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2、积累文言词汇。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2、4
学习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二、了解作者:作者,字,号,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预习后每组两名同学拿学案黑板上展示,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缀行()屠大窘()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
隧入()狼亦黠矣()
四、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
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得骨止
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五、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
1、一词多义:
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之: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又数刀毙之
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2、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
3、通假字止同“只”
第二课时
六、理解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试翻译课文,明确课文内容。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是___狼,___狼,___狼,___狼。
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

3、上题中狼的特性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去相关词语或句子写在下面)

七、更上一层楼:
1、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2、课文中写了屠户的哪些动作,从中你能看出他在想些什么吗?(想象一下,选一处动作进行分析)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6、《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八、拓展延伸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3、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窘苫弛眈瞑隧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去:离开。暇:空闲。洞:钻洞。

隧:钻洞股:大腿。盖:原来。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驰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止增笑耳”。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直至背诵。(重点)
2.积累文言词语,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难点)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知识链接】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
欣然:差可拟: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组织编写者为,朝家。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师友合作读文译文】
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
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师友朗读展示。(学友先读,学师评价,学师再读)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
师友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及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温馨提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向小组提出,并解决。
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
【小组探究讨论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请说出有关雪的诗句:
2.咏雪的名句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E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F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课堂小结: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仔细点、动动脑,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
一、解释词语:
1.内集:2.儿女:
3.俄而:4.差可拟:
5.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白雪纷纷,好像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学实录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学实录

《狼》教学实录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狼的故事”。首先想请一位同学来把课文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同时关注句内的停顿,哪位同学愿意来读?

师:你来试试,好吗?

(生低头不语)

师:好像有点不大愿意,那就不勉强你了。哪位同学能够自己主动举手读课文的?

师:好,请你来。

(生读《狼》全文)

师:谢谢你,请坐。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符合我们刚才提出的两个要求吗?

生:符合。

师:应该说比较符合。有一个句子,停顿不够明显。大家来看看,该怎么读?是“其一犬/坐于前”还是?

生(齐):其一/犬坐/于前。

师:“其一”,是什么意思呢?

生:“其一”就是“其中一只”,“犬”就是“像狗一样”,“坐于前”就是“坐在屠户面前”。

师:嗯,请坐。大家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因为屠夫遇到的是两只狼。那么,这个“犬”字是什么意思?

生(齐):像狗一样。

师:你们文言文虽然学得不多,但是理解了这个“犬”字的意思,很好。

师:接下来我还想让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这次要求略高一点,要读出“故事的味道”。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要注意语速的缓急。有的地方读得慢一些,有的地方读得快一些。有同学愿意来读吗?

师:这位男生,你愿意吗?

生:读得不大熟。

师:没关系啊,你愿意不愿意挑战一下?来试试吧。

(生读《狼》)

师:先停一下,咱们让他读一半。读得蛮熟练的,但是整体上读得比较急。这个男生平时是不是性格比较急?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不该急的地方不能急。余下部分谁来读?

师:请你来读。

(另一生继续)

师:请坐。他有两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一处是“屠暴起”,他读得很快。因为屠夫不能慢吞吞地走到狼的前面,而应该举起刀,“咔嚓”一下砍下去,对不对?最后故事的感受部分读得也不错。

师: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在读的时候,究竟哪些地方要读得比较快呢?你说说看。

生:第四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师:如果这一小节所有内容都读得很快,或者都读得很慢,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啊。情节紧张的地方要读得快些,不紧张的地方要读得慢些。比如说,“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这一句。“转视积薪后”,就是转过去看看,他还不知道“积薪”后面有什么呢,可以读慢一点。

师:还有哪些句子是情节关键的地方,要快读?后面的那位男生来回答。

生(低声):我不知道。

师:他不知道,非常诚实的孩子。请坐。

师:你知道吗?哦,也不知道。那么,你知道吗?

生:我觉得,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一句应该读得快一点。

师:那你刚才没有读得快呀。你读快点试试看。

(生读)

师:嗯,比刚才要急了一点。请坐。

师: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要读得紧张一点;“骨已尽矣”,要读慢一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要读快一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

师:确实有点紧张的味道了。所以,读出故事的味道来,就是该急的时候要读得急,该慢的时候要读得慢。力求读出一点气氛,读出一点语气。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座听。你可以这样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屠夫,一天晚上,他回家晚了……”咱们不是翻译课文,而是纯粹的讲故事。听故事的那个人,要负责给对方补充有遗漏的和讲得不大准确的地方。

师:你们商量一下,谁讲故事,谁负责听故事和评论故事。开始吧。

师:不要不好意思。请把身子转过来,讲故事没有抻着头的。“很久很久以前……”,讲起来。

(生开始讲故事)

师:讲完了吗?

生:还没有。

师:好,再给一分钟。讲完的同学你们先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听故事的人要评价。

师:刚才我听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讲的——“屠夫看到有一只狼在其中打洞,头已经钻进去了,半个身子露在外面,于是,屠夫弄个刀,把狼的屁股给剁掉了。”对不对?

(生笑)

师:这个“股”不是“屁股”吗?

生:不是,是“大腿”。

师:你怎么知道是“大腿”而不是“屁股”的?

生:有一个成语叫“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是“刺大腿”而不是“刺屁股”。请坐。这个“股”字我们现在作“屁股”讲,古时候“股”是指“大腿”。这种用法叫什么呢?叫“古今异义”。古代咱们的老祖宗在说话的时候,有一些词的用法跟我们不一样。有个成语叫“涕泗横流”,这个“涕”是什么意思呢?猜猜。

生:“涕”应该是“眼泪”的意思。

师:哦,不是“鼻涕”。它和我们现在的用法也有不同,请坐。以后在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种现象,要引起注意。

师:好,刚才故事都讲完了,我找两个同学评价一下。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你的同桌讲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再找一位。

师: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有个“少时”没有讲,其它地方都讲得挺好。

师:“少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少时”呀?

生:一会儿。

师:还可以说“不久”,是吧。我刚才发现,大家讲故事都非常投入。

师:接下来咱们要继续讲故事。这次讲故事,要用第一人称来讲,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我是一个屠夫,有一天,我挑着担子回家,天色已晚,忽然,发现后面跟着两只狼……”也可以这么讲:“我是一只狼,我跟我的伙伴有一天傍晚正在找吃的,忽然看到前面有个人……”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生:能。

师:这次呢,我们要让刚才听故事的人来讲这个故事,至于他是“狼”还是“屠夫”,由他自己选。而刚才讲故事的人呢,就准备听故事。好,开始。

(生开始讲故事)

师:讲完了吗?有没有自告奋勇想讲一讲这个故事的?

(生不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长大了,不会讲故事了。来,喊一个同学先讲。

生:我是一个屠夫,一天夜晚,我挑着空荡荡的担子,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不能读故事,要“讲”故事。

生:我一边哼着曲子,一边走在路上。忽然感觉一股阴风,回头一看,发现两双绿莹莹的眼睛在盯着我。我心里十分紧张,手里不知拿起了什么东西,直接抛向了它们。一只狼接住了它,另一只狼还是直直地冲我过来。我又拿起了一块骨头,扔向了它,然而那一只狼已经把那块骨头吃完了。它又奔向了我,我还想扔一块骨头,却发现篮子已经空荡荡的了。我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向四处看去。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谷堆,很多柴草堆成了一个小山丘。我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急忙跑过去,倚在上面,把身上空荡荡的担子卸了下来,拿起篮子中的砍刀,向两匹饿狼挥舞着。那两匹饿狼不知是被我吓到了还是怎么样,竟呆呆地立在了那里,不敢向前来。这时,另一只狼跑了,一只狼蹲在了我的面前,好像在睡觉一样,闭上了眼睛,坐了下来。见另一只狼不见了,我便拿起砍刀,冲着这头狼的脑袋,一刀劈了下去。正当我赶紧想回家的时候,一回头忽然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柴堆里挖着坑。这时我才醒悟到,原来这只狼是想偷袭我啊。于是,我拿起了砍刀,朝着它的大腿劈了下去,另一只狼也死掉了。

师:故事基本上就这样,对吧?请坐。有疏漏的地方吗?

生:他讲到“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里,没有描述狼的动作。

师:狼“身已半入”怎么能有其他动作呢?想一想,他讲“转视积薪后”的时候,是怎么讲的?“他转过头去看”,这狼是在他的哪个位置打洞啊?

生:后面。

师:背后是吧,要转到柴草的另一面才能看到,这狼想前后夹击。这里是“转”不是“顾”,“转”是转到柴草堆的后面。其他讲得都好。

师:下面谁来以狼的口吻讲故事呢?

生:我是一只狼。最近几天,我的运气一直不好,和同伴在山中觅食整天没有收获。今天,天又黑了。我心想,再出去看看吧。我便和同伴又出去看了看。这时,我和同伴看到前面有人影闪过。我大喜,心想: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找到猎物了。那屠户似乎也很机智,他好像发现了我们,不停地向后面扔骨头。我想,好,这就当下酒菜了吧。我和同伴不停地吃着骨头,忽然,他不扔了。我想,好,看来你已经没有什么方法了。然后我和同伴商议,我们要前后夹击他,你去前面盯住了他,我去后面挖洞。我便绕到了他后面。这时,我看见那个屠户,他手里拿着斧头。“嗯,这屠夫还挺机警的,我要快些。”我想。于是,我绕到他身后,使劲挖使劲挖。冷不防,我听到一声惨叫。然后,我自己也突然感到后面一凉,忽然明白了什么。这时,大腿一痛,我昏过去了。

师:好,请坐。大腿一凉,一痛,他就昏过去了。他是想转到后面打洞的那只狼。他听到了同伴的惨叫,他还想,我要赶紧挖,争取把这个柴草堆打通了去攻击。这头狼,很厉害。讲得不错。

师:如果是前面一只狼要讲这个故事,可以讲到哪里为止呢?

生:被屠夫砍死。

师:对。也就是说,讲到“忽然,只见亮光一闪,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就可以结束了。

师:好。两只狼,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师:这两个男生表现得非常好。

师:现在呀,我们还要继续来讲故事。请大家以开火车的方式从前到后轮着讲。

师:怎么讲呢?在故事的某个情节处,请你适当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在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的时候,这样讲——我想:“不如把骨头扔给他们,两只狼抢骨头吃,我就可以脱身了。”这是站在谁的角度来讲的?

生:屠夫。

师:还可以站在狼的角度来讲。两只狼“缀行甚远”的时候,狼心里就想:“我不能轻易地去攻击,我得看看他有没有同伴,路上有没有其他的帮手。等到合适的时候,我们就扑过去。”这是狼在想。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加上这样的“我想”。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讲给别人听,也可以讲给自己听。

师:不要选全篇,我们只选某一个情节处。比如说,当“缀行”的时候,当“目似瞑”的时候,当屠夫砍死狼的时候。

生:当我把骨头扔完时,我想,狼会不会吃掉我?

师:她说“在我把骨头扔完的时候,我在想狼会不会吃掉我”,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想有用吗?你得想一点有用的,想什么比较好?

生:如何逃生。

师:对,我得怎么逃生。这就比刚才好玩了。

生:在我刚想离开这让人不幸的地方时,我想:原来有两只狼,那另一只去哪了?

师:这样的“想”,让我看到了屠夫的智慧。原来有两只狼,另一只干嘛要走掉了呢?我得找一找呀,一找就找到了。这就为“转视积薪后”这个动作找到了理由,非常好。

生:当一只狼径直走开时,我想,它要去哪儿?

师:你想得很对呀。两只狼来围着我的时候,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它到哪儿去了呢?它怎么不要吃人肉了呢?你这一想,就留下了故事的悬念。

生:我想……

师:把话说完整一些。

生:当听到另一位同伴的惨叫时,我想,我得赶紧挖洞,去报仇。

师:她是一只有情义的狼。她说,当她听到同伴惨叫的时候,想,我得赶快把洞打通了,去报仇。

生:当我面前这只狼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假睡时,我想,不如我猛地一下,给它来个反击,把它杀死,这样,我便可以脱身。

师:好,我不如抓住这个机会给它来个反击。请坐,非常好。

生:那只狼好像睡着了一样,样子很悠闲,我急了,连忙拿起刀,向狼的脑袋砍去,我害怕它没死,又砍了一刀。

师:她心里想的是,怕它没有死,又补了几刀。请坐。

师:很多人选的都是屠夫,有没有人选狼的?来,请你。

生:我们两个看见屠夫很害怕,屠夫向我们扔了一块骨头,我的同伴吃不到骨头。然后,我慢慢向屠户走去。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然后我过去,我的同伴也过去。这时,屠夫不再扔骨头了,然后我们两个一块向屠夫走去。

师:怎么没有“想”呢?把“想”都忘掉了。请再加上“想”的内容。

生:屠夫很害怕,然后投了一块骨头。我想,这一定是屠户想脱身的一个计谋,于是,我又让我的同伴去追屠户。

师:好,请坐。这个环节当中有很多可以加上“想”的呀。我心里想:你想让我们两个人抢一块骨头,你想溜?没门。

师:大家加上去的“想”让我看到了狼的想法和屠夫的想法。那么,咱们读到的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作者。

师:为什么不用狼的口吻来讲?大家刚才讲得多好玩啊。用屠夫的口吻来讲,也很好玩啊。为什么作者要用第三方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呢?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生:我感觉作者是想通过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道理,就是跟小故事大道理差不多。

师:哦,由作者来讲这个故事,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一些评论,是吧?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评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生齐读。)

师:这里对“狼”的评价有一个很重要的字,是什么?

生:黠。

师:什么叫“黠”啊?

生:狡猾。

师:狡猾,狼是很狡猾的。故事里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狼的狡猾呢?

生:“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师:轮番追赶,不舍猎物逃脱。

生:“少时,一狼径走,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师:很好,通过打盹来迷惑敌手。

生:“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刚才大部分已经说过了,但她又增加了一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追,狼多力量大。

生:“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师:这个狼可真够狡猾的,它准备前后夹击。

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师:对,前面一只狼还要迷惑敌手,确实很狡猾。有没有补充的?

生:“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是说“狼不敢上前去”,是因为屠户他拿着刀,所以狼不敢贸然行动。

师:非常好,请坐。

师:她说“狼不敢贸然行动”,因为它要找时机。其实能表现狼的狡猾、善于找时机的句子文中还有一处。是哪个地方?

(生沉默)

师:“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有一个习性,它不会一发现敌手就轻易攻击,它要观察许久,再突然攻击,所以写“缀行”也是说明它在等时机。

师:狼的确很狡猾,但徐老师认为,狼也真没有那么狡猾。你觉得呢?

生:老师,我认为,狼并不是不狡猾,只是狼再狡猾,也没有人狡猾。

师: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好猎手。你是这个意思吧?请坐。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我们现在来分析分析看,狼是不是真的狡猾。徐老师觉得,如果当时那两只狼遇到屠夫,立刻扑上去,一前一后扑上去,屠夫就被它们吃掉了。文中说“缀行甚远”,好像它是为了观察等待时机。但是等到屠夫能够躲到柴草边的时候,它就不能前后夹击了,对不对?它就失去了夹击屠夫的机会。所以我觉得,狼也不是真狡猾。是不是?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狼不是真的狡猾?

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我感觉,它要是真狡猾的话,它的同伴就不会被杀了,它肯定要从那边绕过去。

师:结果它把头钻到柴草堆里,像个鸵鸟一样,看不见屠夫过来攻击它了,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师:对呀,它貌似很聪明,准备打个洞去攻击屠夫,但是脑袋进去了,看不清外面的形势,就被杀掉了。你看,大家一动脑筋,精彩的答案就出来了。

师:还有吗?

生:老师,我认为还有一处,就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实它们在那里看着不行动,是因为畏惧屠夫手中的那把刀。但如果它们一起上,屠夫最多只能干掉它们中的一只,那最后还是狼获胜了。

师:对。一屠两狼,势不均力不敌。如果两只狼扑上去,即使屠夫有刀狼也能把他干掉。但是它们想要夹击屠夫,反而让屠夫找到了各个击破的机会,是不是呀?所以,你说狼“黠”不“黠”?

生:不黠。

师:我们用一个字来评价它,可以是“傻”,也可以是“愚”,或者“蠢”。表面看起来狼是狡猾的,其实是很愚蠢的。你看,它们“缀行甚远”,给屠夫以倚靠柴草堆“自卫”的机会;装睡觉,给屠夫以突然暴起、找准机会劈死的机会;“一狼径去”,又给屠夫“各个击破”的机会;另外一头狼在那边打洞,头钻在里面,又给屠夫从背后杀死的机会。所以,当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生:嘲笑。

师:对。那怎么来读出嘲笑的味道呢?读读看。

师:其实这里四个句子,把升降调处理好,讽刺的味道就出来了。怎么读升降调,你们自己考虑一下。来,试试看。预备,起。

生:“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对了,那个问句啊,调子要读上去。

师:来,再读一遍。预备,起。

生:“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嗯,有点味道了。我现在想要问问同学们,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狼》,作者仅仅是为了讽刺狼吗?

师:徐老师在“狼”字上加了个引号。猜猜看,我加引号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狼”不只是动物“狼”,也是代表当时的一些人,就是以为自己是很聪明的,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师:嗯,真好。读过《聊斋志异》吗?你跟很多读过的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鬼、妖、狐狸,写鬼写妖就是在写人,写狼也是在写人。所以这位同学说得很对,“狼”是指生活中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这样的人很狡猾,会伤害到我们。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勇敢地面对他们。

师:要勇敢地去面对,不要妥协。

生:还要想方设法去摆脱那些诡计多端的人。比方说卖小孩啥的,要摆脱那些坏人的计谋。

师:他的意思是要擦亮我们的眼睛,认清恶人的计谋,是吧?

生:我认为应该像屠夫一样勇敢,不要只想着逃避。

师:有的时候躲是躲不掉的,孩子。假如能躲掉的话,就一定要躲掉。毕竟你们的力量很小,或者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小。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只有在躲不掉的时候,我们才要丢掉幻想,勇敢地去面对他。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要识破它的伎俩,做一个有智有勇的人。好,今天咱们就学到这。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90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