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实际

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有:日月食;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

3、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识记下列重要的经纬线名称和经纬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他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纬线:赤道

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两极90°

5、空中看北极逆时针旋转,看南极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6、填写有关经纬线的内容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不相等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纬度
0°180°划分东西经度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160°E划分东西半球
7、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并在南北两极各汇成一个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增加,最大到90°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逐渐增大,最大到180°,并在180°合成一条经线

8、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0°经线以东称东经,以西称西经,180°经线以东称西经,以西称东经

9、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判断经纬线,超过90°的是经线,都不超过90°时,横线是纬线,纵线是经线

11、判断南北纬、东西经,就看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加,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向东增加为东经,向

西增加为西经

12、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且一条经线是东经,另一条经线是西经

13、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利用它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4、如何根据经纬度找到一个点:找到经纬度所在的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即这个点

如何找到一个点的坐标:找到通过这个点的经线与纬线,经线和纬线的经纬度即为这个点的坐标

15、地球表面,海洋占总面积的71%,陆地占总面积的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6、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几个岛屿组成群岛,海洋

的主体部分叫洋,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宽度较窄的水道叫海峡

17、识记各半球及大洲、大洋的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

18、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即“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

洋”

19、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0、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大大陆是澳大利亚

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

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我国所

在的大洲是亚洲,我国所在的大陆是亚欧大陆,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环绕的大洋是北冰洋,被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三大洋环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21、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22、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非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23、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低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24、世界的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5、比较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共同点
平原
很低,小于200米
平坦广阔
地面起伏小
高原
较高,大于500米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
较高,大于500米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小于200米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26、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

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27、填写海底地形及其特征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海沟
海洋底布最深的地方
大洋中脊
大洋中新诞生的地方

28、判断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的方法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低,中间高,带有山顶符号

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高,中间低,盆地易建设水库,坝址选择开口较小处

鞍部:两山之间较低的部分

陡崖:数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山谷:一组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山脊:一组等高线向低值弯曲

29、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疏松,坡度缓;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疏松,温差小

30、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

31、等高线与等高线之间等高距相等,实地距离不相等

3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33、填写下图中六板块的名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

34、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

活跃,多火山、地震

35、全球共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

块,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

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6、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多火山地震的地方,其余均为两两板块交界处

37、解释下列现象的形成

地中海面积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形成

红海面积扩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日本地震频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英国地震较少: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延伸阅读

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面貌》学案


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面貌》学案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地球的面貌》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球的面貌》导学案湘教版

认识地球
(一)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图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方向:表示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
(1):定义(2):公式(3):表示方式、、
(4):比例尺大小的选用大范围,小比例尺,内容简单;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小范围,大比例尺,内容详细,量算精确
(5):比例尺的作用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_________→浑天说→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____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万千米。
二、地球仪:1、定义: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_____
2、地轴:3、两极:3、赤道:
三、经线和纬线:1、填表:
纬线
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起点
度数划分
半球划分
2、几条重要的纬线:
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4、特殊经线圈:①东西经度界限:②东西半球界线:
五、经纬网:1、概念:2、作用:
第二节、海陆分布
1、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_____,中国位于____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____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四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____”、_____度最多的大洋。
3、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_____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5高度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形图上用_____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____、蓝色表示_______、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_______
6非洲的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_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7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8海底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大洋底由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9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_______
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节海陆变迁
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_______、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______和________
12、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上。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______,等高线稀疏的地方_____。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________,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________
14“沧海桑田”说明了地形的变化,海洋变成_______,陆地变成_______。
15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由_________提出。
沧海桑田”解释下列现象?
●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3、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三个观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题回顾]——明确怎样解答中考试题
例1.(2004年泰安市)下面四幅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说法是()
[转载]湘教版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球的面貌》复习导学案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东南、正西、西南、东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例2:(2004年德州市)在下列节日,德州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
A.元旦B.春节C.中秋节D.国际儿童节
二、练习巩固、
1在图上填出:
(1)、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2)、各纬线的纬度数值及五带名称:
[转载]湘教版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球的面貌》复习导学案
读图总结:一年中,太阳直射一次的地区是—______,直射两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________纬度范围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在西经经度里面,__________范围内属于东半球,在东经经度里面,__________范围内属于西半球。
3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转载]湘教版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球的面貌》复习导学案
(1)填出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④;⑥;⑦。我国位于洲。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B,D,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和,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___和。
(4)就东西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
(5)①⑤大洲的分界线为。①②大洲的分界线为。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二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注意读懂P30图2.7亚、欧、非的分界)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最大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
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P37图2.19)
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
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419.html

更多
上一篇:认识地球 下一篇:21世纪的能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