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23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篇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3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的,学习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展开想象。

3 结合课文《流动的画》的教学,指导学生积累词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孩子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上几年级了?

为什么你们不继续上一年级呢?

2 原来是因为大家都长大了一岁。是呀,大家长大了一岁,个子长高了,

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这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老师发

现,你们有一个朋友却没有和你们一起长大。知道它是谁吗?

3 这个朋友今天也被老师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谁。

(投影出示学生作业本上的句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妈妈很高兴,笑了。)

4 看,这是我们的句子朋友。第一个朋友是我们上一年级时,一个小朋友

用“高兴”这个词写的句子。第二个朋友是我们前天又用“高兴”造句时,一个小朋友写的。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句子朋友长大了吗?

5 你们都长大了,而你们的句子朋友却没有和你们一起长大,它们该多伤

心呀。孩子们,想不想帮你的句子朋友快快长大?

(板书课题:帮句子“长大” )

二 学习方法。

1 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句子朋友长大呢?(学生发言,适时评价。)

2 让我们再来看看丁丁是怎样帮助他的句子朋友长大的?

(课件出示:妈妈高兴地笑了。

妈妈见我语文考试得了100分,高兴极了,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3 (男生、女生分别齐读两个句子。)

说一说,丁丁是怎样帮助他的句子朋友长大的?

(学生回答,师相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总结板书:原因 动作 )

4 教师小结:丁丁把“妈妈为什么高兴”“妈妈是怎样笑的”都写出来了,所以,句子变长了,就像小朋友长高了;句子里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了,就像小朋友掌握的知识更多了。句子生动具体了,我们读起来也就更清楚了。你学会这种帮句子长大的方法了吗?

真是聪明、能干的孩子!这里还有一个句子朋友想要长大,大家愿意帮帮它吗?

5 (投影出示学生作业本上的句子: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

师:这是我们班一个小朋友用“美丽”造的句。谁能帮助它长大?

(学生发言,适时点评、指导。)

小编推荐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篇(人教版)


【导语】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形式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作用于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风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听风、感觉风、发现风

1.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引入课题《风来了》。

【同学们,你能摸到风吗?那你看得见风吗?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感觉到风吗?】

2.让学生想想,现在你可以怎么来制造风。(用手扇、嘴巴吹)

3.通过什么感觉到了风,(头发晃动)及对风的感觉。【我们通过脸上有凉气、头发摆动、红领巾扬起这些现象都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

二、了解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对不同季节的风的感受,了解风吹过之后物体变成什么样子?

1.教师提问,风是怎么形成的?在自然界有哪些种类的风?

教师答案,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2.提问,不同的风跟什么有关系?(天气)不同天气的风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不同季节的风吹过之后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有些凉,冬—冷)

【不同季节的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春天的风温和,使我们感觉舒适;夏天的风凉爽,使我们感觉清新;秋风飒爽,使我们寒意渐浓;冬天的风寒冷,使我们畏惧。】

3.风吹来时物体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一下。

【风吹过之后树枝会摇动、湖面上有波纹的时候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

4、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人物的变化:

(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三、欣赏作品,学习用线条表现风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强化学生记忆。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幅作品,在作品中是大风还是小风?】(大风)

【大风来临,作品中的人和物体变成什么样了呢?谁愿意来说说】

(风把帽子吹掉了,头巾被风吹的飘起来了,人都是抱着头往前走,衣服飘起来了。沙被吹起来了)

2.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风呢?】(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板书怎么用线条表现风】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四、尝试画风

1.出示书本上的几幅画,让学生说说在微风、大风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练习,体现出风来时方向的变化。

3.出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观察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错误。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体验风来时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

五、作业要求及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析

说风: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

会转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会转的玩具

教学反思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由于像纸风车这样的玩具大多在幼儿园做过,可以让学生间相互学习。不会制作的,可以让学生利用拆解的方法探究制作方法。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学思路和建议:

以教师的电脑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概括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圆和矩形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

活动一:

组织教学:作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活动二:

欣赏:

1、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请学生谈感受。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活动三:

师生共同演示并操作:

1、请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教师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重点使学生了解复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圆和方来概括它的特点。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他学生画在本机电脑上。

4、运用粘贴、复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动四:

学生操作:

用圆和方概括特点进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绘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五:

评价:

共同评价,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胆尝试的。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篇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语】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其音符的表现背后蕴藏着无限的意义。这便给孩子的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及跳跃性思维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孩子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诠释自己心中的音乐。教案网准备了《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1: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标:

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科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学生发现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三、创编与活动:摘果子

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上几个果子?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

第二课时

一、聆听《袋鼠》

1、指导学生讨论有关袋鼠的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感受。

3、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学生歌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默读歌谣,说出它的谜底是什么鸟。自由编创拍击动作。

2、教师提示学生对拍手的方式很多种,想一想怎样拍。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3、学生两人一组边读边拍,看哪组歌谣读得好。

4、教师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大家猜,边读边拍。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2:愉快的劳动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聆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童话故事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饿情绪。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听前可结合画片,用生动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格式,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提问: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4、在适当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将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表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可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作刀道具配合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村居》教案三篇


【导语】《村居》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都发芽了,孩子们都在高高兴兴的放风筝。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认识“村”、“居”等7个字,会写“忙”。

★背诵古诗,能准确、清楚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醉”的识记、“忙”的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凤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手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篇三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通过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 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在美好的春色中认识了这些生字,学会了这些词语。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二、学习生字

是人陶醉于春色,也就是诗中的春烟。运用拆字法学习因和烟, 因: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烟:形声字,依据火字旁,了解它的本义,主意它的书写。

学习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 放:主意反文旁的书写。

三、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四、课堂练习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指导课后练习。 读一读;多音字“长” 读写词语

五、作业

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3篇


【导语】随便涂抹的线条和色彩不是绘画,任意堆砌的语言文字不是文学,同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声好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2、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走边唱。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上一朵大红花。

第二课时

一、聆听《森林水车》

1、教师不加以任何指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向学生简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着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幸福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具准备:PPT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幸福拍手歌》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并在衬词“阿里里”处拍手伴奏。

3、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以及“阿里里”这个衬词的含义。师生合作读歌词和衬词。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参阅活动设计中的图形谱)。

6、用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

(1)聆听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歌曲中很有特点的衬词是什

么?学生听出之后,教师作简介:“阿里里”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很快乐的意思。

(2)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边拍手边接读衬词。如:教师读歌词,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接读

“阿里里”。

(3)教师引导学生接唱歌词(或唱名),用图谱辅助学生练习衬词的音高,并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图谱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单手弹琴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正确演唱。在唱好衬词后,师生交换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唱会歌曲后,还可将衬词部分换成字母谱,让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的唱名。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图谱辅助学生合作演奏乐器。可参考下图:

(以两小节为例,一个方格代表一拍)

(5)用律动进一步表现歌曲:学生10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第1小节拉起手,先迈右腿向右走四步,第2小节衬词时,单数学生向右、双数学生向左,与身边的小伙伴按照“”的节奏双手击掌。第3、4小节反方向做动作,击掌的伙伴也换成另一侧的同学。

活动策略:在图谱的有效辅助下,通过师生接读、接唱等互动形式,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通

过生生合作的形式,用打击乐器和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在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同时,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彝家娃娃真幸福》律动设计(内为小节数)

准备姿势:双手叉腰,脚正步站立。

第一段:

1、一至二拍起左脚向左交替横步,双手叉腰,如图一第二拍,左脚再向左横迈一步。

2、按“”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二点。

3、同第1小节,只是跺脚的同时拍手。

4、动作同第2。

5—8动作同1—4。

第二段:

1、1—2拍,先起左脚向前交替小跑步,双手从一位托至二位。

2、按“”节奏,右脚跺步,同时双手在胸前击掌。

3、起右脚向后交替退步,同时双手从三位落至一位。第二拍右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落至一位。

4、按“”的节奏,双手胸前击掌的同时,左脚跺步三次(如图二)。

5、动作同第1。

6、左小腿按“”节奏踢三次同时双手击掌(如图三)。

7、动作同第3。

8、动作同第6做反动作。(张安利编舞)

四、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基本要求

1.听辨本单元几首不同音乐作品片段,感受情绪变化,导入本课教学。

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感受情绪及歌曲表达的内容。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三个部分。如第一部分拍手,第二部分叉腰

律动,第三部分晃动身体等。

4.听辨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分别表现合唱和领唱。如:听到合唱随歌曲的节奏拍手,听到领唱有节奏地点头等。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唱歌曲《乃哟乃》,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

2、练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指名唱,看看谁的声音、表情好,谁的胆子大声音响亮。

比比谁能大胆地背唱。

二、演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导入。

2.欣赏土家族风光及舞蹈,在《乃哟乃》歌曲背景声中学跳摆手舞,熟悉旋律。

3.在视觉图谱的指引下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多种方法模唱歌词“乃哟嗬”。

4.通过字母谱辅助唱好“solmido”三个音。并做接唱练习。

5.分角色扮演“domisol”,自由组合唱一唱。教师可根据情况使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演唱,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6.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土家族简单的摆手舞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编创练习中设计了一条旋律接唱练习和一条分角色做自由组合“solmido”唱一唱的练习。这两条练习是根据《乃哟乃》歌曲中的“misoldo”三个音进行的拓展。目的是反复感受这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关系,巩固音高概念。

练习时,教师可通过弹琴、范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三音组合的音程旋律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并借助手势辅助和听音模唱练习,逐步过渡到旋律接唱的练习。在音准为前提的基础上,再按照课本练习的提示,自由组合“domisol”三个音,做一做即兴编唱的练习。以达到巩固音高概念的目的。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复习歌曲《乃哟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简单的练声

二、复习歌曲

《乃哟乃》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

活动准备:图谱课件、土家族风光图片

活动开始:

(1)走进少数民族村寨———看风光图片,学跳几段简单的富有特点的少数民族舞。

(2)走进土家族———欣赏土家风光,以及土家族摆手舞。教师解释舞蹈中姑娘们说的“乃哟

乃”是什么意思。

(3)教师带领学生在《乃哟乃》的音乐背景下跳摆手舞,感知音乐情绪。

(4)师生问答形式学唱“乃哟嗬”这一句,在此基础上师生接唱,教师唱其他部分,学生唱“乃哟嗬”。教师可参阅下图,并用手势辅助做师生接唱的游戏。

(5)在接唱歌词的基础上,换成接唱唱名,学生唱与“乃哟嗬”相对应的“solmido”,教师唱其余部分。

(6)完整聆听范唱,轻声跟唱旋律。

(7)跟琴用聆听—学唱—纠正的方式学唱各乐句。教师纠正问题,强调唱出二拍子的强拍。

(8)完整跟伴奏演唱,指导学生以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9)在完整演唱的过程中跳摆手舞,用铃鼓伴奏,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

活动策略:以土家族文化为主线,通过聆听、欣赏、舞蹈、歌唱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音

乐活动。并在图谱的辅助下,通过问答交流学唱、师生接唱等形式,启发学生能够用自信且饱满

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

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

2、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而成的儿歌(见下列歌谱),学生感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

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可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学生随琴小声哼唱以下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

4、按教科书提示,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教师简单介绍曲名《快乐的罗嗦》的含义。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

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乐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不同。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器乐曲《快乐的罗嗦》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四、小结下课

我愿住在童话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大鹿》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3.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

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制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小动物模仿操》,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小动物们在一起的欢乐心情。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出示教学挂图,师边放录音边讲自编的童话故事。)

2.引出歌名《大鹿》

师:为了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向勇敢的大鹿学习,法国的一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叫《大鹿》。

三、新歌学习

1.播放录音范唱带。

2.歌词学习。

(1)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勇敢的大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2)全体学生朗读歌词,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意境。

3.学唱歌曲

(1)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

(2)难点处理:

师:“小白兔被谁救了?”(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表演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音乐声中,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1 2 3 4 │5 — │ 5 1 7 6│ 5 — │ 1 5 0│ 6 3 0│ 5 4 3 2│ 1 — ‖ 同学 们 好 老 师 您 好 , 您 好 您 好 仇 老 师 您 好。二、基本练习1、发生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鲜花 爱 雨 露, lu lu lu lu lu。2、模奏练习:2/4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教师用手拍出每条节奏,学生模奏出来。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谁听过童话故事?你能讲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吗?

同学们知道的故事人物真多,接下来,老师将要把你们带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你们去哪里寻找更多的童话故事和童话人物。

四、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教师播放多媒体,聆听歌曲范唱看动画人物。

提问: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童话人物?

(白雪公主、小矮人、海的女儿、稻草人••••••)

2、聆听歌曲第二遍,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

3、让学生了解这是首合唱曲。

4、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听歌曲,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

五、童话故事表演

1、喜欢相同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到一组,选择喜欢的童话,在音乐背景下排练,自己选择表演形式。

2、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去,与他们一起讨论、编排。

3、各小组展示。

六、课堂小结。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红帽》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导语】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对折剪纸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

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2、把各种各样的钥匙组成一份装饰画。

教具学具:各种各样的钥匙,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看:(各种各样的钥匙)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各样不同钥匙的艺术美。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2、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师:我这里一把锁缺了一把钥匙,老师请你们帮忙,来制造一把钥匙开这把锁,你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3、四人小组讨论要运用什么样方法来制造钥匙。

4、老师小结:

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把纸对折的方法来剪出各种钥匙的图。

5、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我要设计什么钥匙(每个人设计要不同)再把钥匙组合成一份装饰画

三、学生动手剪制作钥匙

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钥匙。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四、交流欣赏。

1、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对折剪纸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对印的图形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收拾与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展示学生上节印制的作业,让学生将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象什么?”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补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它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点缀。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

活动二:

展示作品,欣赏学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学生所说的与对称相关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对印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活动三:

有目的的创作一幅对印作品,再进行添画。收拾与整理:

将工具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课后拓展: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师长或朋友。

蜻蜓飞飞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具学具: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知

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播放蜻蜓观赏VCD。

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二)探索新知

1、展示蜻蜓标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三、作业设计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五、总结: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六、课后拓展: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

七、板书设计

蜻蜓飞飞

八、教学反思: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的美丽。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间的歌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长《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可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音乐,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时间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第二课时

一、表演《时间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二、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2、听教师范唱,素者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组表演歌曲。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的歌声融洽在一起很好听。

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用具:

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接着乐曲再现了一遍,蛙鸣声、流水声在乐声中渐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学过程: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加,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蛤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

(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

(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

(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3篇)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3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导语】《蚕姑娘》是一篇以童话为形式出现的常识性课文。作者从蚕身体的大孝肥瘦、颜色的变化,介绍了蚕成长过程的每个特征。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 “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 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 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蚕山、蚕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3、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1)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 原来的模样 成长的过程 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 又瘦又小 吃 睡 脱 醒 变 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小黑板出示)——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生A:我会很着急。生B :我觉得很奇怪。

(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其实它们是在蚕眠,蚕在结茧前一共要经过四次睡眠,这是第一次叫头眠。那它头眠醒了之后1会变成怎样呢?

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指导朗读)

(12)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小黑板出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2、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①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3)挑选表现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蚕”“姑”“娘”三个字。

2、生说说写这些字的注意点及如何记住这些字。

3、师范写,生说笔顺。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2023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花花衣

教材简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运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体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否根据瓶子的形状及质地选择装饰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还可准备各种野生植物的花朵、种子、石子、贝壳、泥土等。

2、教师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先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摆在什么地方?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说说老师是怎样装饰这只瓶子的?

在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活动二:

1、学生用装饰材料将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颜料涂色,应该少加水,也可以现在瓶子上裹一张纸,干后再涂颜色。

3、用纸片拚贴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将纸裁(撕)的小一些,这样比较容易伏贴。还可用绳子、线绕圈捆绑的形式来使纸片固定。

4、还可以用蜡笔画好图案,在水粉涂色,然后用它包装容器。

5、还可以选择贝壳、石子等材料粘贴。

活动三: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

收拾多余的材料

课后拓展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进行装置艺术的摆放。

教学评价:

1、能否合理学用多种媒材进行设计制作

2、能否牢固的拚接、粘贴材料

3、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

奇妙的电话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

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相关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课题

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原则

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

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夸张)

“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变形)

“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4、设计材料

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指生答。

5、讨论交流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话机,它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交流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六、课后拓展:收集有关电话机的资料。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话机。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电话机

八、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彩泥世界快乐多

教材简析:

彩泥在学生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但作为一个专题来制作这才是第一次。用彩泥来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图突破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象与创造。

2、能否在制作上创新。

教学准备:

教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泡沫盘子、彩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用彩泥做过哪些东西,你都会运用那些制作技法?

活动二:

欣赏天津“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从作品中得到的审美感受。

欣赏本校美术小组的同学用彩泥制作的装饰挂盘“瓢虫”、“风景”等,说说他们运用了哪些学过的制作技法,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夸张变形的。

将作品发到各组,请学生近距离的欣赏,并互相谈一下自己的欣赏感受。

请学生起来说说自己最欣赏哪幅作品,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夸张、变形、色彩的搭配、造型组合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还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下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

活动三:

以书上的范作“小狮子”为例,与真实的狮子的照片相比较,看看作者对它进行了哪些夸张、变形。尤其是狮子的鬃毛和五官的制作技法。

教师以小猫为例,通过夸张变形现场演示猫头的制作。

活动四: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富有情趣的作品。教师向学生展示其它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象与创作。

活动五: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且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收拾与整理。

布置下节课带泡沫盘子。

第二节

活动一:

欣赏工艺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彩泥浮雕挂盘,启发学生思考要在挂盘上做彩泥浮雕,可以做什么形象的。

说一说自己想做什么,怎样对创作对象进行形象的加工。

针对范作《瓢虫》,说说哪里做的,最有立体感,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平,为什么要这样做?

(引导学生明白:在盘子上做橡皮泥塑要有层次感)

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谈一谈准备怎样表现作品的层次感。

活动二:

同学们在自己带来的纸盘上用橡皮泥制作动物形象的泥浮雕,背静可以用水彩笔添画,也可以一个小组的同学制作一个系列或一个故事,如:《十二生肖》、《小蝌蚪找妈妈》。充分体现合作学习。

活动三:

做好后在纸盘上扎眼,穿上绳子系成挂环,按照表现对象的类别挂到美术教室的展示台上。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象参观美术馆一样对每件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时不要只谈技法的运用和形象表现得是否真实,对有创造性、大胆夸张变形的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回去后试着利用其他材料(陶土、纸浆等)制作各种形象。

2023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


【导语】音乐既然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师,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学唱歌谱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俩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有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以用稍强的力度演唱

(2)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知道顿音的唱法。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己演唱第四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学唱歌词

(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

(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

(3)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

(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4.表现歌曲

(1)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

(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

(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

(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3、学唱歌词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课件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们在来听听!

(3)(课件播放)《阿西跳月》

(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

(6)我们一起来吧!

(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8)课件出示521

(9)学生模唱

三、参与表现

(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

(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

四、全班分四组表现

(1)声音:嘿嘿

(2)拍手跺脚

(3)伴奏乐器

五、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自由评价

(3)课堂小结

跳起舞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族歌声中高亢嘹亮和欢乐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为歌曲伴奏。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饿声音延长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第二课时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a、做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b、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c、学生可在作为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例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控,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例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d、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第三课时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

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得。

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2023关于: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板书设计: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周围的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

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看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体,还有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

制订计划: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么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完成手册第六页。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三)应用与拓展

1、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

2、老师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2023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玩玻璃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 

教学重点:

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

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疑,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板书课题:12玩玻璃纸 

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1、教师出示小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个小狮子有什么特点? 这只小狮子身上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 

2、教师引导:本次实验的材料除了这只小狮子,还有两张玻璃纸,一张是红色的玻璃纸,一张是黄色的玻璃纸。我们先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这张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图案中的哪些部分发生变化了? 

3、教师动手操作,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学生仔细观察,观察之后说一说,透过红色玻璃纸,这只小狮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小狮子变成了小狗。 

5、引导学生比较小狮子和小狗,比较一下,从小狮子变成小狗,哪些部分不见了?这些部分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从小狮子变成小狗,狮子头上的毛、尾巴上的毛不见了,还有眼睛胡须都不见了。而这些地方,都是红颜色的。) 

6、再引导学生用黄颜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与前一种情况一样? 

7、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讨论,我们发现,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部分不见了。 

四、探究消失的英文单词。

1、教师出示一张英文单词卡,单词卡上有红色的英文单词以及对红色单词进行解释的黑色的文字。 

2、引导一名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单词卡片上,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红色的英文单词消失了,只剩下黑色的文字。 

4、教师小结:从小狮子变身,再到英文单词的消失,我们发现,当我们有色玻璃纸蒙在物体上的时候,与玻璃纸颜色一样的物体部分,就看不见了。那下面让我们带着有色的玻璃纸到自然界中去看一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现象呢?

五、玻璃纸后面的世界。

1、引导学生每人带2到3张玻璃纸到外面去看一看,透过玻璃纸看看外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有结构的看,先看白色的物体,再看与玻璃纸一样颜色的物体,然后再看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一说看到的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学生带上玻璃纸到外面去看各种物体,看看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并作相向机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先白色,再同色,然后不同颜色的顺序去观察,同时要完成活动手册。 

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观察了哪些东西?观察的东西发生什么变化没有? 

6、教师小结:大家刚才带着玻璃纸,观察了外面的景物。发现无论哪种颜色的玻璃质看白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则不变,再看与玻璃纸颜色不一样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个结论,跟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探究狮子变身的现象以及单词消失消失的现象是一样的。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玩玻璃纸》这一课。在这堂课上,我们通过玩玻璃纸,了解了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奥秘,知道了透过玻璃纸看外面的世界,发现除了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不会发生变化,看其他颜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又是关于光的奥秘,其实只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

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教师小结:辨别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隔着这些物体看木块。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木块,那表明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如果完全看不见木块,那就表明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的;而如果看到的木块是模糊不清的,就表明这个物体是半透明的。下面,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一下本小组学生带来的东西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物体,按照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来分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生分别展示本小组的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三、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的透光度。

1、教师出示两种灯泡,一种是白炽灯,灯泡是透明的;一个是磨砂灯,灯泡是半透明的。同学们,这两种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弄明白这两个灯泡一个是透明的玻璃,一个是半透明的毛玻璃。

3、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教师动手操作,把灯泡接上电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透明玻璃的灯泡发出的光比较亮,感觉刺眼,而磨砂玻璃灯泡发出的光比较暗一些,但是光柔和一些。

4、不仅灯泡如此,生活中其他许多材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下面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自己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不透明的雨伞,晴天、雨天都可以用;透明的雨伞,只在雨天选用。

纸质包书皮,包裹严实;塑料包书皮,能看清书名,便于查找。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视储物箱,可以储藏私密性比较强的物品。纸鞋盒,透气性比较好;塑料鞋盒是透明的,便于寻找鞋子。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透明的材料,有的时候却需要选择半透明的材料,还有的时候需要选择不透明的材料,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探讨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

1、我们家里在装修的时候,很多地方要选择透明的材料,还有些地方要选择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思考一下:这些地方在装修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清楚选择什么材料以及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做一些指导。

4、全班交流讨论: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玻璃,原因是透明的玻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里更加的明亮。卫生间的门选择半透明的玻璃,那是为了保护人的隐私,避免尴尬。卧室里的衣橱都会选择不透明的材料来做门,原因是衣橱里面一般放的是衣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用不透明的门可以避免从外面看到衣柜里面的东西。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那是因为装饰柜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是用来供人观赏用的,选择透明的玻璃,便于供人们欣赏里面的装饰品。

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相机完成活动手册11页上面的表格。全班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相机评价并加以补充。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一些相应的材料来制作书房门、橱柜门、窗帘等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不管怎么装,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知道明亮与黑暗是由于光的原因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明亮的,而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 

2.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3.明白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 

4.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教学重点:

知道黑暗与明亮是由光线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亮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暗一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首小诗写了什么东西? 

我无法尝到闻到摸到光, 

但我可以看到光。

蓝光、红光、绿光, 

阳光、灯光、烛光⋯⋯ 

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 

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光有哪些特点?(无法尝到,无法闻到,无法摸到,但可以看到。) 

光有什么作用?(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了解有关光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十课——明亮与黑暗。 

板书课题:10明亮与黑暗 

二、了解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 

1、(教师出示一个封闭的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纸盒里面放着一些东西,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在不打开纸盒的情况下,弄清楚纸盒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吗? 

2、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自己的方法。 有条件的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3、教师引导,用手电筒照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变得明亮起来,然后透过小孔就可以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了。 

4、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体验一下,用手用手电筒照射纸盒上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边变得明亮,透过小孔看一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5、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验证,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这就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方法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东西是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是明亮和黑暗产生的原因。有了光,周围就会变得非常明亮,而没有了光,就会变得黑暗。这一点每个同学都有都有体验。 

三、探究生活中光的事例。

1、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非常明亮的光线,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暗一点的光线,那么大家知道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2、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同学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亮一些,什么时候需要暗一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情况,可以做适当的解释。 

预设: 看书写字的时候,要亮一些; 看电影的时候要暗一些; 睡觉的时候要暗一些; 开会的时候要亮一些……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我们看书写字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光线?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无论是过亮的光线,还是过暗的光线,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4、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眼睛呢? 

出示课本第33页的五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保护眼睛必须做到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弄清楚在这几种情况下怎样做才是对眼睛的保护,并且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5、情境讨论:同学们,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教师出示三个情境:一、阳光下;二、树荫下;三、昏暗处。 

6、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先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在哪里看书,再说一说为什么。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要想保护眼睛,选择在树荫下看书。因为在阳光下看书,光线太强;而在昏暗处看书,光线太暗。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都会伤害眼睛,所以我们要想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就要避开阳光下或者昏暗处看书。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一张深颜色的卡纸,学生会发现卡纸上面会出现一个光斑。 

2、教师引导:同学们,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会有变化吗?它的变化与手电筒放置的位置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的关系。 

3、出示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 

4、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4页的操作方法,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5、教师强调:尽量固定卡纸,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然后仔细观察卡纸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操作时,记好实验记录。 

6、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相机做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7、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 

8、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9、引导学生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学生做出自己的心猜测,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亮与黑暗》,了解了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是明亮的,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是黑暗的,同时还知道了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我们要想保护眼睛,就要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了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课后的时候,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与光线有关。

2023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自然物体。

科学探究

1、能对自然世界中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和大自然中的物体是否是自然形成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自然物体的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自然物体。

5、能用合适的话语简单描述见到的自然物体。

6、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常见的自然物体。

7、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自然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物体。

3、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自然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晶,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1、喜欢美丽的大自然,知道用多种方法记录和认识大自然。

2、在欣赏自然世界中的美景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有关大自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老师提问: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你认识哪些物体?它们是自然形成的吗?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自然物体。

先制订计划

1、从哪里找?

2、需要带些什么?

3、怎样观察?

4、小组怎样分工

5、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交流一下?

大家明确,活动地点是校园,活动目的是寻找自然物体,活动前要准备活动材料,如《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感官或工具来观察;注意未知的物体不要随意触摸、品尝、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观察时及时记录自己找到的自然物体。

接下来,实地观察,看哪组找到得最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处理信息:提醒学生及时把观察和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上。

表达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汇报时要尊重事实。交流中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交流内容可以按照“我在什么地方”“利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找到了什么自然物体”几方面进行。

活动2、美丽的自然风景

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校园里的自然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看到过哪些自然风景?风景里都有什么?”

播放视频,把结果记录在手册第5页上。

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大自然里面的山、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等,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三)应用与拓展

全班交流,让学生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记录自然美景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2023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范文3篇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3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范文3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语】安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空间和时间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空间和时间二者不同时具备时,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求助电话帮大忙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119”“110”“120”“122”等求助电话的作用和拨打的注意事项。

2.使学生掌握拨打求助电话的方法,学会帮助他人,救助自己。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正确拨打求助电话;

2.清楚认识谎报和胡乱拨打求助电话的严重后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电话机

教学过程:

一、课间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课件

出示小朋友图片)学生看图。他叫小明,谁来和他打个招呼?请全班孩子一起和新朋友打个招呼。(咱班的孩子真有礼貌、真热情。)

2.师:今天,小明一个人在家。(播放课件:小偷出现)哎呀,小明有危险了,该怎

么办哪?赶快帮咱们的朋友想想办法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出:尽快拨打“110”)这个办法真英明。对,“110”

就是一种紧急求助电话,那该怎么拨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助电话帮大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拨打110

1.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呢?哪位孩子愿意帮小明给警察叔

叔打电话?

2.尝试拨打:请你来拨打这个电话,其余的孩子请仔细听,看这样拨打,能让警察

叔叔及时赶来救小明吗?(指名尝试拨打110,其他学生仔细倾听,发现问题,获得新知。)

3.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并在黑板上贴出卡片:注意事项(详细地址、简述情况)。

1)关注学生的表情、语气,提醒学生说出拨打的电话号码。

2)若拨打电话的学生,没有说清详细的地址,师:这样我们能及时赶到吗?追问:为

什么?(没有说清具体的地址)对,一定要说清具体的地点、单元、楼层、门牌。

3)指名拨打紧急电话,教师与生配合表演。

4)勇敢、聪明的孩子拨打了110之后,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

播放小偷被抓的片段),师: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智多星的帮忙,小偷被捕了。听!(课件播放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英勇的警察叔叔的,也是送给咱们班助人的小勇士的。看来,拨打110向警察局求助来抓小偷还真管用。

(二)了解其余的求助电话及其作用。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知道了拨打110向“警察局”报警,可以“抓住

坏人”,那生活中,像“110”这样的紧急电话还有哪些呢?该向哪儿呼叫求助?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说,教师随机贴出:119、120、122、急救中心、消防队、扑灭火灾、救护伤病员、处理交通事故。

3、巩固练习:设置情境,请生判断该拨打哪个求助电话?向哪里求助?A.我上街去,

看见两车相撞了,幸好没有人受伤。B.老奶奶乘坐公交车晕倒了,其余的乘客真为她着急

啊!??请学生来假设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其余学生判断:该拨打哪个号码求助?

4、孩子们,紧急情况又发生了。看,(课件出示火灾图片)加工厂的主人肯定很伤心、很难过,咱们帮帮他吧!像这样的情况该拨打什么电话呢?学生说:拨打119。

5、指名尝试拨打119,评价。

6、出示结果:接到这位勇敢的孩子的求助电话,结果怎么样呢?(课件出示:消防车

声音及消防队员灭火图片)消防员叔叔迅速赶到火灾现场,相信这场大火会迅速扑灭!谢谢咱班热心助人的孩子。

(三)拨打120

1.过渡:小朋友,生活中的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你们看(课件出示:车祸图)

2.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此时我们该怎么帮帮这个受害者呢?(拨打120)预设:拨打122。(练习拨打)那,要使伤者及时得到救助,还该拨打什么电话呢?(拨打120)那该如何正确呼叫呢?

3.请生上台,表演拨打。点拨,评价。(并指出,同时这件事情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平时过马路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4.出示拨打后的结果。(课件播放消防车声)这位叔叔得到及时的救助,感谢两位孩子!(四)小结:(指着板书)看来,要正确呼叫紧急电话:就要尽快拨打、说清详细地址或环境特征,还要简要地说清事情发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得到救助。

三、情景模拟

1.过渡:孩子们,生活中的意外实在太多了,看(课件出示图片),这些人多么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帮帮他们吧!选择一副图片,帮助图片中的小朋友求助。

2.学生同桌之间内自由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要说清详细地址。

3.请生上台进行情景表演,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4.学生评价。

5、师小结。

四.读儿歌,巩固求助电话知识。(视时间灵活而定)

五、拨打紧急电话的注意事项

1、师:孩子们,关于求助电话,有几点老师可得提醒你:(课件逐条出示)•110、119、120、122等求助电话,随时、随地使用任何通讯工具都可以免费拨打。

•目前,我国有部分城市已经将119、110、122等求助电话统一为110,以方便市民拨打。即使在信号全无的地方,“110”能一拨就通。

•谎报和胡乱拨打110、119、120、122等求助电话是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2、为什么谎报和胡乱拨打这些求助电话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小结:谎报和随意拨打求助电话会耽误许多宝贵的时间,会误了大事,所以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板书:千万不要随意拨打)

六、谈收获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七、总结

孩子们,在这愉快的40分钟里,你们不仅知道了拨打110向警察报警,可以快速抓住坏蛋;拨打119向消防队报警,可以及时地扑灭火灾;拨打120向急救中心求助,可以使病人或伤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还掌握了正确呼叫紧急电话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成为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好孩子!

八、作业

查一查: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拨打时要注意些什么?(视时间而定,还可请生谈谈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去完成作业.。)

演练设计

1、“做一做”

(1)和小伙伴合作,练习拨打电话的求助技能。

(2)大家都记清楚了吗?表演看看,巩固记忆。

2、“写一写”

(1)在课堂上书写并反馈交流。

(2)督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落实行为要求。

巧灭身边的小火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对火灾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产生痛惜感,有防火愿望,树立防火意识。

2.能认识火在人们生活及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对火有喜爱感,产生正确的用火意识。

3.形成对火的辩证态度。

教学目标:

1.认识火能够发光、发热的特征。

2.知道火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医疗、军事等方面的用处,初步了解火的起源。

3.认识火灾的危害,了解一些常见的产生火灾的原因,知道正确的用火方法以及火灾中的自救办法。

教学准备

1.火娃娃角色:身着红裙子、头戴火焰头饰。

2.我国几起大型火灾的录像片段。

3.贴有防火标记的加油站、仓库挂图。

4.酒精灯、火警牌、电话、湿毛巾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燃酒精灯引导学生感知火的特性

1.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点燃这盏灯火会怎么样?为什么?

2.请小朋友用小手轻轻地靠近这盏灯火,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教师小结火会发光、发热的特性。

二、交流经验,扩展幼儿对火的用处的认识,激发幼儿对火的喜爱之情。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火?火有什么用?(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把幼儿对火的作用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扩展到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2.火有这么多的用处,你们知道咱们人类是怎样发现火的吗?

教师小结: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没有见过火,用过火,生活得很艰难。突然有一次森林着火了,人们发现被火烧死的动物很好吃,于是就把火保存下来。后来人们又发现钻木可以取火,两块石头撞击可以取火。有了火以后人们用它来烤肉、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现在火除了可以帮人们做饭、烧水外,还被用来炼钢、发电、治病等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火吗?

情境表演,火娃娃上场。

火娃娃:小朋友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对了,我是火娃娃。我的用处可大了,能发光、能发热是你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啦??,啦??让我们到处走一走吧!(火娃娃走到贴有防火标记的加油站、仓库挂图前做害怕状)

教师:火娃娃你怎么了?

三、认识火灾的危害,了解引起火灾的原因,树立防火意识。

1.“火娃娃为什么害怕这个牌子?你在哪儿看见过防火标记?”

2.火的用处这么大为什么还要防火呢?

3.幼儿观看火灾的录像。

(片段一)提问:这位老奶奶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看了以后你心里感觉怎么样?这起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片段二)提问:这起火灾是因什么引起的?(玩火)看到我们国家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被烧毁你心里感觉怎样?你以后玩火吗?如果看到别人玩火你怎么办?

(片段三)这起火灾是因什么引起的?(抽烟)看到这么多树木被烧毁,你心里怎样想的?看见别人抽烟你怎么办?

(片段四)这起火灾是因什么引起的?(放炮)为什么许多城市禁止放炮?你能遵守这个规定吗?

片段{五)这起火灾是因什么引起的?(不正确使用煤气)看到这个小朋友的家被烧环了,妈妈被烧伤了你感觉怎样?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煤气着火?

情境表演,火娃娃哭着上场。

教师:火娃娃,你怎么哭了?

火娃娃:没想到我会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灾害,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小朋友,你们一定要帮帮我,怎样才能减少对人们的危害呢?(火娃娃退场)

4.小朋友我们来帮帮火娃娃,告诉她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学习火灾中的自救办法。

1.如果火着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几种自救办法。①打火警119;②大声呼救;③用毛巾捂着嘴低下身子,跑离现场④在地上打滚;⑤用水自救??。

2.游戏:“着火了怎么办?”

火娃娃出场随意地四处移动,幼儿用自己想出的各种方法自救。方法正确火娃娃离开,方法有误被火娃娃捉着。

3.教师针对学生游戏的情况进行评价。

演练设计

1、“演一演”

请学生和小伙伴们一起把平安童话变成课本剧,比比哪组演得。

2、“连一连”

仔细看图,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强化消防标识的作用,加深理解火灾逃生的技能。

雾霾来袭少出门

知识目标

1了解“雾霾”的相关知识及形成原因

2.掌握“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

4.了解减少“雾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字材料及视频获取“雾霾”相关知识及形成原因

2.通过视频及文字材料获取“雾霾”的危害

3.通过文字材料及图片掌握“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2.树立自我保护观念

3.树立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总结减少雾霾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播放幻灯片]雾霾景观图

同学们齐声回答是雾霾

[教师]没错,就是雾霾。以上图片是街头的实景图。近期我国的华北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我们也没能幸免,我们这里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那么什么是雾霾,它又有什么危害?让我们来看一看下幻灯片!

[教师]大家越往后看可能心情越来越沉重。原来雾霾的危害这么大,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雾霾的危害!

一、问题导入

通过文字材料讲解PM2.5指数与“雾霾”的关系

二、了解雾霾

1、出示雾霾天气图片,介绍什么是雾霾。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身处雾霾的切身体会。(看不清周围的景物,感觉哪里都是灰濛濛的;路上跑的车上有很多灰,看起来很脏;洗头、换衣服的次数变多了......)

三、介绍雾霾产生的原因。

出示新闻图片,找同学谈谈感受。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与实际讨论: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

1、空气不流动

2、汽车尾气排放

3、工业化生产排放的大量污染颗粒

4、燃煤企业排放的大量污染颗粒物

5、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

四、雾霾的危害

(一)出示新闻图片(上海某座大楼在雾霾天“消失”;地铁里戴防毒面具的人;雾霾中,明明是白天,街上的车灯却都打开了。)并找同学谈谈感受。

(二)讨论: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与实际分组讨论,雾霾天气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伤害。

1、“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重点)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可导致传染病增多

(4)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2、影响交通安全

(三)小结:雾霾不仅会影响交通安全,最重要的是它直接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它会让我们不舒服,会传播很多病毒和细菌等等。

五、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为健康护航

(1)出门戴口罩,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2)早晚少开窗,等太阳出来后再开窗通风

(3)不出门或晨练,以室内活动代替室外活动

(4)注意调节饮食

2、交通安全方面

六、如何减少雾霾

1、出示图片,回顾雾霾形成的原因。

(1)空气不流动

(2)汽车尾气排放

(3)工业化生产排放的大量污染颗粒

(4)燃煤企业排放的大量污染颗粒物

(5)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

2、根据原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讨论如何为减少雾霾出一份力。

(1)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

(2)多乘公交车,尽量不乘私家车

(3)随手关灯,及时关掉电视等电器的插头

(4)纸张双面使用

(5)购物时自备购物袋

(6)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7)多参与植树活动

怎么保护自己的健康学生讨论:针对雾霾带来的危害,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健康不受侵害。提示:从衣、食、住、行、运动几个方面考虑)

小结:1.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

2.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少出辛辣刺激的食物。

3.锻炼改在室内。

4.如果必须出门,带上口罩。回来时洗脸漱口。

小小训练场

多媒体展示训练内容,学生判断下列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

活动三:抗击雾霾,从我做起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我们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危害呢?学生讨论。

小结:植树种草、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少放鞭炮、杜绝露天燃烧等。我们

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还要给后人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

教学反思:学生了解“雾霾”的相关知识及形成原因掌握“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了解减少“雾霾”的方法

《2023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新”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188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