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大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等值线专题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等值线,解决相应习题

重点、难点
等值线的判读

考点及考试要求
学会应用应用等值线解决有关习题
教学内容

专题一 气候的形成因素及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判断
1.知识联系法说明气候的形成因素
2.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地带性分布
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带性规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①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②三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③亚洲和北美洲是拥有气候类型最多的大洲,各有11种。
④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是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都有)。
(2)地方性分布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
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专题训练
3.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气候分布区。
(2)影响C所在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多选)()
A.大气环流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洋流D.纬度位置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比较图中A阴影区域比B阴影区域范围大的原因。

(5)图中a、b、c、d、e、f、g、h、i都是所示区域的港口城市,其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阴影区大致分布在中、低纬的大陆东岸可判定其表示季风气候区。第(2)题,C所在地形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形成)和纬度位置(决定温度带为“热带”)的影响。第(3)题,D处于印度半岛
西部,其干旱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第(4)题,可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四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5)题,北半球的季风气候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同期。
答案 (1)季风(2)ABD(3)热带沙漠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4)①A所在的北美洲陆地面积比澳大利亚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②B所在区域有山地(大分水岭),阻挡了海洋气流的影响范围;③墨西哥湾暖流势力比东澳大利亚暖流规模大;④墨西哥湾深入北美洲南部。
(5)a、c、f、i

4.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图中箭头为
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是西南风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D.②是冷性气流
(2)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是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高山气候
解析 第(1)题,①②两股气流相遇后,①在锋面之上,说明①的气温较高,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位于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②为来自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是冷性气流。第(2)题,①气流为盛行西风,在其终年影响下可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半年受其影响(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可形成地中海气候;一些高山如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虽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迎风坡),但由于海拔高形成高山气候。
答案 (1)D (2)B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图中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因是。P、Q两地7月的气候特征分别为:P ,Q。
(2)阿拉伯半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纬度位置相当,但二者气候差异十分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通过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同非洲各国可以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
解析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年均温较高,西岸相反;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暖流的影响,再加上地形的作用,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阿拉伯半岛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P、Q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只不过分属南北半球,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两地气候特征截然不同;我国同非洲各国的合作主要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
答案 (1)洋流性质的差异(或①地附近有暖流经过,②地附近有寒流经过)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2)阿拉伯半岛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有暖流经过,加上地形作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有丰富的铁、有色金属、石油等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非洲发展经济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密集型企业需要向外转移,非洲在经济发展的前期需要引进外来投资。
专题二 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及天气图的判读
1.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弯曲方向判别
①口诀法口诀:“一陆南”,谐音记忆为“一路难”。即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此外,还有“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等口诀。此方法主要运用于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由于便于记忆,运用方便,并且无需考虑南、北半球,故掌握此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如图1是“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则A、B两地何处为陆地,何处为海洋?此类问题,无论如何变化,无非两种形式:一是给出时间条件求地点,二是给出地点条件求时间。这两种形式的问题都可以用“一陆南”等口诀解决。此题按常规方法解答比较麻烦,很容易出错。而利用口诀“一陆南”,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显然A为陆地,B为海洋。如果已知A为陆地,B为海洋,仍然可用口诀“一陆南”,快速判断此时为1月份。
②辅助线法
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它不仅可以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还可以拓展到解决其他等值线
的弯曲问题。如图2为“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数值上甲乙丙,要求判断洋流L的
性质。判断步骤如下:
Ⅰ.设L与乙等温线相交于a点,则a点的温度为乙;
Ⅱ.过a点作乙等温线的切线与甲等温线相交于b、c两点,则b、c两点温度为甲;
Ⅲ.显然a点温度高于b、c两点(乙甲),即a点有暖流经过(增温)。此法看上去很复杂,实际运用起来却非常方便。同时,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等高线、等压线、等盐度线和等地租线等的弯曲问题。如图3为“等高线分布图”,要求判断虚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可依据以上方法作辅助线与等高线相交于b、c点,如果a点海拔低于b、c点,说明此处低于两侧,故为山谷;如果a点海拔高于b、c点,则此处高于两侧,故为山脊。
(2)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弯曲主要有向低纬凸出和向高纬凸出两种情况,但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
来主要有:在暖流经过或地势低或夏季大陆或冬季海洋或暖锋经过区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而在寒
流经过或地势高或冬季大陆或夏季海洋或冷锋经过的区域,等温线则向低纬凸出。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气压场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图)
气压系统特征注意点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则说
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小。
(3)判断风向: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4)判断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多晴天。
③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温暖湿润。
④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寒冷干燥。
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
大;反之则较小。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某一月份各等降水量线沿某方向的变化趋势,实质上反映了该地区降水量沿该方向的递变规律。
③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也相应递减。
(2)微观看特殊
①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
坡,反之为背风坡。
②闭合的等降水量线。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
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
③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故降水多(“雨岛效应”)。
4.天气系统图的判读与绘制
(1)天气系统图的判读
天气系统图主要包括气旋、反气旋图和锋面系统图;从不同角度看,天气系统图又有平面图、剖面图和立体图之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类型基本图形判读说明
平面
图气压系统图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锋面系统图
线上面“黑三角”和“黑半圆”的凸向均指示锋面移动方向


图气压系统图
低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锋面系统图
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的冷气团作后退移动,其箭头与锋面之上的暖气团移动方向大致相同,冷气团一侧常形成一个小环流;坡度较大的(如图1)为冷锋,较小的(如图2)为暖锋;雨区主要在锋后的(如图1)为冷锋,在锋前的(如图2)为暖锋

立体
图气压系统图
图中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近地面是高压时,对应的高空是低压,反之亦然;高空由于受到的摩擦力小,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较小
锋面系统图
注意分析锋面覆盖区域的宽度、高度,以及雨区的宽度;锋面一般分布在低压槽附近

(2)天气系统图的绘制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绘制天气系统图的内容主要有等压线、锋面、风向、雨区等。由于天气系统图的综合性强,许多同学感到难于绘制,因此,我们以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图的绘制为例,分步讲解,帮助同学们由浅入深地掌握其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①绘制等压线:绘制的方法是极值法,即先找出最低气压值(如图1中996hPa)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然后找出最高气压值(如图1中1004hPa)各点,也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最后绘制余下各点。绘好的等压线如图2所示
②绘制锋面:
在等压线分布图中,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中各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的连线叫做槽线。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如图3中的AB和CD处。这是因为在低压槽AB、CD附近风向发生突变,使得E处和F处、G处和H处风向不同,气流性质也不一样,不同性质的气流在低压槽AB、C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了锋面。锋面位置确定后,再根据锋面都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的特点,确定向偏南方向运动的AB为冷锋,向偏北方向移动的CD为暖锋,并绘制相应的符号,如图4。
③绘制风向:
根据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确定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如图5中,F处的风向为西风,G处的风向为东风,E、H两处的风向为西南风(判断风向时注意图中的指向标)。
④绘制降水区域:
由图5可知,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略有不同。因冷气团密度大于暖气团,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下方,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一侧,降水区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图中在G处会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在F处会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另外,气旋(低气压)中心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降水区域,如图6。

专题训练
6.2009年11月初,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了明显降水过程;华北某些地区降雪量更达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值。下图为“我国及周边地区11月6日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后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2)图中虚线M、N表示的两个锋面中,表示暖锋的是,表示冷锋的是。
(3)若图中锋面N快速移向乌鲁木齐,未来48小时乌鲁木齐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4)下表为该日武汉、太原、沈阳和海口四个城市的风的状况,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把四个城市的名称填
入下表。
城市
风向西北风无风偏东偏北
风力1级0级2~3级转3~4级1级
解析 第(1)题,根据同一图上相邻等压线差值相等的规律,可确定甲地周边封闭等压线的气压值为
1025hPa或1030hPa,然后再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定甲地的气压值范围。第(2)题,根据锋面气旋气流运动特点可确定M、N表示的锋面类型。第(3)题,随着中亚地区锋面气旋的移动,冷锋N将使乌鲁木齐未来48小时天气发生变化。第(4)题,根据风力大小和风向判定城市。太原附近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海口北面气压值高于南面,为偏北风;沈阳为西北风;武汉可能处于两条1030
hPa的等压线之间,没有明显的风。
答案 (1)1030hPa~1035hPa;1020hPa~1025hPa(2)M N(3)天气转阴,出现大风、降雪天气,随后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4)从左到右依次为沈阳、武汉、太原、海口。
专题三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和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1.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河流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即补给类型)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
水库的调节作用
(3)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方法
①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量,特别是对纵坐标应更加注意,要看清它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②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确定汛期、枯水期。
③统计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补给的形式。
(4)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①东部季风区(华北地区)
降水集中在7、8月,故汛期为7、8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本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东北地区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严寒,积雪深厚,春季积雪消融,4、5月份出现第一次汛期(春汛);7、8
月份夏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③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冰川消融量随气温的增高而增加,故该地区河流7、8月水量最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河川断流;由于冰川融化量有限,加之蒸发强烈和下渗量大故该地区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250m3/s。
④南部沿海地区
每年5月因夏季风带来降雨,出现第一次汛期;该地区8、9月份多台风雨,故出现第二次汛期;本地区纬度低,又濒临海洋,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所以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水位差较小。多数河流是由多种形式补给的,如黄河夏秋时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时又有融雪水补给,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

2.潜水及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潜水等水位线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①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因此,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②潜水面的坡度。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③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④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如甲图:a为潜水补给河流,b为河流补给潜水,c则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左岸则河流补给潜水。⑤合理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如乙图:图中1、2、3是水井,4、5是排水沟。显然1、3布设水井是合理的,而2不合理,按5布设排水沟合理,而4不合理。
专题训练 
7.下图中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距为8m;实线表示等高线,等高距为10m。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a、b分别为()
A.20、28B.20、12C.40、28D.40、12
(2)图中A处潜水的埋藏深度是()
A.6mB.9mC.10mD.29m
(3)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分别是()
A.向东流 河水补给潜水
B.向东流 潜水补给河水
C.向西流 河水补给潜水
D.向西流 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a为20m,b为12m。第(2)题,A处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当地海拔和潜水位的差值,即为10m。第(3)题,据等高线弯曲状况可以判断河流向东流,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所以河水补给潜水。
答案 (1)B (2)C (3)A
8.读“我国淮河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年径流深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径流与气温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气温升高,径流减少B.气温降低,径流减少
C.气温升高,径流增加D.气温降低,径流增加
(2)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径流与降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降水增加,径流减少B.降水减少,径流增加
C.降水增加,径流增加D.降水减少,径流减少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面状图中右下角的端点对应的温度高,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小;其左下角的端点对应的温度低,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大。因此,可判断径流与气温呈负相关。第(2)题,本题判断方法与上题相同,可以选取面状图右上角和右下角的端点来进行比较,右上角的端点对应的降水多,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大;右下角的端点对应的降水少,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小。答案 (1)AD (2)CD
解题技能等值线型选择题

(1)等值线是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等值线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
(2)等值线图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
(3)等值线判读图选择题充分利用图像考查主干知识,命题取材广泛,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成为高考的重点。

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气温距平(单位:°C)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1)~(3)题。
(1)若A地1月均温是5°C,则B地1月均温最有可能是()
A.-16°CB.-14°CC.-11°CD.-7°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岸受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B.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C.西岸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气温距平较大
D.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气温距平较大
(3)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与A地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解析第(1)题,利用A地1月均温5°C,结合A地的气温距平为8°C,可算出50°N的月均温为-3°C,而B地的气温距平为-8°C,可算出B地1月均温为-11°C。第(2)题,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气温偏高,为正距平;东岸受强大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负距平。第(3)题,图中A地处于50°N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四幅气候统计图中B图情况相符,因为B图中最冷月均温在0°C~10°C之间,最热月均温在15°C左右,年温差不大,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不大。
答案(1)C(2)C(3)B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2)题。
(1)P、Q、R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A.713、714、715B.711、712、713
C.715、713、714D.714、711、713
(2)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D.流水堆积地貌
解析第(1)题,图中虚线往往是由于存在上覆山体所致。图中等高线P、R皆为实线,其他等高线都存在部分虚线或全部为虚线,这说明P、R为上覆山体的等高线,海拔较高,存在虚线的部分山体海拔较低。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海拔较低山体中Q等高线海拔较高,为713米;上覆山体中,R等高线较低,为714米,P等高线为715米。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山腰部分周长较小,上覆山体较大,应为蘑菇形态地貌,这最有可能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风蚀蘑菇地貌。
答案(1)C(2)A
规范答题把握关键信息

图1为“欧洲西部地形和1月份0℃等温线分布图”,图2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1)据0℃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为(西部高,东部低)。(2分)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C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原因。(2分)
(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乳畜业)
(3)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图2中的(甲)
(甲、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
(4)从气候方面比较A、B两地发展“时鲜业”的不同。
(A地比B地纬度低,热量好,产品质量好。)
(本题共10分)
(1)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本小题2分。答出变化趋势且正确者得2分;其他酌情扣分或不得分。)(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1分),适宜发展乳畜业。(本小题2分。按要点给分,缺失一要点扣1分。)
(3)地中海气候(1分)甲(1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1分)(本小题3分,按要点给分,缺失一要点扣1分。)(4)A地比B地纬度稍低(1分),热量较丰富(1分),产品上市比B地早(1分)。(本小题3分,按要点给分,缺失一要点扣1分。)

从阅卷过程可以看出,由于该生在答题时对问题的叙述不准确、不完整或不规范造成每小题均有失分,从而使本题得分不高。单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该生不能准确认识冬季欧洲西部气温的分布规律;不能认识优质牧草是西欧发展乳畜业的直接条件;对气候影响欧洲西部“时鲜业”的表现认识不足等。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复习备考中加强基础性知识,例如气候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影响的落实与巩固。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关系能否完整而准确解答试题的基础。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时,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所有图文材料及设问要求,要注意把握题目提供的关键信息,不得放过任一文字甚至标点符号。例如本题题干中“欧洲西部”、“1月份”、“0°C等温线”及“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就提供了地区范围、时间及地理要素等信息;再如第(1)小题中的“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而且要求“依0°C等温线走向”回答,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回答出气温的“分布规律”,仅答出气温高点和低点不能得全分。总之,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其他能力提高的前提,望复习时加以重视。

相关推荐

大气组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气组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地理(第2讲)
 
[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2大气的热力状况2.3大气的运动
二.目的要求
 虽说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乃是地球表面厚厚的大气层棗大气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对地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2.大气的各组成物质对生命活动和地球环境的影响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全球的热量平衡状况
 5.大气运动的原因及其基本形式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低层大气各组成物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布
 3.大气的热力作用
 4.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教学难点: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方法指导]
 1.本讲各课教材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知识头绪较多,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应抓住问题关键,逐步展开分析,层层递进,既要看到其因果联系,又要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如:
 (1)关于大气在垂直方向分层特点的分析,只要掌握了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特点,其它特点也就迎刃而解,而且记忆也比较方便,现以对流导加以分析:这一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不断降低,也就是说,地面较热,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这样的大气比较不稳定,因为近地面大气受热,不断膨胀上升。而高空大气受冷,不断冷凝下降,从而形式空气的对流运动。地面温度越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即对流上升)的高度也就越高。由于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因纬度而有差异,从低纬(高度达17-18千米)向高纬(高仅8-9千米)地区递减;同时,正因为空气的对流运动,把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温度的降低,水汽冷却凝结,容易成云致雨,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而人类主要生活在近地面,即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这一层发生的所有天气现象,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以说,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2)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分析:一是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的路程越短(见图a、b)被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等途径削弱得也就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越多,反之越少;二是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面积就越小(见图Ⅰ、Ⅱ),
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
而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相应地
地面温度、气温也就偏高,因此,这
不仅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之一。同时也是夏季(北半球)气温
较高的原因之一。 
 2.注意学科知识、初高中知识的交叉渗透,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大气运动既是知识重点,同时又是知识难点,教材首先分析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棗热力环流,虽说运动形式是最简单的,但知识内容并不简单,因为它牵涉到一个较难弄清的概念棗气压,对这一问题,应从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比较,从面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
 (1)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它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大气压力(重量)。而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节都已分析到地球大气密度有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特性,密度递减,也就意味着单位体积的大气重量也随高度而递减,气压亦有相同的变化,即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不断降低。
 (2)既然气压有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特征,因此,再在垂直方向比较气压的大小也就显得毫无意义,而书本或平常生活中所见(听)到的高低气压则应倾向比较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值的大小,当然,它也与气体密度有关,而气体密度又与气温有关,以近地面为例,气温高的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的气体密度比同一水平高度其他地区低,相应地气压也就比周围地区低,形成低气压,而冷的地方则形成高气压。
 (3)压强的单位应为帕(pa),但1个大气压为1.01×105pa,因此,为计算、使用方便,把气压的单位统一成百帕(hpa)。即1hpa=100pa。这样,一个大气压即为1010hpa,计算、使用都较方便,因此以后,如不作说明,都应把气压的单位看作hpa。
 3.化繁为简,层层叠加,掌握问题实质,搞懂难点,把握重点。由于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有的地方形成高压,有的地方形成低压,从而产生气压差,形成气压梯度,在气压梯度的作用下,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棗水平气压梯度力(见教材P37图2.11),由图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原始风向也应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但这种方向的风并不存在,因为在自转着的地球上,大气一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这个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在北半球使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这两个力的相互作用下,大气的运行方向(风向)与等压线相互平等(见教材P38图2.12),此时风向不再偏转,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如再偏转,将使大气从低气压向高气压运动,和前面相矛盾,二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此时两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体将保持原有运动方向。只不过这种风向只有在高空才可见。因为近地面的大气,在运行过程中还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图2.13)即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比,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而且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的地区,风速越大,反之则越小。
附表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
 
作用在大气上的力 
力的方向 
风向 
对风速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个力作用,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低压是影响风速大小的主要因素,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二个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对风速无影响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三个力共同作用时,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降低风速,或者说,摩擦力与风速成反比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约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99%的是()
 A、氧和二氧化碳B、氧和氮
 C、氮和臭氧D、二氧化碳和臭氧
 2、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D、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气旋和反气旋B、风C、大气环流D、热力环流
 4、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大气逆辐射减弱B、云层反射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D、云层散射作用增强
 5、由于大气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②夏日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③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④深秋的晴夜往往出现霜冻
 ⑤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⑥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A、①②⑤ B、①cc⑥ C、②④⑥D、①③⑤
6、关于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C.白天和夜晚都能增加地面温度,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D.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7、下图哪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

 8、近地面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B、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D、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
 9、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
 关于下列风向、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风速较小,吹偏南风
 B.A处风速较小,吹偏南风
 C.B处风速较大,吹偏北风
 D.A处风速较大,吹偏北风
 10、在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中,
 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abdc
 C、bacdD、badc
 11、下列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的是()
 A、水汽B、固体尘埃
 C、臭氧D、氧和氮
 12、热能在以下五个环节中的传递顺序应是()
 ① 地面温度② 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辐射⑤ 大气温度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13、大气臭氧层()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惟一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14、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二.填空题
 1.低层大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2.大气中的_________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大气中的氮是地球上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作用,其中吸收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4.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为_________的________区,它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为此,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__(短、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因其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分,因而与太阳辐射相比较,地面辐射被称为________辐射。
 5._________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三.读图分析题
 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2)依据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3)图中a、b、c分别代表大气垂直分层代号,图中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的垂直分布状况。
 (4)图中b为________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5)a为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_层,对高空飞行最有利的是
_________层(填名称)。
 2.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在图中画出一条槽线和一条脊线,并填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2)A、B两点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A、B两点的风向:A点__________、B点__________
 
[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B 2、A 3、D 4、B 5、B 6、A 7、D
8、D 9、B 10、B 11、B 12、C 13、D 14、D
 二.填空题
1、干洁空气、水汽2、氧、生物体 3、反射、散射、选择
4、0.4~0.76微米、可见光、短、红外线、长波
5、冷热不均、气压差异
 三.读图分析题
1、(1)地面温度太高(2)温度、密度、对流层、平流层
 (3)温度(4)平流、增加(迅速上升)、臭氧
(5)对流、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6)对流、平流层、对流层
 2、(1)图略(2)A点、A点等压线较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3)偏西风偏南风

大气运动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气运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

重点、难点
热力环流原理理解和运用

考点及考试要求
1.大气的受热过程的运用
2.热力环流原理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例2.(04全国)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m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1)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对流层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A选项中,3000m范围内气温下降达30℃以上;平均每1000m下降10℃左右,高于气温垂直递减率。C和D选项中,6000m范围内气温下降大于50℃,气温降低速率也高于垂直递减率。B项中3000m到6000m,高差为3000m,气温下降达20℃左右,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2)①图中近地面气温20℃左右,按理论垂直递减率5000m高度应为-10℃左右,实际在-30℃左右,低于理论气温,接材料所示,飞机在此层不能平稳飞行。同时②、③两图也不符合题意。④图中,地面气温10℃左右,5000m高度理论气温值应为-20℃(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上升5000m共下降30℃),实际气温值为-10℃,高于理论气温值,故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
答案:(1)B(2)D
答案:
1—5:DDABC
6—10:DDBDB
11—15:DCCBB
16—20:ADDAB
21

22.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
A.与等压线垂直B.与等压线斜交
C.平行于等压线D.呈漩涡状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B.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差异
C.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D.各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
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大气环流B.季风环流C.低纬环流D.热力环流
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面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D.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
B.空气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7.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C.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D.气压梯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8.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9.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
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
10.下图为等压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11.关于影响大气运动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又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2.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
13.在下图所示的热力环流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二、综合题
14.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环流,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B、D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A、E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E、F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A、C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
(3)如果此处代表城市与郊区的环流,那么A、B、C三处为城市的应该是___。考虑到城市风所携带的污染物对郊区的影响,卫星城应建在________之外。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低的地方一定是高压,气温高的地方一定是低压,全球都是如此
B.同一地点,高空气压高于近地面气压
C.一地受热会相应形成低气压
D.图中的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15.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②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其方向是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关系是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此图表示的是__(南或北)半球,理由_____________。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原因是___________。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A到B过程中总量约减少一半,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D三种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______,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
(3)相对于太阳辐射来源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又称为______辐射。
17.读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点气压相等的是____,气压最高的点是___,气压最低的点是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气流下沉的是___。(3)标出热力环流方向。

天空的颜色
仰望天空,你所看到的颜色就是太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散射后形成的颜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光要穿过一层比太阳高挂时更厚的大气层,更多的蓝色光线在到达你的视野之动就已经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所以此时的太阳看起来呈红邑,周围的云朵也被映射得绚丽多彩。
思考:
为什么火山喷发出的颗粒物使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变得更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D 7.B8.A 9.D 10.B 11.C 12.B 13.B

二、综合题
14.(1)热力 地面受热不均
(2)B A E C
(3)A 城市风 环流
(4)CD
15.(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2)垂直 指向低压
(3)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
(4)斜穿等压线 北 风向向右偏
(5)N 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6.(1)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CDB BDC
(3)长波 大气逆
17.(1)①③⑤ ② ④
(2)A B
(3)略

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在引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学过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的运动特点。在学生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后,运用教材提供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逐步分析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不同高度大气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区出现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会出现热力环流现象,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到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示例

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多媒体资料库

(引课)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空气受冷热不同,其运动有何不同?→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运动,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导致大气密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高低不同→空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环流。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
(板书)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并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板书)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力平衡的风向”示意图或教师展示二力平衡的动画过程)教师讲解二力达到平衡的过程中,风向如何偏转,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的特点,并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的大气运动中,这种风向只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而在近地面,必须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因此风向是在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后才可能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闭合等压线中三力平衡时的风向,并引导学生总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空气运动的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因此教师的讲授较为重要,虽然本课教师的讲授较为突出,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使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节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大气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大气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2大气圈、天气和气候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4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5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6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理解气压系统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层分为__、__和__。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__、__等组成。干洁空气由__、__、__、臭氧等组成。
2、对流层:空气的绝大部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⑴温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⑵大气运动:_______。⑶天气:_______。⑷与人类的关系:_____。
2、平流层:
⑴温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⑵大气运动:_______。⑶天气:_______。
⑷与人类的关系: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
3、高层大气: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次。
电离层:具有______的作用。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__、__和__。
 ⑴吸收具有__性,__层的__和__等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层的__吸收太阳辐射的__。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⑴地面辐射是_____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⑵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____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同时又以_____辐射形式向地面辐射大部分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7、热力环流:
⑴原因:。
⑵形成:近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要求:图上标上冷热、气压高低、画上垂直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

8、常见的热力环流:
⑴海陆风:
①原因:②形成:③影响:______
9、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即风向):
 ⑴高空大气受___和___共同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_____。
⑵近地面大气受_____、___和___共同影响,风力与等压线成一个_____。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10.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因素:
 ⑴热力因素:近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赤道附近地面受热,形成______带,高空形成______带;极地地区低温寒冷形成______带,高空形成______带。
⑵动力因素:南北纬30°附近地面,因高空气流积聚被迫下沉,形成______带。南北纬60°附近地面,因南北两方各有一个高气压带,形成相对的______带。
11.气压带和风带:
气 压 带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风带分 布风向对气候的影响
北 半 球南 半 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1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⑴移动原因:____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⑵移动规律:北半球而言,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
13.海陆热力差异:
 ⑴夏季大陆高温,形成____气压;海洋____温,形成____气压。
⑵冬季大陆低温,形成____气压;海洋____温,形成____气压。
14.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呈__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___状分布。
15.北半球气压中心:
月份被切断的气压带大 西 洋亚欧大陆太 平 洋
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
16.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三圈环流和____环流。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冬季风的风向为____,性质为____;夏季风的风向为____,性质为____。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冬季风的风向为____,性质为____;夏季风的风向为____,性质为____。夏季风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
17、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特点是______
18、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特点是_______
19、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20、20、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有:(1)______,(2)_______。
21.气团按属性分为_____和_____。
22.冷锋与暖锋的比较:
冷 锋暖 锋
概 念
暖气团上升状况
天气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实例
23.绘制冷锋和暖锋示意图:
24.气旋与反气旋的比较
气流
气压气 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水平气流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示意图(北半球)
我国典型的天气
25.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
26.在陆地上空运行的气旋,封闭的等压线并不呈现圆形,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_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大气组成的正确叙述是(B)
A、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B、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C、水汽和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高层大气中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A)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3、卫星运行、高空飞行、无线电波通信分别利用的大气层顺序组合正确的是(D)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高层大气、平流层、高层大气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D)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逆辐射作用
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C)
A、气旋B、反气旋C、热力环流D、大气环流
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C.地区间的受热不均,引起了热力环流。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
7.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B)
8.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B)
9、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D)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B、空气的上升与下沉
C、地球自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
10、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C)
A、平行于等压线B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无确定方向
11.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同
B.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
C.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
12、1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A)
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C、印度低压D、夏威夷高压
13、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C)
14.关于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我国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关②我国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故主要是由暖锋活动形成③我国夏季也有冷锋活动④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当上海东洋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是(C)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16.连续性降水天气往往形成于(D)
A.冷锋锋后B.冷锋锋前C.暖锋锋后D.暖锋锋前
17.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B)

18、气旋控制地区,天气常呈现:(D)
A、寒冷干燥B、风沙天气C、炎热干燥D、阴雨天气
19、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A)
A气旋天气B反气旋天气C暖锋天气D冷锋天气
20、读下图中两幅等压线图,A、B、C、D对四处风力最大的是(C)

A.A处B.B处C.C处D.D处
21、有关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在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B、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
C、中心气流下沉增温D、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读下图,回答19-20题:
22.图示天气系统属于(C)
A.气旋系统B.低压系统C.锋面系统D.锋面气旋系统
2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中四个地点中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的是(D)
A.ABB.BCC.ACD.AD
二、综合题
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对流____层,B代表___平流___层。
(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__增加__,原因是__地面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123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增加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天气最复杂的是________层,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2、读图10“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盛行西风的风向。
(2)A带是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7月,该气压被亚欧大陆上的所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3)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3.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C.图中的风向右偏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成一_________。
三、判断题
1、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错)
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错)
3、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错).
4、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错)
5、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错)
6、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都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对)
7、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对)
8、我国北方春季的沙暴天气与冷锋活动有关。(对)
9、当冷气团移来代替暖气团时,气温下降,气压不变,天气将转暖。(错)
10、反气旋控制的天气是晴朗天气。(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1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