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上2.5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上2.5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学习让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

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

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

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及其小字注释等相关内容。

1、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说出甲骨文出现时期和意义,说出文字演变过程

2、通过看教材p42-44页,指出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文学方面成就。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

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

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2、天文

文字考古——“天再旦”:用现代科技探究历史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资料

“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

师生:结合动脑筋问题——推导(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中,我国学者依据上述二者的具体资料,借助本世纪最后一次实地观测机会,破解“天再旦”之谜——日全食。

说明运用现代技术研究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3、历法

学生:自学交流“夏历”、“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等知识。

师生交流:化解古代历法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闰年”问题。目前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历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历法,

教师:参考《二十四节气歌》帮助学生学习,指导记忆:

《二十四节气歌》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㈡:

一月小寒接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连,春分清明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天,小暑大暑又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霜降立冬小大雪,冬至九天到元旦。

4、扁鹊

⑴问题表演活动:学生表演看中医的情况,说明四诊法

——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结合阅读教材,思考分析:看脸色、听声音、问感觉等实际上是中医看病时的望、闻、问等,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扁鹊开创的。

⑵学生讲解小故事:名医扁鹊

——战国时期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人。总结出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尤善脉诊,被尊为脉学的先驱。精通各科,遍游各地,根据需要而为“带下医”、“耳目痹医”、“小儿医”,医名甚著。能用汤药、针砭、蒸熨、按摩等方法治病,善作外科手术。重视医德,反对巫术,相传黄帝时代有名医扁鹊,因秦越人医术高明,故以扁鹊称之。《汉书》载有《扁鹊内经》、《外经》,已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秦越人而作。

5、屈原

⑴趣味学史——“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习俗,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是这一天的重要内容。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⑵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屈原的生平。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面对楚国的衰落,他希望革新图强。主张对内任用贤能,厉行法治,使国富民强;对外联合齐国,共抗强秦,进而统一天下。但是,却被当权的贵族排挤,遭到楚王的流放。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郢被秦国攻破,他怀着悲愤绝望的心情跳汨罗江自杀。

第二、了解屈原的成就。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了解到人民的痛苦,对人民表示同情。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的方言,利用民间歌谣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体歌诗,后人称为“楚辞”体。他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以《离骚》最为著名。他的诗为后代所传诵,被译成许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第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⑶诗歌赏析——《离骚》的艺术成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学习时,可分析教材在中引用的诗句及释文,阅读其作品,分析其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等。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感情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6、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音乐欣赏活动:多媒体展示——曾候乙编钟、编钟相关的古曲

课后习题

相关阅读

中华文化的勃兴(2)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的勃兴(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中华文化的勃兴(2)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56完成以下问题
(一)孔子:
1._______晚期的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
2、教育上的贡献:

3.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4._________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老子: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晚期.
1.他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___里.
2.他的思想主张: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是什么?
2、百家争鸣出现的时间:______________时期.

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的勃兴”,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华文化的勃兴

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文字的演变,古代历法。医学成就。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48-52完成以下问题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________,也称___________.
4.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_______
5.战国时期.人们用_________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6______朝就有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
7.______朝,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_______.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______时期,测出一年24节气.
8.__________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的_____.____.____.____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9.屈原生活在_______末期的_____国.代表作_______.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______________.
10.春秋战国盛行的____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________最为珍贵.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这句诗是谁的作品?生活在何时何国?

(2).它的代表作是什么?

(3.)这句诗反映作者怎样的情怀?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孔子。

2、活学活用,百家争鸣:(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3、材料展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快速看书后回答:

①引文反映了谁的学说?出自他的著作_____。

②引文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③总结:这是朴素辨证的思想。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故事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知识结构:

1、儒家:孔子——“仁”的学说。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孟子——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2、道家: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5、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展示内容:

1、百家争鸣的时间,原因。

2、春秋时期:a、孔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学说,主张“”

反对和。

孔子创办,注意,教育学生要,要求学生要及时复习,以便。他的言论被整理成《》。

b、老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里。他善于从两方面思考问题。

c、孙武:兵家鼻祖,著有《》,这是世界上的兵书。

3、战国时期:a、墨子:学派创始人,主张“”“”,支持正义战争。

b、孟子:提出“”,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要求实行

,主张保护。

c、庄子:主张“”。

d、韩非: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实行,他提出建立。巩固达标:

1、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2、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到山东曲阜参观孔庙,当讲解员为他介绍孔子的思想核心时,他不断地点头称是。你认为讲解员介绍的“孔子的思想核心”应是

A.“无为而治”B.“仁”C.法治D.“兼爱”“非攻

3、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法治”

6、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墨翟B.孔子C.孟轲D.韩非

7、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8、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9、某同学在活动课上说出的下列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

(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归纳生成

1、儒家:孔子——“仁”的学说。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孟子——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2、道家: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5、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学生的思路实质是在当今的影视剧影响下的发挥。虽然我们也强调学生自己的认识,并可以联系影视,但上述情况脱离了我原来设计的思路,学生不去从正面分析,而是完全跟着原来自己看到的走了,鲜活的影视形象早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作?去引导学生?在强大的影视剧面前,苍白的说教和简单的教材内容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历史教师在充分享受历史剧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帮助时,还不得不和影视剧作一番争夺学生思维的“斗争”,还得想到要怎么去克服它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53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