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7课干戈不息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17课干戈不息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7课干戈不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中东战争的原因和中东和平的进程。
2、科索沃战争的原因、特点、影响。
3、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介入的三次地区性战争。
重点了解中东战争的原因和中东和平进程,知道科索沃战争。
难点恐怖主义和地区性战争对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威胁。
教学过程:
一、巴以冲突
1、中东:
中东在什么地方,阅读(每课一得)了解。经常发生战争的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中东为什么经常发生战争?
每课一得最后一句话:2、原因
○1、中东是东西方交通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亚非欧的交界处。
○2、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控制的这个地区就控制了资源。
○3、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断。巴勒斯坦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以色列人信仰的是犹太教。耶路撒冷成为矛盾的焦点。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的圣地。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和平之城”。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国王曾在此筑城建都,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接受《古兰经》的。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并在建造了2座清真寺。基督徒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所以基督教也把他当做圣地。
○4、外国势力的介入美、苏、英等国的干预,是问题更加复杂。
从1948-1982年,巴以双方进行了5次战争。(课文P128)
3、五次战争
几十年的战争使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领导人就开始和平解决的进程。
4、和平进程(课本P129)
介绍:1991年,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巴以双方第一次坐在谈判桌前1993年9月13日,巴以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p104图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右)在美国白宫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签定和平协议后握手致意,他们中间是美国总统克林顿。1994年阿拉法特和总理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为中东和平做出的贡献。
但是,中东和平进程始终未能步入正轨,近年来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中东和平之路艰辛而漫长。

目标2、科索沃战争的原因、特点、影响。
二、科索沃战争:先了解科索沃的地点和战争的原因
1、科索沃:(课本P106上小字)一战时巴尔干半岛就是火药桶,导火线,开始的标志。
南斯拉夫原是巴尔干半岛上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南联邦分裂。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1991年科索沃人民举行了“全民公决”,决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国”,随后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议会,选举了总统。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阻止科索沃独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都把南斯拉夫解体视为插手巴尔干半岛的良机。北约和俄罗斯的介入,也是战争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2、过程:(课本P106第一段)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因为交战双方人员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又称为“非接触性战争”。
3、特点:非接触性战争
战争的结果:(课本P106第二段前)
4、影响:(课本P106第二段后)(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没有得到安理会的授权,破坏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是对联合国权威的挑战;(2)北约停止轰炸,显示了俄罗斯、中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5、在这场战争中,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课下了解这个事件。JAB88.cOm

目标3、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介入的三次地区性战争。
自学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小结: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地区长期积压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爆发出来后,依然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只有采取合作的态度,不断协调、对话和沟通,才能抑制各种矛盾激化,从而消除战争对人类的威胁。才能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练习:互动

相关知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干戈不息》知识点总结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历史下册《干戈不息》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历史下册《干戈不息》知识点总结

1、1948年至1982

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2年,在安理会支持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

3、非接触性战争(科索沃战争):1999

4、北约停止轰炸南联盟说明:①北约的这次行动没有得到安理会的授权,破坏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②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5年,美国在未得到联合国许可之下,联合英国对伊拉克宣战。6.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对人类进步的危害:不少经济制度和竞争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对他们自身有利。

2)对人类和平的危害:凭借自身实力,操作国际或地区事务,侵犯他国主权,甚至进行侵略战争。以强凌弱,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7.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表现:

1)形成:

①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俄罗斯复兴,中国崛起,日本和欧盟快速发展,与美国抗衡,阻碍其成为世界霸主。

③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政治多极化局面。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①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

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巨大进展,全球影响越来越大。

③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并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④俄罗斯积极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振兴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国家地位举足轻重。⑥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
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重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难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
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三、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生词。给本文列提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破折号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2.这两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并证明中心论点)
3.这两节作为教学设计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把他们从文中删去?[用了引用名的写法。这两节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还使教学设计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所以不能删去。]
(二)分析学习教学设计文章的第3、4节。
1.朗读课文,找出3、4节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2.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3.什么是怀疑精神?[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4.“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怀疑精神]
5.给第四节课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细读这节课文,想想这层内容与上一层的内容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一层紧承上一层内容,也是更进一层的说明。相对于书本、学问来讲,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能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课文中的排列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人之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整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3.作者是如何论证对一本书或一种学问进行怀疑的?[先从正面论证要对书和学问进行怀疑,再从反面论证对书和学问不怀疑就是盲从,就是迷信。]
4.文中引用孟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证明作者的观点正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小结:
1.思考这部分课文用哪种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作者用两个小层次论证了具有怀疑精神的必要性,它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迷信或盲从,进而也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四、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的作用是什么?[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前半句归结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
②文中第②③④⑤句与第①句的关系是什么?[第②③④⑤是用讲道理的方法证明第①句提出的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
③文中第⑥⑦○8句与第①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⑥⑦○8句是用事例论证第①提出的论点,第⑥句提出一个小论点,第⑦○8句是用事例来证明第⑥句提出的小论点和第①句的全段论点。]
④第○10○11句分别是从那什么方面论述的?[第⑩句是从正面论述,第○11句是从反面举行论述]
2.思考第⑨句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3.第⑨句中的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判定”、“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4.这段文中共有三个“这样”,把他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第一个“这样”指到“对别人的话,不仅过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认;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事“对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5.第○11据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
6.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二)分析本文中论据的种类。
本文中共用了两种类型的论据:到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体现在第4节和第6节。道理论据体现在第1、2、5、6中。
(三)分析本文的论证,各举一例。
本文中为了突出论说的力度,是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三种论证方法。举例略
(四)总结扩展。
论点和论据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点能统率论据,论据能紧扣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扣住论点选择有说服力的论据,还要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提炼论点。
完成下列扩展练习。
美国一家工厂的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方花了一条横县,机器很快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一万美元。有人不服气,这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1.从这则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有价]
2.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三、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和第四题。

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本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

2、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保留“本真”,不断追求“纯净”人生,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谁能够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保留一份“本真”,不断追求“纯净”的人生。如果说“少”,那么这样的“追求”弥足珍贵;如果说“多”,那么这样的“保留”是高贵的人生。姑且我们不作评论。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周容笔下的“芋老人”,听他的一番真知灼见。

二:师生速读文章,解决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

要求:2.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疑。

3.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4、学生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师生共同补充(教师板书:影、益、芋、道等)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辍著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放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

(2)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等到作官了,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轨而被罢免,这是像对芋头一样看待他自己的所学(学问)呀。

(3)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老人话还没说完,相国就惊讶地赶忙道歉道:“老人真是懂得大道的人哪!

三、深入阅读

1、师生圈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文中选取了哪四个“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的例子。

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

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的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的事理.

c.第二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最来看,芋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

3、师生于文本字里行间探寻其中蕴含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将目光所定当今社会,正反两方面举出例子证明“时、位之移人”的道理,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

“贫贱不能移”是先哲留给我们的古训,“滴水之恩,涌泉答报”是我们民族朴素的道德观。然而,这些却被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遗弃了。欠贷不还、缺乏诚信、没有感恩之心…虽然只是少数,但却一次次冷了捐助者的心。爱心,真的就无处安放了吗?

“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虽然距离开学报到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今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将收到一封校长写的亲笔信。

五:当堂达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佣:受雇做工

(B).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就:跟随C.邀见,讲钧礼钧:同“均”,平等的。

D.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张:铺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

厚资而遣之

B.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

(C).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尚何芋是甘乎

是犹可言也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现的一组是

①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辗箸而叹,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②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至郁郁死

④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

⑤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

⑥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的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的事理。

(C)、第二段芋老人从相国食芋说起,论“时位移人”的道理,将相国与一系列“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相比,对相国的富贵而忘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六:作业设计

(男同学)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时、位移人”的道理,让我们明白……

(女同学)俗话说:“女子是水做的骨肉”。儿时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8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