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地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学案分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学案分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地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荒漠化的概念以及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图片,说出荒漠化的概念。
②通过相关图表、资料,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人为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荒漠化的发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自学检测,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石质荒漠化和______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1)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__________、过度开垦等。

本微课从选题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个案例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探讨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是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起科学发展观与环境观的思想意识。
微课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共由八组版面组成,向学生展示图片。从教学设计上,首先,通过一组图片,加深学生对荒漠化概念的理解和荒漠化类型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究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其次,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得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再者,通过三组图片展示直观形象地归纳出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最后地理老师总结归纳本知识要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二方面来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达到微课的教学目的。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教学反思]
JaB88.Com

精选阅读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授课教师:

上课题目: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等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

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讲述法、案例分析法课本、黑板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4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授的课程是一个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环境问题不外乎是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谁能告诉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详解,环境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原生态的环境当中,人们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气物,超出了环境本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对原生环境造成影响,就形成了环境污染;而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从环境中索取必要的物质资料,超出了环境本身的恢复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索取)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一课题就是有关生态破坏的一个方面-荒漠化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师讲述]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首先,我要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荒漠化,有谁能告诉我,在你们的映象中什么是荒漠化吗?[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到课本16页第一段第三行,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板书]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但是土地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一定过程演化而来的。

[板书]过程: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外力作用(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根据箭头方向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参与进来}

[教师讲述]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荒漠化的表现和类型

[板书]表现(三退)耕地退化-退化:肥力下降,保持水分、养分能力下降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谁知道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吗?[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种结果,沙漠化只是其中一种,就好比苹果与水果的关系一样。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画简图分析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根据课本内容以西北地区为例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请同学来回答下。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达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并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组合。

[教师讲述]那么西北地区的气候与植被有什么特征呢?思考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年降水量递减。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板书]气候:干旱,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

植被:自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师讲述]在了解西北地区的区域自然特征之后,我们现在来探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成因:首先,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大家思考下,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为荒漠化创造了基本条件,而这里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创造了物质基础,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其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板书]西北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1、干旱的自然特征2、气候异常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如果多年持续干旱,会导致地表植被受损,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而西北地区由于地形跟位置,夏季风影响自东到西递弱,降水也随之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山脉与青藏高原使得冬季风对西北地区影响更大,加强其干旱程度,所以形成异常的气候。

[教师讲述]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则起了决定性作用,据调查,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板书]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教师讲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

[板书]1、人口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

[教师提问]请看书本18页的图2.4,从图我们可以知道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三个过度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也说明了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教师提问]我想问下同学们,你们认为致使人们过度樵采、放牧、开垦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我们先看过度樵采。人口增长,使得燃料的需求增长。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同时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药材和发菜,严重破坏草场,加速荒漠化进程。

[板书]过度樵采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为了取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的放牧,远远的超过了草地的承载力,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草场的载蓄量降低。

[板书]过度放牧

[教师讲述]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以致西北地区的人们盲目的扩大了开垦规模,破坏植被,导致原本水源就不多的绿洲负荷不了紧张的生态用水,导致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板书]过度开垦

[教师讲述]人口增长过快会迫使人们不合理的拓宽农业规模,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终导致贫困饥荒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

三、总结新课(1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荒漠化的概念以及通过西北地区实例来分析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跟人为因素,而荒漠化的成因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大家下课后能根据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好好复习掌握。

四、复习巩固(4分钟)

对课本20页的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五、布置作业(1分钟)

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荒漠化成因和危害去预习好下一节课我们要讲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从容说课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这种威胁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故而被列为全球性的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界定,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0亿人受其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7.4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多。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1977年随着世界荒漠化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发展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战略和措施。经过20多年的整治,局部地区治理效果显著。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总体扩张的趋势还在延续,不断蚕食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直接制约着国家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教材以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了西北地区荒漠化(以沙漠化为主)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证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节主要有四个内容和两个大的活动。教材首先把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展现在我们面前,目的就是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来引导学生走近“荒漠化”,并给出了“荒漠化”的概念。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并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既然荒漠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只要我们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过程,因地制宜,依法治理,找到切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是可以防治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材接着讲述了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多年的成功整治模式,并以宁夏中卫县境内的沙坡头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本课蕴涵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和智能训练的功能。最后,本课的“活动”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知识的拓展。“活动”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它既是课本的总结和反馈,又是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认识的评价。同时,使学生对荒漠化在全球的分布和防治措施又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下列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和气候异常造成的。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西北地区尤以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为主。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强调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要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外力作用性质,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

以新课标理念教学为依据,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充实课堂学习,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开放式、宽松的探究空间。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片段:中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图、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状况、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西北地区干旱成因关系图、西北地区东西方向水热状况和自然景观演变图、西北地区荒漠按成因分类情况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状况表。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

附件1下载

附件2下载

附件3下载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法、讲解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

(2)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MP3等;

实验器材:一块木板、两个塑料垫其中一个垫子上有塑料小草、四杯沙子、两大杯清水、小电风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的自然

和人为因素

播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景观”视频

感受情境

创设情境

直观感受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

强调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

帮助学生

理解概念

演示实验:

1、把两杯沙子分别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2、把两块塑料垫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风扇,

让“风”吹拂“地面”(两块塑料垫)。

3、把另外两杯沙子再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然后把塑料垫放在木板上。

4、把木板垫起一定的坡度(30°为宜)。

5、用两大杯清水分别均匀地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观察思考:

1、哪种塑料垫上的沙子容易被吹走?

2、哪种塑料垫上容易“水土流失”?

3、沙质土壤上植被生长情况怎样?

植被的生长情况对土壤蒸发有什么影响?

4、土壤强烈蒸发的后果是什么?

5、(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

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哪种气候类型

影响的地区土壤干燥程度最高,

哪个地区土地沙漠化情况最突出?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对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影响

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气候、自然景观

教师用结构示意图总结干旱的自然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联系必修1,结合演示实验说明西北地区沙漠化过程是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生物、地貌各因素统一变化的过程。

回顾旧知

解答新知

指导学生分析图2.1~2.3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考题

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

识和能力

安排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

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师生互动: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分析加快荒漠化进程的人为因素(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对比总结荒漠化不同的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及主要危害

结合图2.5加深记忆

图文结合

印象深刻

新课小结

回顾重难点内容

课外思维拓展

分4小组,组内合作完成:1、石质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

板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挂图,同时用MP3播放《出塞曲》

新课教学: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学生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前收集的历史资料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原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和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2、演讲“满城尽是黄沙”,(说明荒漠化的危害和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结:

读图思考:读课本图2.12“黄沙掩埋下的丝绸之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①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②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①由四周流向中心。②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四周的高原山地,地形限制了河流的发育。)

读图思考:读课本图2.13,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干湿状况分布图”。

回顾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主要荒漠化分布地区。由荒漠化的因-→果-→对策-→措施-→我国的治理措施,由一般规律到具体国家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1)荒漠化防治的三个内容: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防治的两个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3)荒漠化防治的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受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一个有效措施:恢复而自然植被。

讨论: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2.治理措施。

回忆:荒漠化的三大人为因素,推理得出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3.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各族人民在与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因素的斗争中已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其中,沙坡头是治理荒漠化的典例。

读图指导:读课本图2.1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冬春季节这里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思考:①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

(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起畅通无阻。)

新课小结:引导学生完成本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图,以达到总结巩固的目的。

课外拓展:调查自己家乡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是否合理?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请你为家乡的土地、水资源、能源资源的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三个内容: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防治的两个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荒漠化防治的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受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一个有效措施:恢复而自然植被。

4.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治水;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治风、治沙;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治土地利用(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治能源利用;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治根本。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

1、背景:

⑴位臵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臵:深

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臵: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

用不合理

4、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

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42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