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知识结构
二、阶段特征
(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中国侵略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军事上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普遍危机,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基本完成,经济上大规模向中国输出资本,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各阶层为“救亡”进行了抗争和探索发展到新的高度: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机器大工业,一定程度抵制了外资侵略,但终究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由于自身软弱和顽固派反扑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分裂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但这些抗争探索都没有能够挽救灾难深重的中国,
(3)中国社会向近代化方向迈进: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了戊戌变法推动了政治近代化和思想解放。
三、单元过关:
一、选择题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
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的原因在于
①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②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③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④慈禧太后的支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李鸿章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①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②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④洋务运动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调整战略,开始举办民用工业和海军的客观形势是①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②列强加强对华的武装侵略,破坏“中外和好”局面③国内未出现大规模的人民反抗斗争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呈增长趋势,商品倾销呈下降趋势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4.洋务派与魏源等人的最大相同点在于主张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经济技术C.学习西方军事技术D.坚持抵抗外来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甲午战争后有了初步发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9题: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C.不是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6.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由于生产效益好,因而经常受到官府的勒索,有的不得不关门歇业,这说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控制B.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C.必须依赖西方资本主义D.必须依赖封建主义
7.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从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的优越B.清政府对近代企业的扶植政策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8.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清政府鼓励资本主义发展④受《马关条约》的刺激,一批爱国人士兴办事业,挽救民族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
A.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B.严重威胁着封建统治
C.为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D.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A.中国妨碍了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B.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C.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
D.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11.《马关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A.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近岛屿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D.承认日本控制越南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掀起的一场民族救亡运动。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16题:
12.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3.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迭机构,裁汰冗员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1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B.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C.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D.是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4~25题:
15.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B.外国在华势力的猖獗
C.封建顽固势力的盲目排外D.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
1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①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和改革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面对19世纪末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7-20题:
17.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洋务运动的推动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D.民族危机的加深
18.1895年“公车上书”之后,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成为
A.政治运动B.思想运动C.爱国运动D.群众运动
19“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顽固派暗中支持义和团
C.山东所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D.山东所受宗教侵略最重
20.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最主要的相同之处是
A.都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B.都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都大规模进入京津地区D.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洋务运动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它概括了近代历史一个阶段中出现过的活动和事物,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最初洋务运动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但最后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据此回答11-23题。
21.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D.创办京师同文馆
22?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3.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客观上滋育出早期维新思想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据此回答24-26题。
24.下列有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②都由洋务派创办③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④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25.下列事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外国对华资本输出③戊戌变法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官僚和商人转化而来
B.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中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求生存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据此回答27-29题。
27.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A.中国妨碍了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
B.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C.为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斗争视线
D.为了实施大陆政策
28.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洋务派卖国B.中国经济落后
C.西方制度先进D.封建统治的腐朽
29.《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特征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C.增开内地通商口岸D.允许在华开办工厂
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据此回答30-33题。
30.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最确切的表述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31.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中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3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其中未涉及到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设置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C.开办京师大学堂D.设立议院,确立宪法
33.?京师同文馆、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共同点不包括
A.培养目标是非旧式的封建官吏B.由维新派主持创办
C.改变了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D.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历经103天,最后归于失败,留下了深深的历史遗憾。据此回答34-36题。
34?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的过程是
①控制官吏任免权②袁世凯告密③荣禄任直隶总督④宣布“临朝听政”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
3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顽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D.维新派的局限性
36.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族危亡B、要求变革一些旧制度
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D、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八国联军瓜分中国在一切试图中还是破产了。据此回答37-40题。
3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
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38.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后,相约对紫禁城不实行占领,说明其意图是
A.企图缓解中外矛盾B.仍然承认清政府
C.着力保护文化遗产D.企图拉拢清政府
39.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其侵华手段的变化有
①以华治华成为显著特征②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 ③主要采取武力手段扩大侵略利益 ④日本和美国日益取代英法在华的优势地位 ⑤列强之间的争夺更加激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40.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同盟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1)依据上图概括近代企业的分布特点。
(2)多方面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辗耕陇上,伏莽遭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摘自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3.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19世纪60-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1)请简要说明当时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表现。
(2)这一轮“近代化”的结局如何?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上述近代化及其结局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四、参考答案:
1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洋务派的主要力量在地方,他们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因此,凡是带③的选项均是错误的。C
2此题属材料组合选择题,解题时首先要把题干中引用的材料理解清楚。从四个选项的设置中,明显可以发现,①在各个选项中都有,因此对它不用考虑。“不准添设”表明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②是正确的。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对现有工业规模的固定和限制,而与民族工业的产生无关,因此③是不正确的,将它排除,正确答案为A。A
3A
4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选择的是两者的“相同点”,其次还要明确魏源等人是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与洋务派的主要相同点在于都主张“师夷长技”。这里的“技”主要指的是军事技术。C
5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近代”的主要含义要从生产的方式这一角度来思考。近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机器化大生产。因此,“近代”主要是指采用了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C
6B
7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对中国近代企业分布特点的认识。中国近代企业分布不平衡,大多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这些地区在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下,自然经济最先解体。C
8C
9A
10C
11D
12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光绪帝的阶级属性入手。光绪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封建统治。因此,其基本的出发点应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明确了这一点,该题就十分容易解答了。B
13C
14D
15B
16此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要认真进行分析。义和团运动主张排斥外国的一切,因此,它是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决定了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无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①③都是不正确的。C
17D
18A
19C
20D
21-30、ACABA、BCDDB.
31-40、DDBBD,DBDCC
41、(1)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中城市。
(2)沿海和沿江地区本身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这些地区最先受到列强侵略,通商口岸较多,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便于从外部获得设备,技术和资金;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地形、气候);交通便利(沿海、长江、运河)。
42、(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2分)
(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2分)
(3)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3分)
(4)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3分)
43.(1)表现:经济上洋务派企业开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随后出现;军事上建立了近代的海陆军;文化上派留学,办学堂,办报纸,一批新式知识分子成长期来,维新思想得到传播;政治上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结局和原因:结局先后失败。洋务运动破产,戊戌变法流产。前者是由于不能根本触动封建制度,加上顽固派阻挠;后者是由于维新派的软弱性,依赖皇帝和帝国主义,不敢反动人民,以及顽固派反扑。
(3)结论: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推翻封建制度;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难以完成近代化的任务。
1.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D.维新人士的抵制
解题思路: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欧洲列强不会干涉,因为中外暂时"和好"。维新人士更不会抵制,因为他们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知识。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答案:B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
解题思路:洋务派也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不可能希望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镇压太平天国和抵抗外国侵略是洋务运动的两个具体目的,包容于维护清朝统治之中。答案:D
3.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解题思路:早在19世纪40、50年代,外国商人就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船厂。题中其他类型企业的出现均在外商企业之后。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23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故事一:外国某工厂有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本厂技工无论怎样捣腾都无法修复,只好请厂外专家来念经。外来的和尚会不会念经?事实证明会。该专家打量了一下机器,在某个部位划了一个圆圈,让工人在此打个洞,把里边的线圈弄好就成了。厂方问专家要多少报酬,专家开价一万美金。厂方不以为然,用粉笔划一个圈就要一万美金,也忒狠了吧?专家答曰:用粉笔划一个圈确实不值大钱,充其量就是1美元,但知道在什么地方划圈就值钱了,9999美元。如果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划圈,还会请我来吗?厂方心服口服,一万美金乖乖照付。
故事二: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是非颠倒、美丑混淆、知识贬值的疯狂年代。“文革”以前,石油战线的地质专家地位很高,因为他们能慧眼识油,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打出油来。“文革”期间,石油工人起来造地质专家的反,说地质专家只会划圈,而井还要工人们打。划一个圈圈容易,打一口井难,站着说话不腰疼。乍一听,造反工人的话不无道理,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地质专家划圈,工人又在什么地方打井?要不,你也划一个圈试试?傻眼了吧?
故事三: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年轻时去苏联留学,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投入到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的研制中,军衔:中尉。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火箭任务。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往火箭肚子里多添点推进剂,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王永志站起来说:“要是从火箭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看着这个小中尉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了。王永志不甘心,又去找了当时坐镇酒泉发射场的钱学森。钱学森慧眼识人,从善如流,大胆拍板,采纳了王永志的意见。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三发,发发命中目标。
上述三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1、知识就是力量,要想有力量,就必须获取知识,而要获取知识,就必须努力学习2、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脑袋比双手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理科知识固然重要,文科知识同样重要,历史就是文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应该认真学习。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二、知识结构
魔怪舞翩跹之所指: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原料
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魔怪舞翩跹之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利益
时间:(1840—1842)
涉及的地点:(珠江口、白河口)等
魔怪舞翩跹之概况涉及的人物:(道光帝,林则徐、琦善)等
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屈服求和,签订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略)
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魔怪舞翩跹之“福音”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开始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
思想观念:由(虚骄自大)到开始向(西方)学习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人蓄谋已久的,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
赞同。早在1833年,英国人在广州出版的《澳门月报》上,发表署名“英国商人”的文章,建议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所以说其是蓄谋已久的。
不赞同。鸦片战争的决议案曾经在英国的议院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以微弱的多数票通过了对华的战争。所以不能说是蓄谋已久的。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对一部分英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因为他们和中国政府打交道较多,深感发动一场战争的必要性。而对另一部分英国人来说,可能就不是什么蓄谋已久的,因为他们远离漩涡,有可能连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说他们也蓄谋已久显然不符合事实。
2、有人认为,如果道光帝一直坚持重用林则徐,中国就能在鸦片战争中取得胜利。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赞同。林则徐抗击侵略的态度坚决,且在广东戒备森严,英军根本无机可乘。而道光帝非但不重用林则徐,反而革职严办。后来的战事一败涂地,道光帝不重用林则徐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重用了林则徐,战事有可能失利,但也有可能不失利。
不赞同。当时的英国是符合英国国情的君主立宪制度,直到现在还是资本主义两种民主形式之一种(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而当时的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腐朽落后。当时的英国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则基本上还是自然经济的一统天下。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而中国虽也有火炮等热兵器,但总体上还是以冷兵器为主。思想观念上,英国人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积极进取,而中国人闭目塞听,夜郎自大,愚昧无知。鸦片战争中,英国士兵上岸操练,走队列,两腿绷得笔直,清朝官员远远一看,乐了。立刻写了一道密折报上去道:“洋人没有膝盖,腿不能弯!”这样的军队还不好对付吗?拽住他的袖子一摔一个跟头。好,上!一交手,一败涂地。于是立刻惊呼,洋人有妖术!居然想出绝招,从民间广收马桶,置于木排之上,去同英国炮舰过招,名曰“以邪辟邪”。一方面是先进的资本主义,一方面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优劣之势早就泾渭分明,即便道光帝一直重用林则徐,中国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3、有人对林则徐评价甚高,对琦善大加贬斥,你认为这是否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为什么?
符合。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提出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琦善救国乏术,卖国却有方,是不折不扣的卖国高手。
不符合。无论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还是投降派琦善,其实都不过是道光帝的左右手。林则徐的抵抗和琦善的妥协,都是在道光帝的意志左右之下。林则徐如果抗英成功,最大的民族英雄就不是林则徐,而是道光帝。琦善的妥协如果成功,功劳也是道光帝的。琦善妥协让步的失败,其实是道光帝的失败,前者只不过给道光帝做了替罪羊。在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下,君臣的关系是绝对不平等的。一切罪过当然由臣子承当,一切功劳自然是皇帝的。鸦片战争打了两年,林则徐是小打,琦善也是小妥协。在他们俩之后,战争的规模变得更大,调动的军队更多,清军有相当于军区司令职位的高级将领牺牲了4个。道光帝并不是不抵抗,而是做了最大的战争努力。虽然其间有过战和不定,有过动摇,但这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结果,毕竟是中国在战争中被打败了,被迫签定了城下之盟。说到打,道光帝是大打,说到妥协,道光帝是大妥协,所以说,道光帝才是鸦片战争的真正主角,过分推崇林则徐与过分贬斥琦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历史的真实。
4、1844年的一天,有一个英国人乘坐某某号远洋客轮,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要在中国做进出口生意。最初他想在南京设立一个总公司,但南京的中国官员却不准许。请问这是为什么?
当时只允许外国人在开放的通商口岸做生意。1844年,中国已经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没有南京,故不准许英国人设立总公司。
等这位英国商人到了准许开业的某城市后,当地中国官员试图向他收取相当高的关税,他不答应,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最后以中国官员受到上级申斥而收场。请问这又是为什么?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同英国人商定,无异于与虎谋皮,自然不可能收高关税。
这位英国人不在中国好好做生意,飞扬跋扈,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最后竟然发展到了杀人放火。按照大清律历,此人当斩,但实际情况却是人家一点事也没有,逍遥法外,悠哉游哉。请问其间的奥秘何在?
1843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了罪,根据英国法律量刑。胳膊肘没有往外拐的理儿,自然就从轻处罚了事。
这位英国人继续在中国做生意,又是租土地房屋,又是开医院建教堂,还修起了坟地,越来越大发。请问他为何有这么多特权?
1843年,英国人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别国只要取得一项新特权,英国就能一体均占。美国通过《望厦条约》得到了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的权利,法国人通过《黄浦条约》得到了在通商口岸传教修坟地的权利,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都可以享受。
英国人可以这么做,法国人、美国人等可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
可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
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的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能说出一二吗?
社会性质:由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开始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由单纯的反封建开始变成既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思想观念:由夜郎自大闭目塞听开始向西方学习。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5全国卷5)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B)
A、禁绝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城
2、(1996全国卷9)
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C)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4、(2001全国卷7)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C)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5、(1993上海卷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B)
A、英国实力雄厚B、清朝腐朽衰落C、英军船坚炮利D、清军武器低劣
6、(2002上海卷23)
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D)
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7、(2001广东河南卷8)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8、(1997上海卷49)
请你运用本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
——摘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材料二“初,鸦片烟在康熙初以药材纳税。乾隆元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过200箱。及嘉庆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口。嘉庆末,每年私鬻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26年),“设巡船之后,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每年二万箱)”。到1837年,鸦片走私“遂至四、五万箱矣”。
——摘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材料三林则徐(1838年12月)奉命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到广东,严拿烟贩,惩办受贿官弁,同时传谕外商“勒限呈交”鸦片。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眼见抗拒不成,只得交出鸦片二万余箱,“自行递禀求收”。林则徐在虎门毁化烟土。当时有前往观看的洋人“撰文以纪其事,大意谓天朝法令,足服人心”。“迨后各国来船……皆已绝无鸦片,唯英逆不遵法度,且肆鸱张,是以特奉谕旨,断其贸易”。
——摘自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材料四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注: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引自《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不久,巴麦尊告知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摘自《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回答:
(1)就材料一、材料二来说,你认为鸦片烟毒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英国(或洋人、外国)为掠夺财富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朝巡海缉私船(或水师、官吏)受贿,庇护鸦片走私。
(2)就材料三、材料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回答:义律如何一面破坏禁烟,一面为武装侵华制造借口的?
义律始则抗拒缴烟,继则“自行”缴烟,又“不遵法度”,暗中破坏,迫使林则徐中断中英贸易,再反诬禁烟是“侵略”,制造武装侵华的借口。
(3)就材料三、材料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说明: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挑起的。
英国(1)把禁烟视为“对于过去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20把这次冲突视为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3)污禁烟是“侵略”;(4)义律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或鸦片贸易利益集团)都策划用武力“迅速而沉重地打击”中国(或“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5)“有意于要永远占有”中国的岛屿,打开中国大门;(6)经过周密策划而出兵中国。(说明:如果考生对上述要点写不全,却写出下列各点:“英国侵略者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禁烟的正义举措”等,亦可酌情给1—2分,但本题总计不得超过6分)
(4)学术界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论断。请你运用本题提供的全部材料,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概述这一论断的主要历史依据。
鸦片流毒使中国银荒兵弱,清政府更加腐败;由鸦片走私而引起鸦片战争,结果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倾销中国,逐渐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中国的大门开始向资本主义列强开放);鸦片战争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或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9、(2002江苏综合卷40)
(1)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183.4。C,铁的熔点是1534.8。C)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形。
(2)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后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一两白银等于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1400、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原因:(1)鸦片输入;(2)战后战争赔款。
影响:(1)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2)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五、新情景设置
林则徐家曾经十分贫穷,幼年时做富裕人家子弟的陪读。私塾先生为了警告富家子弟读书,常常以“杀鸡给猴看”的方式,毒打林则徐。林家由于贫穷当然也不会去给考官送礼,但林则徐却由秀才到举人,20多岁时便考中了进士。
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出京前,林则徐拜别他的老师龚自珍,表示决心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自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言罢,师生二人相顾而涕下。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顶住了英国人的第一次强攻后,就已经认识到以大清的军事力量是无法同英国的军舰相抗衡的。他在与朋友的信中表达了这一想法,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他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并要求他的朋友保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1840年10月3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1841年6月28日,道光帝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梨。林则徐去职后,伊里布曾遣人告之英方。伯麦摇头曰:“林公自是中国好总督,一血性,一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岂为仇总督尔来耶?”
1845年,道光帝重新起用林则徐,让其担任陕甘总督。此后林则徐先后担任过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1850年4月,因病卸任回乡。1850年,清政府得知广西到处出现农民起义的消息后,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在途经广东普宁县时,林则徐因病逝世。
根据以上材料,请从任何一个角度写一篇以《我看林则徐》为总题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新课导入
史载,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得到了后蜀国主孟昶宫中一件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如珍宝。他不知道这盆子是干什么用的,找到花蕊夫人打听,花蕊夫人说这是孟昶的溺器(便盆)。赵匡胤震惊地说:“使用这样的溺器,焉有不亡国之理?”遂将宝贝击了个粉碎。暴殄天物,后蜀国主孟昶不是空前,亦非绝后。明朝严嵩父子的溺器“皆用金银铸妇人,而空其中,粉面粉衣。”严嵩的党羽鄢懋卿也是“性奢侈,至以文锦被床厕,白金饰溺器。”慈禧在宫中的马桶是用檀香木雕成的,外型是个大壁虎,壁虎眼睛里是红宝石,肚子里是香木末,秽物落下被自动裹起,没有一丝异味。1903年3月,慈禧视察新建铁路时在列车中使用的豪华马桶,底贮黄沙,上堆水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呵!
说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不禁想到了道光帝和咸丰帝。道光帝在位期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被迫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光帝死后,咸丰帝即位。他是否能使中国免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坑里越陷越深?答案是否定的。咸丰帝在位期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美国为虎作伥,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更多,丧失的主权更大,比起道光帝时代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方面,我们的咸丰帝可以说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我们的咸丰帝都有哪些“丰功伟绩”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二、知识结构
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原因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
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正在进行,为英法发动战争提
条件供有利时机
英法于1856年取得克里米亚战争胜利,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中国了
英法:发动第时间:1856—1860
二次鸦片战争涉及的地点:广州、天津、北京等
概况涉及的人物:额尔金、葛罗、柏贵、咸丰帝等
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通商等)
“福音”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半殖民地)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半封建化)
三、重点难点分析(略)
四、(1996上海卷8)
1、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这一年,太平天国所处的形势是(C)
A、金田起义,东乡称王B、连战连捷,定都南京
C、天京变乱,由盛而衰D、安庆失守,天京陷落
2、(1999上海卷15)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B)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入北京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1995上海卷8)
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1864年他们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B)
A、九江B、汉口C、宜昌D、重庆
五、新情景设置
清咸丰十年七月下旬,英法联军屡败清军,兵临通州。清帝竟在兵败如山倒之际,用偷袭手段,绑架入通州进行停战谈判的和随团采访的《泰晤士报》记者等一行39人,内有英人26名、法人10名,送往京师刑部,关进“天牢”。次日,英使参赞威妥玛赶到通州,要求释放人质。再过两天,联军得知已有3名人质被杀死,立即进攻北京。咸丰扔下圆明园,一溜烟北奔承德,当然没有忘记带上他的后妃和宠臣,却似乎忘记交代被锁禁在天牢里的人质如何处理。谁都知道满清的刑部监狱多么可怕,由皇帝钦命锁禁的囚犯,每日少挨几顿拷打,就算幸运。那班英法外交官员和记者们,被投入比但丁《神曲》描绘的地狱还要恐怖的大清天牢,经受煎熬,不经炼狱便超升天国,不待说大有人在。在短短25天里,就有17人在天牢中被折磨致死。
额尔金闻知人质已死去大半,首先死于天牢的竟是《泰晤士报》记者,他意识到麻烦来了。作为英内阁任命的对华战争全权专使,额尔金没能保护外交官员和新闻界著名记者的生命,他怎向女王政府和公众舆论交代?不消说额尔金必须向英国议会和媒体表明他已对清朝皇帝的野蛮行为实施报复。皇帝绑架虐杀英法人质的命令都是在圆明园发出的,而圆明园在西方世界是非常著名的。无论是为了报复清帝绑架虐杀人质,还是为了掩饰英军劫掠清帝离宫别院的行为,额尔金坚持将它摧毁。因而额尔金不顾法国公使葛罗的反建议——拆毁北京城内部分宫殿而保存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圆明园,而命英军焚毁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对文明的破坏,纵火者堪称文明恶棍,但一手制造人质事件而给纵火者提供口实的那个咸丰皇帝,心愚而愎,计蠢而毒,竟拿都城居民身家性命作赌注,结果玩火自焚,该不该揭露呢?实际上,引狼入室的不正是他吗?
看了上述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不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题目自拟。
第五、六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新课导入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而取得革命胜利的,所以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给以高度评价。殊不知,并非所有农民起义都值得颂扬。唐朝末年,黄巢的军队被唐军围困,弹尽粮绝,最后竟把人杀死,用大石磙子碾碎,晒干,做成人肉干充当军粮,美其名曰:两脚羊。明朝末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煞有介事地做起土皇帝来了。既然做了皇帝,那就要开科取士。你想他怎么考?栓那么一根大绳子,让参加考试者从下边过,凡是被绳子挡住者,杀!在张献忠统治四川的那几年里,四川的读书人几乎被杀光了。这样的农民起义也值得赞扬?黄巢起义、张献忠起义是这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何尝不是如此?洪秀全满口“胞波”(相当于今日之“同志”),侈谈“平等”,可实际上,新王朝的贵族同老百姓、普通战士之间,除了残酷的封建加宗教的压迫关系外,毫无平等可言。他们的男营、女营,同秦始皇的骊山囚营差不多。普通的“善男信女”即便原是夫妻伉俪,不经批准而私自幽会,便立即斩首!而洪秀全他们,则可以根据官位大小,到女营中成十成百甚至更多地挑选姬妾丫鬟。洪秀全在兵不过三千的起义之初,就已妻妾成群。从金田向全州进军时,用八人大轿抬着八位后妃在军中行乐。在起义的征途中,太平军的军刀在指向清王朝和贪官污吏时,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落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攻城略地之时,所过残破,青壮年男子被掳为兵丁,青壮年女子被掠为奴妾,老幼则杀个干净。到南京定都之后,更加荒淫无度。1864年,南京城破后,所存军民不到十万人,而天王的后宫佳丽却有两万余人。抽鸦片,玩女人,“六宫八院八十三妃“,其荒淫无耻的程度超过历史上许多暴君!(2000年第3期《随笔》)天王临朝时,大小官员按照仪式跪拜,高呼“万岁”。洪秀全自己也确实以“万岁”自居:“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一句半句都是旨,认真遵旨万万年。”凡此种种,使我们不禁疑窦丛生:洪秀全究竟是一个农民革命领袖,还是一个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皇帝?教材上对太平天国的评价那么高,这样的评价真的完全符合事实吗?现在让我们进入历史的深处,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一下近距离的考察吧!
二、知识结构
教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自然灾害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补充:洪秀全屡试不第,对社会不满。
言:满口平等
洪秀全的言和行
行:专制暴虐残忍
教材: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辨析:目的很明确,就是改变命运
教材: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辨析:为英法发动战争提供有利时机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9世纪6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清政府借师助剿不难理解,外国侵略者为什么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政治上:太平天国主张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而外国侵略者妄图控制乃至灭亡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太平天国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故帮助清政府镇压之。
经济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其中有4个(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处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1842年开放的上海也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已经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能通商,犹如墙上的画饼水中的月亮,此乃外国侵略者所不能容忍的。为自己的在华利益计,太平天国非除不可。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5全国卷6)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原因是(C)
A、其规模和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2、(1997全国卷5)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样
D、互为补充
3、(1998全国卷9)
《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D)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4、(1999全国卷9)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征表现在(C)
(1)运动规模空前巨大(2)反封建同时反侵略(3)《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4)《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1)(2)B、(1)(3)C、(2)(4)D、(3)(4)
5、(1993上海卷10)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
6、(2000全国春季卷9)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B)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7、(1994全国卷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8、(2002上海卷9)
太平天国定都天津后,举行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D)
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
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9、(2001广东、河南卷7)
下列关于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B)
A、太平军进军南京途中曾出兵干涉B、一度伪装“中立”
C、清政府“借师助剿”后才开始进攻太平军D、充当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10、(2000北京安徽春季卷12)
致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事件是(B)
A、清政府“借师助剿”B、天京事变C、太平军北伐失败D、安庆失陷
五、新情景设置
1、李秀成在广西加入太平军时只是一名兵丁。1856年天京事变时升为地官副丞相。太平天国前期严禁官兵私藏金银珠宝,所以李秀成前期私财无多。被封为忠王,尤其是占领苏州后,李秀成的私财才急剧膨胀起来。他在天京有一座忠王府,内有众多无价之宝。他又在苏州建一座更豪华的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苏州沦陷后,李鸿章进驻忠王府,论斤卖锡器一次卖了20多万斤,宝藏之多于此可见一斑。天京陷落后,李秀成带着珍珠宝物孤身逃亡,在山中一座破庙里休息时被当地人抓获,成为“人为财死”的牺牲品。(2000年10月5日《报刊文摘》)。
请回答:
(1)太平天国前期严禁官兵私藏金银,依据的是什么原则?其目的何在?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说是要建立一个所谓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实际是一种收括民脂民膏,积聚财富的手段。
(2)根据教材的有关叙述,说说李秀成被封为忠王后为太平天国所作的贡献。
1858年与陈玉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后又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1860年与陈玉成合力攻打江南大营。穷追清军统率和春,迫使和春自杀。乘胜东征苏南,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3)从李秀成大肆聚敛财富的行经看,你认为太平天国的失败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如果有,那么为了使我们的政权长治久安,你认为应从太平天国失败中汲取哪些教训?
教训一: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时敲响拒腐防变的警钟,使官员不想腐败。
教训二:必须加大惩戒力度,增加腐败成本,使官员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得不偿失,想腐败但不敢腐败。
教训三:必须加紧制度建设,使官员想腐败敢腐败但腐败不成。篱笆扎得牢,野狗钻不进,此之谓也。
2、1827年,15岁的洪秀全第一次去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他失败了。1836年他又一次去广州应试,也失败了。1837年25岁的洪秀全第三次去广州参加科举,又失败了。1843年他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他的心再也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极度的刺激使他悲愤交加,猝然病倒,于是雇了乘小轿把他抬回了家,这一病就是40余日。
林则徐家比洪秀全家还要贫穷,但林则徐却由秀才到举人,20多岁时便考中了进士。曾国藩从1836年到1838年先后三次参加进士考试,最终考中了进士。当时曾国藩也只有27岁。说到底,还是洪秀全的功夫不到家。
洪秀全科举失意,愤而走上了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之路。假如洪秀全和林则徐,曾国藩一样也是由秀才到举人,由举人到进士,一帆风顺,那他的人生又会是怎样一副景象?请以《假如洪秀全科场得意》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也可独抒机杼,自拟题目。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课导入
1954年,周恩来作为首席代表,率中国代表团到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为了让参加会议的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人士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代表团在会议间隙放映了一些国产影片,其中有一部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工作人员用英文写了长长的剧情介绍,准备分发给外国观众。周恩来看后认为不妥,人家是来看电影的,谁有闲心看如此冗长沉闷的剧情介绍?写长了不行,写短又该怎么写?周恩来建议只写一句话,并打保票说,仅此一句,就足可吸引观众,不信咱打赌,如果不奏效,我出一瓶茅台。打赌的结果,周恩来果真赢了。外国观众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有的女士还泪眼婆娑了呢。周恩来建议写的这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请您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作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生了爱情,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家族,而这两个家族又有世仇,二者的爱情自然遭到了各自家族的反对,最后双双殉情。无独有偶,祝英台女扮男妆去上学,身份逐渐被同窗梁山伯识破,二人也是产生了爱情,这爱情也是遭到了各自家庭的反对,不能成婚。梁山伯抑郁而死,祝英台在娶亲路上经过梁山伯坟墓时,坟墓忽然裂开一道大缝,祝英台纵身跳入坟中,不一会就有两只蝴蝶从坟中飞出。据说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是其忠贞爱情的见证云。《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框架思想蕴涵是如此相似,难怪周恩来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天才的联想,难怪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西方人士不仅看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还连呼“OK”了。
祝英台想上学就上学呗,为什么非得女扮男妆呢?现在男女同学一块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师里听老师上课,不是很正常的吗?可在我国古代,女子上学却是十足的奢望。因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主导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读书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至于和男子在一起读书就更是大逆不道,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这都是什么混帐逻辑?要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就必须提及程朱理学。那么程朱理学又是怎么回事?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它是什么时候受到冲击和唾弃的?如果学习了本节,你就能了解个大概了。
二、知识结构
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抵抗派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其他:姚莹、徐继畬及兵器专家
地主阶级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程朱理学”面面观
这儿的程,指的是程颐、程颢兄弟,朱指朱熹,他们都是我国南宋时的著名理学家。理学,又称道学,虽源于宋,但终宋之世,不仅未能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反而屡屡被宣布为“伪学”,严加禁止。元代丞相脱脱主修《宋史》时,在《道学传论》里指出:“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于此取法矣。”朱元璋受此启发,一开国就重视思想统治,永乐皇帝朱棣又命文臣修撰《性理大全》,程朱理学才被抬到官方之学的地位,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亦逐步确立。若问这套封建伦理道德究竟是何等面目,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岁月里,女子上学是十足的奢望。因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主导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读书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至于和男子在一起读书就更是大逆不道,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读书不行,与男子在一块读书更不行,那么女子究竟如何行事才算符合理学家所设定的标准?一曰孝顺公婆,侍侯丈夫,烧火做饭,缝衣纳鞋,甘当公婆丈夫的出气筒,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二曰甘当生儿育女的工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香火永续,女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生儿育女,尤其是生儿。如果生不出一儿半女,或者只生女不生男,丈夫就有权纳妾或干脆把妻子休掉。相反,如果妻子对丈夫不满,则只能忍气吞声,一点辙也没有。在当时,妻子受丈夫虐待绝对不可能告官求离,即使虐待致死,娘家人告官,仍可能被加上“以尸讹诈”之罪。或曰:丈夫死了,生活无依无靠的妻子改嫁总可以吧?想得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才是正道。别说改嫁,别说离婚,就算尚未过门丈夫就死了,你也不能退婚,该出嫁时还得出嫁。别的不说,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不也干过逼着自己七八岁的女儿嫁给已死去的小丈夫这样的勾当吗?
明清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是否仅仅从婚后才开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时的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足,在强力作用下,踝骨扭曲变形,长大成人后就有了一双小脚,号称“三寸金莲”。父母之所以把女儿的脚裹成这副模样,并非天生心狠,而是为女儿一生“幸福”着想。当时的审美风尚是以小脚为美,男子娶妻时看重的是脚之大小,脚大的能不要就不要。既然大脚片子连个婆家都难找,不把脚裹小可怎么得了?缠来裹去,“三寸金莲”们一个个都成了半残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天到晚不围着锅台转围着女红转围着公婆丈夫儿女转又能怎么的?等到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了,她们自然就要把自己曾遭的罪变本加厉地加在儿媳的头上。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整个社会不是一般稳定,而是超常稳定,统治者自然也就高枕无忧了。如若有人想打破这个超稳定结构,则无异在摇撼封建统治的基石。这就难怪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以致当时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了。
2、“义理”今古谈
义理,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人活着,就有为什么而活的道理。人干某件事,就有为什么而干的道理。总之,只要有人类在,只要有人类活动,就有义理,就有主流意识形态。义理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谈义理。义理一旦空谈,那就非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反倒会给社会带来隐忧,给民族带来灾难。空谈义理的后果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因为它会导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泛滥,从而冲垮民族道德的堤防。我们不妨列举数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文革”中甚至在“文革”前,数以百万计的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有时一去几年。这实际上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可在当时,主政者却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美其名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无疑是当时重要的义理之一,谁若敢于挑战它的权威,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邓小平等党内少数领导人试图制止这种极左做法,为此相继被打倒,邓小平则在十年之内两次被打倒。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既然说真话会遭来祸患,人们只好靠说假话来求生存了。美国著名的、思想进步的女演员雪莉麦克兰“文革”中曾访问中国的一个村庄,遇到一位正在田里种西红柿的教授,问他是否觉得在偏远的乡下干这种体力活儿是种损失,因为这样完全脱离了他在大学的科研工作。那位教授说,正相反,他非常高兴和贫下中农在一起,从贫下中农那里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云。你说这不是十足的假话又是什么呢?
看奥运新闻,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获得了冠军,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想和谁打电话?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悉尼奥运会冠军后,记者照例把经典之问问了出来。后者的回答是:最下说的一句话是想喊一声,果然“啊”的一声,几乎响彻整个体育馆;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等着领奖。几乎没有什么媒体对这样的回答感兴趣,因为它套不上惯常的公式。符合公式的回答是:最想说的一句话,那当然是感谢教练感谢领导感谢人民;最想做的一件事,那当然是要好好地睡一觉;最想和谁打电话,那当然是和爸爸妈妈打电话云。这样的回答年复一年,了无新意。不管想没想,反正这样回答准保没错,这不就成了十足的套话了吗?
在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同样存在着假大空现象。偏重现象,淡化矛盾,回避矛盾,报喜不报忧,此乃假。避实就虚,大而化之,概念循环,泛泛而论,此乃大。(如报刊杂志上时常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种观点从理论上来说是无懈可击的,然而从实践角度看,究竟应该如何深化,文章则虚晃一枪,语焉不详,不作分析。)对于事关中国改革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不少理论研究结果虽然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但在指导实践上却缺乏可操作性,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此乃空。这种倾向势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客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研究,对改革实践的误导自不待言。今天空谈义理于事无补,鸦片战争前后空谈义理不同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明乎此,也就难怪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了。
四、高考试题回放
1、(2000广东卷9)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D)
A、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2、(1999上海卷14)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
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洪仁玕《资政新篇》D、梁启超《变法通议》
3、(1996全国卷4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尊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
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
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的开放;外人活动应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的政策法制。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切实且对外邦人有所警惕。
五、新情景设置
李清照在自己丈夫赵明诚死后没有守节殉夫,而是又嫁给了南宋右成奉郎张汝舟。她进张家后发现后夫卑劣之极:官职是妄增举数(虚报科举考试的次数)骗来的,迎娶李清照也不是爱“才”而是图“财”,是觊觎她的文物珍藏。不给,就拳脚相加。李清照奋勇抗争,做了她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女人绝对不敢做的事:告发后夫欺骗皇帝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皇帝亲自过问此案,下令将张汝舟除名并发配柳州。好你个李清照,前夫死后不但改嫁,而且又和后夫打离婚,简直是反了。于是乎,许多人在李清照还活着时就著书作文,对她大加嘲笑。
约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出生在江苏丹阳蒋墅一个世代业农之家的贺双卿(一名庄青,字碧秋)自幼聪慧,精女红,喜读书。她的舅舅曾于隔壁设馆授徒,她就在窗外窃听暗计,日有长进。后来,她便将所作女红变卖,换些诗词书籍来读,渐入吟诗填词的佳境。贺双卿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文学修养与秀美姿容,曾盼望嫁得一个知文识理的如意郎君。然而命运多舛,大约在她十八岁那年,由父母作主嫁给了金坛县萧山的周姓樵子。丈夫比她大十余岁,粗通文字,生性粗暴,且嗜赌成性;婆婆更是刁泼蛮恶,不讲情理。在这个“暴夫恶姑”的家庭里,双卿尽管恪守礼教,任劳任怨,但仍得不到他们的半点理解与欢心。在体力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双卿进周家门不久便患上了较为严重的疟疾病。劳动的艰苦,疾病的煎熬,婚姻的不幸,精神的折磨,心灵的凄凉,种种愁情苦况,双卿在这个冷似冰窖令人窒息的家庭中无处倾诉,唯凭诗词话衷肠。
李清照和贺双卿的故事一定对你有所触动,既然有感要发,为何不一吐为快呢?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洋务运动
一、新课导入
交通大学老校长唐文治18岁中举,28岁中进士,官至农工商部尚书,可谓“学而优”者。因感官场腐败国运日蹇,而兴国必先育人,遂毅然弃官从教,来南洋大学任校长。民国初年,战乱不止,经费多次断绝,他主动减薪一半,与师生共度难关。高级人才需博览群书,工科学生要更新知识,他带头解囊,捐建图书馆。捐款的前五名是:荣宗敬昆仲10000元,黎元洪大总统1000元,虞洽卿1000元,唐文治1000元,段祺瑞500元。几经减薪的清衫学人捐款数竟与总统富商并列,且超出权重势大的段执政一倍!可谁又知道,此后他家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老吃咸菜,子女颇有意见。唐校长年轻时,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长年夜读八国条约,寻求对策,由此留下眼疾,后期双眼基本失明。为了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他仍亲抓体育,督促学生晨练。当时,教会大学在洋人教练下球艺超群,他决意赶超。一天,圣约翰大学足球队来校比赛,他以耳代眼,临场坐镇。球场四周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向他传报比赛实况。当捷报传来时,两行热泪从他两只仅能见到微光的眼睛夺眶而出。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像唐文治那样爱国就好了,问题是他们救国乏术,卖国误国窃国却是高手。别的不说也罢,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当中出现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可有那么一部分脑满肠肥的家伙,就连这也不能接受,大加反对。这就是所谓的顽固派。洋务派顶着压力开展了洋务运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还是以破产告终。他们是如何开展洋务运动的,洋务运动又是如何破产的,让我们学习本节,窥其一斑,庶几可收知全豹之效也。
二、知识结构
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抵抗派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其他:姚莹、徐继畬及兵器专家
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创办工业(军事、民用)
活动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培养人才:新式学校、出国深造
结果:失败(四点原因)
三、重点难点分析
洋务派为什么不主张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这是由其阶级性质决定的。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阵营,他们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对封建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这个制度的彻底否定。这和我们今天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是一个道理。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地方督抚,他们不控制中央政权。要想把运动进行下去,必须得到最高统治者即慈禧太后的支持。而慈禧太后是封建制度的忠实维护者,假如洋务派提出了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的主张,那就非但得不到支持,反而会丢官甚至掉脑袋,洋务运动又从何开展?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4全国卷6)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C)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侵略作了些抵制
2、(2002江苏综合卷11)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B)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1993上海卷31)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的观点?(A)
A、洋务派B、维新派C、顽固派D、立宪派
4、清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C)
A、外务部B、洋务局C、总理衙门D、同文馆
5、(2000北京安徽春季卷3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仍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愿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照,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照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照,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1889年)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
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政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业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6、(2002上海卷32)
阅读下列材料: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管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银两收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的经营情况。
金额单位:万两
年度资本借款船只吨位运费收入付出借款利息
1873.8-74.747.6012.304,08849.171.77
1877.8-78.775.10381.9726,916232.2336.53
1881.8-82.7100.00353.7529,474188.4710.75
1883.8-84.7200.00227.0933,378192.3722.42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问题: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列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收入日增,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引进了先进交通工具,刺激了私人资本投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
7、(1999全国卷42)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意:本题旨在考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对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8、(1994上海卷66)
比较说明中国洋务运动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经济上:洋务运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下,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
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明治维新——在内外危机中,德川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中下级武士中的维新势力联合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进行武装倒幕。
目的:洋务运动是以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明治维新是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着手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必然失败。
五、新情景设置
左宗棠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四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梧堂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年),十五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道光九年,左宗棠十八岁,开始读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这些经世致用之学,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础。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十八名。此后六年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空洞枯涩的八股文,碾碎了左宗棠的梦想。二十三岁时,左宗棠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安化省亲,途经醴陵,下榻的公馆门上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春殿语从容,二十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诗文作者就是左宗棠。陶澍当即提出要见左宗棠。左宗棠时任渌江书院院长,和陶澍一见如故,接受陶澍的邀请,当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1849年秋天,林则徐从新疆回故里,途经长沙,指名要见当时在老家隐居读书的左宗棠。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临别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第一次赴京会试,左宗棠就打量西北: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19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敞睿后到西域,吟出一首《恭颂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曾专门到林则徐和陶澍祠拜谒,写对联以林则徐陶澍的继承者自居: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重复来。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七十四岁的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左宗棠一死,英国人松了一口气。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公园竖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左宗棠下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端坐在八抬大轿中的左宗棠,身穿黄马褂,头戴三眼花翎,手执鹅扇,面容饱满,威严无比。只要他进入租界,外国兵警执鞭清道。但现在,左宗棠死了。死,对于死者来说,是结束。但对活着的人,是一种绝望的痛苦。大清的中兴重臣一个接一个地死了,茫茫九州,哪里还听得到复兴的呐喊?大清气数尽矣!
上述这段文字是否涵盖了左宗棠一生的所有活动?
否。
如果不是,你认为有哪些活动应予补充?
镇压太平天国,参与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筹划福建海军。
与左宗棠一同参与上述活动的还有哪些清朝大员?具体情况如何?
曾国藩:创设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成立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筹划北洋海军
关于左宗棠们的活动结果,有人认为是失败的,有人则认为没失败,你赞同哪个观点?为什么?
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洋务运动没失败: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了海防,而且培养了不少人才,为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吸纳了大量工人,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甲午战争失败了是不假,但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的上述一切并未随着战争的失败而消逝,怎么能说洋务运动失败了呢?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新课导入
我曾经看过一部中篇小说,题目已经忘记,但故事情节却至今仍记忆犹新。一对夫妇是大学教师,生了一个孩子。有一次,妻子边干家务边放音乐,不知怎么把耳机插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声音太大,震得孩子浑身一哆嗦。当时也没当回事,后来发现孩子对声音没反应,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耳朵已经聋了。尽管天南地北地求医,最后也没能治好。孩子耳朵听不见,自然无法和人交流,说话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等着他的将是又聋又哑的命运。孩子本来不聋,由于父母的失误而残疾,这属于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是后天失调。假如一对青年夫妇属于近亲结婚,孩子刚一生下来不是耳聋,就是眼瞎,或者缺胳膊少腿,这属于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是先天不足。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既是近亲结婚,生下来后又没得到较好的照顾,雪上加霜,这就属于先天不足加后天失调,情况就更加糟糕了,肯定是个弱智无疑。在当今中国,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弱智儿童我们暂时不管,反正我知道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那么一个阶级就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不用说,这个阶级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疑。这个弱智儿童的情况怎样,今天我们就来考察一番。
二、知识结构
内:中国已经孕育有资本主义萌芽
十月怀胎:背景
出生记略外: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外商企业刺激
一朝分娩: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沿海地区(地点)、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标志)
表现: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
性格特征成因: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既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又对其存在一定依赖关系。
三个摇篮: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冤家对头:无产阶级性格特点: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表现)、身受三座大山压迫,境遇悲惨等(成因)
冤家对头:资产阶级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略)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3上海卷12)
中国近代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于(C)
A、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里B、洋务派举办的军工企业里
C、外国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里D、官僚资本家开设的企业里
2、(1997上海卷10)
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A)
A、外商企业B、官办军事工厂C、商办企业D、官办民用企业
3、(2000北京安徽春季卷14)
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B)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4、(2002北京春季文综卷12)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C)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5、(1995全国卷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陈启沅)甲寅(1854年)至南海,遍游各埠,考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数百家……。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回答:(1)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
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
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
机器缫丝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
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
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
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分两类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这一家早期近代民族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五、新情景设置
黎锦淇是一名个体医生,因为搬迁要求更改行医地址,申请10年竟不能实现,最后落得个吊销营业执照的结果。
吴裕卿是一位台商,一腔热情到广东珠海投资却屡屡受挫。几十万元投资建果园,树苗种下不到一个星期即被有关部门拔个精光。
江苏宝应县在商城边的公路两侧建绿化带,将会严重影响进出。商户们选出代表与有关单位协商,没想到几位官员出神入化的“太极功”让几个代表目瞪口呆。找到交通局的某书记,得到的答复是得问城建局。可城建局的某局长回答此事是某书记全权负责的。回头再找到某书记,某书记又说该找信访办。信访办的接待人员说,已经和某书记说好了,让他们再去找某书记。找到某书记后,他却说没人和他说这事,他管不了。20个人跑了近20天,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万般无奈之下,商户们找到县政协张委员反映这个问题,张委员和有关部门没说上两句,却得到一个不敢让人相信的“答复”:“此事你们不要再罗嗦!”
安徽省太湖县开办棋牌室赌博成为一项产业,年产值竟然有上千万元。由于开棋牌室的利益不菲,太湖县不大的县城里到处都是棋牌室,自动麻将桌约有100多张,一年收入将达到1825万元。向派出所交钱后就可高枕无忧了。一年一张麻将桌要向派出所交2400元,当地派出所一年可收24万元。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省里公安部门秘密检查,派出所会提前通知。
上述现象都发生在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你认为他们有没有可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中国?为什么?
有可能。因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既深受封建官府的欺压和勒索,又需要依靠后者的保护。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状况,决定了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两面性。一方面是革命性,有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软弱性,又有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你认为造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何在?
因为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诞生在同样的社会环境里,资产阶级的冤家对头无产阶级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这是为什么?
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剥削,境遇悲惨,所以革命性强。
中国无产阶级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所以便于和农民结成联盟。
中国无产阶级集中程度高,所以便于组织斗争。
一百多年过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许多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甚嚣尘上,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流毒犹如污泥浊水仍积在我们的院内墙角,短期难以清除干净。
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一、新课导入
有一部电影,叫做《鸡毛信》。《鸡毛信》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叫海娃。海娃的父亲是村里的民兵,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说日本鬼子要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要海娃把信送给八路军。海娃赶着一群羊上路了,半路上遇到了前来进行大扫荡的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和伪军见了海娃的羊如获至宝,每走到一个休息的地方就或烧或烤,大嚼一顿。海娃心疼他的羊,更为无法脱身而焦急。终于等到一个机会逃脱了,又碰上一个站岗放哨的日本鬼子向他摇旗。为了表明是自己人,海娃脱下自己的上衣也摇来摇去,不料却把鸡毛信给摇掉了。跑了很长一段路才发现,又折回身来找。信是找到了,但日本鬼子的大部队也开上来了,只好还和他们一块走。慢慢地,海娃把日本鬼子引到了八路军的伏击圈,自己逮着机会就跑。日本鬼子见海娃要跑,就开枪射击,打中了他,但没打到要害。八路军战士群起射击,把日本鬼子和伪军全部消灭。作为一个放羊娃,海娃既聪明又勇敢,可并不是所有放羊娃都这样让人欣慰。譬如就有这样一个放羊娃,他在山上放羊,本来什么事也没有,但他无聊的难受,就想搞点恶作剧,大喊“狼来了”。正在山下种地的农民听到喊声,赶快前来相救,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农民接着回去种他们的地,放羊娃过了一会,又无聊了,又喊起来了:“狼来了!”农民又过来救,又是什么事也没有,又回去种他们的地去了。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可无论他怎么喊,农民就是不上来,结果可想而知,放羊娃被狼吃掉了。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早就喊“狼来了”,但谁也没当一回事,后来狼真的来了,而且不止一次。而且不止是狼来了,简直就是饿虎扑食,群魔乱舞。日本就是其中群魔之一,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其“拿手好戏”之一。
二、知识结构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内因: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背景外因:列强纵容或默许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起止时间:1894—1895
概况主要战役:平壤、黄海、辽东、威海
结果:《马关条约》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略)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8全国卷14)
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A)
(1)英国(2)法国(3)德国(4)俄国(5)日本
A、(1)(4)(5)B、(1)(3)(4)(5)
C、(1)(2)(4)(5)D、(1)(2)(3)(4)(5)
2、(1993上海卷11)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政府由此向清政府勒索的白银总数为(D)
A、一亿三千万两B、一亿七千万两C、二亿两D、二亿三千万两
3、(1997上海卷17)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C)
(1)南京(2)厦门(3)天津(4)杭州
A、(1)(2)(3)(4)B、(1)(3)(2)(4)
C、(2)(1)(3)(4)D、(2)(1)(4)(3)
4、(2002上海卷13)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干涉“还辽”的国家除法国外,还有(A)
A、俄、德B、德、英C、英、美D、美、德
5、(2000北京安徽春季卷14)
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C)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五、新情景设置
1、中日甲午海战前,北洋舰队表面上看来是第一流的。但是李鸿章知道北洋舰队的舰艇速度不够快,他要加买快速巡洋舰。英国的阿摩士庄船厂知道老主顾的脾胃,特以刚下水的时速最快的4000吨巡洋舰,优先卖给中国的这位“李中堂”大人。英国人知道李是内行,非买不可,李也自知非买不可。可这回他遭到了朝廷不少人士的非议和反对。他们看他花钱如流水,如此不顾一切地购买战舰,感到“殊不可解”。众口铄金,于是快速舰就买不成了。没想到这艘快速巡洋舰很快就被日本人买了去,它就是后来在甲午海战中猖狂逞威的“吉野”号。当初,日本为购买“吉野”而银钱不够,以致于明治皇娘把自己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中国是否也穷到了这等地步?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费大致是纹银40000万两!宫廷半月之费,就可买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至少可以装备一支高踞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读了上述文字,不信你就没有一点感想。不论你有什么感想,都请畅所欲言,写一篇历史小论文。(12分)
2、1896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姑拉二世加冕,并前往英德法美四国“联络邦交”。
李鸿章在俄国参加了俄国皇帝的加冕典礼。礼仪结束之后,俄国皇后出于礼貌,向他伸出手来。李鸿章不知这是皇后要他吻他的手,以为是皇后向他索要礼品,急忙将慈禧太后送给他的一枚钻石戒指摘下来,放在皇后手上。皇后将戒指戴上之后,说了声谢谢,再次将手伸出来,因为吻手礼还没有进行。李鸿章则认为皇后太贪心,给了一次还要,而此时他又无礼物可送,只好愣愣地站着,情景十分尴尬。
在英国,李鸿章祭奠了戈登墓。戈登家人很是感激,便将一爱犬相赠。这只狗曾在英国的竞犬会上获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乃名贵之犬。不久,李鸿章给戈家人复信:此犬已吃,味甚好。英国报纸将此事大肆渲染,一时传为笑柄。李鸿章访问德国时,在柏林拜见了前首相俾斯麦。李鸿章得意地对俾斯麦说:“有人称我是东方俾斯麦!”俾斯麦听了一笑:“你是东方俾斯麦,可我却没有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
李鸿章在法国访问时,一位法国官员敬他一只雪茄,但没有告诉他怎样吸。李鸿章见外国人放在嘴上一点就着,也就照着做,但就是点不着。原来吸雪茄前,必须将烟头掐去一小块,才能点着。李鸿章认为对方是有意使他难堪和损伤大清国威。后来,那位官员到李鸿章处回访,李鸿章让手下敬上水烟。李鸿章接过水烟袋便咕噜噜地吸起来,那位官员也学着用嘴去吸,不想用力过猛,吸进一口烟水,苦辣难忍,但拘于礼节,又不好往外吐,只好咽下。李鸿章看了非常得意。
还有一件事,也不知发生在哪一个国家。李鸿章出席酒宴,开筵前侍者端上一盆汤水,呈浅咖啡色。李鸿章不明就里,疑是美羹,便舀了几勺于餐盘中。正欲尝之,忽然从宾客狐疑的目光中感觉到什么,灵机一动,伸手在餐盘中洗了两下,又令侍者将盘子端走。这是一次巧妙的化险为夷。
假如你代表中国政府出访上述各国,你能否比李鸿章做得更好?请说明理由。
第七节戊戌变法
一、新课导入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波拿巴拿破仑叱咤风云,一时在欧洲大陆不可一世,但也招致了欧洲各国的反对。英俄普奥等国为了打败拿破仑,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最后终于把拿破仑制服了。在反法联军包围进攻巴黎的时候,巴黎某大学的学生要求参军参战去保卫祖国。拿破仑不允,说了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我不能为取金蛋而杀了我的母鸡。”莘莘学子的生命得以保全,拿破仑却被流放到了荒岛上,在孤寂之中结束了自己曾经辉煌的一生。拿破仑虽然死去多年了,但他说的那句关于母鸡与金蛋的名言却被作为他重视教育爱惜人才的有力证明镌刻在了该大学阶梯教室的天花板上,给人以深刻的思索和启迪。拿破仑的名言还有很多,他关于中国的那句话就众所周知:中国是头睡蛳,就让它永远睡下去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确实像一头睡蛳,但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这头睡蛳逐步醒来,就像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所唱的那样:国人渐已醒。鸦片战争导致新思想的萌发,是醒;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洋务运动,是醒;甲午中日战争导致更多的中国人醒来,表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戊戌变法。
二、知识结构
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产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产生原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等
早期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思想主张:政治、经济、文化
维新派产生时间:19世纪90年代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资产阶级后期办学:万木草堂等
著书:《孔子改制考》等
办报:《时务报》等
主要活动上书:公车上书等
论战:与顽固势力论战
建会:强学会、保国会等
变法:百日维新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对于以上说法,应该怎样理解?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在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同时,也开始了资本输出。甲午战争以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资本输出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侵略方式。他们在中国开设工厂利用的是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都是相当廉价的。原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需要将在本国生产的商品千里迢迢运到中国,运费不菲。现在在中国开设工厂,则节省了这笔费用。他们在中国开设的工厂的产品运销内地又免收内地税。凡此种种,都使列强在中国开设的工厂的生产成本相当低。成本低,商品价格就低。商品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就强。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则享受不到免收内地税等的待遇,加上各种各样的摊派,负担相当沉重,生产成本相当高。生产成本高,商品价格就高。商品价格高,市场竞争力就弱,发展自然就受到严重的阻碍。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就使一些地方的农民的处境逐渐发生变化。农民受利益驱动,不再种粮食作物,而改种经济作物。他们所种的经济作物,既可以为列强的工厂提供原料,也可以为民族企业提供原料。种经济作物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性,有赚就有赔,有盈就有亏。一旦国际市场行情突变,销路受阻,农民就只有破产之一途。破产的农民卖了房子卖了地,卖了子女卖妻子,最后把自己也给卖掉,到城市里打工来了。他们既可能到列强办的工厂里当工人,也可能到民族企业里打工,这样就为民族企业提供了劳动力。他们脱离了土地,吃穿住用都得从市场上购买,既有可能消费列强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可能消费民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这样就扩大了民族企业的商品市场,从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6全国卷14)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是(B)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新文化运动
2、(1997全国卷7)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昭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因为它(A)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
3、(1998全国卷11)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D)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4、(1996上海卷9)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奉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C)
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
5、(2002上海卷12)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C)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
6、(2002上海文综卷)
《孔子改制考》的作者参与了(B)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2000广东卷1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
8、(2000广东河南卷9)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D)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9、(2000全国春季卷11)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他们(D)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10、(2002天津文综卷16)
下列近代人物在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C)
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
11、(2002北京春季文综卷13)
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12、(2002上海卷33)
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览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KuangHsuhadreadtheworksofChengKuangYing”。问题出在KuangHsu帝是谁。
问题:
(1)请写出KuangHsu帝的正确译名,并利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兴西学。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13、(1994全国卷42)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基本内容:
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不同作用: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12、(1995上海卷)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第一种答案: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2)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3)但是这个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第二种答案:
(1)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康梁在变法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果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为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
(3)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仅仅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因而是不彻底的。最后,戊戌变法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镇压而失败。
(4)因此,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五、新情景设置
谨以此歌献给囚在瀛台的光绪皇帝
——康无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变法看似简单,成功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
你还在想着它吗?
多余的痴情老佛爷她不懂心疼。
当初我不该帮你皇上,
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
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
反正大清也没有几年啦!
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歌词中的变法指的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
光绪帝进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权力,康有为的鼓动与建议。
康有为鼓动光绪帝进行变法,原因又是什么?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获取政治权利,光绪帝有变法意图。
变法最后是以失败告终,这是否意味着戊戌变法缺乏任何基础?
否。戊戌变法具有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和组织基础(团体政党的建立)。
戊戌变法有这么多的基础,为什么还以失败告终,致使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海外,光绪帝被囚在了瀛台,戊戌六君子蹀血菜市口?
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失败了,为什么在历史上还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时引起后人的唏嘘感叹?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具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必须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改良道路行不通,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由此可知,发展才是硬道理。
歌词中说“当初你不该帮那皇上”,你认为这句话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有问题。歌词的标题是“谨以此歌献给囚在瀛台的光绪皇帝”,那么“你”应该指的是光绪帝,可在这一句里的“你”似乎应指康有为等。如果指光绪帝,就变成了“皇上不该帮皇上”,不通。
你认为应怎么改,才能使歌词更臻完美?
没标准答案,可各抒己见。
你能不能也选一首你自己喜爱的歌曲,填上与戊戌变法有关的词儿?相信你能做到,那么就请试试?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新课导入
有一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知道,他就是当代也算比较有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冯骥才写过许多小说,如《三寸金莲》、《神鞭》等。《三寸金莲》说的是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的事,这儿不说也罢。《神鞭》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天津有一个人叫傻二,除了长着一根乌黑油光的大辫子,没有什么别的惹眼之处。一个大男人怎么留辫子?这都是清朝统治者导演的好戏。清军入关以后,为了推行其“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将头发之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头发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当时,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成了令举国疯狂的恐怖口号到处流传,最终酿成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民族悲剧。俗话说的好,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就这么的,汉人的辫子就留起来了,“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便成为汉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傻二自然也不例外。留辫子就留辫子好了,这有什么好写的?你不知道,人家傻二的辫子可不是一般的辫子,而是神鞭。怎么个神法?会打人,而且是自动的。只要傻二有了要和某人较量一下的念头,这辫子就立马出手,而且无往而不胜。只因有了这根神鞭,傻二后来参加了一个运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个运动引发了一场战争,傻二的神鞭被战争的炮火所击断,再也神不起来了。现在请问:傻二参加的运动是什么运动?这个运动引发的战争是什么战争?神鞭为何神不起来了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本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知识结构
“神鞭”之所指:冯骥才中篇小说《神鞭》主人公,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背景:洋教猖獗,瓜分狂潮
时间:1898—1900
“神鞭”参加的运动:义和团运动概况地点:山东天津北京
口号:扶清灭洋
清廷态度:剿灭招抚剿灭
影响:粉碎了列强瓜分企图,引发战争
背景:义和团灭洋、维护在华利益
时间:1900
战事:廊坊、杨村、天津、北京
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概况人物:西摩尔、瓦德西、聂士成
殖民机构:都统衙门、司令部
结果:《辛丑条约》
影响: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开展的运动。为什么清政府对前者不遗余力地镇压,对后者的态度却不断变化?清政府对二者的态度是否有质的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侧重点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时,阶级矛盾占主导地位,斗争的矛头指向清政府,清政府当然要不遗余力地镇压。义和团运动时,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非但不反清,反而一度把清政府作为帮扶对象,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开始是持镇压态度的,由于义和团发展迅猛,而且可以加以利用,为自己的私利服务,因此变镇压为招抚,等到义和团运动引来了八国联军,义和团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为了讨好帝国主义列强,故而下诏剿灭。清政府对二者的态度其实没有质的不同,都是要剿灭的,而且都是借助外国列强的力量来剿灭的。
四、高考试题回放
1、(2000上海卷20)
1900年,义和团打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是在(B)
A、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B、杨村、廊坊C、天津D、大沽口
2、(1996上海卷10)
在下列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B)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1)(2)B、(2)(4)C、(3)(4)D、(2)(3)
3、(1995上海卷10)
义和团的直接作用是(C)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4、(1999全国卷10)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C)
(1)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2)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3)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4)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1)(4)B、(1)(2)(3)C、(1)(3)(4)D、(1)(2)(3)(4)
5、(1998全国卷12)
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D)
A、具有朴素爱国思想B、带有笼统排外思想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1995全国卷7)
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C)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靠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
7、(2000全国春季卷42)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位,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他们赶出中国。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五、新情景设置
1、1904年,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各省文武官员都在忙于为她祝寿备办礼物,惟上海《苏报》(当时主编为章炳麟)与众不同,在她生日那天刊出一幅对联:
今日幸颐和(园),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二十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慈禧太后六十岁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年?那年发生了什么战争?结果如何?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对联说“何日再幸古长安”,意味着慈禧太后曾经已经“幸”过一次古长安。那么请问:慈禧太后在什么时候、因何缘故“幸”的古长安?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为避难,慈禧太后仓惶西逃。
2、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清廷派李鸿章乞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当时言官中的一批所谓“清流”,上章弹劾李鸿章媚外卖国,李鸿章的命运未卜。京中有几个文士在雅集中议论此事,中有一人出了一道谜:牧童归去横牛背——打一字,说谜底就是李鸿章的前程。众人都猜不出打的是个什么字,出谜人只好自己揭迷:谜底是个“升”字。众人再三猜想,还是不解。出谜人说:“牧童归去,那么牧童不在了。”又把纸横将过来从纸背面看,“牛”字横而又背,恰是一个“升”字。妙的是李鸿章不久果然升任政务督办大臣,中了谜谶。
(1)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众人一片“卖国”之声,他的官位不降反升,你认为其中的缘由何在?
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2)李鸿章是升官了,可《辛丑条约》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你能说出一二吗?(详见教材)
3、2000年,著名作家李国文写了一篇《义和拳百年祭》,以下就是该文的片断:
老实说,中国人是最能安分守己的,也是最能逆来顺受的,要不是统治者的压迫到了无以为生的程度,是决不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的。
义和团起义之初,极有纪律,极富革命朝气,勇敢善战,视死如归。1900年6月13日,慈禧太后准许义和团进城,承认为合法组织。进城以后的义和团,由于人员的补充,队伍良莠不齐,完全是无政府状态。面对花花世界,农民本质暴露无遗。
农民进城24小时后,慈禧太后就变了卦,下令严惩不贷,而且就在义和团战士攻打东交民巷,血肉横飞之际,慈禧还派人以她的名义,往各使馆里送慰劳品呢!
放火,是农民革命家的拿手好戏,义和团在北京干得最有声势的事情,一是攻打东交民巷,二是将首善之区,变成一片火海。
放火,并不表明纵火者力量强大,相反,是一种怯懦,是一种退却的前奏。果然,他们放了这把火之后,引发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更猖狂的烧杀抢掠。
义和团的失败,自然是败在了清政府手中,败在了帝国主义列强手中,但不可否认,也败在了他们自己的手中。因为,小农意识是无知、愚昧、落后、保守、狭隘、自私、迷信、崇拜的温床;是拒绝文明、憎恶知识、排斥进步、反对科学的最好的细菌培养基地;是抱残守缺、封闭自锁、仇视新生力量和新鲜事物的顽固堡垒。中国历史上之一切灾难,一切不幸,一切痛苦,无一不是这种小农意识种下的恶果所致。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那么《农民进城以后怎样》,能否联系洪秀全、义和团以及当今某些“公仆”等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新课导入
1、五次敲开微软之门
有个找工作的年轻人来到微软分公司应聘而公司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洋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便用不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听清后颇感新鲜,心想莫非对方真是个人才?便笑着说那今天就破例一次。
面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对总经理来说这是他在微软任职以来所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次面试。年轻人的中专学历与微软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不符,他对软件编程也略知皮毛,对于总经理提出的许多专业性问题,年轻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根本就回答不上来。正当总经理要回绝他时,年轻人说:“对不起,这次我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认为他只是找个托词下台阶,便随口说道:“那好,我给你两个星期时间,等你准备好了再来面试。”
回去后,年轻人去图书馆借了计算机编程专业的书籍,在家苦读。两周后第二次面试,年轻人对总经理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已基本能应付下来,不过他仍没有通过面试,因为凭他的编程知识与微软所要求的软件工程师水平相差实在太悬殊。面试结束后,总经理建议性地问道:“不知你对微软的其它岗位是否感兴趣,比如销售部门?”年轻人接受了建议,可是对于销售他却一窍不通,于是总经理又给了他一周时间去准备。
年轻人去书店买了一些关于营销的书籍,又埋头苦读一周。一周后,年轻人虽然在销售知识方面进步不小,但仍没能通过面试。在第五次面试时,年轻人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因为当他第五次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对他宣布,其实在第三次面试时他就已经成为微软的一员了。见中方副总经理疑惑不解,洋总经理解释说,我发现他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这说明他是一个有发展潜质的人才,尽管他没有本科文凭,但微软将来的希望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而且五次应聘他都没有退缩,这说明他很乐观,心理很健康。他还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不放过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这说明他有强者的素质。
不久,年轻人就得到了微软的重点培训。在此事件中完全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只要其中一方的观念是保守消极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出现。
2、成功的秘诀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臂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
事业成功的秘诀是坚持,是不怕失败,革命何尝不是如此?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时候,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但他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获得了初步成功。要想知道孙中山是怎样上下求索,奋斗不止的,就需要学习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现在先学习第二节——
二、知识结构
为什么要建立
背景民族主义
为什么能建立
时间
概况地点民权主义
人物
纲领
特点民生主义
评价
意义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为什么说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用革命手段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旧王朝是为了建立新政权。建立什么样的新政权呢?如果建立一个和清王朝一样的封建帝制,那无异于换汤不换药,与革命的宗旨背道而驰。孙中山与封建帝制决裂,决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甲给人足”。什么样的政权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专制政权不可能,只有一个民主的政权才行。创立民国,既是民族主义思想的落脚点,又是民生主义思想的出发地,说其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可谓当之无愧。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3年上海卷16)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列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B)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
C、二次革命时期D、护国运动时期
2、(1994年上海卷11)
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D)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D)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五、新情景设置
康有为晚年定居青岛,归葬崂山。康有为墓位于崂山枣儿山(又名象耳山)。这块墓地是康有为生前从南方请来的风水先生在五月端午前后冒雨勘察了3天,最后才定下的位置,康有为花了43块大洋买下了这块墓地。后来有人说,康有为选的地方不好,姓“糠”的埋在山上,风一刮,就吹没了。也有的说:象耳山,糠藏在象耳内,不致吹散。
1966年8月下旬的一天,崂山某中学红卫兵掘开康墓,掏出康有为的头骨和其他殉葬品。他们把康有为的头骨绑在木棍上,推着车子,游街示众,边走边喊着“打倒中国保皇派的祖师”的口号,忙乱中,把下巴骨也丢掉了。这时正逢青岛市红卫兵联合总部和青岛市博物馆联合举办“造反有理”展览会,时任展览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的王集钦(上一辈人与康有为家有过接触)为了加以保护,提出将康有为头骨收上来展览,派人到崂山联系,叫他们送上来。展览会闭幕后,康有为的头骨被扔在石阶上,幸好没有破损。王集钦见状,悄悄地把头骨包好藏了起来,直到1984年5月20日才重见天日。
从1980年到1983年,青岛市为康有为迁墓事到处选择墓地,最后把墓地选在大麦岛北面浮山的南坡上,占地700多平方米,墓石两侧栽了6棵龙柏,象征戊戌六君子。墓碑高2.22米,宽89厘米,厚30厘米,正面有刘海粟撰写的“康有为先生之墓”七个金字。这次康墓的选址,“风水先生”又发话了:“姓康的埋在大麦岛,这就对了,糠包着麦粒,只要麦岛不沉,康墓就千秋万代永垂不朽,与日月同辉。”云云。
1985年10月27日上午9时45分,康有为迁葬揭幕式开始。康有为的弟子——90岁的艺术大师刘海粟高亢地读完了他写的碑文,又读了连夜写的颂辞:“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兮上海,吾铭公兮历桑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
青岛崂山的红卫兵为什么说康有为是中国保皇派的祖师并掘了康有为的墓?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时候,康有为反对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与革命派进行了论战,妄图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被称作“保皇派”。
既然康有为反对革命,文化大革命之后,青岛市政府为什么又给康有为迁葬,并举行隆重的仪式,刘海粟也说康有为“文章功业,彪炳千载”?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前倡导维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提倡新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功不可没。
戊戌六君子是怎么回事?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参与戊戌变法,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每次康有为选墓,风水先生都要出来说话,你对此有何评论?
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政治风云的变化密不可分,与风水关系不大,风马牛不相及。
从康有为死后的命运沉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每一个人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致于落伍。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新课导入
故事发生在南美洲的一个大草原上。一天,一群游客正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快乐地追逐嬉戏,忽然,他们身后窜出一团大火,火借风势,直向游客们扑来。就在这死难临头的惊险时刻,一位老猎人出现在游客们面前:“各位。别跑了,大家还是听我的话,动手扯掉这一片干草,清出一块地面来。”游客们见是一位老猎手,觉得他经验丰富,就马上按他的吩咐,七手八脚地猛干起来,很快就清出了一大块地面。火是从北面烧过来的,老猎人让大家站在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的北端,并把草堆搬到北边去。望着渐渐靠近的大火,游客中有人惊恐地问道:“老猎人,火再烧过来怎么办?”“别急,我自有办法。”一会儿,大火快烧近时,老猎人才拿了一束很干的草点燃起来,堆在游客北面的草立刻熊熊地燃着了,竟然逆着风迎着大火方向烧去,这两股火立刻打起架来,火势居然慢慢小了,而留给游客的空间越来越大。两股大火斗了一阵子,终于筋疲力尽,慢慢地熄灭了下来。只剩下大股黄褐色的烟柱还在草地上不住地盘旋上升。当获救的游客向老猎人讨教“用火灭火”的奥秘时,老猎人深深地吁出一口气,说:“在烈火上面的空气受热后会变轻而上升,各方面的冷空气就会去补充,这样,在火的边界附近,一定会有迎着火焰去的气流。等到我们北面的大火接近我们的草堆时,我们把草点燃后,那么,两股火后面的草都没有了,就会渐渐熄灭。当然,火不能点燃得太早,也不能太迟。”游客们恍然大悟。
上述故事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辛亥革命。面对大火,一不要怕,二得会灭火。革命何尝不是如此?一不要怕对手,二要得掌握消灭对手的时机。这么说吧,武昌起义之所以爆发并成功,这是和举行起义的新军当机立断分不开的。请看——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为什么就使革命潜伏了失败的危机?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民国,实行共和制,而立宪派和旧官僚最大限度是倾向于实行君主立宪,他们掌握政权,对革命是个不祥之兆。
立宪派和旧官僚和袁世凯是同一个营垒的战友,可谓“志同道合”,即便清帝退了位,勉强实行了共和制,他们也会和袁世凯实行遥相呼应,帮助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6年全国卷12)
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2、(2002年上海卷15)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C)
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
五、新情景设置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举枪逼一向仇视革命的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一个错误,为立宪派旧官僚陆续投机革命,掌握地方政权开了先河,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举枪逼一向仇视革命的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高超的策略。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革命党人自身的弱点,与国民党人举枪逼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没多大关系。
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一、新课导入
源自南纬2度的维多利亚湖的丛林间的长盖拉河构成了尼罗河的源头,在流经埃及时形成了一个三角洲。尼罗河除了年复一年供给人们果腹的渔米、休闲的胜地、巨大而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外难免还要发点小脾气——洪水泛滥。于是尼罗河旁边的人们决心要整治它,一项浩大的工程历经30年才最终得以完成,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坝——阿斯旺水坝。竣工后的水坝终于把桀骜不驯的青龙——尼罗河降伏了。被拦腰截断的尼罗河上游成了一个平静而深邃的人工湖,长500公里,宽30公里,水深120米。埃及人依次在湖边建起了12座发电厂,不仅供给全埃及人的生产生活用电,还远销他国。此外,水坝建成使埃及可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即使身处沙漠腹地的埃及人也可吃上香喷喷的大米,穿上自己棉田里收获的梅花织成的“霓裳羽衣”但仅仅过了20年,由于环境和生态链的破坏,埃及人就不得不为这世界上第一大坝付出巨大的代价。代价一:由于阿斯旺水坝截断了尼罗河,河流上下游的生态链被切断了。两岸的动植物开始减少,必须在这条河上下游回溯产卵的鱼也中断了它们的生息途经,河里的鱼逐年减少。代价二:由于河水被拦腰切断,下游河水向南倒灌(尼罗河由北向南入海),反而造成河水泛滥和洪灾,大批稻、棉田被淹,比未修大坝时损失更大。代价三:同样因上述原因,河流上游的泥沙无法被清除,每年泥沙沉积达75厘米,结果导致泥涨水高,每年河水上涨3米。致命的是水坝无法清除这些沉沙,将来某一天水面终将全面超过水坝,这一可以预见的情景就像达摩克利斯剑或一颗迟早要爆炸的核弹。
上述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一意孤行,否则将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就是对上述情形的形象表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灵活机变,有时候却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就拿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来说吧,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而1911年尽管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但靠这个政府的力量推翻清政府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若借助一个人的力量,却有可能达到目的。这个人就是袁世凯。孙中山对此进行了艰难的选择,最后终于决定以自己的让位来换取袁世凯的逼清帝退位。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清帝终于退位,辛亥革命好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革命志士的血总算没有白流。要不,推翻清政府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革命志士在九泉之下恐怕也难安眠。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的?袁世凯是怎样逼迫清帝退位的,又是怎样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学了本节内容就知道个大概了。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极尽让步之能事,为何帝国主义仍不支持孙中山,却不遗余力地扶植袁世凯?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俯首帖耳,逆来顺受,而辛亥革命却把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给推翻了,实际上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目的是在推翻清政府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这是帝国主义所不愿看到的。
袁世凯早年曾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帝国主义所赏识,既然清政府这艘破船即将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沉没,扶植新的侵华代理人就迫在眉睫,而袁世凯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7年全国卷9)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有(C)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应付局面
2、(1996年上海卷1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彻底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3、(2000年全国春季卷12)
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4、(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卷16)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5、(2002年北京春季卷16)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1995年上海卷)
简要评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材第88页)
五、新情景设置
《读者》2002年第10期发表了王树增同志的一篇文章《百年前的李鸿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焦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其中切盼他的大清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李鸿章说,大清国已经没有绝对封闭的国防,西方势力不但在文化上侵蚀着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侵占中国的野心,其手段是一国生事,多国构煽。列强的友好和野心从来都是搀杂在一起的。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
文章说“李鸿章与洋人周旋了一辈子”,有哪些史实可以证明?
参与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与外国进行商战;参与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文章说西方势力侵略中国的手段是“一国生事,多国构煽”,有哪些史实可以证明?
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美国、法国紧随其后,趁火打劫,分别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伪装“中立”,进行“调停”,实际上又是趁火打劫。俄国在做帮凶的同时,还单独作案,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西方列强默许纵容,后来《马关条约》签订,见日本从中国获取那么多权益,侵华野心急剧膨胀,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英法美俄等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李鸿章死前为清政府开了一个药方,那就是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你认为这个药方对不对症?你能否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证明之?
对症。
反:清政府没有接受李鸿章的建议,镇压了旨在对外开放发展资本主义的戊戌变法,结果被淹没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
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前不久又加入WTO,汇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西方势力动辄制裁中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问候别人和被别人问候。在众多问候语中,“祝你美梦成真”是相当普通的一句。“美梦成真”前边之所以加上“祝你”二字,是因为美梦因为太美往往成不了真,所以要祝。有两个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故事一:有那么一个人,有一天在一棵大槐树下睡觉,忽然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王国。这个国家待他为上宾,而且让他当官,当的是南柯太守。谁知官瘾尚未过足,梦就醒了,发现自己睡觉的那棵大槐树底下有一个大蚂蚁洞,刚才他就是在这个大蚂蚁洞里当的南柯太守。故事二:有那么一个书生,进京去赶考,投宿一家客店,让店主给他烧黄米饭吃。趁烧黄米饭的这个间隙,书生也是睡了一觉,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当了大官,谁知也是官瘾没有过足就醒了,一看,店家的黄米饭还没做好呢。这就是一枕梦黄粱的故事,极言其美梦之短,难以成真。由这两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袁世凯。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还不满足,竟想当什么正式大总统,乃至于最后竟然称帝,做的何尝不是美梦呢?结果怎么着?仅仅当了83天皇帝就呜呼哀哉了,真可谓也是一枕梦黄粱。至于他是怎么做他的皇帝梦的?他的皇帝梦又是怎样破灭的,让我们以“一枕黄粱帝王梦”为题,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吧。
二、知识结构政治上唐绍仪
排斥异己
军事上
刺杀对手宋教仁
昏昏欲睡
镇压革命二次革命
大总统从临时到正式
进入梦乡护国运动
从正式大总统到皇帝
噩梦一场取消帝制
独裁反独裁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梁启超早年跟随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被称作资产阶级维新派。后来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被称作保皇派。这样的一个人物,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拥护共和制度,你认为原因何在?
梁启超一直都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前提是保留君主,这样可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不至于造成过大的动荡,因此当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时候自然不会赞同。现在袁世凯倒行逆施,别说共和了,连君主立宪也保不住,他要复辟的是帝制,就是君主专制制度。这和梁启超的社会理想是相冲突的。梁启超当然是反对共和的,但这种国体既已确立,就不宜随便更动,否则就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国计民生。所以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3全国卷9)
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C)
(1)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2)废除《临时约法》
(3)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4)下令解散国民党
A、(1)(3)(2)(4)B、(2)(1)(4)(3)
C、(3)(4)(2)(1)D、(4)(2)(1)(3)
2、(1997上海卷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爆发“二次革命”背景的是(C)
A、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B、宋教仁被刺
C、袁世凯解散国民党D、孙中山号召反袁
3、(1998上海卷20)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C)
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民国表示异议B、为清朝专制统治辩护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反对护国运动
4、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份是(C)
A、江苏B、安徽C、广东D、江西
5、(1993三南卷)
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的道理?
答案: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被迫声明“严守中立”,但又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企图从经济上扼杀革命。选中袁世凯作为新工具,迫使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帮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迫使革命党妥协。1912年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积极扶持,借款给袁世凯作为镇压革命的军费。“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持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五、新情景设置
1、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时,私下送给李莲英100万两银子,并讨教如何才能取宠于“老佛爷”。李莲英告诉他:“李鸿章任直隶总督那阵儿,太后驾临天津。为讨好太后,李鸿章将一只调教有素的黄鹦鹉献给太后。那鹦鹉确也讨人喜欢,在太后面前连连说‘老佛爷万岁’,使太后喜形于色,褒赞有加。但好景不长,这小家伙的奉承话不分场合,不厌其烦,且只会重复一句‘老佛爷万岁’。时间长了,使太后寝食难安,于是干脆让它物归原主了。为此,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道:鹦鹉学舌真不赖,讨好太后一时爱。献媚之言须万变,只会一句谁不怪?”听到此,袁世凯忙问:“李公公请指教,如何才能讨得太后永久喜欢?”“这法儿,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这话怎讲?”“你得学会随机应变,今儿个太后说东,你就说东好,明儿个太后说西,你就夸西。”“明白了,这阵子太后喜欢……”“这阵子太后喜欢办洋务。”“好,李公公,我也送你一首歪诗:鹦鹉学舌虽不赖,只讨太后一时爱;世凯不是黄鹦鹉,甘为太后办洋务。”
2、袁世凯的升天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曹地府人满为患。为此阎王决定申请向天堂移鬼以解燃眉,在递交了86542个报告和86543年的等待之后,玉帝终于批准。因名额有限,为防止舞弊,玉帝规定按阳间支持者多寡排序,依次录取。消息在《鬼话连篇日报》刊登后,众鬼反响强烈。小李子(李莲英)直奔袁府,把这个激动鬼心的消息报告给袁世凯,袁鬼心沸腾,立即召集门生故吏,商讨对策。最后由段祺瑞起草一通电,告白于天下。全文如下:
袁氏项城,河南人氏,生前为民国大总统,崩后落难于冥府,究其原委实乃小人诬陷,判官偏听耳。言袁公出卖康梁,投靠清廷,实属无稽之谈。康梁乃蠢夫,非美妇,出卖何从谈起?况独不见辛亥袁公逼宫共和乎?项城实乃反清义士也。又言袁公剿义和,媚洋人,确属误解。义和者,议和也,洋人者,夷人也,据考为黄帝×代之苗裔,无知小辈难辨真伪,袁公乃忠良报国之士。再言袁公窃取辛亥果实,独裁复辟,已成独夫民贼,孙文之妖言惑众,可笑之极,人见万物有实,孰见辛亥有实?孙氏卸职,袁公上任,正值民国元年4月1日,乃“愚人节”,国人当真,岂不令洋人哂笑我华夏之愚哉?袁公降世之际,祥云罩地,紫气盈屋,乃真龙天子之兆,项城五短身材,是为一新龙钟——短脚神龙化身。华夏帝王,五百有余,何独不容一袁公邪?袁公蒙冤竟至若此!
此通电发传之日起,着阳界小民,务悬阎王、袁公之画像于厅堂,朝夕清香三烛,三叩九拜,以示感恩谢罪!
项城为人,苍天可鉴,特此通电阴阳两界,黑白二道,为袁公正名者赏金百万(注:美元),形式不拘,印发传单可,著书立传亦可,摄我电视剧更佳,片名可以拟为《戏说袁大总统》、《洪宪大帝新编》、《项城鬼情未了》……有意者,可至袁府面谈(报销路费)。寓所:冥界地府十八层地狱秦桧区慈禧路李鸿章胡同1915号李府(李登辉欲购之别墅)对过,不胜期盼之至!
袁公申委会
中华帝国洪宪八十五年
据说前往袁府洽谈者不下四五千人,袁世凯龙心大悦:喜迁天堂,指日可待!
凭袁世凯的德行,他有资格上天堂吗?这要由玉帝加以裁决。请以玉帝的口气作出你的决断。不管让不让袁世凯上天堂,都要说明理由。
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课导入
荣宗敬的个人档案
(1)身高:1.60米上下,比弟弟荣德生矮半个头。
(2)老宅:无锡荣巷西浜182号,一竹竿宽的陋屋。
(3)新居:上海陕西北路(旧称西摩路)186号荣公馆。
(4)早餐:一碗白汤面疙瘩和一小碟白糖。餐厅在二楼,镏满金边,具有维多利亚风格。每天早晨,荣宗敬就在这华贵餐厅的一把英式高靠背椅上坐下用早餐。
(5)常用之物:一是算盘,二是毛笔。每天不摸算盘珠便若有所失,算盘珠不动弹的时候,毛笔就划动。
(6)生意经:有五个铜板本钱,做十个铜板生意。经营诀窍就是低成本扩张,兼并兼并再兼并,最终形成了由26家起企业组成的实业系统,拥有亿万家产,而初始资本仅有1500元。
(7)归宿:1938年,荣宗敬不甘为日伪维持局面,化装逃出荣公馆,躲过公馆四周的日本密探,登上黄浦江边的邮轮,亡命香港。到香港后便病倒了,长逝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
(8)墓碑:在太湖边的一道陡坡上,有荣宗敬的墓。墓前勒有比荣宗敬个子还矮一截的石刻对联:民族经济先驱,创业精神楷模。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事业最辉煌是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著名实业家还有哪两个人物?从荣宗敬每天都喝白汤面疙瘩看,你认为他主要经营什么行业?除了这一行业外,当时还有哪些行业发展也比较迅速?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学习第四节——
二、知识结构
出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19世纪末
成长
比较迅速发展:20世纪初
辛亥革命的激发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条件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发展最快:纺织业、面粉业
壮大:辛亥革命后概况发展迅速:火柴、榨油、造纸、化工
楷模: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特点
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重点难点分析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个结论我们耳熟能详,并一直奉为金科玉律。可具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究竟是内因还是外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不能简单套用所谓的“内因决定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这个历史提供的空隙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此,外因恰恰是决定性的因素。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6上海卷45甲)
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答案:
基本线索: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广东、上海等地出现了民族工业。
甲午战争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2)北洋政府的鼓励;(3)“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4)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商品的需求;(6)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2、(2001广东河南卷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锭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据《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要纱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佳尚。”
——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回答: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
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作用: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对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
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兴办教育;民族气节。
9、(1998上海卷4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年代
合计
商办
官办和商官合办
外国人办(注)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
本
千
元资
本
所
占
比
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
本
所
占
比
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
本
所
占
比
重
第一时期(1872—1894)
175
4889
353
4697
9.6%
19
1619
6
33.1%
103
2800
0
57.3%
第二时期(1894—1913)
685
2234
43
463
9080
1
41%
86
2964
9
13%
136
1031
53
46%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1)上表统计资料中的三种企业依次分别属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这三种不同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或官办企业)的刺激下,一些商人、官僚、地主等投资开办近代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企业;洋务派为“求强”而开办军事工业,为“求富”而创办或与商人合办民用企业,形成了官僚资本企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出口加工、船舶修造等企业,形成了外国资本(或帝国主义)企业。
(2)根据上表统计资料,同第一时期相比较,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办(或民族资本)工业(或指出商办工业的工厂数、资本额极其所占比例)超过官办工业,表明前者发展迅速。主要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或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有利于投资办厂的环境等。如考生作出下述回答,亦可按评分要点给分:外资工厂商量增长不大,但总资本额和每厂平均资本额增长迅速,说明外资工厂资本雄厚,中国企业很难与其竞争(或处境艰难)其原因主要是《马关条约》订立后,列强享有在通商口岸设厂的权利,大量外资输入中国。
五、新情景设置
见新课导入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一、新课导入
夏天打雷,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然现象。想必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说出你最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对此,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里借哈克之眼有精彩的描绘:那是一阵真正的夏天的暴风雨。这时候,天变得那样黑暗,外面的景致就显得又青又黑又好看;雨是那么又紧又密地向前打过去,附近的树木都显得分外黯淡,像蒙着一层蜘蛛网似的;有时候刮过一阵狂风,把树木吹得弯下腰去,把树叶惨白的底面都翻上来;然后一阵惊天动地的怪风跟了过来,刮得所有的树枝乱舞胳膊,好像是疯了似的;最后,正在最青最黑的时候——唰!马上像闪出一道神光似的那么明亮,你就可以看见远远一片树梢,在风雨里颠来簸去,你能看到比以前远几百码以外的地方;可是过一秒钟,又是一团漆黑,这时候,你就听见一声霹雳,惊心动魄地打下来,然后就由天上一边哼哼,一边呼隆呼隆咕咚咕咚地往下滚,一直钻到地底下去,好像几个空木桶由楼梯上往下滚似的,一边滚还一边跳。夏天的雷由于经常造成伤害,我们对其听而生畏。但对春雷,我们却往往心向往之。一来春雷的破坏力不大,二来一冬天没听到雷声了,偶尔响几声,挺新鲜的。上节我们学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称之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春天一般很少打雷,而在那个短暂的春天里,却响起了一声春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文化运动。
二、知识结构
谁为雷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雷从何来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雷公壮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发雷原因经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雷声过后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武器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作用的二重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之一,它既是要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又是能兴起新文化运动的条件。说它是要掀起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一发展,中国资产阶级队伍就壮大。资产阶级队伍一壮大,他们家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而要想实行民主政治,就需要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要开展新文化运动。而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又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有适合生长的土壤,而这个土壤,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导致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没有这个知识分子群体,新文化运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何谈起?所以它的作用是双重的。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7年全国卷11)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D)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2、(2000全国春季卷13)(C)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3、(2001年全国文综卷21)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4、(2001天津卷17)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废除汉字,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B)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5、(2002年上海综合卷四)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C)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2000文综卷3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
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戊戌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
7、(1996上海卷45乙)
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或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自强”和“求富”。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提出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或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或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或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8、(2001上海卷38)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人们常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步履维艰、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此尝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五、新情景设置
(一)
1、他诞生于1868年1月11日,按农历,属兔。他是17岁的秀才,23岁的举人,26岁的翰林。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南北两京政府的教育总长。1916年12月26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满打满算正好50岁。
2、他是安徽安庆人,生于1879年10月9日,也属兔。20岁刚出头,就以《安徽俗话报》为阵地,宣传反帝爱国。30刚出头,便出任民国政府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3、他生于1891年12月17日,也属兔。他属于庚子赔款的第二批留美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读农科、文科,主修哲学,兼修英国文学、经济还有政治理论等等。研究来研究去,忽然对“白话文”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率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4、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早年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1917年11月到北京大学上任,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是北京大学,也是全国第一个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5、他那时已经37岁,还没有开笔写小说,日常在教育部任职,公余研究古碑。1918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笔轻轻一抖,历史禁不住索索颤抖。
以上几个人物都与新文化运动有关,请判断其鼎鼎大名,并略述他们的壮举。
1、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礼聘人才,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2、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3、胡适,写有《文学改良刍议》。
4、李大钊,写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宣传社会主义。
5、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旧礼教。
(二)
蔡元培二三事
1、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从上海进京,26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其时,陈独秀为了上海亚东图书馆的业务,也到了北京,住在前门外一家旅馆。蔡元培得到消息,就效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再三再四地前往拜访,礼聘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那时电话没有普及,不能预先通知,为了确保抓住对象,蔡元培每次总是很早就从家里动身。有一回,蔡元培到了旅馆,陈独秀酣睡未起。茶房欲上前叫醒,蔡元培不让,搬了一张小凳子,坐在房门外苦等。如此诚心诚意地邀请,陈独秀显然被感动了。但他仍有顾虑:“我来北京,《新青年》怎么办?”蔡元培爽快地说:“那没有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好了。”
2、蔡元培主掌北大不久,读了当时只有24岁、中学毕业、在司法部任秘书的梁漱冥发表在《东方杂志》的一篇论文,就请他来北大讲印度哲学。梁自谦学浅,不敢应承,蔡元培反问:“你说你教不了印度哲学,那么,你知道谁能教吗?”梁说不知道。蔡元培就说:“还是你来吧!你不是爱好哲学的吗?我此番到北大来,定要把许多爱好哲学的朋友抖聚拢来,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可不来呢?你不要当是老师来教人,你当是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梁漱冥还有什么好推脱的呢?
3、1918年8月,毛泽东等由湖南来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过了一阵,毛泽东决定暂时不走了,就留在北京,并且想在北大找点事干。他和同伴写信给蔡元培,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并提出,哪怕是当清洁工也行。蔡元培接信后,给李大钊写了一张便条:“毛泽东需要在本校求职,使其得以半工半读,请在图书馆内为他安排一职位。”毛泽东就这样进了北大图书馆。
看了以上几则材料,你有何感想?不妨一吐为快。
第二节五四运动
一、新课导入
明朝时候,东南沿海一带常遭到倭寇的骚扰。
大将军戚继光为抗击倭寇,率兵驻守在福建福清县。这里面对大海,山峦起伏,山上有许多猴子。士兵们在山下操练时,常有猴子在山上好奇地观看,还模仿士兵的动作玩耍。
戚继光发现这一情况十分高兴,命令士兵们从山上捉来数百只猴子,将它们喂养起来并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猴子竟会模仿人们的操练动作去施放真正的火器。戚继光把它们组成一支听令行事的“特别队伍”。
这天,倭寇从海面向福清县进攻,戚继光乘敌人立足未稳,动用这支“特别部队”。他一面令士兵埋伏在敌营四周,设个包围圈,一面指令驯化的猴群操起火器,一齐扑向敌营,不一会儿,敌营内到处都布满了活蹦乱跳的猴子。敌军见这种情况还以为是猴子们在嬉戏呢!
突然,这支“特别部队”在攻击的号令下,同时将各自操持的火器施放出来。顷刻,大火四起,烈焰腾空,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们同时发起攻击,倭寇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便被全部消灭了。(摘自2001年第10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之孙双武辑录的《动物参与的战争》)
上述故事中提到了“听令行事”、“攻击号令”,现在请问:戚继光用什么来发号施令?答曰:击鼓。古代两军交战,进军的时候总是以鼓声为号。这样的鼓我们叫它为“战鼓”。击鼓的人我们叫他为“鼓手”。古往今来,鼓的用途决不止于交战。古代谁若有冤屈,到衙门告状,要击鼓鸣冤。当要庆祝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敲锣打鼓。新文化运动我们叫它是“春雷”,而在这声春雷过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又响起了阵阵战鼓。这鼓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率先敲响的,接着就是工人阶级唱主角。他们忙着在爱国。同学们可能听出来了,这战鼓声声爱国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五四运动。
二、知识结构
谁为鼓手:青年学生、工人阶级、爱国商人、先进知识分子
鼓手壮举:罢课罢工罢市领导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为什么要敲鼓重要原因:民族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中国外交失败
敲鼓原因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发展
为什么能敲鼓内部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
外部影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结果一瞥:初步胜利
鼓声过后性质认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影响扫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重点难点分析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的是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虽然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张陆三个人的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但没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没有打到封建势力,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只是初步胜利。
2、既然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为什么又说其是彻底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尽管结果是初步胜利,但参加者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义无返顾的,所以说其是彻底的。孙中山反封建的态度是坚决的,但反帝的勇气不够,所以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由此可证明五四运动所谓的彻底主要是从态度等方面来说的。
3、五四运动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了,为什么还说其后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故说其新。但不管谁领导,要完成的还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就性质来说,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是五四运动前的叫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叫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已。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7上海卷13)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B)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2、(1999全国卷14)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C)
(1)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3)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4)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1)(2)B、(2)(3)
C、(3)(4)D、(1)(4)
3、(2001上海卷15)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D)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1998全国卷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湾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着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答案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礼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五、新情景设置
1、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壮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空前绝后。你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吗?不论同意与否,都请说明理由。
不同意。北宋末年,金兵攻打北宋,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儿子,是为宋钦宗。当时李刚为主战派,保卫东京汴梁,取得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局势刚有好转,宋钦宗就在主和派的撺掇下,把李刚赶出了东京。有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要求起用李刚。这算是较早的学生运动。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进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大量涌现。他们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动一连串武装起义,最终埋葬了清王朝。留日学生陈天华为唤醒民众,蹈日本海而死,更是可歌可泣。这么多青年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爱国壮举,怎么能说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是前无古人呢?五四运动后又有五卅运动,在五卅运动中上海的青年学生进行了罢课斗争,参加了工商学联合会。五卅运动后有一二九运动,青年学生奋起抗争,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一二九运动后有一二一运动,一二一运动后有五二○运动,五二○运动后有四五运动,同样是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怒斥“四人帮”,惊天地泣鬼神。有这么多的青年学生继承了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并发扬光大,怎么能说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是后无来者呢?
2、作为21世纪的青年,你打算怎样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并发扬光大,为祖国争光添彩?请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新课导入
说起埃及的金字塔,同学们可能都不陌生。埃及法老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尸体,建了很多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十万民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干了20年才完工。塔高146米,用230万块巨石堆成,巨石每块2.5吨。那时侯没有坚硬的铁器,没有搬运器械,埃及人却要把230万块巨石一块块垒起来,一直垒到146米高。后人到现在还不敢肯定金字塔到底是什么人、何时建成的。金字塔之外,古埃及的神庙也值得一提。埃及古城卢克索的卡尔奈克神庙的大门有43米高,仅神庙的多柱厅就可以容纳下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一个大石柱要六七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而这样的石柱,一排排总计有40多根。上埃及的阿布辛拜尔神庙在阿斯旺水坝南280公里处,是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为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拉姆西斯二世在位67年,是埃及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他命人把自己的神庙建筑在尼罗河西岸166米的峭壁上。就在这山中,他选择了一条最长的隧道,61米深,然后将自己的塑像竖在隧道的尽头。另人惊叹的是,几千年来,每年只有2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和10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的登基日)两天的清晨,太阳光会准时射入神庙大门,水平穿过61米深的隧道,直照到隧道最尽头的拉姆西斯二世的塑像上。这时的拉姆西斯二世便会光明通亮,生气勃勃。而坐在拉姆西斯二世右首的地狱与黑暗之神普塔却得不到一丝阳光。这是何等的精确。这个“日出奇观”至今还在。只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修建阿斯旺水坝,搬迁神庙,因为计算的误差,日出奇观往后拖了一天。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古埃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建筑家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只为了拉姆西斯二世要表示自己与太阳同辉,永不熄灭。古埃及人死了喜欢爬高,古中国人死了则喜欢钻地。秦始皇死了,深埋地下,机关巧设,是怕被人掘了坟墓,坏了阴宅。秦始皇陵虽然至今不曾打开,但据考古学家勘测,司马迁所言有据。《史记》描述秦始皇墓中情况:里面全按皇宫格局建设,排列着百官位次,把珍奇宝贝放置其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秦始皇热切地希望他死后仍然和活着的时候一样。
古埃及的法老也好,古中国的皇帝也罢,他们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他们自个儿,为了他们所属的阶级、集团、政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也。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阶级,没有一个集团,没有一个政党是为了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答案是否定的。别的不说,我们现在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就在旗帜上写着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就是明显的例证。那么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怎么诞生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结构
谁在呼唤: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在呼唤,人民在呼唤
呼唤什么:呼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原因: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的救国努力均告失败
如何呼唤
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基础都已具备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出来概观人物:毛泽东、董必武等代表
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最高纲领、选举中央局
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
出来之后
领导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二七大罢工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农民阶级的洪秀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社会,由于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就没有实行。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主张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其思想过于超前,也成了一朵没有结出果实的纸花。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但由于条件限制,基本没有进入实践的层面。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要“师夷长技以自强”,把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开展了洋务运动,但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主张变革封建生产关系,最后归于失败。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不能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为此进行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但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无力,最后归于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为此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还是归于失败。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资产阶级也回天无力,中国向何处去?历史的重担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在中国无产阶级肩上。而无产阶级要向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建立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于是,中国共产党就呼之而出,成了历史的必然。
四、高考试题回放
1、(2000广东卷16)
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C)
(1)领导工人运动(2)打倒封建军阀
(3)争取民族独立(4)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2)(3)(4)B、(1)(2)(3)C、(1)(4)D、(1)(2)(3)(4)
2、(1999上海卷22)
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B)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五、新情景设置
张国焘(1897—1979),江西萍乡人。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1931年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随后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2月到达陕北。1937年9月起,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38年4月,他乘祭皇帝陵墓之机逃离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随即被开除出党。1979年死于加拿大。
1966年,张国焘夫妇二人离开香港,到加拿大投奔儿子海威。1977年12月,张国焘刚刚过了80岁生日,突然中风,右手右脚均瘫痪,从此卧床不起。他和妻子杨子烈一瘫一跛,住在儿子家很不方便。根据加拿大政府规定,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申请享受政府福利救济,杨子烈住进了官办养老院,张国焘则住进了官办老人免费医院。该医院条件很差,病人多,护士、医生少,夜里没有护士值班。张国焘和另一个外国老人挤在一间小屋里,终日躺在狭窄的小床上,厮混岁月。1979年12月初,因连日大雪纷飞,多伦多天气异常寒冷,老人医院暖气却很不正常,时断时续。3日凌晨,终日躺在床上的张国焘一个翻身,被子和毛毯掉到了床下。他自己无法拾起,也没有别人理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就这样冻死在了异国他乡。
1、上述文字说张国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有何根据?
张国焘参加了中共一大,进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负责组织工作,是中共的重要人物。
2、如果张国焘不叛逃,以后他的人生之路将会怎样?不妨各抒己见。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新课导入
一个犹太商人用价值50万美金的股票和债券作抵押向一家银行申请一美元的贷款。乍一看,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但看完之后,你就不得不为那位犹太商人的聪明才智而折服。犹太商人申请一美元贷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银行替他保存巨额的股票与债券。按照常规,像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银行金库的保险柜中,但是犹太商人却悖于常理,通过抵押贷款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为此他省去了昂贵的保险柜租金而每年只需要付出6美分的贷款利息。
闹钟,其传统用途只是催醒,然而,英国一家钟表公司,又给闹钟增添了一种催眠功能。这种催眠闹钟既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圣诗合唱和鸟语声,催人醒来,又能发出柔和舒适的海浪轻轻拍岸声和江河缓缓流水声,催人入眠,使用者可以各取所需。这种新颖独特的闹钟深得失眠者的钟爱。
在很久以前,德国某个造纸厂因为配方出错,造出的纸太洇水而没法写字。有位技师用肯定的视角看待这件事,开发出了吸墨纸。还有一位发明家,他所研制的高强度胶水生产出来后粘性很低,他不以为失败,沿着粘性低的思路造出了不干胶。还有发明家受“吹尘器”的启发发明了“吸尘器”。
在荷兰某城市,曾经发生过垃圾污染的问题。人们不愿意或不习惯使用垃圾桶,把整个城市弄得乌烟瘴气。市政府首先采取增派巡逻人员、提高罚款数额、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后来,改用了奖励性措施——垃圾入桶者可听到垃圾桶播放笑话或者幽默故事且内容每周更换一次。此举深受市民欢迎,特别是爱听故事的孩子们,常常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扔进桶内,以便欣赏那些能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做生意应该及时地转换思路,从事革命斗争何尝不是如此?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屡失败,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也以失败告终。怎样才能取得革命胜利?这就要转换思路,由各自单枪匹马到联合进行斗争。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知识结构
父母之命:共产国际指示
媒妁之言:马林向孙中山建议(1921年)
共产党眼中的国民党:Ok背景
相见恨晚
国民党眼中的共产党:Good
时间:1924年初
地点:广州
喜结良缘人物: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孙中山等经过
内容: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洪波涌现: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意义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为什么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节制资本的内容。当时俄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际帝国主义与之为敌,孙中山是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与共产党合作的,又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实际上是与俄国结成了同盟,是为联俄。新三民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无产阶级利益,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所以孙中山又是在联共。平均地权,是在维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照顾一点农民的利益,节制资本是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照顾一点工人阶级的利益,所以是扶助农工。因此,新三民主义实际上是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毛泽东说,真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伪三民主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3全国卷10)
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D)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1994年全国卷7)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D)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3、(1998年全国卷15)
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D)
(1)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2)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3)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1)(2)B、(1)(2)(3)C、(1)(2)(4)D、(1)(2)(3)(4)
4、(2001年全国卷12)
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D)
(1)聘请外国军事教官(2)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3)开设自然科学课程(4)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1)(2)(3)B、(1)(3)(4)C、(1)(4)D、(2)(4)
5、(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卷17)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D)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6、(2002年北京春季卷)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C)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7、(2000上海卷43)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物能尽其用,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6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的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可给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8分。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五)新情景设置
1893—1927年间的宋庆龄
宋庆龄女士,1893年生于上海。她的父母养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宋庆龄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姐姐霭龄,下有一妹妹美龄,三个弟弟子文、子良、子安。
1907年夏天,不满15岁的宋庆龄被送到美国,读高中、大学。1912年初,她父亲给她寄来了一个鼓鼓的小包。宋庆龄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面红、黄、蓝、白、黑相间的旗子——新生的中华民国的国旗。
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了。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就在此时,20岁的宋庆龄来到了他的身边。1915年10月25日,他们在日本一位友人家中举行了婚礼(当时孙中山49岁,宋庆龄22岁)。
1921—1922年,孙中山领导了第二次护法运动,但是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原因是孙中山一手培养极度信任的广东实力派军人陈炯明背叛了革命。为了孙中山的安全,宋庆龄坚持让丈夫先走,估计孙中山已脱险后,才离开住所,化装成村妇,不知穿过了多少大街小巷,才来到永丰舰(中山舰)上与孙中山会合。
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讨国家和平统一问题,重病缠身的孙中山毅然决定北上,宋庆龄一直陪伴左右,直到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病逝(59岁)。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自此往后,宋庆龄就没再参加过国民党的任何活动。
请回答:
(1)除了国旗之外,你还能就都城、总统、副总统、立法机构等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吗?
中华民国的都城是南京,总统是孙中山,副总统是黎元洪,立法机构是参议院。
(2)简述“二次革命”发生及失败的原因。
“二次革命”发生的原因:袁世凯排斥异己,大借外债,刺杀对手,大搞专制独裁。失败的原因:袁世凯力量强大,革命党力量涣散。
(3)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后,孙中山一度“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两年之后(1924年)却“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这儿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导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事件:第一次国共合作。原因:“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无力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国民党眼中的共产党人是优秀分子,共产党眼中的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共产国际的指示(对共产党)和建议(对孙中山)。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新课导入
有那么一个人,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他的父亲冯有茂是个泥瓦匠,为逃避兵役来到一个偏僻的村落里为地主当雇工。这个地主有两个少爷,老地主为光宗耀祖,请来一位武艺人教儿子练武。冯有茂天生好学,常去武场讨教两手。考期到了,老地主叫冯有茂带两个少爷前去应考,结果两个少爷连射三箭无一中的。这时冯有茂冒昧上前试手,竟连中三元,从而考取武庠,继而投身淮军。冯有茂的儿子11岁丧母,父亲随即将他带入军营。当时他的惟一希望是多挣几两银子送老父解甲归田。于是就下决心当一名教习好替长官喊操。他每天清晨天不亮就站在操场“立正”“稍息”“托枪”“开步走”地大喊一阵子,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一喊就是4年。他的“喊功”练好了,却得罪了那些睡懒觉的人。他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外国点心”,意思是说他如此卖命,早晚会被洋鬼子打死。几个朋友打抱不平想去教训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他却不以为然,反而特意刻了一枚“外国点心”图章保存起来,以后给人写字时常盖上这枚图章。
大家猜猜看,这个爱国将领是谁?对了,是冯玉祥。除了上述事实外,你还能说出冯玉祥的其他事迹吗?对了,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皇宫。你知道他的这一壮举引发了什么运动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结构
“泥瓦匠之子”之所指:冯玉祥
时间概况意义
泥瓦匠之子的壮举:
北京政变1924年推翻直系政权促进国民革命兴起
五卅运动1925年罢工罢课罢市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泥瓦匠之子省港大罢工1925年坚持时间最长为北伐准备群众基础
引发的风暴
两次东征1925年全歼陈炯明叛军为北伐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上海各阶级(层)在五卅运动中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大资产阶级:掌握上海总商会领导权,在帝国主义高压政策面前,单独退出罢市,破坏五卅运动。因为他们和帝国主义关系密切,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停止供电和贷款等高压手段面前,被迫妥协,退出统一战线。因为他们对帝国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工人阶级:在帝国主义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等条件下,停止罢工。因为他们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四、高考试题回放
(2000年全国春季卷16)
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
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五、新情景设置
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妄图消灭共产党,但有碍于冯玉祥的反对和他在国内的影响,借“考察水利”之名,将他派到美国。1947年10月10日,他在美国举起反蒋独裁旗帜,蒋介石对此恨之入骨,随即开除了的党籍,吊销了他的护照,并把他的随行人员全部调遣回国,迫使他一家在美国过着流亡生活。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邀请他回国,专门为接他们一家给苏联政府拨了专款,让他们乘坐“胜利号”。当“胜利号”驶进埃及亚历山大港时,他及其家人发现靠近“胜利号”停泊着一艘国民党军舰,这引起了他们的警惕。1948年9月1日,“胜利号”正在黑海上航行,突然灾难降临。先是一股浓烟冲进他们夫妇敞开的特舱,他们夫妇先后冲出舱门,但随后昏昏沉沉地跌倒在舱内。在医务室大火熊熊的情况下,一代爱国将领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作为一代爱国将领,冯玉祥已经青史留名。请问:
1、冯玉祥是通过什么行动奠定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
北京政变
2、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背景和影响如何?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使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迅速开展的国民革命运动对冯玉祥产生了一定影响,促使其发动了北京政变。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自己的军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孙中山扶病北上,发表北上宣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发展
一、新课导入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最后一句话: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南斯拉夫的铁托在位时,全国各地都大兴土木建总统行宫。有好多行宫铁托并不知道,也从没有去过。克罗地亚官员将海滨古城普拉斯附近的一个海岛圈闭起来,供铁托每年到这里短期休闲,狩猎。这座“铁托岛”常年有300多名服务人员经管着,忙于培植树木,养花育草,饲养虎、豹、熊、鹿、羊、兔等禽兽。这个海岛,如今已成为旅游点,游人可以参观铁托住过的小楼,在他的会客厅和卧室里驻足。在参观的留言簿上,有人写下这样的话:占这样美丽的海岛建行宫别墅,让这么多人侍奉,还是人民公仆吗?一个为人民立下功勋的伟人,脱离了人民,又没有人监督,只能走向反面,变成人民的老爷,这是不是时代的悲剧?
在中国,又何尝没有过这样的事呢?1979年7月,邓小平携家人游黄山时,保卫部门同样封了山:将从芜湖、南京、杭州等地来的旅游车全部挡在山脚,令其调头返回;另将山上的游人提前赶下山。邓小平见山里没人,不禁感慨地问陪同人员:黄山风景这样好,怎么没有人来观赏呢?说明他不知真相。一群在山上的大学生从“清山”中猜出可能有什么大人物来了,硬是不肯下山,守在半路上等候,结果等到邓小平的到来并高兴地同他合影留念(后登在《人民日报》上)。
这两个例子让人颇多感慨。曾几何时,铁托带领南斯拉夫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他自己就是人民中的一分子。邓小平也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他也被他的人民自觉不自觉地给隔离起来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尚且如此,本来就没把人民放在眼里的北洋军阀和人民是一种什么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因为这样,在20年代的中国才爆发了一场讨伐军阀的战争,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北伐战争。
二、知识结构
兵戎相见之所指:北伐战争
必要性: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统治暴虐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合作
兵戎相见之原因五卅运动为北伐准备群众基础
可能性广东根据地巩固为北伐奠定基础
广东革命政府有能征善战的军队
国民国民军得到工农的支持
时间:1926—1927
兵戎相见之概况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事:汀泗桥、贺胜桥等
战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收回汉口九江
英租界
兵戎相见之评价:是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三、重点难点分析
北伐战争前夕,国共两党的矛盾就日益凸显,为何还能合作进行北伐,取得巨大胜利?
尽管国共两党矛盾日益凸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北洋军阀。在北洋军阀被基本推翻之前,共产党还有利用价值,蒋介石没必要和共产党翻脸。蒋介石此时羽翼尚未丰满,和共产党决裂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只好仍披着革命的外衣,去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当时国民党内尚有不少真心与共产党合作的人士,他们对蒋介石也是一个有力的制约,所以蒋介石麒麟皮下的马脚就没有过早地暴露出来,使得北伐战争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4年上海卷12)
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伐战争一个显著特点是(B)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2、(1995年上海卷14)
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C)
(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3)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4)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A、(1)(4)(3)(2)B、(2)(3)(4)(1)
C、(2)(4)(3)(1)D、(4)(3)(2)(1)
五、新情景设置
在美国的堪萨斯州,有一个只有9000人的小镇,名叫威灵顿。镇上有家经营炸面圈的小店,它的顾客有五分之一是附近一家为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零配件的工厂的工人。时间一长,59岁的店主万德尔弗里曼发现,工厂生意好,他的炸面圈也卖得快。1995年,由于中美发生贸易摩擦,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没能向中国卖出一架飞机。后公司大量裁员。结果这一年炸面圈小店的生意非常糟糕,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于是,这辈子只卖炸面圈的弗里曼老人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即使是他在这偏僻小镇似乎微不足道的小本生意,其实也深受国际贸易的影响。
上述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试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之下的中国历史风云来说明上述道理的正确性。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对外卖国对内镇压,彼此之间又不断混战。阶级矛盾加深,致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后,相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由于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不能单独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起来进行斗争,于是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实现,对北方的冯玉祥是极大的鼓舞,冯玉祥倾向革命,同年发动了北京政变。北京政变发生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国民会议运动开展起来。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十分恐惧。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的联合,使广州国民政府决心于1926年北伐。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基础,后者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中国人民奋起斗争,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新课导入
1956年,一个探险队来到北极。这里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正行走间,突然发现一只北极熊。探险家们一个个都兴奋起来,他们端起枪,不一会儿就把那个笨家伙儿打死了。接着,大家围在一起,品尝着营养丰富、别有风味的熊肝。谁知,不一会儿,这些探险家们便一个个东倒西歪,头晕腹泻,都像得了重病似的。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人们搞清,熊肝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如果一次吃得过多,不仅起不到营养身体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中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雇佣了许多科学家为它搞情报工作。其中,有几位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名叫“艾尔索斯”的组织,专门刺探法西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起初,艾尔索斯从获得的情报中了解到,德国人的原子弹研究机构工作效率很差,很少有所成就。但是,后来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艾尔索斯发觉德国人正在大量囤积一种叫“钍”的化学元素。钍是制造原子弹最后阶段所需要的元素,到了大量使用钍的时候,离原子弹研制成功之日就不远了。这下子艾尔索斯紧张起来了,想方设法刺探情报。后来,终于追踪到了德国一家化学公司里,发现正是这家公司囤积了大量的钍。可是,这家公司没有一样设备可以证明正在制造原子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家公司正在制造一种牙膏——钍化牙膏。为了垄断市场,囤积了全部能搞到手的钍。到这时候,艾尔索斯的成员们才知道是一场虚惊。
英国首相威尔森在一次演说正进行到一半时,台下有人喊:“狗屎!垃圾!”这分明是指责他演讲的内容。但威尔森这位干练的政治家却微笑着装糊涂:“狗屎?垃圾?公共卫生?各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这个社会问题。”就这样,他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赢得一片喝彩。
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呢?一、干什么都应该有个度,过犹不及,此之谓也。二、尽管有时候是虚惊一场,但保持高度警惕性还是有必要的。三、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本领。以此三点来衡量,陈独秀明显还不是一个多么成熟的政治家。为什么这么说?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
二、知识结构
“幼稚的政治家”之所指: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拱手相让领导权
步步退让步深渊
政治家幼稚之表现
引颈受戮真悲惨
主观: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政治家幼稚之原因
客观:共产国际的误导
革命成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政治家幼稚之结果革命失败:没有彻底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改变
社会性质
虽败犹荣:三作用
历史教训:
三、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何在?
帝国主义的破坏: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等于消灭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需要物色新的侵华工具,相中了蒋介石,鼓励到上海的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
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江浙财阀答应给他巨额财政资助,上海流氓青红帮头子保证解除上海工人纠察队武装。
汪精卫的合作:汪精卫与蒋介石密谈“分共”,同意开会讨论“分共”问题。
国共两党所属的阶级不同: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利益,合作是暂时的,破裂是必然的,迟早会兵戎相见,分道扬镳。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
四、高考试题回放
(1996年全国卷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五、新情景设置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辞去了共产党总书记的职务。又两年后,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这是他第五次被捕。19日夜11时,陈独秀在上海警方的严密戒备下,被押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陈独秀一生漂泊,人在旅途的滋味本不陌生。但此番“旅途”却非同寻常,其终点很可能就是刑场。在这被“押赴刑场”的途中,陈独秀想了些什么呢?他什么也没有想。没有心潮起伏,没有思绪联翩。——他一上车便呼呼大睡,直到车抵南京被叫醒。
陈独秀被解到南京后,社会知名人士都以各种方式进行营救。国际知名人士如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等也致电蒋介石,为陈独秀说情。胡适等人营救陈独秀的最关键一步,是争取让陈独秀案在法院公开审判。只有进入正常和公开的司法程序,才有可能使陈独秀免于被杀害。蒋介石最终采纳了胡适等人的意见,决定将此案交江苏高等法院公开审判。
在审判之前,法院方面曾问陈独秀是否请律师,陈独秀答以无钱可请,并表示可自己为自己辩护。但章士钊愿义务为陈独秀出庭辩护。章与陈虽是留日时代的好友,但后来在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上都属于敌对阵营,且都是各自阵营的代表人物,相互也打过笔仗。章氏此次挺身而出,时人称之为“有战士之风”。但对章士钊力图为陈独秀开脱“罪责”而发表的辩护辞,陈独秀却并不全部认可,并当场反驳章士钊。章说陈是站在三民主义立场上,言行均符合三民主义,并不违法。陈即可声明,章之意见,是他从法理上说的,与他本人的政治观点不符。
审理结果,陈独秀被判有期徒刑13年,后经上诉,改判为8年。在南京狱中,陈独秀并未放下手中的笔,而是用文学当作武器,继续同敌人进行特殊的战斗,写下了由56首七绝组成的大形组诗《金粉泪》。第一首就用鲜明的形象将读者带到30年代初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前:
放弃燕云战马豪,胡儿醉梦倚天娇。
此身犹未成衰骨,梦里寒霜夜渡辽。
以下50余首,作者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媚日卖国、残民以逞、尔虞我诈、贪赃枉法的种种倒行逆施,作了多方面的揭露和嘲讽,题材有大有小,手法有庄有谐,嬉笑怒骂,俱成妙谛。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与同一时期鲁迅、瞿秋白在上海所作讽刺诗异曲同工。最后一首,诗人以简练的字句,预言反动的蒋家王朝必然灭亡,光明和黑暗的兴衰已成定局,也表明自己在铁窗的考验中依然故我:
自来亡国多妖孽,一世兴衰照眼明。
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
身陷囹圄失去自由的诗人,依然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患和对人民大众命运的关怀。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间,拒绝国民党政府的种种威胁利诱,宁愿失去自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决不出卖自己的灵魂,既未曾当共产主义的叛徒,更未曾沦为汉奸。他仍然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和革命家。
陪同陈独秀坐牢的濮清泉还写下过这样一件趣事:江苏南通有一位姓程的老先生也是文学家,因慕陈独秀之名,来到监狱里看他。两人一见如故,初期互道钦佩,中期交换著作,后期争论起来,闹到面红耳赤,互斥浅薄,高声大叫,拍桌对骂,幸而没有动武。原因是为了一个“父”字,陈独秀说明明是画着一个人,以手执仗,指挥家人行事。而那位程先生说,父字明明是捧着一盆火,教人炊饭。陈说你不通,程说你不通,陈说你浅薄,程也说你浅薄。我好不容易把他俩劝开,诌了几句打油诗嘲讽他俩:一曰执仗一曰火,二翁不该动肝火,你不通来我不通,究竟谁人是浅薄。若非有我小濮在,遭殃不只是饭桌,异日争论平心气,幸勿动怒敲脑壳。程老先生笑了,陈独秀骂我“你这小鬼浅薄,我要敲你脑壳”。然而隔了一会儿,陈独秀又和程老先生和好了。
西安事变爆发后,陈独秀在狱中闻讯大喜,以为蒋介石此番一定“难逃活命”。然而十多天后,陈独秀在梦中被爆竹声惊醒。这一夜,南京城爆竹声通宵达旦,原来是市民庆祝蒋介石平安归来。他这才意识到,蒋介石还是有“群众基础”的。有人告诉他,这爆竹有可能是警察下令放的,陈独秀则说:“下命令放的最多放个把小时,昨天放了一夜,能说是命令的作用吗?我看南京的人民是相当拥护他的。”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令其时的陈独秀颇为沮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全面侵华。后在胡适等人营救下,8月23日陈独秀出狱不久,离开南京到了武汉,1938年7月又到了四川,最终在四川江津定居。1942年5月27日夜,陈独秀在江津辞世。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不妨畅所欲言。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12届高考历史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2届高考历史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复习教案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27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