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时事的原因和评价;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有和等,而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时期。为保证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赋税收入,各代均采取政策。
2.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明代初期仍欢迎海外各国来华进行官方贸易。但是,后来又下令实行海禁。
3.清代初年,为了对付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迁界,实行政策。
4.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的开拓,抑制,阻碍的滋长。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土地,并要向国王
缴纳贡赋。(2)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其主人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日趋瓦解。(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井田制彻底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1)土地私有制:①形成原因: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末期,各诸侯国进行的税制改革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形成。②形成: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并形成了新的剥削方式;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③发展演变: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一直存在。
(2)土地国有制:①曹魏推行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均田制在北魏时开始实行。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一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均田制条件下,政府进行授田,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主要部分不能买卖,授田者死后归还给国家。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封建王权的建立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知识点二:“重农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商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战国时期以来,为禁止农民弃农经商,稳定农业生产和封建政权统治,商鞅变法首创“重农抑商”。后继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
3.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统治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明清两代继续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2)明清重农抑商的主要措施
①专卖制度和歧视商人:明清两代都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独占专利。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初商税三十抽一,后来商税名目渐多,税率也不断提高。明神宗时,派遣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四处设置榷税关卡,任意征收商税,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清代也是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此外,官府还有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如明政府曾规定,商贾只许穿绢、布缝制的衣服;农家有一人经商的,也不许穿绸、纱缝制的衣服;还规定商贩和仆役、娼优等下贱之人禁止穿用貂裘,商贾及技艺之人的家用器皿不许用银。②手工业官营:明清两代都组建了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据统计,明前期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达到三十万人,加上为官营手工业服务的民夫共约一百八十万人。清代虽将官匠改为雇募,但仍保留相当规模的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存在,大大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明清政府还采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种种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国家人口以农民主为,没有广阔的商业市场
知识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初的“海禁"
(1)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2)表现:如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时,也与海外各国广泛开展了官方贸易。
(3)变化:倭寇之患消除以后,明政府重新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代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海、迁界,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无许片帆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正常的海外贸易陷于停顿。
(2)清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设立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江苏连云港)四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但是,由于担心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仅仅过了二十多年,康熙帝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3)乾隆帝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明清时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中,属于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新情况是()
A.外国侵略者骚扰东南沿海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奉行“重农抑商政策"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巩固测试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了奴隶制基础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2.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子()
A.唐代B.北宋C.明代D.清代
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4.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C.开中国税制改革的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5.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下列现象对这种土地制度的变化起了推动作用的有()
①奴隶主大量开垦荒地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③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④兼并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6.清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7.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9.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10.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1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2.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
13.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文教娱乐业()
14.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B.农业有力地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封建制下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5.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一一一《永乐实录》卷27
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一一一《台湾外纪》卷12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光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保可得哉。
一一一《海防纂要》卷7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明清两朝对待海外贸易有何相似之处?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考虑?这种做法是否奏效?实际情况怎样?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考虑?你的根据是什么?

(4)综观三则材料,应如何评价明清的这些政策?

相关阅读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________。
(1)基本特点: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②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③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2)瓦解原因:①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②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③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瓦解标志──税制改革(“初税亩”):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________,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抑制土地兼并: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________。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________;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_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________等问题。
2.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________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________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________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2)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________;
(3)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
(1)明朝:________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
(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________政策。
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________。

1.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国家重视农业B.商人地位低下
C.海外贸易不发达D.重农轻商的思想
2.《齐民要术序》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此书()
A.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B.总结6世纪前南北方人民的生产经验
C.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贫富悬殊状况
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的产物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4.孔子《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
5.《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兼并严重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
6.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B.春秋
C.战国D.秦朝

1.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有何变化?总体趋势是什么?
2.井田制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
3.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古代封建政府采取过哪些抑制土地兼并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这一现象?
4.中国古代为什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目的)有什么影响?
5.明清为什么要实施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

1.“重农抑商”政策与明清闭关锁国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使中国与世隔绝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
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B.自耕农主数量减少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
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5..《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该材料表明()
①大国争霸,原疆界打破②周朝礼制破坏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④井田制瓦解
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D.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6.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惊慌中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份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7.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
8.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
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④天不边,道亦不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参考答案:

1.D2.C3.C

1.D2.B3.A4.C5.D6.D7.C8.A9.D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
(2)“重农抑商”一目是本课重点。使学生明白“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学习思考”,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分析原因时,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3)“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一目,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
(4)“工商业的管理”一目,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5)“禁奢侈”一目,重点阐明两点: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

古代的经济政策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的经济政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规律引导:演变的实质是的调整,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2、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
土地归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不得,但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强迫耕作土地
(3)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产生——春秋时期:由于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田,
井田制日趋公元前594年,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改革,这就形成了新的所有制。
②法律确立——战国时期:新兴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各诸候国先后开展了运动。
其中较为彻底的变法是秦国的。它以形式确立土地所有制。
③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屯田制”三国时,曹操为了筹措军粮,实行制。这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北魏土地制度实行制,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种制度,其的规定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这种制度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④冲击:“均田免粮”:明代后期,土地,加上天灾,租税沉重等原因,明末农民大起
义爆发。李自成的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的口号,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⑤彻底废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全国进行,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生产和经济,严格限制的发展。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
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3)演变:①战国:
②汉初:
③汉武帝时:
④中唐以来:
⑤明清时期:
(4)评价①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
②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2.“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
(2)具体表现:
①明代:
②清代:
(3)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
②客观原因:A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B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例如荷兰占领中国)
③C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思想原因:
(4)评价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逐渐于世界潮流
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产生及缓慢发展过程
(1)明朝中后期:产生

(2)清朝:缓慢发展

2、主要特征
(1)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发展缓慢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①经济结构方面:

②政治结构方面


综合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

2、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选择题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下图是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B.鼓励国人出海贸易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4.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5.《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
6.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摘自《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
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
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


1.(09年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2.(09年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08天津39题部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封建土地所有制:
(1)基本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变动趋势
①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
②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
(3)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
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
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闭关锁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以巩固封建经济。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1)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1分)不是。(1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2分)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
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的正常流通,加剧了土地兼并;(1分)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商业资本的积累,(1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分)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回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2分)
原因: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急需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原料。(2分)

一、选择题
1.A2.C3.B4.D5.B6.B
二、非选择题
7.(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
8.(1)重农抑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

1.D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2.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
3.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结合教材即可解答。故选B。
4.(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本题结合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耕作土地由原来的十亩到治田百亩,岁收粟百五十石。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规律引导:演变的实质是的调整,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2、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所有。(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土地归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不得,但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强迫耕作土地(3)封建土地所有制:①产生——春秋时期:由于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田,井田制日趋公元前594年,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改革,这就形成了新的所有制。②法律确立——战国时期:新兴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各诸候国先后开展了运动。其中较为彻底的变法是秦国的。它以形式确立土地所有制。③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屯田制”三国时,曹操为了筹措军粮,实行制。这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北魏土地制度实行制,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种制度,其的规定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这种制度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④冲击:“均田免粮”:明代后期,土地,加上天灾,租税沉重等原因,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李自成的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的口号,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⑤彻底废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全国进行,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生产和经济,严格限制的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3)演变:①战国:②汉初:③汉武帝时:④中唐以来:⑤明清时期:(4)评价①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②消极作用(明清时期):2.“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2)具体表现:①明代:②清代:(3)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②客观原因:A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B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例如荷兰占领中国)③C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思想原因:(4)评价①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逐渐于世界潮流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及缓慢发展过程(1)明朝中后期:产生(2)清朝:缓慢发展2、主要特征(1)微弱、稀疏;(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3)发展水平低;(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发展缓慢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①经济结构方面:②政治结构方面综合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2、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哪些严重后果?(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选择题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3.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4.《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1(09年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08天津39题部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1)基本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②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变动趋势①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②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3)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2.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闭关锁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以巩固封建经济。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1)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1分)不是。(1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2分)(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的正常流通,加剧了土地兼并;(1分)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商业资本的积累,(1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分)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3)回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2分)原因: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急需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原料。(2分)一、选择题1.A2.C3.B4.D5.B6.B二、非选择题7.(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8.(1)重农抑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1.D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2.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3.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结合教材即可解答。故选B。4.(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本题结合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耕作土地由原来的十亩到治田百亩,岁收粟百五十石。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2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