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填空练习(113课)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填空练习(113课)”,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上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3课)
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
发现地:省元谋县
时间:约年前
意义:是我国境内已知人类,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北京人:
发现地:北京龙骨山
时间:约70万年—20万年前
体貌特征:已具备人类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头部)。
生活状况:使用石器(“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采集;会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年
发现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体貌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没有了猿类的特征;
生活状况:已掌握、钻孔技术;能取火;有爱美的意识。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
时间:约年前
发现地: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属于流域)
工具:使用石器,耒、耜、锄等
生活状况:种植;饲养水牛、猪、狗等家畜;住房屋;会造
2、半坡遗址:
时间:约年前
发现地:陕西省半坡村(属于流域)
工具:广泛使用制石器(新石器)
农业生产:种粟、麻、蔬菜
手工业:纺织,制陶
住房:房子。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炎黄传说:
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炎帝部落。黄帝在打败炎帝,结成联盟,后在涿鹿打败东方的部落。黄炎联盟构成族(汉族的前身)主干,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黄帝为。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
3、大禹治水:用方法。
第4课夏朝和商朝
1、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建立时间:约年
建立者:
制度变化:禹死,继位,制代替了禅让制
亡国之君:
2、商朝:
建立时间:约年
建立者: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迁都于殷(河南安阳)。使商的都城稳定下来,国力日渐强盛。最后一个王-王的残暴统治使商加速走向灭亡。
第5课西周的兴亡
1、西周的建立:
时间:约公元前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今陕西西安)。
2、分封制:
目的:控制全国,巩固统治
对象:周王的、、、后代。
重要封国:、、、、、等。
诸侯权力:统管辖区的土地、人民
诸侯义务:拥戴周王,定期朝见,参加重要典礼仪式;进献财物;服从周王。
3、灭亡
公元前771年,族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第6课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迁都城到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1、春秋五霸:
背景: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春秋五霸:、、、吴王、越王。
2、齐桓公首霸
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增强。②打出“”旗号,北阻山戎、北狄,南阻楚军。③依靠齐国作为东方大国的地理优势
首霸标志:会盟。
3、晋楚争霸:
晋文公在大败(退避三舍)楚军,成为霸主。后来(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在邲大败晋军。
4、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打败楚,成为霸主。阖闾死后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来(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第7课战国争雄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国时期战争的变化:①青铜兵器改进,兵器出现;②兵、兵取代车兵,成主要兵种;③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空前激烈,规模更大
3、著名战役、军事家: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4、合纵与连横:
合纵::六国“合众势以攻一强(代表人物:)”;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代表人物:)
第8课商鞅变法
1、原因:
①和的推广,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②秦国相对落后,被东方各国看不起
③决心变法图强。
2、内容
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制,承认;
②重农抑商: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作为奖励。禁止弃农。
③奖励军功:按大小授予爵位,贵族后代无军功不能受爵。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县,县令由任免。
⑤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法。
3、影响:
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根本变化。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推动了经济发展,秦国逐步富强,为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两大水利工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
时间:年
建立者:
都城:
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局面;②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的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制度:①确立称号,处于至高无上地位,掌一切大权;②在中央:设置(行政)、(军事)、(监察);③在地方,推行。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秦国“”铜钱);②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后来流行。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具体表现:①“书”;②赋税、兵役、徭役负担沉重。③刑罚严酷。④秦二世昏庸残暴。
2、大泽乡起义:
时间:年
领导者:(涉)、吴广
经过:建立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意义:是我国第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3、秦朝灭亡:后来,项羽率军在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关中,逼近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
①思想:采纳建议:“,”,兴办,实现思想上的统一,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②政治:颁布“”,削弱分散了王侯的力量;后又取消一些王、侯资格,彻底解决
的问题;
③经济:由国家(中央)统一铸造,由国家垄断经营
3、汉武帝的武功:
①扩充军队,起用有才干将领
②西北打败匈奴,设置“”,管辖至一带;
③南方设郡县管辖五岭以南含地区.
④把“”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夜郎自大).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狭义:和以西、以东的地区;广义: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地区。
2、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时间:年;目的:联络夹击匈奴。
第二次,年,目的:联络进攻匈奴。
影响:经济上:西域与内地在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联系日益密切,为“”开通打下了基础;精神上:鼓励后人到西域建功立业(班超)
3、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年
职权: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的商旅
意义:标志(即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
路线:—河西走廊——葱岭—、。
意义:是中国和世界古代重要的商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方的桥梁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表现:①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
②西汉时日本30多个国家派使者到汉,公元57年,东汉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东汉派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
年,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复习学案(川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复习学案(川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复习学案(川教版)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围魏救赵(齐国孙膑):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课后练习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3)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

答案:

(1)合纵和连横。战国中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为此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秦国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破坏东方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连横”

(2)朝秦暮楚。

(3)连横。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学案(川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学案(川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学案(川教版)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

(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

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

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

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

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积极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

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消极

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课后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

(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

(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材料

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右图即是他们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

(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1.(1)商鞅变法。内容有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第二方面,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第三方面,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第四方面,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第五方面,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3)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2.(1)有道理。(2)体现了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坚决要求变法的决心和精神。(3)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4)商鞅变法受到了守旧的贵族的阻碍,说明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坚持不懈,勇于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夏朝和商朝》复习学案(川教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夏朝和商朝》复习学案(川教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夏朝和商朝》复习学案(川教版)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C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课后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始社会又被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那个时候,人们地位平等,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材料二:禹建立夏朝后,有了军队,刑法,设置了监狱;还修筑了城堡和宫殿。奴隶的地位十分悲惨,他们整日劳作,没有人身自由,有的奴隶主还把奴隶杀死来祭祀祖先,根据夏商时期的墓葬还可以看出,他们还杀死或活埋大量的奴隶来进行殉葬。

材料三:1976年春,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小屯村北偏西100米处,发掘了一座中型王室墓——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墓。这座墓葬所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器物制做之精美,都是殷墟发掘史上未有过的。在妇好墓和前后发掘的殷墟贵族墓的四周,都发现有排列密集的用以祭祀祖先的人祭坑,共1400余个。贵族墓内都有众多的殉葬人,如武官村大墓中殉人多达200多人,其中有墓主人的亲属、侍从、驭手、领班、奴隶等,按不同的身份,等级森严地排列在墓主人的四周,尊者近,卑者远。殉葬的奴隶多是未成年的儿童,有的被砍头或锯手、足等,许多奴隶还带有刑具,其状况惨不忍睹。

请回答:(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三则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存在的哪些不同?(至少说出两点)

(3)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你结合商朝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而奴隶社会存在着阶级和压迫。原始社会财产是公有的,而奴隶社会财产私有。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及相关的国家机构,而奴隶社会有了国家及国家机构。

(3)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而奴隶制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经济繁荣发展了。例如商朝时期,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有马、牛、羊等家畜家禽。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很发达。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以海贝、骨贝等作货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87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