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学案(鲁科版必修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课时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一、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
(1)概念: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2)常见类型
①强碱:如NaOH、KOH等。
②绝大多数盐:如NaCl、K2SO4等。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和过氧化物:如K2O、Na2O、MgO、NaH、CaH2、Na2O2等。
(3)性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一般比较牢固,破坏它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为固体。
②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2.共价化合物
(1)概念: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2)四种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等。
③酸:如H2SO4、HNO3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四个“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Na2O2、(NH4)2SO4等。
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④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
(2)四个“不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NH4NO3等。
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③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Na2O2等。
④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H2、O2等单质。
例1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A项错误;分子中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非金属单质,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C项错误;D项正确。
规律总结
(1)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是共价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H、N、O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NH4NO2和共价化合物HNO3、HNO2。
(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例2 (2017南阳月考)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ABCD
物质MgCl2CO2HClNaOH
所含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
所属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 A项,MgCl2仅含离子键;C项,HCl仅含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D项,NaOH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
方法总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二、物质的电子式及其应用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2.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
元素符号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布,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
镁原子:Mg;碳原子:;
氧原子:;氖原子:。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Na+、Li+、Mg2+、Al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例如:
氯离子:、硫离子:。
(4)复杂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复杂阴、阳离子要标明电子,用“[ ]”括上,并在“[ ]”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量,例如:
水合氢离子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氧化钙:,氯化钙:,
硫化钾:。
(6)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水:,甲烷:,NH3:。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NaCl:。
(2)MgBr2:。
(3)H2O:。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易出现的错误:
(1)漏标阴离子的括号,如将S2-的电子式错写为。
(2)给阳离子多标电子和括号,如将Al3+的电子式错写为。
(3)漏标或错标离子的电荷,如将S2-的电子式错写为。
(4)将多个相同的离子归在一起,如将K2S的电子式错写为。
例3 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项,应为;B项,应为;D项,应为。只有C项正确。
易错警示
(1)写化合物电子式前需判断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的每个离子的电子式都要单独写,不能合并,而且要符合相邻关系。
(3)离子的电子式要标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要用[ ]表示。
例4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Na2O:_______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_,KOH: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①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a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K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H
(2)①
②
③
④
易错警示——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时需要注意
(1)连接号必须使用“―→”,不能用等号。
(2)左边写出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出共价分子或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3)要和化学方程式区别开,形成过程只是表示由原子形成物质的过程,左侧不能写成物质的化学式。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类型
项目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定义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构成微粒阴、阳离子原子
化学键一定含有阴、阳离子和离子键,如NaCl;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H4Cl只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阴、阳离子和离子键
常见物质①活泼金属氧化物
②强碱
③大部分盐①非金属氢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
③含氧酸
④大多数有机物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只含非金属元素()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所以只能形成离子键()
(4)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
(5)SO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6)Na2O2的电子式为()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和Na2O2
B.H2O2和CaF2
C.NH3和N2
D.HNO3和HClO
答案 D
解析 Na2O2、CaF2都是离子化合物,N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H2S、H2O2、NH3、HNO3和HClO均是共价化合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KOHB.Br2C.MgCl2D.H2S
答案 A
解析 A选项中OH-中存在共价键;C选项中只含有离子键;而B、D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4.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调味品。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氯化钠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具有较高的熔点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D.常温下能溶于水
答案 B
解析 只要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必为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区别于共价化合物的突出特点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B正确;A项,具有较高的熔点,也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SiO2;C项,水溶液能导电,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硫酸;D项,能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
5.(2018赣州市十四县联考)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B.氮气的电子式:NN
C.CO2分子的电子式:O==C==O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考点 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
题点 常见物质结构式与电子式
答案 A
解析 Cl只能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故A正确;氮气中存在氮氮叁键,氮气的电子式为NN,故B错误;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
6.C、H、O、Cl、Na五种元素相互结合,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式: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写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写六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写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写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Cl、Na2O、Na2O2
(2)CH4、H2O、H2O2、HCl、CCl4、CO2
(3)NaOH、Na2CO3、NaClO
(4)HClO、HClO4、H2CO3
(答案合理即可)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H2O2B.CaCl2
C.CCl4D.NaOH
答案 D
解析 A项,H2O2是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错误;B项,CaCl2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错误;C项,CCl4是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错误;D项,NaOH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正确。
2.已知下列各组元素中A、B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6和8 ②12和17 ③20和9 ④11和17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族的金属与ⅥA、ⅦA族非金属元素间可形成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6和8形成的是CO2,12和17形成的是MgCl2,20和9形成的是CaF2,11和17形成的是NaCl。
3.根据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答案 C
解析 A项,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也可能导电,如HCl;B项,由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而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可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C项,共价键在熔化状态下不断裂,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项,熔点高的物质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SiO2。
题组二 电子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B.四氯化碳:
C.氮气:NND.二氧化碳:
答案 C
解析 A项,应为;B项,应为;
D项,应为。
5.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 D
解析 A项,应为;B项,应为;C项,应为。
6.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
题点 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物质的形成过程
答案 D
7.(2018河北香河县3月月考)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D、T表示同一种核素
B.MgCl2的形成过程
C.Cl-的结构示意图:
D.NH4Cl的电子式:
答案 B
解析 H、D、T是同一种元素的三种核素,故A错误;氯离子是由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核电荷数仍为17,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必须标出,氯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题组三 离子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综合
8.X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去,形成Z,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可以电离
B.Z可以表示为XY2
C.X形成+2价阳离子
D.Z的电子式为
答案 D
解析 离子化合物均为电解质,故可以电离;离子化合物Z的电子式应由阴、阳离子组成,不是形成共用电子对,正确的电子式为。
9.(2018大同市一中3月月考)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H2和NaO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H的电子式为Na+[H]-
B.NaH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C.微粒半径:H-<Li+
D.NaH与H2O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考点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题点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答案 C
解析 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NaH的电子式为Na+[H]-,A正确;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B正确;锂离子和H-的电子层排布相同,但是锂离子的核电荷数比H-多,所以微粒半径:H->Li+,C错误;NaH与H2O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在这个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D正确。
1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答案 B
解析 由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可知,a为H。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则b、c处于第3周期,又知b、c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推知b、c分别为S、Cl。由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d为K。A项,S、Cl处于第3周期,Cl的原子序数大于S,则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由H2S中S元素显-2价、H元素显+1价可知,S的非金属性强于H,因此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l>S>H。B项,H和S、Cl可形成共价化合物H2S和HCl,而H与K则形成离子化合物KH。C项,K和H、S、Cl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分别为KH、K2S和KCl。D项,H、S、Cl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1、+6和+7,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2和-1,因此三种元素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11.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只含共价键
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
答案 D
解析 P、H之间形成共价键,PH+4、I-以离子键结合,则PH4I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B项错误;NH4Cl能与NaOH反应,则PH4I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C项错误;PH4I受热时会分解产生PH3、HI,均为无色气体,HI分解生成的碘单质为紫色气体,D项正确。
[综合强化]
12.请用序号完成下列问题:
①O2 ②NaHSO4 ③NH4Cl ④H2SO4 ⑤Na2CO3
⑥Na2S
(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
(2)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
(3)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
(4)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④ (2)⑥ (3)②③⑤ (4)②③⑤⑥ ④
解析 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中只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O2、H2SO4只存在共价键;NaHSO4、Na2CO3、NH4Cl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Na2S中只存在离子键。
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族
2①②③
3④⑤⑥⑦⑧
4⑨⑩
(1)元素⑦的名称为_______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和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4)写出一种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5)⑥⑦⑨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 (1)氯 第3周期ⅦA族
(2)HClO4
(3) 离子
(4)Na2O2(答案合理即可) (5)S2->Cl->K+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⑦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ⅦA族,故其为氯元素。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3)④和⑥分别为Na元素和S元素,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
(4)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化合物有许多,如Na2O2等。
(5)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K+。
14.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3周期ⅢA族
(2)r(O2-) r(Na+) HClO4 H2SO4
(3)、HCCH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
解析 由题中图示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可推出八种短周期元素如下:
xyzdefgh
HCNONaAlSCl
(1)f为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ⅢA族。(2)d、e常见离子分别为O2-、Na+,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的离子半径越小,故r(O2-)>r(Na+);由于非金属性:Cl>S,所以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ClO4>H2SO4。(3)可组成四原子的共价化合物,有NH3、H2O2、C2H2等,其电子式分别为、HCCH。
15.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等,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D元素形成的单质:________;
②E与B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④D与E形成的常见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钠 氧 硫 氮 氢
(2)
(3)①NN ②
③ ④
解析 因为A、B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在电子总数为30的A2B型的离子化合物中,每个离子的电子数均为10,故可推知A为钠,B为氧。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且知原子序数为E<D<B<A<C,可得E为氢元素,D为氮元素;C与钠同周期,与氧同主族,故为硫元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案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授课班级
课时
2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
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H==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阿基米德 [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这个支点和杠杆是什么呢? [讲]对,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让我们一同进入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回忆]化学键在形成和断裂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讲]化学键形成的时候放出能量,断裂的时候吸收能量; [问]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 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所以要吸收能量 [讲]虽然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是本质都一样,就是形成作用力时要放出能量;破坏作用力时要吸收能量,即物质的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投影] [问]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从两个角度来考虑: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与能量有什么关系?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大小 [图像分析]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讲]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通常不相等;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通常不相等,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过]断开化学键和形成化学键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的数值是可以定量测定出来的,可以在工具书上查到,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到反应中的能量的具体数值了,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对反应的讨论和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反应物和生成物[讲]我们对反应研究的对象是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我们把它们称为反应体系,而把除它们之外的物质称为环境,我们把反应体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作为“焓变”,用符号“△H”表示,单位常采用kJ/mol或kJmol-1[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思考]我们看看△H的单位是kJ/mol,这个单位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我们可以怎样计算△H的数值? [讲]化学反应的过程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与发生反应的反应物质量及物质的量成正比。焓变的单位中的“mol”的基本单元不是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分子或原子,而是按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那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反应热就是“每摩尔”该特定组合完全反应的热效应 [讲]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分析反应热之前,先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 [投影]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0为“-”Q0 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Q0 [结论]△H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Q从环境的角度 [讲]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上述反应H2(g)+Cl2(g)=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184.6kJ/mol,与计算数据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184.6kJ/mol。 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投影] [板书]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讲]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物成具有的总能量,反应时就会以热能的形式放出,反之,则吸热。 [板书]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H==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讲]化学键断裂或生成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学键的键能。反应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量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放出能量,△H为负,反应之为正 [板书](3)△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讲]△H有正负之分,因此比较△H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似于数学上的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热量变化,则只比较数值大小。 [过渡]什么是化学反应热?如何表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下面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例:H2(g)+I2(g)2HI(g);△H=-14.9kJ/mol [投影]例:H2(g)+O2(g)=H2O(g);△H=-241.8kJ/mol,表示lmol气态H2和mol气态O2反应生成l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在101kPa和 [小结]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讲]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那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板书]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讲]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板书](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讲]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但需注明△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求写条件 [投影]例如:H2(g)+O2(g)=H2O(g);△H=-241.8kJ/molH2(g)十O2(g)=H2O(l);△H=-285.8kJ/mol [讲]从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看出,lmolH2反应生成H2O(l)比生成H2O(g)多放出44kJ/mol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为什么不同? [板书](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讲]通常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 [投影]例如:H2(g)+C12(g)=2HCl(g);△H=-184.6kJ/mol H2(g)+Cl2(g)=HCl(g);△H=-92.3kJ/mol [板书](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讲]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而不管反应是否真正完成。△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而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所以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板书]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点击试题]已知在25℃,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48.40kJ/mol B.;△H=-5518kJ/mol C.;△H=+5518kJ/mol D.;△H=-11036kJ/mol 答案BD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投影]一、实验原理 [讲]中和热的定义是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在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回顾]必修2第二章30页关于“中和热”的内容: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实验2-3: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 NaOH溶液温度/℃ 中和反应后温度/℃ t(HCl) t(NaOH) t2数据处理:△H=Q/n=cm△t/n 其中:c=4.18J/(g·℃),m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和,△t=t2-t1,t1是盐酸温度与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n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投影]二、实验操作 [讨论]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存在哪些问题?——热量的散失 [投影] [问]课本第5页图1-3与实验2-3相比,作了哪些改进?改进的目的是什么? 1——双层烧杯、2——碎泡沫塑料、3——盖板、都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思考与交流]课本第5页实验用品,想一想,每件用品的用途,NaOH溶液为什么不用0.50mol/L而用0.55mol/L? 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碱稍过量。 [讲]阅读课本第5页实验步骤,强调下列问题 [投影]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0.50mol·L-1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因为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2、实验中若用弱酸代替强酸,或用弱碱代替强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3、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4、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5、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6、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操作:学生按课本步骤做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投影]三、数据处理 1、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t2-t1)= 思考:如果某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另外两次实验的数据差异明显,怎么办? 2、计算反应热:△H=Q/n=cm△t/n。 其中:c=4.18J/(g·℃),m=m1+m2=100g,△t=(t2-t1)=, n=0.50mol·L-1×0.50mL=0.025mol。△H= [总结]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能与热能及其能量的相互转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服务。化学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中必将起带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关心、了解这方面的进展,从而深切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 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2、已知(1)H2(g)+1/2O2(g)=H2O(g)ΔH1=akJ/mol (2)2H2(g)+O2(g)=2H2O(g)ΔH2=bkJ/mol (3)H2(g)+1/2O2(g)=H2O(l)ΔH3=ckJ/mol (4)2H2(g)+O2(g)=2H2O(l)ΔH4=d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B、bd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kJ/mol B、CH4+2O2=CO2+H2OΔH=-890kJ/mol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 D、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kJ/mol 4、已知1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2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3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考查反应热大小的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回顾: 第1课时 化学键及其类型 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和cB.a和f 文章来源://m.jab88.com/j/19169.html化学键及其类型学案(鲁科版必修2)
一、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1.化学键的概念
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2H2O=====通电2H2↑+O2↑反应的过程:
水分子断裂的是氢氧键,形成的是氢氢键和氧氧键。
3.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1)只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才能称为化学键。
(2)判断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不仅要看有无旧化学键的断裂,而且还要看有无新化学键的形成。如果一个变化过程中只有旧键断裂而无新键形成,则该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氢溶于水,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间的化学键发生了断裂,但没有新化学键形成,故不属于化学变化。
例1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②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间,又存在于相邻分子间 ③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④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叫做化学键 ⑤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A.②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③D.只有⑤
答案 D
解析 ①形成化学键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是强烈的,不强烈的相互作用不是化学键;②只有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才是化学键,而相邻分子间的原子也可能相邻,但作用不强,不是化学键;③在水分子内,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但分子间的氧原子和氢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微弱,不是化学键;④化学键这种相互作用,是相邻原子间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电子与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排斥达到平衡后的一种作用,所以化学键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⑤正确。
易错警示
(1)形成化学键的原子必须相邻,但相邻的原子间不一定存在化学键。
(2)“强相互作用”不能只理解为相互吸引。
(3)并非所有的物质中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例2 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加热氯化铵B.干冰升华
C.水通电分解D.氯化氢溶于水
答案 B
解析 化学变化肯定存在化学键的破坏,A、C两项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加热NH4Cl破坏了NH4Cl内的化学键,水通电分解破坏了水分子内的化学键;D项中,HCl溶于水,破坏了HCl分子内的化学键;B项中干冰升华没有破坏化学键。
规律总结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破坏化学键,有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破坏化学键,有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不破坏化学键。
二、共价键和离子键
1.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①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两个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两个氯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形成稳定的氯气分子
请你根据上述图示,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
②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请你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成键三要素:
①成键微粒:原子。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条件:成键前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4)分类
2.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
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
即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
(2)概念: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3)成键三要素
①成键微粒:阳离子和阴离子。
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③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
共价键离子键
成键微粒原子阴、阳离子
成键原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易发生电子得失达到稳定结构,形成离子键
成键实质形成共用电子对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0族元素除外)、非金属元素原子与不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ⅠA、ⅡA与ⅥA、ⅦA之间
实例HCl、CO2、H2SO4等Na2O、NaCl、MgS、CaF2等
A.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属于离子键
B.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C.化学键指的是相邻原子间的强的相互作用
D.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答案 D
解析 化学键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注意:一个是“相邻原子间”,一个是“强相互作用”。当阴、阳离子间形成离子键时,不但有这两种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而且也存在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之间、两种离子的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形成了吸引与排斥的平衡。D项,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
易错警示
判断化学键类型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
(1)个别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中Al和Cl形成的是共价键。
(2)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NH+4中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而NH+4与酸根离子间形成离子键。
例4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aCl MgCl2 Na2O
B.H2O MgO CO2
C.Na2S NaOH H2SO4
D.NH4Cl NaNO3 NH3
答案 A
解析 NaCl、MgCl2、Na2O、MgO、Na2S中但含有离子键,H2O、CO2、H2SO4、NH3中只含共价键,NaOH、NH4Cl、NaNO3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
方法规律——根据物质类别或组成物质的元素都可以判断
(1)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酸、大多数有机物等中只含共价键;
(2)ⅠA族、ⅡA族的金属与ⅥA族、ⅦA族的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活泼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氢化物中均只含有离子键;
(3)活泼金属过氧化物、强碱、多数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Cl、NaCl溶于水时断开化学键,属于化学变化()
(2)在NaCl溶液中析出NaCl晶体过程中形成离子键,属于化学变化()
(3)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4)化合物中任何原子之间都存在化学键()
(5)化学键既可存在于原子之间,又可存在于分子之间()
(6)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7)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相互吸引作用()
(8)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9)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10)由电离方程式HCl===H++Cl-可知,HCl分子中存在离子键()
(11)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这一事实,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在260℃时转化为红磷
B.石墨在高温下转化为金刚石
C.NaCl熔化
D.五氧化二磷吸水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的变化过程均有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中NaCl熔化只有旧化学键断裂而无新化学键形成,故不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冰融化
D.HCl溶于水得到盐酸
答案 D
解析 HCl分子中存在H—Cl共价键,溶于水后得到盐酸,HCl电离出H+和Cl-,溶液中不再存在HCl分子。
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Cl2B.H2O
C.K2OD.NaOH
答案 D
5.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A.NaCl和HNO3B.H2O和NH3
C.CaF2和CsClD.CCl4和HCl
答案 A
解析 A项,NaCl只含离子键,HNO3中只含共价键;B、D项均为共价键;C项均为离子键。
6.(1)下列变化中,既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H2O===2NaOH+H2↑
C.Cl2+H2O===HCl+HClO
D.Na2CO3+BaCl2===BaCO3↓+2NaCl
(2)下列物质中:①N2、②H2O、③Na2O2、④CaCl2、⑤KHS、⑥NaF、⑦NaOH、⑧SiO2、⑨Ar、○10CO2,其中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 (1)A (2)①②⑧⑩ ④⑥ ③⑤⑦ ⑨
解析 (1)A项,Na2O2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与CO2反应时,其中共价键和离子键都会断裂,又重新组合为新的共价键和离子键;B项,不涉及离子键的断裂;C项,不涉及离子键的断裂和形成;D项,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化学键的概念与形成
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两个原子间可以形成化学键,多个原子间不可能形成化学键
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化学键,单质中也一定含有化学键
C.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定是化学键
D.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也是化学键
答案 D
解析 相邻的两个原子间(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A项错误;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化学键,但是单质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惰性气体单质中不含化学键),B项错误;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才是化学键,C项错误;阴、阳离子间的“强相互作用”也是化学键,D项正确。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不可能是单质
D.单质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答案 A
解析 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但含多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有离子键,如铵盐,A项错误,B项正确;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C项正确;单质中可能不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D项正确。
3.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
元素abcdefg
M层电子数1234567
C.d和gD.c和g
考点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题点 由成键元素判断离子键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键的成键实质、成键条件,同时还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3周期元素,a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与f容易形成离子键。
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答案 C
解析 活泼的金属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达稳定结构,这样体系的能量降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故A、D正确。离子键的形成只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并不一定发生电子的得失,如Na+与OH-结合成NaOH,故C错误。
题组二 化学键与物质的变化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A.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B.NaCl熔化
C.NH3液化
D.NaOH溶于水
答案 A
解析 B项,NaCl熔化破坏离子键;C项,NH3液化后仍是NH3,没有破坏共价键;D项,NaOH溶于水破坏离子键。
6.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NH4Cl=====△NH3↑+HCl↑
B.NH3+CO2+H2O===NH4HCO3
C.NaCl+AgNO3===AgCl↓+NaNO3
D.2Na2O2+2CO2===2Na2CO3+O2
答案 D
解析 A项中没有离子键的形成;B项中没有离子键的断裂;C项中没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D项中断开Na2O2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CO2中的共价键,形成O2中的共价键、Na2CO3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
题组三 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7.下列有关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Cl2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
B.CH3COOH中只有离子键
C.Na2O2中只存在离子键
D.NH4HSO4中既存在共价键也存在离子键
答案 D
解析 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如果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复杂的离子,如NH+4、HSO-4、O2-2等,离子内部还存在着共价键。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CH3COOH中只存在共价键,而Na2O2、NH4HSO4中则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
C.HBr、CO2、H2O、CS2
D.Na2O2、H2O2、H2O、O3
答案 C
解析 A项,NaCl只含有离子键,HCl、H2O只含有共价键,Na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项,Cl2、HCl、SO2分子中只有共价键,而Na2S中只有离子键;D项,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H2O2、H2O、O3分子中只有共价键。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故HCl中存在离子键
B.Ca(OH)2固体和NH4Cl固体都存在两类不同的化学键
C.液氯和氯气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D.氯气和金刚石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答案 B
解析 H和Cl都是非金属元素,HCl是共价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A不正确;Ca(OH)2的Ca2+与OH-间、NH4Cl的NH+4与Cl-间都存在离子键,OH-的H原子与O原子间、NH+4的N原子与H原子间都存在共价键,B正确;液氯和氯气的组成微粒都是Cl2分子,Cl2分子的2个Cl原子间存在共价键,Cl2分子与Cl2分子间不存在化学键,C不正确;如上所述,氯气中存在共价键,金刚石由C原子组成,C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原子间的化学键是共价键,D不正确。
10.(2017重庆北区期中)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C
解析 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活泼的金属(如Na),也可能是过渡元素(如Ag),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如H),因此它们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C项正确。
11.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8与11B.9与9
C.2与19D.6与8
答案 D
解析 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键。A项,O与Na形成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B项,氟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为单质;C项,氦元素难以形成化合物;D项,C与O均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二者形成以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
12.(2017郑州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aF、NH4ClB.NaOH、NaClO
C.CaO、Na2O2D.MgCl2、AlCl3
答案 B
解析 只含离子键的物质为NaF、CaO、MgCl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为NH4Cl、NaOH、NaClO、Na2O2;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为AlCl3。
[综合强化]
13.有下列物质:
①O2 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 ⑤Na2CO3 ⑥NH4Cl ⑦NaHSO4 ⑧Ne ⑨Na2O2 ⑩NaOH
(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
(2)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Na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破坏了________,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④ ③ ⑤⑥⑦⑨⑩ ⑧
(2)离子键、共价键 NaHSO4===Na++H++SO2-4
离子键 NaHSO4===Na++HSO-4
14.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1)Na Cl (2)PH3 (3)NH4Cl 离子键和共价键 (4)H3PO4
解析 由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可知该化合物为NH3,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可推出A为H、B为N、C为Na、D为P;由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可知该化合物为NaCl,则E为Cl。根据同主族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规律,可推出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可知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热稳定性最差的是PH3。HCl+NH3===NH4Cl,NH4Cl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15.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B和C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列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②元素最高正价与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3)⑤⑨两种元素形成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从④⑥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④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④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加入上表中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后,再过滤洗涤。
(5)③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O4 (2) (3)HFHCl (4)H、Cl (5)NH4NO3 离子键、共价键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⑤F的非金属性最强,但无正价,因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为HClO4。(2)②④分别为C、O,形成的化合物CO2的电子式为。
(4)从MgO、SiO2中分离出SiO2,加入盐酸,然后过滤洗涤。(5)N的气态氢化物NH3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反应生成NH4NO3,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16.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OH)3+OH-===[Al(OH)4]-
(2)
(3)SO2+Cl2+2H2O===H2SO4+2HCl
(4)HCl H2S (5)S2- Cl- Na+ Al3+
解析 因为这四种元素为同一短周期元素,W和X为金属元素,且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W为Na,X为Al,Na与Y形成Na2Y,说明Y为-2价,即Y为S,则Z为Cl。
猜你喜欢
更多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学案(鲁科版必修2)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第2课时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一、离子化合...
最新更新
更多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金属氧化物方程式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金属氧化物方程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高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