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匆匆》教学设计之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之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来去匆匆要珍惜

留下痕迹

扩展阅读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啊,告诉我们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不能试着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对了,以后碰到问号的时候就要读出问的感觉。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都读完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不简单,边读边想象就有了这么真实的感受。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同学们能不能讲出自己的一些和时间有关系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举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适时恰当的评价。)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您能说出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吗?交流感受。

朱自清先生一生中,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3、朗读交流。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下面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拿出来。

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资料准备: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三、写感受。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觉。

下面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

四、课下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这是我提前设计的,不知道怎么样?欢迎大家提出建议。

〈匆匆》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初次见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一个是曾经教我们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课本;一个是记载着我们第一天迈进小学校门的旧日历;一个是一位和你们一样的孩子成长中留下的足迹。这几件礼物,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师生自由交流)

小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生自由倾诉)

《燕子》教学设计之二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子》教学设计之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燕子》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赵州桥》教学设计之二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赵州桥》教学设计之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赵州桥》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匆匆》教学设计2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匆匆》教学设计2”,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匆匆》教学设计一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匆匆》教学设计三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教学设计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

对文中难懂词句的理解。

学习过程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1.倾听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感受时间的飞逝;
2.谈谈听到嘀嗒嘀嗒声音时的感受。

1.播放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把时间的流逝通过声音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现时生活中时光的匆匆

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1.督导学生默读,检查学生默读情况;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叹、悔

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学生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引导学生自学本文的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词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写日常的生活琐事表现时光飞逝的方法,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练写;
3.引导学生朗读。

从重点段入手,从作者情感的根源入手,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叹?使学生与作者面对同样的刺激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研读课文第2.4自然段

1.学生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引导学生自学本文的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词句的意思;
2.抓住赤裸裸一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悔什么;
3.引导学生朗读。

在让学生在清楚了作者叹时光飞逝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因碌碌无为的悔意,通过强调作者的深深自责的问句来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深思。

略读课文第1.5自然段

略读1.5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优美及;的用法。

引导学生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并设计简单练习。

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排比、对比引入正题的妙处。

感受全文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1.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给我们的用意──劝;
2.引导学生更广地了解惜时文化。

让学生受到本文的感染,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布置朗读背诵任务。

让学生在读中自由品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山村》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村》教学设计之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背诵《小山村》。

4.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

2.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

二、熟读,背诵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

2.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出示远景图。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生看图朗诵)

6.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生补充图)

7.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

三、识字、写字

1.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2.巩固识字。(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

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

3.游戏:找家

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

齐读检查。

4.写字。

认识新笔画横,书空并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

生观察田字格的范写,师指导书写。

生自己连写一

《家》教学设计之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教学设计之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家

3、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看图,指导说话

3、自由读课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朗读

(2)师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3)小组讨论

(4)交流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齐读

(7)小结:这句话打了比方,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有家吗?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朗读

(2)师述:这也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我们比作了祖国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感觉怎样?

(3)指导朗读

(4)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麋鹿》教学设计之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麋鹿》教学设计之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麋鹿》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1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板书:

鹿科动物

繁殖能力低

11.麋鹿外形奇特(四不象)

传奇经历

回归故土

匆匆 教案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资源开发: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仪。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多大了?一年有多少个日子?算一算你走过了多少日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作者在走过了八千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板书课题,齐读)本文写了什么匆匆?
2、了解作者
(1)哪位同学查到了有关作者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补充。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思考: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做出回答?那你又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回答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那谁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一下子就能喜欢这个开头?(学生朗读)你喜欢这个开头吗?喜欢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说说理由。
2、作者既然发现并提出了问题,那一定就开始思考反思了。现在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找一找喜欢的或读懂了的句子,标注出来。谈谈体会,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重点抓以下重要句子、段的品读。
(1)第二自然段,投影打出原文和改过的段落,比较哪个句子好。
(2)重点:第三自然段。投影“于是——洗手的时候……又溜走了一日。”(小组读,示范读,男、女生分别读)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谈感受。那我们自己的日子又是怎样消失在“时间的流里”的呢?(学生依照句子说)
(3)难点:第四自然段。投影“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什么痕迹呢?”“我赤裸裸……走这一遭啊?”体会作者的心情。适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未来准备怎么做?
4、作者地最后又一次强调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你觉得文中回答了吗?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的发言使老师也受到了启发。其实,关于珍惜时间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2、今天的品读,同学们都谈得很好,看来大家都是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品读中也能做到。
板书设计:
16匆匆
珍惜时间
无声无影
一去不复返?一去不复返?
匆匆
资料提供者:

《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风筝》教学设计之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匆匆》教学设计之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51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