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2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请吟咏品味上面两则历史歌谣,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2.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以上历史问题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
2、学习重点: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3、学习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48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刻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刻在___________上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_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____________。司母戊鼎折射出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同学们看下图,说一说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让你有何感想?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字的出现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原始时代B.商朝的时候C.秦朝时候D.纸发明后
2.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文字发展来的()
A.甲骨文B.小篆C.大篆D.隶书
3.在参观殷墟时,讲解员指着图片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
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
值”。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4.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生产于我国的()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5.青铜器是哪些材料组成的合金()
A.铜、锡、铝B.铜、银、铅C.铜、锡、铅D.银、锡、铝
6.小明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甲骨文的知识,请帮小明指出表述错误的是()
A.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B.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经过文字学家的努力,所有的甲骨文我们都已经释读。
D.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二、非选择题
1.请在下列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下面写出它们对应的汉字。
(1)(2)(3)(4)(5)(6)
(7)(8)(9)(10)(11)(12)
2.请写出下面所列青铜器的名称。
A.B.C.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1:右图

材料2:西周青铜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请回答:
(1)右图所示的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它出现于什么朝代?

(2)右图所示的青铜器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3)对比材料1和材料2,说明西周青铜器的制造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学习目标: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2、学习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3、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政治主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50-52页“孔子”和“百家争鸣”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思想上,孔子提出_______和______。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___________。孔子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整理成___________一书。
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代表人物相关著作思想内容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1、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4)在思想上有何贡献?

2、战国时代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这个时期会出现这种现象?

3、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2.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被称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的言论是关于()
A.老子B.庄子C.墨子D.韩非
3.战国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
4.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A.“有教无类”B.“当仁不让”C.以“德”教化人D.“因材施教”
5.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D.“兼爱”、“非攻”
6.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非选择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根据材料,请回答:
1.“子”是谁?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

2.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3.“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4.请你至少再写出三句体现“他”教育思想的语句。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2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程中逐渐积淀下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07年9月28日的祭孔大典中,山东曲阜公开向社会征集出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它们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请选择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一句,说明被评选出的理由。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齐家:()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学习目标: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知道编钟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通过都江堰和编钟去感悟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2、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3、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6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和“神奇的编钟”两目的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一)
(一)

(二)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__________。它是一种器。

1、你认为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包含了先民的哪些智慧与创造?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修建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人是()
A.鲧B.大禹C.李冰父子D.秦始皇
2.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A.布达拉宫B.都江堰C.莫高窟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都江堰 B.长城C.大运河D.赵州桥
4.都江堰的功能主要是()
A.能防止长江的洪涝灾害B.能防止黄河的洪涝灾害
C.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D.只能蓄水,不能防洪
3.如果我们来到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在进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引入支流。()
A.分水鱼嘴B.飞沙堰C.宝瓶口D.外江
6.请根据右图判断这是我国古代的哪一种乐器()

A.萧B.编磬C.鼓D.编钟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
——余秋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李太守和伯禹各指谁?

2.根据材料二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什么?

3.“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图一图二

1.观察上图,说一说图一和图二分别是纪念谁的?他们分别处在什么时代?

2.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他们之间在处理问题上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1、学习目标: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2、学习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3、学习难点: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65页“秦王扫六合”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我是赢政,怎么样灭六国?

2、你有何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2.下列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C.不利于当时人们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
D.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全国
4.后人用“六王毕,四海一”来称赞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你知道“四海一”的时间是哪一年吗?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
5.在长平之战中,与秦军对垒的军队是()
A.赵国B.韩国C.楚国D.燕国
6.陈胜、吴广发起的秦末农民战争的地点是在()
A.陈B.巨鹿C.大泽乡D.咸阳
7.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壮举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B.背水一战C.纸上谈兵D.揭竿而起
8.楚汉战争实质上是()
A.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战争B.刘邦、项羽争夺最高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C.刘邦最终推翻秦统治的战争D.是起义领袖之间争夺农民领导权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
请在下图中填出六国和秦都城名称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摘自贾谊《过秦论》
引文大意:一个人起来造反,就导致整个王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并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问题:
(1)“一夫”指谁?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贾谊提出的问题。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学习目标: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通过评价秦始皇,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学习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3、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中央集权的概念。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9-72页“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了“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后,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围绕着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对中华民族有功,是千古一帝;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太残暴,是个暴君。对于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

2.请你动手设计一个秦朝行政系统示意简图。
3.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
2.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督百官的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丞相D.郡守
3.下图,你认为哪一枚钱币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

A.B.C.D.
4.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秦朝的疆域图中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请问秦长城的起
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城
6.“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那种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一“致命打击”来自()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B.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C.焚书坑儒D.颁布严苛的刑法
二、非选择题
1.下图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开创实践者是谁?依据右表说明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
2.上面制度的开创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材料二:一法度横石长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什么现象?它的出现在哪个朝代?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学习目标: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内容;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学习重点:理解“推恩令”的作用。
3、学习难点: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请认真阅读教材74—76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部分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文化方面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
政治方面
中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2.今天西安市南城墙和平门以西不远处,有一历史古迹叫“下马陵”。传说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墓地,汉武帝有一次经过此地时特意下马,后来人们便把董仲舒的墓叫做“下马陵”。董仲舒在西汉历史上的贡献是()
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提出“削藩”
C.提出“推恩令”D.大败匈奴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接受了的建议?()
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
4.“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节省了政府开支 D.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5.下列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司吏校尉④刺史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汉武帝时期,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的是()
A.刺史B.司隶校尉C.宰相D.御史大夫司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学习目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习重点: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1.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西汉初期,汉高祖采取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相继起用、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
1.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作用(意义):开辟了通往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年,西汉设置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1.从长安经_______、__________、通往________、________直到欧洲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因运输最多的商品是,所以成为。
2.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1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甘英B.班超C.张骞D.王昭君
2.“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句指出了玉门关和阳关是中原和哪里的分界()
A.东北B.蒙古C.江南D.西域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10年)应是多少年()
A.2065年B.2066年C.2067年D.2069年
3.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昭君出塞B.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D.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亚、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①②③D.②④①③
5.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是中国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西传到中亚、欧洲的通道
B.“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到大秦
C.“丝绸之路”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
D.“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的纽带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而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古罗马上层社会的时尚,丝绸价格也暴涨,出现了丝价如金的奇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根据材料一依图写出他第一次通西域的路线。

3.依据材料二,恺撒着丝袍时,中国处于哪个朝代?

4.“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哪些地区文化连接起来了?

5.张骞通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材料二:“……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天子”、“骞”各指谁?

2.汉通使之后形成了通往欧洲的什么商路?

3.根据材料指出大月氏“殊无报胡之心”的原因。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目标导航]
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2、学习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难点:如何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造纸技术D.制墨技术
2.如果你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字只可能是()
A.西汉以前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
3.南阳“医圣”祠,供奉的先贤是()
A.华佗B.管仲C.蔡伦D.张仲景
4.创制出外科手术前使用的麻醉药“麻沸散”的是()
A.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扁鹊B.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张仲景
C.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华佗D.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张衡
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D.“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看上图,请回答:
1.在纸发明前,人们有书写材料主要有哪些?

2.蔡伦在造纸上有什么贡献?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3.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看图回答:
1.《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期?

2.该书总结了什么时期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哪些内容?

3.《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什么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学习重点:了解《史记》的作者和体例、秦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3、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你知道秦汉时期有哪些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各目,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1)请完成下列表格
宗教产生地产生(传入)时间创立者(祖师)教义或主张
佛教
道教
(2)_________(朝代)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_______(朝代名)史学家________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体例),记述了从______________时期到________时期的主要史实。
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1、想一想,秦汉时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妈妈
笑着说不正确。你认为佛教源自()
A.古埃及B.古波斯C.古印度D.古中国
2.东汉明帝时,请天竺高僧传播佛教,在洛阳建造的中原第一座寺庙是()
A.少林寺B.白马寺C.灵隐寺D.相国寺
3.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D.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4.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史记》B.《春秋》C.《汉书》D.《诗经》
5.下列有关秦兵马俑叙述正确的是()
A.用泥土雕塑烘干制成的 B.与真人真马大小成比例缩小
C.武士俑面部表情丰富,相貌特征基本一致 
D.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
二、非选择题
“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谁的名言?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作者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是什么?

3.我们如何评价这本书?

精选阅读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3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3
4.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什么作风和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形成道教。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到成仙。
材料二:据报道:2004年6月5日,由中国道教协会等主办,四川大学等承办的全国首次宗教文化节“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成都举行,文化节期间,将以“道教与成都”、“道教与生态”等为主题,探索道教文化之根,探求道教文化发展之路。还将举行中国道教音乐汇演;道家茶艺表演;道家膳食展示;道家武术表演;道教文物、书画藏品展等活动。借此弘扬道教文化,广大市民也可享受一道道教文化大餐。

回答问题:
1.通过材料一的介绍,你觉得道教所宣扬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请概括道教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哪些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3.你认为全国首次宗教文化节会给成都带来哪些好处。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学习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2、学习重点:通过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3、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1-----P105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名称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新课标第一网

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否定者多,肯定者少,在戏剧中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样子,有的甚至认为他是一代奸雄,请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
A.曹操B.周瑜C.刘备D.诸葛亮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4.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鼎立局面,三国当时的国号分别是()
①魏②蜀③吴④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
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历史谜语
(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

(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

(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概况及影响;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能力的训练。
3、学习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请认真阅读课本107-108页“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课本110-111页“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有没有人口流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学习完本课,认为经济的发展关键有哪些因素?

3、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经验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
3.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
A.向东B.向南 C.向西 D.向北
4.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A.秦汉时期B.两晋南北朝时期
C.夏商时期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5.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A.京口——镇江B.会稽——绍兴C.建业——南京D.建康——杭州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谨之患,……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数稔,则数郡忘饥。会上举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直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域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回答问题:
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区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或者说客观原因是什么?)

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到现代仍然屡见不鲜。有史学家说,历史是昨天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

结合本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1.东汉末年开始,大批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在现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流动趋势是什么?人口迁移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弊?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意义;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2、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3、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视图能力,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内迁各族的基本情况。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3-114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历史上合称“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4-116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将都城从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改穿_____________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学习__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____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阅读115页,思考: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②大多逐渐汉化
③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④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氐C.羌D.鲜卑
3.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
4.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阶级矛盾的激化C.封建化的完成D.北方民族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
他4岁即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事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

(2)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他的改革有何影响?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

2.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西晋时期边疆民族迁移的大致方向,并标出“五胡”迁移的大致范围和人口分布地区。
3.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学习三位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学习重点: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使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探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3、学习难点: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请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简表:
项目人物成就地位
数学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
后第位,比欧洲早年
农学我国现存第一部的著作,世纪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地理学优秀的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和价值

1、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 D.②③④
2.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A.圆的周长与半径B.圆的周长与直径C.圆的周和与面积D.圆的半径与直径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是()
A.春秋时期的农学著作《新语》B.西汉时期的农学著作《吕氏春秋》
C.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D.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水经注》
4.小明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以建议他阅读()
A.《兰亭序》B.《天工开物》C.《离骚》D.《水经注》
5.从以下哪本书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汉书》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
“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计算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等。”
“贾思勰对古书中的农业知识加以总结,走访收集观察实验,写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水经》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请回答:
1.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

2.根据材料,从他们的行动中总结获取知识有哪些方法?

3.他们的成就分别有何历史影响?

4.我们今天可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今采择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摘自《齐民要术》自序
材料二:《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奇葩,全书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其中参生和引用的古书肯150~160种;关于食粮的有14篇、瓜菜15篇、水果12篇、树木9篇、染料3篇、家畜5篇、食物制造22篇,养鱼、造酒、煮胶、笔墨各1篇。
回答下列问题:
1.《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一,你知道作者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的?

3.根据材料二,《齐民要术》的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说明理由。

4.这部书有什么重要价值?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列举出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2、学习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3、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你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期有哪些突出的艺术成就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各目,并完成填空:
项目人物艺术特点/风格代表作

书法

绘画

石窟艺术


1、你听说过关于王羲之练字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例,并谈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陶潜的诗B.顾恺之的绘画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2.魏晋时期被后人誉为“书圣”的著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顾恺之C.柳公权D.张怀素
3.东晋杰出的画家是()
A.司马迁B.顾恺之C.王羲之D.张仲景
4.顾恺之的绘画以什么画最为突出()
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风俗画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是指()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王羲之的《兰亭序》
C.石窟艺术 D.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6.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A.佛教盛行B.社会动荡 C.社会稳定 D.绘画发展
7.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A.以雕刻为主B.以雕塑为主C.以绘画为主D.综合了雕塑和绘画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材料二:“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评价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他处在哪个朝代?

2.他擅长的书法有哪些?他有什么代表作品?

3.他被后人称之为什么?

4.在空格内填写他的书法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C5.D
二、非选择题
(1)群居生活。
(2)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他们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答题思路:从山顶洞人制作工具的技术和工具的用途等角度来描述。
参考答案:可以推知山顶洞人已掌握摩擦和钻孔技术,说明他们的劳动技能有了提高。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A5.A6.D
二、非选择题
(1)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学会了纺线、织布、制衣等。
(2)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D
二、非选择题
渔猎是人们的生产活动之一、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等等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A3.B4.AB5.D
二、非选择题
1.(1)黄帝;人文初祖。(2)阪泉之战。(3)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车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还命人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大禹。他采用了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2)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C3.B4.C5.C
二、非选择题
1.残暴统治。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应做到广纳谏言;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抛弃。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禅让制
(2)变为王位世袭制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C
二、非选择题
1.分封制。
2.夏商西周时期,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生活在氏族或宗族血缘纽带编织的社会网络之中,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B3.C
二、非选择题
(1)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
(2)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封疆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以评定其是否称职;上级和下级关系。
(3)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目的是巩固周天子居于全国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D5.B6.C7.C
二、非选择题
答案略。要记住七雄方位: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赵、魏、韩。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例如: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与国家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D5.D6.D7.C8.D
二、非选择题
(1)商鞅变法;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肯定的,因为商鞅变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歌谣一:春秋时期;歌谣二:战国时期。
2.都施行了改革(或变法)。
3.不要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或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或探询好的学习方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B5.C6.C
二、非选择题
1.(1)鼠(2)牛(3)虎(4)兔(5)龙(6)蛇(7)马(8)羊(9)猴(10)鸡(11)狗(12)猪
2.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司母戊鼎、商朝。
(2)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由追求艺术性等发展到追求实用性。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A3.D4.D(解析:“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符合材料的意思。)5.D6.C
二、非选择题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2.同意。因为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主张,向别人学习应取其所长,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对别人的缺点,应吸取教训,不致重蹈别人覆辙。
3.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答题思路:第一层次:只要答案中答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当中体现出了“和”、“和谐”、“礼”的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体现出了“仁”的意义,“德不孤,必有邻”中体现出了“德”的意义即可。第二层次:能够结合现实展开说明其时代价值。
(2)修身:③⑤齐家:①⑥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C5.C(解析:观察都江堰示意图,可以发现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6.D
二、非选择题
1.李冰;大禹。
2.都江堰。
3.战国时期。都江堰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图一是纪念禹;图二是纪念李冰父子。禹处在原尧、舜、禹时期;李冰父子处在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
2.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水患。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四出调查和测量,察看山势水流,决定采取“疏”的方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经过十几年有奋斗,终于降服了洪水。李冰父子为整治岷江,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大支,内江蓄水用以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这样既消除了岷江的水患,又灌溉了农田。都江堰是一个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解析:“四海一”的时间,即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5.A6.C7.D8.B(解析:楚汉战争已不再是农民战争,而是刘邦、项羽争夺最高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
①-⑥依次为韩赵魏楚燕齐,秦国都城为咸阳。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陈胜(吴广)。
(2)答题思路:从秦的暴政等角度进行回答,主要表现:第一,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第二,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第三,严酷的刑法,有族诛和连坐。第四,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B2.B(解析:郡守不属于中央机构;中央机构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3.C4.D5.B6.C
二、非选择题
1.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具体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都对皇帝负责;地方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任免。
2.拆除路障,统一车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不统一时的状况。
(2)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秦朝。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B5.B6.B
二、非选择题
1.焚书坑儒;
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言论和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的巩固和发展。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①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③行政上加强监察制度,强化皇帝权力。
2.参考答案:①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②不同点,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可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D4.B5.D6.A(解析: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不仅仅是手工艺品,还有冶铁、造纸、凿井等技术。)
二、非选择题
1.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长安—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长安。3.西汉。4.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5.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汉武帝;张骞。
2.丝绸之路。
3.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不错,不愿再远征。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C5.B
二、非选择题
1.原先的主要书写材料有竹简、木牍、帛。
2.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了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技术,以麻头、树皮、破布、旧鱼网,造出了价廉物美、便于书写的纸,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提高了纸的质量。后人把蔡伦改造的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成为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优点: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书写方便、便于携带、易于传播。
3.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东汉;
2.周秦到汉代;记载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3.标志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A、必做题
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A5.D
三、非选择题
1.司马迁,西汉。
2.《史记》。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4.表现出严谨、勤奋的作风和为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这种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对中国音乐、茶艺、膳食、武术、艺术均产生了影响。
3.可从知名度、旅游、文化等多方面考虑,不必求全,言之有物有理即可。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A3.A4.C5.D
二、非选择题
1.汉献帝;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2.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诸葛亮(孔明)(2)关羽(3)赤壁
(4)隔岸观火(5)逢人只说三分话(6)《父与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B5.D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描述的是汉朝时期江南的社会景象。
材料二描述的南朝时期江南的社会景象。
2.西汉时期,江南经济较为落后;魏晋以后,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
变化的主观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他的因素还有:(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逃避北方地区的战祸,许多北方官民陆续往南迁移。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本地人民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参考答案:我国公民流动趋势是从贫穷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地向沿海地区流动,从国内向发达国家流动,主要原因是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能力、价值的充分实现。人口流动古今都有。迁移的人口就象地球流动的血液,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迁移人口一方面带来求变的思想和意识,促使人们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加速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了解交流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特别是推动人类科技文化飞速进步发展。但迁移的人口必须有一定数量上的限制,否则就会成为灾难(如难民)。应采取一些政策,让人口有序地流动,从而推动我国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B5.D
二、非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鲜卑族。
(2)一是迁都洛阳;
二是推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
(3)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略)
3.为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D5.C
二、非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
2.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
3.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约1000年。《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4.学习他们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坚韧不拔的精神。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
2.他是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走访老农民、收集农谣、谚语等途径获取资料的。
3.略(依据材料二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这部书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C5.C6.A7.D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1.王羲之;东晋。
2.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兰亭序》
3.“书圣”。
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的含义;补充公元纪年法,什么是“年代”?什么是“世纪”?怎样计算?中国古代史的大致线索。
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有哪些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讨论学习历史的用途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公元纪年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教学重点:历史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
教学设计:通过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历史的含义;通过记者访问并做口头报道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讲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明确学好这门课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去过天安门吧?那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天安门前的又长又粗用汉白玉做成的柱子叫什么?(齐答:华表),天安门前后共有华表几根呢?(四根)
华表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不是用于计时的表呢?(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还有人说是装饰用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华表顶上的是什么?(蹲兽),蹲,就有方向,四个蹲兽,蹲的方向是怎样的。蹲兽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蹲兽姓“望”,望君归,望君出)解释名字的含义。
金水桥的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其中一个石狮子上有一个洞,同学们注意到过吗?介绍一个传说。
此时我们又来到了故宫内。大家去过吗?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大家去过吗?现在又有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从树的角度来看,三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故宫的树小,其它的树大,且多为古树)为什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历史故事,1813年,一支农民起义军伪装成普通居民混进了皇宫,清守军封住了宫门,但起义军爬树攻进了皇宫,起义军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嘉庆从此怕得要命,命令将故宫所有的树全部砍掉,才出现了这种景象)
我们不妨再顺着天安门向西走,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居住的中南海,(大家去过吗),中南海的南门是哪个门?(新华门)但是新华门最开始并不是门,而是一座楼,是乾隆为他的妃子香妃修建的楼——宝月楼。乾隆为什么要为香妃修筑宝月楼呢?(香妃家族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起了非常伟大的作用,乾隆就赏赐她家迁居京城,但香妃却非常的思念家乡,乾隆自然不会让容妃回到新疆,就想了个法子,修建了宝月楼,并在其下迁居了几百户回民居住,这样,香妃思念家乡,只需要登上宝月楼就可以看到类似于家乡的生活)。那么宝月楼又是在什么时候改建为新华门的呢?1913年,袁世凯将中南海变成了他的总统府,将宝月楼改名为新华门,成为他的正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一切一切都有历史的影子,就象刚才老师说完那段话,那么这件事也成为历史了。对了,还没介绍我自己,刚才我的身份是带领大家“话说天安门”的导游,这一身份也已成为历史,其实我的真实身份就是你们的历史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一起思索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介绍自己。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讨论几个关于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的问题。请同学们分组活动,选出两名记者采访并作口头报道。
一、什么是历史(板书)
同学们,你们能给历史下一个定义吗?历是什么意思?史又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板书)
学习历史又有什么用呢?
既然学习历史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讨论。
三、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1、文物古迹——实物资料
2、书籍、碑刻等——文字资料
四、怎样学好历史课(板书)
网站
学好历史课:毛泽东,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书,多写历史小论文和历史笔记,多思考,多提问。

补充:
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史的线索。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古代的中国,勇于进取,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开拓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多民族融合的壮观景象,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中华民族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另一方面更尽自己之所能,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历史,要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我们要坚持左图右史的学习方法,培养历史空间感,另外,历史的特点“一度性”就决定了历史时间观念的重要性。今天是什么日子?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那么公元纪年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公元,以传说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向前推算,向后推算,称公元前和公元后。
世纪,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年代,第10年,为一个“年代”
课堂练习:做两道年代计算题。
小结: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要去拜访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课后活动:通知科代表组织准备一个科幻小品,下节课表演。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另一重点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有二: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
教学设计:
利用一场科幻剧表演,使学生了解我国境内原始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再以拜访祖先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
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一、元谋人(板书)
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呢?元谋人。为什么说已知?元谋人距今有多少年?约170万年。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事情源起于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这是1965年5月1日,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祖先的牙齿。
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然后指出元谋人的发现地点,元谋人因发现于元谋而得名。从这件事我们也能体会到:1、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即远古历史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云南是我国边远省份,元谋人的发现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2、元谋人遗址的发现也说明我国的历史不是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史开始的,人类的历史和我国的历史都应当从有人类活动开始。
从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事实证明,我国是历史十分悠久、古代遗址遗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学术界统计,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旧石器早期遗址也有七十多处,但在课文地图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来,只能列出重要的几处,而在课文正文中,仅举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几处。要求学生记忆这三处远古人类遗迹。
二、北京人(板书)
“北京人”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进行形象的讲解。先用讲读法和范例教学法,让学生看书,并对照元谋人的学习要点来总结北京人的情况。包括:1.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结合北京人头像指出他们保留了猿的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但因为用手劳动,手足已向人靠近,这是劳动的结果,也说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真理。3.北京人会制造工具和已经使用天然火。这一点是本课重点的重点。思考两个问题:1.“旧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什么区别?”2.“考古学家凭什么判断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学术界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痕迹,足以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控制使用火,这是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发展步骤。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说:“他们已经是人了。”关于天然火的使用,请同学们思考其用途:“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和“烧烤食物”。用火“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有更重要一点是人用火烧熟食物,可以增进人类体质本身的变化。指导学生观看《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因为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相对较多,所以我们还能够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和“这就是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过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环境太险恶,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适应自然。2.为什么要分享劳动成果?由于环境迫使他们群居,共同劳动,自然也分享劳动果实,这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三、山顶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顶洞人遗址”。我们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以前的北京人,又在龙骨山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应当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永远不会见面的邻居,可是有一天,恶劣的天气使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强大的引力场,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子被带到了北京人的时空,于是一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开始了。
现在,我需要两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学来即兴表演这场科幻历史剧,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形象生动地了解山顶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进步之处,呆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内容是虚构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
山顶洞人(简称山)(女)
北京人(简称北)(男)
山(环顾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说过,我们这很早以前生活过一种人,叫什么北京人,难道这是他们住的地方吗?(看见一北京人蹲着发愁)
山:喂,你蹲着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
北(站起来,还未说话)
山(尖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没穿衣服?
北(红着脸,着急地说):你别诽谤人,谁说我没穿衣服,我这不裹着树叶吗?
山:树叶也能叫衣服,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看我,穿的名贵的兽皮,是我妈妈用骨针缝的呢!漂亮吧。
北(自惭形秽,极难为情地地点了点头)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细看了看北京人)叹道:你脾气很好,也很温柔,但是你的确很丑,你看看你,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怎么象孙悟空?
北(更加无地自容)
山(伶牙利齿,继续道):其实,人嘛,“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戴个项链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吗?
北(一脸的茫然,不知项链为何物)
山:好了好了,项链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项链),好了我做一个好人,把它送给你了,(说着,给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来是送我这么希奇的东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个石块,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说:“这是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茎、果物,割动物肉”。
山(接过来,心里道:送也送好一点的,这么粗糙,原来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根本不懂磨制)
突然,刮起狂风,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北(非常高兴,要打闪电了,马上就有火了,对山道):我去取一点火,你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陪你玩。
山:这么落后,取火还要等闪电,我们早就会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见了,回到了她的时空。回来,不见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说:曾
北:曾经有一个珍贵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珍惜,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说,让我做一个山顶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回过神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从刚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正的历史事实并填写下表。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及练习题(人教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________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

2.人类在距今年形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

3.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和四个阶段。

4.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和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5.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随着和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

6.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后经历了氏族和氏族两个阶段。

7.在氏族社会里,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地位。

8.在氏族社会里,男子在经济中占地位,婚姻关系相对,

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关键信息

1.非洲正在形成中的人

2.三四百万制造和使用工具

3.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4.黄种白种黑种自然地理环境

5.原始社会生产力社会部落

6.母系父系

7.母系群婚主导

8.父系主导稳定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的出现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西”,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类的进化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3.主要人种

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

妇女地位: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财产分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父系氏族

男子地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活动,男子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婚姻关系相对稳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财产分配:父系氏族初期财产公有,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

3.氏族解体

(1)基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

(2)阶级产生:

最早的奴隶主:家族长和氏族首领;

最早的奴隶:战俘。

(3)阶级社会出现: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

学法点拨

人是从哪里来的?人类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即陌生又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东西方都有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西方有“上帝造人”说,埃及有“哈努姆造人”说,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等。现在又有“外星人”说和“海洋生成”说等等。传说不可信,新的说法又证据不足,现在人类学家仍然相信科学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有的学者提出人类起源于亚洲,但从亚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时间看,都比非洲晚,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南方古猿(真理是发展的,随着新的考古发现,人类的起源可能有新的说法)。

 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十九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第一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科学假说,但没有作出系统的论证。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学者达尔文在揭示进化规律之后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但没有回答古猿怎样演变成人,以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等重大问题。1876年恩格斯指出古猿转变成人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劳动和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近百年来的人类化石发现和研究证明了达尔文和恩格斯理论的正确性。

掌握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识记早期猿人的代表: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代表: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代表: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代表: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我们在此必须明确在各人种之间,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

知道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母系氏族阶段和父系氏族阶段。其次,要掌握在这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情况。主要是氏族社会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以采集和家务劳动为主,妇女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在父系氏族社会里,生产活动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男子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和男子的不同地位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氏族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利用下表明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点。

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男女地位

母系氏族采集、渔猎为主,农、牧、手工业大分工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生产出现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在此要搞清国家与氏族主要区别: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下面是两种古人类头像复原图,读后请回答:

(1)写出两种古人类的名称。

(2)分别属于哪一进化阶段?中国发现哪些古人类与此相当?

(3)说说他们的生活状况。

2.通过上网或查找图书资料,完成下列人类进化表:

进化阶段进化时间进化特点

早期猿人

晚期猿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3.做游戏:找一枚硬币,约几个同伴玩一玩。请轮流抛硬币,当图案在上面时你只能走一格,数字在上面时你可以进两格。比比看谁先走过这漫长的进化之路。

二、学科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种又称种族,是有着共同的起源,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头部、五官、发色发型、肤色、眼色眼型、身高及其比例等。根据这些特征,一般把人类分为三个基本人种,他们是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或者称作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另外,还有棕色人种和混血人种等。

(1)说说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及其体质特征。

(2)列举三大人种的知名人物。

(3)如果黑种人想让自己的后代变成白种人,能实现吗?请你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13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