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学案鲁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学案鲁教版
标准
活动建议
l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l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l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l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l设置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问题。
l收集资料,调查本地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情况。
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较多的生活体会,也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在初中时就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进行比较说明。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地域联系方式有哪几种,并注意区分地域联系方式和交通运输方式。二是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三是地域联系方式的重要性。
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1.借助丰富的图片、文字材料、影音视频等资源分析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通过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结合身边鲜活的案例进行地域联系方式的合理选择。
3.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主要方式的作用及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交通运输本身,而是联系人类生产、生活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实现合理运输。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即将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难点。因为准确的判断需要对比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再综合货物的特点、运距、时间的紧迫性等多个方面,需要严密的思维过程。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地域联系方式有哪几种,各种地域联系方式对扬州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搜集家乡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一个“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表”。
教师协助各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课件制作、资料整理等。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知识梳理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二、主要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优点缺点备注
铁路运量大、速度、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造价、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速度、性和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
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管道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
差合二为一
导学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运输能力最强的运输网是()
A.公路运输网B.内河水路运输网
C.航空运输网D.铁路运输网
2.下列业务属于邮政通信的是()
A.订报刊杂志B.传真
C.汇款D.电话
二、填空题
1、读地理图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图,在表4-1-1中按单项指标分别填写几种运输方式的优劣(最优为1,最劣为4)特征。
表4-1-1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运输量(最大为1)
运输成本(最低为1)
运输速度(最快为1)
2、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请根据表4-1-2中货物的性质、数量特点和运输距离以及它们对时间的不同要求,分别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表4-1-2 合适运输方式的选择
货物种类和数量起点-终点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管道
150吨煤炭大同—鞍山
1万吨海盐天津—广州
一批电脑芯片硅谷—韩国
2吨活鱼无锡—南京
50000吨大米武汉—上海
1亿立米天然气新疆—上海
3、阅读课本关于“通信”的内容,将主要知识点归纳到表4-1-3中。
表4-1-3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比较
项目传递媒介传递对象主要业务网络组成主要影响因素
邮政
通信
电信
通信略
4、商业活动有哪些主要环节?阅读“阿尔卑斯”咖啡奶糖的有关新闻,并读图4-1-1“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每年都有大批年轻人选择在“五一”节前后结婚,因此4月份是各超市、副食品商店和糖烟酒批发店“阿尔卑斯”咖啡奶糖销售最旺盛的时节。今年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在春节后就开始从生产厂家那里大量收购和储存“阿尔卑斯”咖啡奶糖,并陆续往省内各地级市的糖烟酒公司调运,因此今年省内各地市场上货源充足,并没有出现象去年那样的脱销局面。
(1)填出图4-1-1中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和________,C.________。
(2)商业活动环节_____(填字母,下同)实现后,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商业活动环节_____实现后,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
(3)在商业活动中,商品借助_______媒介实现流通,成为沟通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
(1)填出图4-1-1中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和________,C.________。
(2)商业活动环节_____(填字母,下同)实现后,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商业活动环节_____实现后,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
(3)在商业活动中,商品借助_______媒介实现流通,成为沟通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三、综合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铁路在英国诞生后,国外铁路的发展,由于公路和航空运输的竞争,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然而,20世纪末,铁路又重新风光起来。
日、德、法等国都在磁悬浮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理论时速500~1000km的“磁悬浮”火车已接近了正式商业运营阶段。
常规速度为300km时速的法国电动高速火车从巴黎——布鲁塞尔的旅行时间减少到85分钟。意大利许多城市禁止汽车在城市中心地区行驶;法国不允许重型车辆星期天上高速公路;瑞士禁止28吨以上的货车翻越阿尔卑斯山;到2004年所有翻越瑞士阿尔卑斯山的货物都用火车运送。
30年来,日本高速铁路已运送30多亿乘客,无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法国TCV高速火车时速300km,从未发生因技术引起的行车事故。
美国的重载列车可运输货物1万~3万吨,由120~150节列车组成,长2~3km,无线遥控制动;美国出现集装箱列车,分上下两层。国外高速铁路与市郊车、无轨列车和城市地铁接轨,构成城市轨道客运网。
(1)分析铁路重新兴盛的原因。
(2)铁路的发展,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怎样的发展趋势?
(3)你认为我国的铁路发展与国外相比主要不足在哪里?
(4)请你谈谈我国铁路今后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前景如何?
2.将下面货物从起点运到终点,请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在表中空白处打“√”。
货物种类起点至终点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
两箱急救药品北京——拉萨
1吨活鱼郊区——市区
10000吨大米武汉——上海
10000吨钢材鞍山——哈尔滨
500000石油伊朗——日本
6.按下面表中排序的要求,将运输方式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以比较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的特征。
①海洋运输 ②铁路运输 ③内河水路运输 ④公路运输 ⑤航空运输
排序内容排列序号
(1)按线路基建投资由大到小
(2)按运载量由大到小
(3)按运价由大到小
(4)按速度由大到小
(5)按连续性由优到劣
(6)按灵活性由优到劣
(7)按劳动生产率由大到小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地理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一地理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
方式优点缺点备注
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
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
邮政通信—
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
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
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受到地形的影响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
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铁路线:
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
C航道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
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
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
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
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
典型的混合型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城市道路网
格局规划原则: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问题及改善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
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
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
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生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
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山区平原
形成沿谷地或交通线沿主要交通线
密度小大
效益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
组织形式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等
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最突出的表现是:
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原因:
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
进口大量初级产品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
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商品比较单一
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
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
国际金融:
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地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学法指导(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学法指导(一)
节内容概要和章节结构
本章介绍了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工农业产品是人类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也是人类最经常的经济活动。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其中,生产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最主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形式,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属于分配环节,商业贸易属于消费环节。基于以上原因,本章将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放在一起进行讲述。本章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第一节介绍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介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世界主要工业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介绍地域联系的形成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文章来源://m.jab88.com/j/1740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