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一部分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一、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81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
(板书)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分组讨论) 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板书)3.

(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84,并完成表格
历史时期生产力状况土地资源经济主体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人们已开始警悟。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共存的新关系。
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板书)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存在问题
2.途径
(小结)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分类
3.共性特征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部分 学案
学习目标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共性特征
2.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导学
一、认识自然资源
1.阅读图4-1-1,哪些图片反映的内容属于自然资源?
2.阅读表4-1-1,熟悉自然资源分类
3.思考:
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4.讨论: 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5.小结:完成下表

二、土地资源与
完成下表
历史时期生产力状况土地资源经济主体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课堂练习(略)

相关推荐

高一地理教案:《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使学生明确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影响。其次,使学生明确本节侧重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虽然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范畴,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第二,自然资源必须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这一影响教材配有“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加以说明。第三,以能源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因此分析其影响,不能忽视其 历史发展特性。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是在初中 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深化,因此有些在初中已具备的概念,在本节不再涉及,而是直接应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初中也已经出现过,本节再次提出,是侧重在资源在人地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为此配备了“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概括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口的发展有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自然资源正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最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时,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类物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理解;第二,能源属于自然资源,本节包括关于能源的内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因此这里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并强调其利用方式。

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突出了自然资源最重要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特点是讲述自然资源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资源的有限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可利用“量”的有限性;一定空间的有限性;一定时间内利用能力的有限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立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资源的无限性,是指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这里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挖掘资源潜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辨证的看待资源的有限性,对资源的利用前景充满信心。资源特点的第三和第四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对于地域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一般受水热条件影响显著,因此其分布具有地带性,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个地域的资源由于其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资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森林、土壤、野生生物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对于能源的概念及分类,教材主要强调了根据人类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划分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至于其他的划分方法,教材没有涉及,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另外对于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应使学生明确,一种能源在没有大规模利用以前,属于新能源,但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以及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新能源也就成为常规能源了。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 教学,应注意知识的迁移,教材中图像的运用,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 教学中注意与初中知识应有所区别,应将其深化,可以从分析教材中的示意图“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使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明确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另外在分析示意图时,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陆地自然资源”与“陆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说明,必要时,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并将利用方式细化,使学生对资源的分类能够更清晰。

对于“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实例,从对实例的分析入手,说明其特点。前两个特点具有辨证的关系,为突出这种关系, 教师可以列举同一类资源在不同技术条件或不同阶段利用状况的不同加以对比说明。“陆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分析某类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由此总结得出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此类资源或其分布环境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的其他资源是否会发生改变,由此得出“陆地资源整体性特点”。 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示意图,首先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气候及自然带等知识分析热带雨林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此得出地带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示意图,说明资源的整体性特点。

关于“能源”,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能源属于资源,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说明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是哪几种?世界广泛使用的能源的有哪几种?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中的能源是否已经被广泛利用?由此明确“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到“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关于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部分进行讲述。

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入手,说明自然资源就其自然属性看,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对人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史, 教师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实例,以能源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加以说明。使学生可以意识到对于 地理学科某些内容的分析,应从 历史思维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某类 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

【 教学重点】①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②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教学手段】多媒体素材库:①“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②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 教学过程】

(引课)人类对陆地环境的改造和影响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

引导学生分析陆地自然资源如何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由此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种类,以及自然资源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的平衡作用。

(阅读教材中“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表格)引导学生从表格中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并引导学生补充各类资源的利用方式。

( 板书)一、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列举实例如我国水能的利用或某种矿产资源的利用,说明“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由自然带的分布及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自然带整体说明“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 板书)3.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阅读“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怎样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出示几种能源的图片提问思考)我们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哪几种?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哪几种?新能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工业革命的发展 历史说明能源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 板书)二、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陆地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教材是陆地环境这个单元中最后一部分讲述关于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利的影响,学生对于前面各章节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 教学过程中重在对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另外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 教学中应注意列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例如对能源的利用,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了解我国能源的消费构成特点,由我国迁移到世界,并由此理解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帮助。

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㈠、认识自然资源
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e、气候资源

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⑵依据性质
b、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a、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b、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c、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一般具有地质规律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实例予以说明。
⑶数量的有限性
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源为例。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⑷利用的发展性
科技的进步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表现一、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方式越来越广泛。
承转: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承转:通过土地资源的分析和学习,我们知道土地资源正遭到不断的破坏。那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呢?
㈢、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阅读P85-86,
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1、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则?
持续性原则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
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
巩固练习
3.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自然属性
2.经济属性
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源
⑵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⑶数量的有限性
⑷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教学反思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㈠、认识自然资源
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e、气候资源

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⑵依据性质
b、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a、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b、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c、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一般具有地质规律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实例予以说明。
⑶数量的有限性
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源为例。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⑷利用的发展性
科技的进步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表现一、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方式越来越广泛。
承转: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承转:通过土地资源的分析和学习,我们知道土地资源正遭到不断的破坏。那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呢?
㈢、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阅读P85-86,
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1、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则?
持续性原则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
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
巩固练习
3.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自然属性
2.经济属性
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源
⑵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⑶数量的有限性
⑷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教学反思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同特征;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二、预习内容
一、认识自然资源:
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属于自然资源的有源

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__________从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自然资源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______、土地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或生产情况看,可分为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
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4、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阶段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阅读P85-86,
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

(1)概念:。
(2)内涵:
(3)原则:
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
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则?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⑵
⑶⑷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
的是()


3.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属性?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天然)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即有用),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源,但由石油加工获得的汽油、柴油、煤油等就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再如雷电等尽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但由于目前仍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不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或生产情况,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并不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如矿产资源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可再生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如果它们的资源环境遭破坏,或者利用速度超过了更新速度,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3.土地、水、生物等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有地带性规律。而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还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有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分布规律,如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则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4.按照能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可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多年来就大规模利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是指近若干年才开始使用的能源,或过去利用过,后来被取代了,现在又有了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是相对而言的。一种能源在它没有被大规模利用以前都属于新能源,但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和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能源就变成常规能源了。
三、自然资源的特征?
表现举例
分布的不平衡性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我国北方多煤矿、南方多磷矿,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山地多、热带多、水分多,西北光照强、风力大,西南光照少、生物种类多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热量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数量的有限性矿产资源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以能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正推广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四、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1.采猎文明阶段:人类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来求得生存,总体上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2.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数量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则可以不断发展和提高。?
拓展延伸?
1.土地资源和耕地?
土地资源是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能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土地,是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是一种自然综合体。耕地是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已开垦为农田,并在其上种植作物的土地。
2.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水资源。水是地球上人类及一切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主,水资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分布,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农业文明时期,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水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的地方,农业发达,人口聚集,生产力发展较快,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大都分布在大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故人们称之为“大河文明”。?
工业文明阶段,城市人口增多,工业规模扩大,水资源成为影响城市分布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由于用水规模的扩大和水体污染的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问题?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因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2.适度开发,利益兼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其次,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拓展延伸?
我国的荒漠化?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荒漠化问题已十分严峻。而造成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水蚀及工矿和交通基本建设不当。结合我国各地的水分条件差异不难得出,我国的北方地区以风蚀为主,南方以水蚀最为严重。北方地区因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而造成的植被破坏,又是造成荒漠化的直接原因。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据下列概念的相互关系,确定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部分依次代表的是()
A.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C.自然资源、能源、石油
D.淡水、河水、自来水
2.当今世界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海洋资源开发
B.控制对资源的开发
C.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D.扩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
3.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阶段——土地资源
C.后工业化阶段——气候资源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读下表,完成4~5题。
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04%25.40%
③6.14%26.01%31.19%
④8.14%7.64%12%
4.序号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5.序号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以下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⑥改良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②④
B.③⑤
C.⑤⑦
D.①⑤⑧
目前,中国队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和石油代替产品。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烧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完成2-3题。
7.生物能源与石油()
A.本质来源相同
B.均属清洁能源
C.均属可再生能源
D.分布地区一致
8.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来源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0题。
材料一: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1.969亿吨,逼近2亿吨。从开始进口到进口1亿吨,中国用了11年时间;从进口1亿顿到逼近2亿吨,却只用了3年时间。中国目前已成为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称,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回落,故决定自2009年1月15日起对气、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
9.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状况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缓和
B.保持当前状态,长期存在
C.趋于尖锐
D.无法预测
10.面对当前石油供需形势,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快国内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 ②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 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④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抑制石油消费的数量 ⑤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海外石油生产基地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1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有名的黑土地,土壤中腐殖质丰富,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由于长时间掠夺式利用,原本肥沃的土地,肥力已经下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有所下降。
材料二:历史上,黄土高原不少地方林深草密,生态良好,后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的含量,造成了土壤退化或沙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以上两例现象,都是________的结果,其中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持土壤肥力,人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1.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如何实现: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退耕还林、解决当地居民的能源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建设及时恢复地表等
1.C2.C
3.B4.A
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1.D 2.C 3.D 4.B 5.B 6.A 7.A 8.C 9.C 10.D
11题答案:(1)人类不合理活动(或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长时间掠夺式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 过度开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
(2)在利用土壤的同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养用结合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1、知识目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情感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用途分:主要包括___资源、___资源、___资源、___资源、
___资源。 
以性质分:非可再生资源:如___资源。可再生资源:如___资源。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①分布的____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存在___或___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各种可再生资源受____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规
律。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资源间的___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
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____资源之间表现得万为突出。 
③数量的____性: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数量将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不断__
_。各种可再生自愿虽然可不断再生,更新获或循环,但数量也是____的。
④利用的____性:随着_____进步和_____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
的利用范围合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将不断___。
3.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____、____为生。这时
土地的____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____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较大。
(2)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以____和____为标志的。这时土地
的_____和____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_____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
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______的大量使用,使土壤和土地退化越来越
严重。土地的_____和_____,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4.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______和______,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②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_______能力。其次,人类要将____利益与____利益、____利益与____利益结合起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______的保护。


一.填空题
分析以下资料,以下资料分别说明了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一)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远景储量有9000多亿吨,而可利用的精煤储量仅570亿吨。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的80种矿种中,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只有20种。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量仅占可开发量的5.5%。-----------------()
(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尔文卡尔发现在许多大戟科植物产生的一种乳状液体中,含有40%左右的类似原油的碳氢化合物。他认为,选择高产量的品种种在荒地上,估计每公顷可提取相当于650桶石油的原料。大戟科种子榨出的油经化学分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经催化裂解后,可产生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新西兰计划到公元2000年可全部用植物石油替代当前的石油。而在德国还兴建了一座以芒属植物、白杨、柳混合物和秸杆植物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三)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料的历史,是一个品种和类型不断扩大和增加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来尤为迅速。如稀土、铀、钽、铌等矿石在40年代都是没用的,50年代成为重要的矿种。现在稀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玻璃、陶瓷、电子、核能工业以及轻工业、医学、农业等方面,铀则成为现代军事、能源工业的重要资源。-----------()
(四)过去人类一直是着力开发利用出露地表的和地壳表层的矿产资源,钻探深度不过几千米。50年代以来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人类的钻探深度已突破万米,并在日益加深。---------()
(五)中国的水资源总最为2.8万亿立方米。中国的草地面积达3.2亿公顷,人们可以利用的约占70%,达2.2亿公顷。-------------------------()
(六)阿斯旺水坝修建前,尼罗河河水将上游大量的含有腐殖质的泥沙带到下游,使得下游农田非常肥沃。截流建坝后,泥沙少了,下游的农田因缺乏肥料而逐渐变得贫瘠。当地盛产的优质棉花大量减产;河流的人海处由于没有泥沙作补充,海岸逐渐被海水侵蚀,海水的倒灌使一些村庄被海水淹没。阿斯旺水坝拦截了鱼儿的食料,因而使下游的水产品产量由每年1.8万吨下降到每年500吨。----------------------------()
二、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为人类提供陆地自然资源的是()
A、电闪雷鸣 B、海水涨落C、火山喷发D、温泉沸泉
2.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滩涂、荒山、戈壁、沙滩均不属于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也有地带性规律
D、目前地壳中的铁、镍元素也是自然资源
3.我国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要()
A、在内蒙古建立磷矿基地
B、在苏、浙建立稀土工业基地
C、在鄂、滇、黔建立稀土工业基地
D、以山西为中心建立能源、重化工基地
4.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D. 生物资源
5.有关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B.土地就是土壤
C.荒漠、滩涂不属于土地资源D.湖泊不是土地资源 
6.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铝土矿B.钢材C.稻谷D.雷电
7.下列自然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煤炭资源B.水资源C.森林资源D.矿产资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是由陆地环境提供的
B.人类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
C.一种资源发生变化,不一定会使其它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
D.我国的资源优势是自然资源总量,但资源类型不全
9.影响可再生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热条件C.洋流D.地质作用
7、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
A.自然环境B.农业生产C.自然资源D.自然条件
10.关于陆地能源资源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照能源资源的属性,一般可以把能源资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B.今天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
C.随着技术的进步,能源资源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D.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1.西南山区山高谷深,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采取“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使森林充分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C.建设旅游区 D.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12.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不同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
13.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规律,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金、银、铜等内生矿――沉积岩地区
B.煤、石油――沉积岩地区
C.天然气――岩浆岩地区
D.铁、锰等――变质岩地区
14.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了人种的分布
B.陆地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有限的
C.陆地自然资源中的能源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
15.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
A.使不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
B.使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C.使能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加
D.使能源消费的结构趋向单一
 三、综合题
1.读“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数量

1980 2000 年
(1)、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森林资源,则解决的办法是:
(2)、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矿产资源,则解决的办法是:
2.阅读以下资料:
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10%,全国木材产量的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地。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
 ②
的1200万公顷减少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减少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

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好的效益。 ④

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反映出自然资源的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80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