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 咬文嚼字》导学案 答案

预习zīzhūzúcéndúchéngyùnjièzǐ

二1、(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6-7)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8)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三、1、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2、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就是咬文嚼字的态度、方法、要求、最终目标。

四、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时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所以,“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别致

相关阅读

《咬文嚼字》学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咬文嚼字》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咬文嚼字》学案
学习要点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重点讲解
关于本文的题目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李广射虎”与“情境”
文中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今举几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可。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推敲”的启示
唐朝诗人贾岛,做诗严肃认真、一字不苟。常常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故素有“苦吟派”之称。据唐宋遗史记载,他在长安应试时,有一次在路上反复考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即流传至今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本想把其中的“敲”改为“推”,但又下不了决心……斯时正好撞上了当时任京兆尹(相当于今市长)的韩愈的车骑。有人便把他拉到韩大人面前,当韩愈问明情由后,即笑曰:“还是‘敲’字更好啊!”这就是古今以来一直被传为美谈的“推敲”的故事。至于这一“推”一“敲”到底孰优孰劣、孰得孰失,后人便又持两种意见:一种是以韩愈之“是”以为“是”,不再认真追究(言下之意是既然身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已有高见,我们又何必再加审议、再持异议呢?);另一种是有些学者诗家坚持独立思考,对此谈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这里且举两例:(1)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他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从这个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朱老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推’字比‘敲’字好。”因为前者能更好地表现诗人冷漠自在、独来独往的意境,同时,与上句亦更为谐调。因为若是“敲”,尽管声音不大,毕竟会惊动“宿鸟”的。(2)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辨,在其著名的《诗词例话》中又提出了与朱翁截然不同的意见。但又绝非简单草率地因袭韩愈之说,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根据,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周先生以题目《题李凝幽居》为线索,推断诗人原是写去往李凝幽居处时的环境和心境。进而指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二公所见,迥然不同。而原作者贾僧亦早入黄泉,看来,这桩诗案是实难定论了。但笔者倒以为,斯“推敲”之古今故事却足以给我们今人(包括笔者本人)学业做事、走笔撰文以不少有益的启示。比如说做学问吧,既要有请教先哲的虚心态度,又需要有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伏案写作呢,则又该恪守以意帅文、文役于意,直至达到文质相谐、文质并茂的基本原则。
附:《题李凝幽居》原诗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C.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2.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B.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C.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D.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
3.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作”:
(2)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一点:
4.选出加点词用得恰当的一句()
A.他的勇敢博得了普遍的赞誉。
B.离开两种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具体情况,去赞誉资本主义的“美妙”,决然谈不上什么高明。
C.贫困地区的人民寄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由衷赞誉曙光中学师生对失学儿童的深情厚谊。
D.杂技演员高超的技巧,惊险的动作,令人赞誉不已。
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②点③火④笑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
C.①润②翻③蓝④春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
6.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1)研究鲁迅的书。
(2)研究鲁迅的书。
(3)咬死了猎人的狗。
(4)咬死了猎人的狗。
7.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
(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a.摇 映b.舞 隐c.弄 吻d.扶 失
(2)山色蒙蒙()画轴,白鸥飞处()诗来。
 a.如 带b.横 带c.入 送d.挂 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的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既是()的,()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8.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
①直指意义的特征是:
②联想意义的特征是:
9.填空:
文中作者把直指意义比作,把联想的意义比作,这样作比的作用是。
10.“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句加横线的词语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答:。
1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个别游离个别游离
B.个性游离个性游离
C.游离个性游离个别
D.个性游离游离个性
12.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
答:
13.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参考答案
一、1.D(A.转折语意过强B.应为选择关系C.强调的意味未表达出)
2.B
3.(1)是匠心独运的创作(2)通过字词的联想义使意蕴丰富 
4.A(提示:B项应为“赞美”;C项应为“赞扬”;D项应为“赞叹”。)
5.A
6.(1)他正在撰写一本……(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3)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4)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
7.(1)d (2)b
二、8.①明显而确实②变化莫测
9.月轮;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生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0.不能。“确定”与“控制”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只有选确定文字的意义,才能够驾驭,控制文字。
11.C
12.个矛盾。联想意义是变化莫测的。如果能使读者通过字面准确体会到、把握到联想意义,那么字的意蕴自然就丰富;反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联想的意义,表达有误,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13.中心是: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等。

行星地球导学案(带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行星地球导学案(带答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地理集体学案
课标导读:重点与难点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了解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3、立即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特征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宇宙:
1、组成物质:、、卫星、、流星、、星际间的气体和星际物质等不同形态的天体,最基本的天体是、。
2、天体系统:以质量大天体为中心,其它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二、太阳系
中心天体:
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
、、、
成员八大行星公转特征:、、
按远近、质量、体积等分为三类:、、
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三、地球
1、普通性:从和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唯一存在的天体,其原因包括:
⑴外部条件:
⑵自身条件:
基础达标:
1、有关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难以预料的运动和发展中
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是200亿光年
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2、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天空飘动的白云
B.在太空运行的“嫦娥一号”卫星
C.2007年6月22日安全着陆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D.地球上的陨石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2~4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5.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6.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B.2级C.3级D.4级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争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分析下表,完成2~3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
地球1.001.005.521年23时56分有
火星0.110.153.961.9年24时37分有

7.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8.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9、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2分)
(1)图中行星A____B____ 
(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与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是___,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 
(5)图中地球因______,使地球上的温度适中;因_______,使地球外部聚集大气层;同时由于地球具备一种比较安全的_______。从而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10、夜晚观察星空,看到的轮廓模糊的天体是,在星空中移动的天体是,不停闪烁的天体是,一闪即逝的天体是,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班级姓名
高一地理集体学案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一、课标导读重点与难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体系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和。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类型黑子耀斑
位置层层
周期大约年大约年

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
(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3)产生美丽的。
(4)地球上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基础达标:
1.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A.巨大炽热的气体球B.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C.主要成分是氢和氧D.表面温度约为1500万度
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B.强烈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3.下列地球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太阳的光热引起的是()
①陆地表层岩石的变化、土壤的形成 ②地球上的水循环 ③地球大气环流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D.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
5.有关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使用的太阳辐射能,合理的叙述是()
①人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②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煤和石油,就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③我国西部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就是在使用太阳辐射能 ④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我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的地区是()
A.黑龙江北部B.海南省南部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6.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
(1)耀斑出现在图中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中。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层;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针失灵的现象。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是图中字母表示的太阳大气层。
(4)图中温度最高的太阳大气层是,它的名称
是。
7、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和“我国某些城市的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年平均日照时数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182.4
32°04′

上海
1986.1
31°12′

成都
1211.3
30°40′

杭州
1902.1
30°20′

宁波
2019.7
29°54′

拉萨
3005.1
29°43′

(1)①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
②在直辖市中,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原因是。
(2)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推知,在这些地区中,我国最能有效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城市是。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


一、请谈谈你对“逍遥游”的理解。

参考: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三、诵读文本,疏通文意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

北冥有鱼(溟)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返)

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发怒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雾气/马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事实不出所料

3、阅读并探讨:

(1)鲲鹏蜩与学鸠尘埃大舟适苍莽者适百里者;特点:活动时都需要凭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事物、目标无论大小,实现目标,都有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所依凭,不能随心所欲,总是心役于形,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遥的。

(3)万物皆有所待

(二)朗读课文第二段,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

小知不及大知(智)

此小大之辩也(辨)

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小年不及大年寿命长短/节日

3、词类活用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字做动词往南飞)

4、问题探究:

(1)例举的事物:朝菌、蟪蛄、冥灵、彭祖、与鲲鹏相较的斥鴳

(2)暗示人们要抛弃小志图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

(三)朗读第三段,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

而征一国者(耐)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

御六气之辩(辨)

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一般人/很多人,大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这样/转折连词

3、问题探究

(1)他们同样也尚未真正逍遥。

(2)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借用寓言说理。庄子的作品中,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的。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斥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课后练习:请写出以下虚词的意思

1、之: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

③穷发之北:的

2、其:

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它

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

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

3、完成《创新设计》的练习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答案


二(一)第一部分(开头到“也是苦事”,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的特征。2、第二部分(从“可是”到“起过床”)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3、第三部分(从“过了一个月”到结尾),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套中人”还有许多。

(二)(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5支起车篷。②生活习惯:居家:卧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睡觉则用被子蒙住脑袋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逃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封闭、怀旧、胆小多疑。

(2)暗喻,都是与现实隔开的套子

(3)原因是他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怕的根源是沙皇专制制度和自己的奴性心理。

(4)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三、1、2略

3、明确:这部分文字集中叙述了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争吵的过程,进一步表现了别里科夫虚伪、保守的性格。

4、明确:华连卡姐弟是具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必然向旧势力斗争。写华连卡姐弟,是为了反衬别里可夫,进一步揭露他套子式的思想和生活。以他爱情和婚事的失败来说明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从“套子”里爬出来。“恋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特别是他最后被华连卡的弟弟推下楼,最终郁闷而死,这充分表明当时的社会中别里可夫式的人物很多,但终将被送进坟墓,沙皇统治必将灭亡.

5、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不堪一击

(四)1、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人们惧怕的不是别里科夫本人,而是别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预示着专制统治的一触即溃,但只要反动政府没有被推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2、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

(五)形象特点: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套中人”。他的套子就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一切陈规陋习。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凡是违背法令,不合常规的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约束别人,“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因循守旧、顽固保守的人,他是旧思想的自觉维护者,是沙皇反动统治的忠实拥护者。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保守反动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人们的代名词了。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套子”也成了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的代名词了。形象意义:(任务展示时代)无论什么时代,哪类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6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而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就是有各种的“套子”,反对变革的人就是“套中人”“套中人”除了极端维护自己的利益,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通过别里科夫,说明一切维护旧思想、旧制度的反动人物,是注定要灭亡的。这也是作品的主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就是:创新求活,守旧必死。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六)一是以故事叙述者的口吻,用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调对人物的语言、肖像及生活习惯等作白描勾勒,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就使人感到他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如写“套中人”大热天带雨伞、穿雨鞋、穿暖和的棉大衣,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等。这些有悖常人的举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故意将其夸大夸张,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二是把人物荒谬的思维逻辑通过他自己一本正经的语言、神态表达出来,用人物的自我表演画像,显现的内心却是荒谬或愚蠢的,让读者在笑中领悟。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轻松的戏谑和幽默的讽刺。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因循守旧、害怕变革和对新事物的仇视。别里科夫与柯瓦连柯交锋中用一本正经的语言反映其荒唐怪诞的思想。三是以含蓄的对比,戏剧化的情节,让人物自我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人物性格与其行为的自相矛盾。如别里科夫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也不敢干:不敢办舞会,不敢大声说话、写信、交朋友、看书、教人念书写字。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

三、课外拓展

1、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具有以下特点:①他因循守旧、畏首畏尾。(2分)②他惶恐忧郁、自卑脆弱。(2分)③他有获得尊重与认同的强烈愿望和平等意识。(2分)④他有对于强权与暴力的无奈屈从的奴性心理。

2、我认为小公务员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黑暗的俄国社会。

小说中的布里扎洛夫将军老头从头到尾,并未因为庶务官“一不小心”喷洒在他秃头顶与脖子上的喷嚏发出一声指责;倒是庶务官自己不厌其烦、胆战心惊地连连道歉,最后终于被吓死。作家在这里巧妙地揭露出:沙皇专制统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与残酷的高压政策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与罪魁祸首。归根结底,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他杀”。这说明,在这种高压政策面前,人们生存在地位与权势分明的氛围中,恐怖与压迫的毒瘤已经深深地污染、毒害了当时俄罗斯各阶层人们的心灵。

答案之二:

我认为小公务员之死源于其自身的“自卑情结”。从小说情节发展看,小公务员有着很强的“自卑情结”,这也是他的性格特征之一。小公务员生活的环境使他很早就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低人几等的自卑心理。在他眼里,那些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种意志、命令和心理威胁,并对他产生一种现实的压抑感。当他想摆脱这种压抑获得个性满足的自尊时,却受到了现实的巨大遏制与反弹,因为上层社会不容纳他,所以,当他向将军道歉,却遭到生硬而傲慢的拒绝时,他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挫伤。可他要求获得自尊的愿望,使他要找回心理平衡,定心看戏,于是,他要再次道歉,然而随之而来的打击则更加大了他心境的倾斜度,使他完全处在幻像状态中,不能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思维,而运用想象的逻辑进行判断,用想象代替现实做出一系列主观臆想的判断甚至做出“穿上新制服,理了发”去赔礼道歉的荒唐举动。这正是作者对病态社会使人性扭曲、心理变态的揭露。

文章来源://m.jab88.com/j/209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