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物理下册《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下册《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一物理下册《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学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关系不清楚,学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设计理念

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重视科学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学的依存关系,体会科学是迷人的、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手.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途径与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

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难点: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新闻和图片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看屏幕

听讲解


§6.5宇宙航行


进行新课

问: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于重力作用,物体将做平抛运动,即最终要落回地面.但如果射出的速度增大,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思考

演示牛顿设想原理图

一、人造地球卫星由于抛出速度不同,物体的落点也不同.当抛出速度达到一定大小,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旋转,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那么,速度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呢?

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

展示课件并讲解

二、宇宙速度
【板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种表达式:推导:地面附近重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将R=6.37×106m,g=9.8m/s2代入,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仍为7.9km/s.如果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的水平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就不是圆,而是椭圆.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物体就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所以,11.2km/s是卫星脱离地球的速度,这个速度叫作第二宇宙速度,也称脱离速度速.

【板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要受太阳引力的束缚,要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板书】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
【板书】4地球同步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很多,有一种特别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1)同步卫星的高度是确定的:h=36000km.

(2)理解同步卫星“同步”的意义.

(3)探究同步卫星的位置.

2.观看视频:同步卫星的轨道以及同步卫星的发射

讨论并推导

观察、思考

说明特点

了解卫星的发射和回收

视频和图片


巩固练习

1.一颗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r,它的线速度大小为v,问: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2r时,它的线速度是多大?重力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天文台测得一颗卫星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绕某行星转动,周期为T,求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和行星的质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思维,探索研究,经历、体验与牛顿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

但是本节也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较差,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较弱

精选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一物理教案:《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

能力目标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星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的运行;

情感目标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学说,引导学生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难点:天文学知识

教学方法:自学与讲授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1、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这是第一层.(地球的卫星包括月亮,地球是行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在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是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其中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用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太阳是恒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3、太阳系又在什么范围内呢?

回答:在银河系.

4、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 变大B、公转周期 变小

C、公转速率 变大D、公转角速度 变大

解:根据“宇宙膨胀说”,宇宙是由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球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运动,这种学说认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公转半径逐渐增大,A答案错误.又因为地球以太阳为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当 减小时, 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由公式 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

典型例题2: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察宣布了下列研究成果: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距黑洞60亿千米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绕其旋转;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

求:

1、“黑洞”的质量.

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3.6×1035kg

2、由题目: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而脱离速度等于其环绕黑洞运行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倍.

得:

解得: =5.3×108m

布置作业:

宇宙航行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宇宙航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总课题万有引力与航天总课时第15课时
课题宇宙航行课型新授课



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
重点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教学
难点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学法
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教学
准备
教学
设想知识回顾→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知识回顾

1、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2、解决天体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任务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一、牛顿的设想
引导1:牛顿对人造卫星原理是怎样描绘的?

引导2: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是什么?
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提供。
引导3: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
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表达式:

引导4: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⑴推导:
问题:牛顿实验中,炮弹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发射,才能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6370km。

⑵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
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的束缚,成为绕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求这颗卫星的:⑴线速度之比;⑵角速度之比;⑶周期之比;⑷向心加速度之比。

【例题2】地球半径为6400km,在贴近地表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速度为7.9×103m/s,则周期为多大?

交流与讨论: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80min的人造地球卫星并说明原因?

3、梦想成真
引导: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那么梦想成真了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梦想成真”部分.了解相关内容:

任务三达标提升
1、两个质量相等的人造地球卫星a、b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ra=2r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F=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1/2,
B、由公式F=G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1/4,
C、由公式F=m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2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则()
A.速度越小,周期越小B.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速度越大,周期越小D.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3.有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A、B,其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RA∶RB=1∶4,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A∶TB=1∶4
B.它们的运行线速度之比vA∶vB=4∶1
C.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FA∶FB=4∶1
D.它们的运行角速度之比ωA∶ωB=8∶1
4.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率是7.9km/s
B.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率是5.0km/s
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80min
D.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200min
5.设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分别是v1、v2、v3,则()
A.v1=7.9km/s,7.9km/s<v2≤11.2km/s,
11.2km/s<v3≤16.7km/s
B.7.9km/s≤v1<11.2km/s,v2=11.2km/s,
11.2km/s<v3≤16.7km/s
C.7.9km/s≤v1<11.2km/s,11.2km/s≤v2<16.7km/s
v3=16.7km/s,
D.v1=7.9km/s,v2=11.2km/s,1v3=16.7km/s
6.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其速率()
A.一定等于7.9B.一定大于7.9
C.等于或小于7.9D.介于7.9~11.2之间
7、已知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在地球上发射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为7.9km/s,周期为84min.那么在月球上发射—颗近月卫星的环绕速度多大?它的周期多大?

高一物理教案:《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物理教案:《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教案:《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注重卫星的发射过程.请教师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

二、地球同步卫星

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

卫星从发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发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发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多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发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最后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发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

回答: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 B、1600km C、6400km 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1600km

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 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 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 点到 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 点到 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学生编写相关论文。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史过程。

2、我国的人造卫星现在在天空中飞翔的有多少颗及它们的周期。

高一物理《绪言》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绪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通过绪言的不习,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学好物理的一般方法,掌握学习策略;大致明确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明确物理学习的有趣性、有用性。总之,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增加兴趣、激发志趣、掌握方法,树立学好物理的必胜信心。
教学程序:先介绍物理课本,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介绍几个易混淆的物理术语,使师生间找到共同语言;然后讲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及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介绍物理课本,增加感性认识
物理课本的封面是一幅太空中宇宙空间站及地球组成的画面,它告诉学生,学好物理可以大大扩大人类的活动空间,或者说实现太空旅行必须要学好物理知识。插页1中插图1是说明天体物理中对太阳的认识。太阳内部持续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同时太阳黑子的活动也会对人类活动、通讯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图2所不的是滚过山车的安全运行,涉及到曲线运行的知识。图3仙女座星云涉到宇宙起源、天体运动的问题。图4、5是研究碰撞类问题的频闪照片,简单介绍图片的制作方法,并引出动态部题处理的一般方法。插页2所示的是水下导弹发射照片,它告诉人们物理知识在军事上的应用题。第1页的“说明”是本书编写者等。从“目录”上可较详细地了解本己的内容:分九章内容及学生实验、课题研究和附录等。特别介绍附录“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希望同学们在学好物理的同时,掌握相关英语单词,为阅读英文原版科普著作及专业书籍打下基础。
具体以第一章的安排为例,了解各章编写结构:有正文、阅读材料和本章小结等,教给学生如何利用目录和章后的小结进行复习的方法。
二、介绍物理术语、寻找共同语言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物理术语,需要了解它内涵和解释,并能与相似的术语区别开来。
物质:1.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2.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
物资: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如物资交物、物资丰富等。
物体:由物质组成,占有一定空间的人体。
物理:1.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人情物理;2.物理学。
物理量:量工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变化中只是改变菜态而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蜡受热熔化等。发生物一变化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时间:1.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2.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如地球自一圈二十四小时。
时刻:1.时间中的某一点,如列车时刻表。任两个时刻之间的一段过程为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时刻对应于一“点”,时间对应一段“长度”。
空间: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三维空间。
说明:这些术语的精确说法都可以从《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查到,不需要学生刻意掌握,只要注意到它们的区别即可。要以后的教与学中提到相关物理术语,能够准确界定,师生间找到共同语方。
三、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
之所以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是由物理知识的有用性、有趣性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文化素质的提升、优良品格的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的作用所决写。
1.有用性。物理不是研究物抽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大至巨大的天体(1026m~1027m),小至微观粒子(10-15m);长至寿命达1018s的宇宙,短至寿命仅为10-25s的微观粒子,研究对象的时空跨度如此之大,是任何学科所不能比拟。根据研究对明的不同,物理学分成众多的分支,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凝聚态(固态和凝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高能物理)等等。单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物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章了人类活动的所有场所,并有所超越,且对人类的过去和将来给予强烈的人文关怀,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生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中,由于物理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引入,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对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的发现起着指导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就更为广泛,如电解、电镀等。
物理学是现代技校的重要基础,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衣、食、住、行、交往、通讯、医疗、娱乐等方面的先进设施或仪器,无不与物理学知识及应用有关。一个现代人不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要想在现代社会惬意地享受物理文明也是不可想象的。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如热学的研究,导致蒸气机的发明,促进了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大生产转变,扩大了人们活动的空间,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电能的开发和利用,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时代。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新的能源形式——核能,大大加速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核能的和平和军事应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发展和格局,对人们的心理也产生重大影响。
对学生个人而言,学习高中物理有短期和长期的功利作用。首先,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高考的必考科目、大学中80%的专业都要开设的课程,不仅仅获得了一些物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了一些物理习题,更重要是在上述学习过程中,明确概念、规律的建立及发现的原因和方法,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受到思维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受到思维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角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具备科学精神,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再次,物理学大厦的建立是由许多科学家长期奋斗、不怕失败、改于修正错误、敢于否定前人而逐渐接近真理而完成的,这里有科学家自我牺牲、忘我奋斗;也有科学家苦苦思索而不得、灵感所现而有获的传奇经历;也有科学家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推理,更有科学家学贯中西、巧构妙想的直觉思维……,这里是丰富的思想宝库,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能用心体会,不断地感悟内化,学以致用,见物思想,见理想思人,以人为本,注重思想品德的提升,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那么学生的物理知识、个人素质人格品味会得到同步提升,水平和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2.有趣性。仅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1)远处崩山,轰隆隆的声音足以让窗户振颤,甚至把酒杯震碎。一次海上大风暴来临之前,曾使一船乘客竟毫无外伤地死去,解剖结果发现均为心脏破裂——这是声波惹的祸!
2)小实验。将收音机调准某电台,正常播音,用一铁盒罩住收音机,声音机小,拿离铁盒,声音又恢复原来音量——电磁屏蔽现象。
3)小实验。做教材P151页用漏斗吹乒乓球实验。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结果大多猜想与实验结果不符——飞机之所以会飞的原理。
4)小实验。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用蹄形磁铁靠近阴极射线管,会发现电子束发生偏转好像一把无形的“手”在操纵——磁场力的作用。
在现代大型魔术中,声、光、电的巧妙应用,会产生出神入化的效果——物理真奇妙!
四、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物理学是如此有趣,如此有用,当然应当学好高中物理。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支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最后在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绪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说“绪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绪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绪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公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左钩右连、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术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分郭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侧重感司提高。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察、善总结,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还要注意物理知识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与渗透,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从细微处加以比较和思考,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习贯,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树立学习信心,增强耐挫能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同学都要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难,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败,永远追求,增强耐挫能力。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积极投入,你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学习的结果也是多元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学习的阶段性评估中,和自己的过去比,知识掌握的丰富了,解题方法增多了,感觉自己提高了,从而对自己增强信心;和其他同学比,我有一定的优势,还有一些不足,准确定位,找准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五、小节内容,布置作用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诸言”内容。
2.快速翻阅高一物理课本(粗读),回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地方,用一段话来说明。
3.谈谈自己过去学习物理的经验教训以及设想如何来学习高一物理。
六、课后小记:
1.从与学生的交谈和“书面”表达中发现,“诸言”部分的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1)对物理认识全面了;
2)对自己学好物理有信心了,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3)有些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搜集资料,主动做题并提出大量问题;
4)认识到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愿意采取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愿意与人沟通和合作,期望共同进步。
2.节是一个概论,是想通过有趣的实验、精彩的讲解,吸引学生愿意步入物理学的殿堂,并通过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能学好、会学好、学得好,但要努力并掌握正确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靠自己摸索,谁也无法代替!
3.习策略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尽管讲得很多,一是宏观众、不具体,二是不是学生亲身经历总结得出的。充其量,只是让学生有一种观念和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经常讲,反复讲,不断提醒,不断强化,学生还必须勇于实践和总结,才能收到实效!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2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