙的组成
1、宇宙有多大?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我们在课前预习的第一个问题。然后用语言描述宇宙到底有多大?
(2)、老师再与学生进行数据交流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1)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可在小组内先探讨,然后小组竞争发言。)
(2)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得出结论:宇宙是,大得。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学生交流在预习课中收集的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哥白尼与日心说;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六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学生通过小组内探讨得出结论: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二)物质的组成
1、探究分割物质实验:
(1)、对生物体进行分割,最终发现生物体由组成。那么对物质进行分割会发现什么呢?
同学们可通过课前预习的第三个问题来猜想一下?
然后同学们针对猜想,以及在预习课中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探讨完成以下问题:
A、能够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微粒是什么?
B、这些微粒还能被分割吗?被分割后的微粒叫什么呢?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来交流预习课探究水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水在凝固时体积。
然后引出是否所有物质凝固时体积都是变大的哪?针对学生疑问,探究: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选用熟动物油作为探究对象。
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
观察:它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你还可以用什么物质进一步进行探究?(比如说蜡烛)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通过探究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在小组内探讨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关(填有、无)。
3、原子结构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分割物质实验的第2问,原子有无结构呢?这种结构和我们宇宙中那一种组成类似呢?
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在预习课中看书以及收集资料得到的知识,得出结论:
老师针对小组内得出的结论加以纠正,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小结: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在中心周围有运动的。
请学生试画出一张原子结构示意图:
夸克
?更精细的结构

原子阶梯
4、让学生在小组内回顾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三、课后提升
1、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观察。
2、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和。
3、液体没有确定的,具有。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并具有性。
4、物质由组成。分子由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运动。
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7、早在19世纪末叶,汤姆逊就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
8、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体积都变小B、体积都变大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D、无法判断
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12nm=1.2×109mB、12nm=1.2×10-9m
C、12nm=12×109mD、12nm=12×10-9m
10、下列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M.Jab88.com

相关推荐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
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
(1)整体感知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大?
明确:通过挂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展示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的时间,显示了银河系之广,宇宙之大;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于太阳系中,进一步说明了宇宙巨大无边。
互动2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明确教师可通过地球是由什么组成推广到一切天体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在地球上,有空气、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其他一切天体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广阔无垠的宇宙是由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物质组成的。
互动3
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明确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摸得着、看得到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例如: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直至微小颗粒不再是玻璃。再比如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的颗粒仍然保持甜的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我们把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可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极其微小的粒子。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看不到,借助于电子显示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互动4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
明确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实例。
互动5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说明了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是由一种原子组成,有的分子是由多种原子组成。
互动6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
明确: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原子非常小,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经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互动7
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明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不要求学生一定理解其中的术语,但要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1nm=10-9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科学研究表明: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科学工作者正是通过对分子或原子的操纵,进行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走进图形世界小结与思考活动单导学案


课题:第五章小结与思考
班级组别姓名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回顾、思考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及思想方法,能自己梳理本章的知识内容,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丰富对现实世界图形的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3.通过小结与思考,进一步感受分类、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导学提纲】
一、知识梳理

二、本章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分类思想:几何体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分类;
(2)对比思想:几何体特征的对比;
(3)转化思想:一些几何体的表面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一些平面图形可以折成几何体.
【反馈矫正】
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A.球B.圆柱C.圆锥D.圆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B.飞蝶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六条侧棱的棱柱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B.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C.柱体的上、下两底面可以大小不一样D.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是棱柱
4.一个直棱柱有12个顶点,那么它的面的个数是()
A.10个B.9个C.8个D.7个
5.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6.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构成的平面图形是()
A.矩形B.六边形C.三角形D.七边形
7.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8.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
9.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2,BC=4,把矩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10.如图所示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形,每个面都标有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提问:
(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那么面在上面.
(2)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则面在上面.
(3)从右面看是面C,面D在后面,面在上面.

11.用六根火柴棒能否拼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若能,请画图说明你的拼法.

12.七巧板游戏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它如下图所示:
(1)用七巧板可以拼出许多图形,下图给出了用七巧板拼成的小桥图案,请在图中画出七巧板的七块.
(2)你自己能设计两个由七巧板拼出的图案吗?并给拼成的图案配上恰当的解说词.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导学案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

2、通过资料,了解希腊和东方文化的交融、罗马文化的传播扩散所留下的文化成果,培养观察和鉴赏能力。

3、让学生掌握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和融合,促进了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难点: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交流展示

导学问题

一、希波战争

阅读课本45-46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起因:

2、经过:

3、根据战争的起因判断战争的性质。

4、希波战争的胜利,给希腊带来了什么影响?

5、议一议:希腊人民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波斯帝国?

二、亚历山大东征

阅读课本46-47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东征经过

时间:。

作战对象:。

路线:马其顿→→埃及→→→印度河流域。

2、东征结果:。

3、战争性质:。

4、东征影响

①促进了。

②给被征服地区人民。

三、罗马征服地中海

阅读课本48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经过

(1)时间:。

(2)路线:意大利半岛→()→马其顿→()→希腊→西亚

2、结果:地中海霸主,横跨三大洲

3、合作探究: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影响?

(思路点拨:从经济方面、文化生活方面分析)

课堂小结

请你来总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看谁画的好。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引起西北战争的因素是

A、希腊的衰落B、希腊的扩张C、波斯的兴起D、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

2、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A、希波战争B、亚力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D、三次布匿战争

3、马其顿国家崛起是在()

 A、公元前5世纪B、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3世纪D、公元前2世纪

4、下列哪一地区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所征服的地区()

 A、波斯 B、埃及 C、两河流域 D、西班牙

5、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 ③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 ④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 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希波战争,希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A、马尼拉战役B、马拉松战役C、奥林匹克战役D、雅典战役

7、亚历山大东征向东最远到达()

A、两河流域B、恒河流域

C、易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8、下列国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是()

A.雅典B.希腊C.亚历山大帝国D.斯巴达

二、材料解析

9、阅读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中,人民对亚历山大东征既支持又抵抗的原因是什么?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究竟带来了什么?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7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