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丝路中国》复习资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丝路中国》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丝路中国》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上升为国家战略(对)
2、“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对)
3、“一带一路”的启动原则是共享、共商、共性。(错)
4、“一带一路”的提出,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三大使命。(对)
5、“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
6、“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对)
7、西北地区的新疆、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7省均属于“一带一路”范围。(错)
8、根据“一带一路”规划出来的丝路新图,其中中心线东起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兰州、新疆至中亚及欧洲。(对)
9、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对)
10、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对)
11、坦桑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唯一的支点,是新丝路建设中获得中国资金援助最多的国家。(错)
12、“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9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并被广泛接受。(对)
13、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对)
14、由于海上丝绸之路而兴起的广州,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错)
15、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对)
16、汉宣帝在轮台(今轮台县东南)和渠犁(今库尔勒县西南)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错)
17、被西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的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一直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临大海欲渡,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拦,未能实现。(错)
18、东汉时,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洛阳,朝见汉桓帝,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东西方两大帝国外交关系正式建立。(对)
19、唐太宗时期派韦节出使西域,韦节回国后撰有《西蕃记》一书,扩大了唐对西域的了解。(错)
20、唐代在西域设立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又辖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四镇。这些措施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对)
21、世界名著《马可·波罗游记》大量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队贸易的情况,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之一。(对)
22、唐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错)
23、最早到隋朝,中国的印刷术开始传播到阿拉伯地区。(错)
24、向西航行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对)
25、明清两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对)
26、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唐代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活见证。(对)
27、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对)
28、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主要的合作方式是能源合作和经济合作。(对)
29、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后,至南北朝开始大行于中国,并使之中国化,出现禅宗佛教。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哲学,宋明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错)
30、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对)
二、选择题
1、2010年,在丝绸之路上,中国建起了第一个内陆经济特区(B)
A.霍尔果斯B.喀什C.哈密
2、.公元73年重新打通隔绝了58年的西域通道,重新建立起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B)
A.班固B.班超C.班昭
3.公元609年,亲自西巡河西武威、张掖等地,西域27国国王和使者来到张掖拜谒,一时间车水马龙,礼乐高奏,杂以歌舞百戏,被历史学家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万国博览盛会”。(B)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
4.在繁荣的唐朝,丝绸之路的很多支线被不断开辟,商贸活动空前繁荣,当时居于同唐朝商贸往来首位的国家是。(C)
A.楼兰B.乌孙C.大食
5“新亚欧大陆桥”的主要路线是东起太平洋西岸等中国东部沿海港口,西可达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横贯亚欧两大洲中部地带。(B)
A.大连B.连云港C.青岛
6."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到极大关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A.长安B.洛阳C.成都
7.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2015年2月1日在北京召开。张高丽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___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A)
A.全方位对外开放 B.全天候对外开放C.深度对外开放 
8.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积极利用现有,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C)
A.工业园区B.宣传媒体C.双多边合作机制
9.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C)
A.经济发达城市B.重点城市C.沿线中心城市
10.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A)
A.亚欧非大陆B.中亚——西亚C.东亚——中亚——波罗的海
11.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张骞出事西域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中输入了那些物品(B)
A.葡萄、胡萝卜、杏子、桃子B.汗血马、黄瓜、蚕豆、芝麻
C.葡萄、梨子、黄瓜、桃子
12.自古以来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反对一切破坏势力分企图裂国家的活动。下面从政治上体现最早体现新疆是我国领土的是(B)
A.张骞通西域B.西汉设西域都护C.开辟丝绸之路
13.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存在着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来源地过于集中、运输路线单一等三方面的安全隐患。正确答案是:(C)
A.能源B.安全C.能源安全
14.“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平台。(A)
A.区域合作B.文化交流C.区域经济
15.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也是在向世界宣示中国将为地区发展和承担更多责任,体现了大国胸怀和责任意识。(C)
A.亚非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一体化C.欧亚经济一体化
16.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进入中国,渠道单一。(A)
A.沿海海路B.西部管道C.铁路运输
17.“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B)
A.国家战略B.跨国经济带C.区域经济
18.“东突”势力是目前我国反恐维稳的主要挑战,促进我国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安定发展,将有助于消除“东突”分子存在的思想土壤和社会经济土壤,有利于维护国内的安全和稳定。(B)
A.西藏B.新疆C.青海
19.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A)
A.“两边高,中间低”B.“两边低,中间高”C.“东边高,西边低”
20.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C)
A.哈萨克斯坦B.南洋理工C.纳扎尔巴耶夫

三、简答题
1.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10分)
(1)①加强了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民族迁徙;④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⑤促进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⑥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
(2)唐中后期,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10分)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贸易量更大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④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性高⑤几乎全年可通航
(3)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工业;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③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④利用边境线漫长的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⑤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发生次生盐碱化;⑦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⑧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名词解释
1.逆全球化
2.郑和下西洋
3.丝路基金
4.欧洲的“均势”理论及其破产
5.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
6.福山《历史的终结》的主要内容
7.一带一路
8.欧盟的产生、发展历程
9.申根协定
10.休克疗法
1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2.新型大国关系
13.叶卡捷琳娜二世
14.《欧洲联盟条约》
五、简答论述
1.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基本观点
一、导致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文明的差异和冲突”,而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二、导致文明冲突的理由有: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剧了文明之间的敌对情绪。三、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把文明视为国际冲突的最主要根源、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明冲突的观点,夸大了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冲突,严重违背历史与现实,其理论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
首先,多种文明长期共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确曾发生过许多文明间的摩擦、碰撞和冲突,但它们并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没有改变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其次,从国际政治现实来看,国际上发生的各种冲突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其核心是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而各种冲突的触发点和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权力失衡、贸易摩擦等。文明差异也是产生国际冲突的诸多原因之一,但决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其三,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能把文化信仰不同和宗教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同于文明冲突。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差异正是文明多样性的体现,并不表明不同文明的高低优劣。把文明差异绝对化,将其置于民族国家、人民利益诸多因素之上,把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冲突作为焦点,矛头直指儒教和伊斯兰国家,这实际上是冷战时期遏制理论的翻版。 
2.为什么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的第三次开放?
3.“一带一路”战略是否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4.“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指的是哪五通?
5.中东地区存在哪些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如何规避?
中东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政治风险
从政治稳定的角度看,当前的中东国家可以划分为:第一,处于内战或内战边缘的国家,即最为动荡的国家,如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利比亚。第二,处于政治和经济转型阵痛期的国家,政治风险系数依旧很高,如埃及和突尼斯。第三,存在潜在政治风险的国家,如黎巴嫩、苏丹等。第四,政治相对稳定但同时存在一定不稳定因素的的国家,如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以及约旦、摩洛哥八个君主制国家,土耳其、以色列、伊朗,这类国家是目前“一带一路”的重点国家。但海合会国家的王位继承、土耳其的教俗矛盾和民族矛盾及近期的政治变动、伊朗长期遭受西方制裁、以色列面临的巴以矛盾仍使这些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政治风险。
安全风险:
1.内战和准内战的威胁:叙利亚内战依然如火如荼;伊拉克大规模清剿“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的战斗正在艰难进行;也门局势突变又给地区局势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2.恐怖主义威胁
中国能够规避上述风险:中东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政治风险和严重的安全风险,中东地区各种力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而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还十分有限。同时,大国在中东的博弈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形成掣肘。尽管如此,莫被浮云遮望眼。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因而中国与中东合作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是“交而通”而非“交而恶”。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因而需要把“政策沟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官方和民间管道,增强中东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需要加强中东外交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敢于就政治解决中东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机制”和“中国平台”。
6.“一带一路”穿越几大文明古国,孔子、柏拉图和释迦牟尼都诞生在同一个时代,试比较其思想有何异同?(略)
7.中国能否担当起引领全球化的重任?(略)
8.试阐述“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刻内涵、提出背景和重要意义。(略)
9.试论述“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及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略)
一、通过互联互通,缓解中国产能过剩,同时可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得以体现;二、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成为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三、扩大中国影响,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消除“中国威胁论”;四、有利于优化和创新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五、共建“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六、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有利于世界和平繁荣。
10.试论述“一带一路”战略的地缘政治意义。
在地缘政治方面,“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权衡东西两向、统筹海陆关系的国际战略。中国地缘政治的实质问题,是处理好欧亚大陆与太平洋的关系,其中包括海陆关系,也包括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的关系。这些都可归结为如何把握东西两向平衡的问题。质言之,中国地缘政治的要害,不是所谓单纯的东向或单纯的西向的问题,而是东西两向平衡的问题,是需要在动态变化中站高瞩远、总体把握的战略选择问题。习近平时期的国际战略则主动适应和抓住中国地缘政治主轴转变的现实,首次从东西方向和海陆两向处理、整合中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恰好是全面权衡与高度配合两向战略重点的新型战略。“一带”与“一路”是有联系的,是一个彼此呼应的战略整体,涉及到处理好东西两向关系、海陆关系、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关系、经济与安全关系及国内与国际关系等,但在总体上说是根本解决东西两向平衡的问题,有助于增加我国战略回旋空间,改善外部环境。
再次,作为新型外交战略,它可以软化地缘政治因素。除了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之外,“一带一路”还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最大亮点在于五项“共建原则”和16字理念。五项“共建原则”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及“坚持互利共赢”,16字理念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些既在内涵上传承着丝绸之路精神,也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创新。这意味着,“一带一路”虽然有地理整合布局的含义,但完全修改和去除了地缘政治中的决定论和对抗性导向,植入了互动论和融合性思维,赋予了国际合作以双赢或共赢的性质。国家树立了要与自己面临的地理环境善处,要与其他国家共存的融合性思维。这样,过去那种以人性恶为假定的地缘政治学思维需要修正,虽然人性中总难排除恶的一面,国家之间也总会有提防的一面,然而地缘政治学理论完全可以把和谐共处的融合性思维、而不是对抗性思维作为新的主题。“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改善沿线国家的经济状况,帮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穷、落后和愚昧,沿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也将为改善地区局势和地缘政治环境营造有利条件。
综合而论,一方面,“一带一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政治意义,甚至可以说它将解决毛泽东以来中国面临的战略性课题,塑造出有利的周边形势和地区格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其实施也面临一些风险,其中有些是历史发生过但必须谨防“返祖”的;有些是现在隐身潜存但必须加以规避和化解的;有些则是未来可能凸显而必须预期并加以阻止的;这就要求对实现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充分认识,主动灵活地避开地缘政治盲区,预留战略调整空间和回旋余地。为积极稳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对其意义价值与风险都保持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这样才能明确战略方向,保持必要的战略定力和战略稳健,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延伸阅读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瓜分中国的狂潮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背景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2.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二、表现

1.进行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①概况:清政府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其中,数额最大的是向俄法、英德的三次借款。

②借款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其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再次,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手段。第二,借款利息高,超过本金的一倍半左右。第三,回扣盘剥之重,是国际债务史上罕见的。

③危害: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海关和财政收入。

(2)抢夺路权

①概况:法国首先在中国西南抢得铁路修筑权;接着,俄国在中国东北强筑铁路;列强纷纷抢夺中国路权。

②影响:修筑并控制中国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列强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其势力还深入中国内地。

(3)建立厂矿企业

①特点: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种种特权;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垄断地位。

②危害:列强通过开办企业,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1)概况

①德国首先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②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湾地区,把长城以北和x疆划作势力范围。

③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划作势力范围。

④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把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划作势力范围。

⑤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划作势力范围。

(2)实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3)影响: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通过做中国的债主,在中国修筑铁路,开办厂矿等形式,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在华的侵略势力。

在政治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这些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实际上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2.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

从背景看,清政府的借款是在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中国成为主权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目的看,清政府借款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赎辽”费用以及满足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为了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性质看,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从影响看,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2017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7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之下有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隋唐:曲辕犁

2、列举中国古代先进的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3、列举中国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或工具。

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4、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特点?

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怎样评价小农经济?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

③规模小、条件简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中国古代在冶金、制瓷、纺织业发展的表现?

冶金: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

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缫丝并有了丝织品;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

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3、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到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后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简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情况。

西汉开通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明清渐趋萎缩。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3、古代对外贸易的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4、明清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统治者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的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2、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武帝时推行货币官营,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繁荣,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3、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后期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4、海禁和闭关的原因?

明初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5、海禁和闭关的影响?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登池上楼》复习资料


《登池上楼》复习资料

【原文欣赏】《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简介:

《登池上楼》出自《谢灵运集》,作者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的作品。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

背景:

此诗抒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和进退失据的无奈情绪,最终表示了归隐的愿望。

翻译: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进功名),却愧对天上的飞鸿;我想要栖息川谷(隐退沉潜),却惭对深渊的潜龙。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着光秃秃的树林。(每天)蒙着被子,睡着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想起《出车》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坚持节操那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验证、实践了。

字词:

1.池:谢灵运居所的园池。

2.潜虬:潜龙。虬:传说中有两角的小龙。媚:喜爱,此有自我怜惜之意。幽姿:潜隐的姿态。这里喻隐士。

3.飞鸿:能高飞的雁、鸿鹄等大鸟。远音:鸿飞得高,所以鸣声可以传得很远。此喻有所作为的人。

4.薄霄:迫近云霄。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

5.栖川:栖息水中。怍,惭愧。渊沈:指深潜水中的虬龙。

6.进德:增进德业。《周易·干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智所拙:智力不及。拙,指不善逢迎。

7.退耕:退隐躬耕。力不任:体力不能胜任。

8.狥禄:追求俸禄。狥,谋求。反,同“返”。穷海,边远荒僻的滨海地区,指永嘉。

9.卧痾:卧病。空林:因秋冬季节树叶落尽,故称空林。

10.衾:被子。昧节候:不明季节变化。

11.褰开:拉开,指拉开窗帘。窥临:临窗眺望。

12.倾耳:侧耳。聆:听。

13.岖嵚:山岭高耸险峻的样子。

14.初景:初春的日光。景:同“影”。革:清除。绪风:冬日残余的寒风。

15.新阳:指春。故阴:指冬天。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字:

(1)薄霄愧云浮

(2)卧疴对空林

(3)初景革绪风

(4)索居易永久

(5)喧鸟覆春洲

(6)佳期怅何许

2.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2)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3)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3.《登池上楼》一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分类汇编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分类汇编”,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6161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1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