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气组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jaB88.cOM

高一地理(第2讲)
 
[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2大气的热力状况2.3大气的运动
二.目的要求
 虽说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乃是地球表面厚厚的大气层棗大气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对地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2.大气的各组成物质对生命活动和地球环境的影响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全球的热量平衡状况
 5.大气运动的原因及其基本形式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低层大气各组成物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布
 3.大气的热力作用
 4.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教学难点: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方法指导]
 1.本讲各课教材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知识头绪较多,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应抓住问题关键,逐步展开分析,层层递进,既要看到其因果联系,又要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如:
 (1)关于大气在垂直方向分层特点的分析,只要掌握了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特点,其它特点也就迎刃而解,而且记忆也比较方便,现以对流导加以分析:这一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不断降低,也就是说,地面较热,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这样的大气比较不稳定,因为近地面大气受热,不断膨胀上升。而高空大气受冷,不断冷凝下降,从而形式空气的对流运动。地面温度越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即对流上升)的高度也就越高。由于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因纬度而有差异,从低纬(高度达17-18千米)向高纬(高仅8-9千米)地区递减;同时,正因为空气的对流运动,把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温度的降低,水汽冷却凝结,容易成云致雨,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而人类主要生活在近地面,即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这一层发生的所有天气现象,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以说,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2)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分析:一是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的路程越短(见图a、b)被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等途径削弱得也就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越多,反之越少;二是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面积就越小(见图Ⅰ、Ⅱ),
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
而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相应地
地面温度、气温也就偏高,因此,这
不仅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之一。同时也是夏季(北半球)气温
较高的原因之一。 
 2.注意学科知识、初高中知识的交叉渗透,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大气运动既是知识重点,同时又是知识难点,教材首先分析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棗热力环流,虽说运动形式是最简单的,但知识内容并不简单,因为它牵涉到一个较难弄清的概念棗气压,对这一问题,应从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比较,从面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
 (1)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它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大气压力(重量)。而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节都已分析到地球大气密度有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特性,密度递减,也就意味着单位体积的大气重量也随高度而递减,气压亦有相同的变化,即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不断降低。
 (2)既然气压有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特征,因此,再在垂直方向比较气压的大小也就显得毫无意义,而书本或平常生活中所见(听)到的高低气压则应倾向比较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值的大小,当然,它也与气体密度有关,而气体密度又与气温有关,以近地面为例,气温高的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的气体密度比同一水平高度其他地区低,相应地气压也就比周围地区低,形成低气压,而冷的地方则形成高气压。
 (3)压强的单位应为帕(pa),但1个大气压为1.01×105pa,因此,为计算、使用方便,把气压的单位统一成百帕(hpa)。即1hpa=100pa。这样,一个大气压即为1010hpa,计算、使用都较方便,因此以后,如不作说明,都应把气压的单位看作hpa。
 3.化繁为简,层层叠加,掌握问题实质,搞懂难点,把握重点。由于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有的地方形成高压,有的地方形成低压,从而产生气压差,形成气压梯度,在气压梯度的作用下,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棗水平气压梯度力(见教材P37图2.11),由图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原始风向也应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但这种方向的风并不存在,因为在自转着的地球上,大气一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这个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在北半球使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这两个力的相互作用下,大气的运行方向(风向)与等压线相互平等(见教材P38图2.12),此时风向不再偏转,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如再偏转,将使大气从低气压向高气压运动,和前面相矛盾,二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此时两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体将保持原有运动方向。只不过这种风向只有在高空才可见。因为近地面的大气,在运行过程中还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图2.13)即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比,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而且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的地区,风速越大,反之则越小。
附表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
 
作用在大气上的力 
力的方向 
风向 
对风速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个力作用,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低压是影响风速大小的主要因素,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二个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对风速无影响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三个力共同作用时,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降低风速,或者说,摩擦力与风速成反比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约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99%的是()
 A、氧和二氧化碳B、氧和氮
 C、氮和臭氧D、二氧化碳和臭氧
 2、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D、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气旋和反气旋B、风C、大气环流D、热力环流
 4、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大气逆辐射减弱B、云层反射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D、云层散射作用增强
 5、由于大气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②夏日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③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④深秋的晴夜往往出现霜冻
 ⑤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⑥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A、①②⑤ B、①cc⑥ C、②④⑥D、①③⑤
6、关于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C.白天和夜晚都能增加地面温度,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D.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7、下图哪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

 8、近地面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B、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D、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
 9、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
 关于下列风向、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风速较小,吹偏南风
 B.A处风速较小,吹偏南风
 C.B处风速较大,吹偏北风
 D.A处风速较大,吹偏北风
 10、在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中,
 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abdc
 C、bacdD、badc
 11、下列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的是()
 A、水汽B、固体尘埃
 C、臭氧D、氧和氮
 12、热能在以下五个环节中的传递顺序应是()
 ① 地面温度② 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辐射⑤ 大气温度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13、大气臭氧层()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惟一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14、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二.填空题
 1.低层大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2.大气中的_________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大气中的氮是地球上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作用,其中吸收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4.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为_________的________区,它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为此,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__(短、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因其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分,因而与太阳辐射相比较,地面辐射被称为________辐射。
 5._________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三.读图分析题
 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2)依据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3)图中a、b、c分别代表大气垂直分层代号,图中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的垂直分布状况。
 (4)图中b为________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5)a为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_层,对高空飞行最有利的是
_________层(填名称)。
 2.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在图中画出一条槽线和一条脊线,并填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2)A、B两点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A、B两点的风向:A点__________、B点__________
 
[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B 2、A 3、D 4、B 5、B 6、A 7、D
8、D 9、B 10、B 11、B 12、C 13、D 14、D
 二.填空题
1、干洁空气、水汽2、氧、生物体 3、反射、散射、选择
4、0.4~0.76微米、可见光、短、红外线、长波
5、冷热不均、气压差异
 三.读图分析题
1、(1)地面温度太高(2)温度、密度、对流层、平流层
 (3)温度(4)平流、增加(迅速上升)、臭氧
(5)对流、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6)对流、平流层、对流层
 2、(1)图略(2)A点、A点等压线较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3)偏西风偏南风

扩展阅读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其各层特点

3、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能力目标

1、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

2、分析大气组成物质、气温垂直分布、大气运动、天气变化间的因果关系

德育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本地区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2、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布及主要特征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5269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圈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和________。

2.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大气成分体积(%)作用

干洁空气N2_____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

CO2____________________

O3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何影响?

2.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

3.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4.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典例剖析

例读低层大气组成图,回答:

(1)图中B表示;C表示,作用是。

(2)在大气含量很少的成分中,有地球生命保护伞之称的是,他主要是能强烈吸收。

解析:图示为干洁空气组成图,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其次是氧,二者占干洁空气的99%。由于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氮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2)臭氧太阳紫外线

变式训练

1.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

A.空气中多水汽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

D.空气中臭氧含量高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致

D.森林被砍伐

自主学习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分层的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及____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空气____运动显著;__、云、__、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________。

3.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该层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气流____。

4.高层大气:有若干____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________,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

1.读教材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大气一般分哪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图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和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3)读图并结合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分层特点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4)有人说“越往高处,距离太阳越近”,为什么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

(5)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其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

(6)图中的飞机为什么在平流层中飞行?

2.有人说“越往高处,距离太阳越近,为什么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

典例剖析

例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D.Ⅲ层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C到20C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C

D.最高气温约为40C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一电离层(海拔大约85千米处),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神舟”五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层,依据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答案:(1)B(2)D(3)C

变式训练

下图中图乙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甲)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以后。

逆温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如何?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因此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如右图)。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二是空气平流。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三是锋面因素。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如右图。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一、选择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A层B.B层C.C层D.D层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3.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A.15°N附近B.25°N附近C.35°N附近D.45°N附近

4.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B.1月局部范围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6.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B.04:00—07:00C:07:00—10:00D.13:00—16:00

(2008湖北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20~22)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7~8题。

7.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A.受地面影响明显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二、综合题

9.下图表示某—高度的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层,原因是。该层因而有利于高空飞行。

(2)若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则该层是层。其空气运动以为主,原因是。该层的天气特征是。

(3)若该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层,原因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4)若人类活动能导致其某种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和。

10.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判断依据是。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层(填字母),原因是。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原因是。

(4)B层和D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的含量减少。

2.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形成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3.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度相反。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变式训练

1.C2.D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合作探究

1.(1)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划分的。

(2)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高度,曲线表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3)

分层特点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气温随高度降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高;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5)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氯氟烃含量增加,氯氟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6)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变式训练

(1)108(2)10

一、选择题

1.B2.A3.C4.B5.D6.D7.A8.C

二、综合题

9.(1)平流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2)对流对流上冷下热复杂多变

(3)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4)对流层平流层

10.(1)b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对流层顶气温约为一50℃至一60℃地面(地面的长波辐射)

(2)A该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3)高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

(4)都是因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前者是臭氧吸收紫外线,后者是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2.2.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

●考点目标定位

1.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力环流、气旋、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形式及成因、地理意义。

4.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副热带高压脊的时空变化过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5.气候类型、分布及规律,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

6.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气候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7.生活化地理现象的发现、分析、阐释、评价,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南方的梅雨、北方夏季暴雨、江淮地区的伏旱、2003年黄淮地区的洪涝、2004年南方部分省份的干旱等。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组成及其主要成分、作用。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

阐明大气特别是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列表比较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我们学的是宇宙环境,本单元我们学习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无论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规律和状况,还是天气系统、气候变化、气候资源、气象灾害,以及大气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等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学习本单元内容,既要阐明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又要指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而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1.干洁空气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臭氧等,它们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的伤害。

2.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虽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雪、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5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