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夫、换、颈、匆”这4个字;会写“决、定、夫、终、完、换、期”这7个字。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发现故事反复的结构特点,并学会复述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指导朗读,感受趣味
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商店 蹲在 寂寞 口罩 编织 顾客 付钱 袜子 蜈蚣
2.蜘蛛的口罩店经营不下去了,它又重新开了什么店?遇到了谁?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5~11自然段。
4.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
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卖口罩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河马好难织,一整天,终于织完卖围巾卖袜子5.蜘蛛卖围巾、卖袜子的故事有趣吗?和同桌交流交流。
6.交流反馈。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
7.紧扣有趣,指导朗读。
(1)预设:
课件出示: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①交流识记“颈”。
②课件出示长颈鹿图片。
③自由读,长颈鹿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④长颈鹿的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会说些什么?蜘蛛又会怎样想呢?
(2)预设:
课件出示: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①相机理解“足足”。蜘蛛织啊织,织好了一圈,会说些什么?第二天,第三天……它会说些什么?到了第七天终于织好了,它又会说些什么?
②指导朗读:重读“织啊织、足足、一个星期、长长的”,读出蜘蛛编织工作的辛苦。
(3)预设:
课件出示: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①观察课文插图,仔细看蜘蛛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匆忙”,识记“匆”)
②指导读第9~11自然段,读出蜈蚣脚之多,蜘蛛害怕的心理。
8.提取关键信息。
9.指名学生讲一讲“卖围巾”和“卖袜子”的故事。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卖围巾”和“卖袜子”的故事,通过指导朗读,感受故事的有趣,提取出关键信息,尝试讲述,学以致用。
板块二 发现结构,续编故事
1.发现结构,朗读故事。
过渡:蜘蛛三次开店都失败了,三次开店的经过和结果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1)发现结构--“卖什么”。男女生配合读。
课件出示:
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2)发现结构--“写招牌”。师生配合读。
课件出示: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3)发现结构--“顾客来了”。教师引读。
课件出示: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4)发现结构--“结局怎样”。抓住重点词语齐读。
蜘蛛觉得每样东西都很简单,可是做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
课件出示: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三个小故事在情节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就是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发现了这个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完整地讲故事了。
2.运用结构,试讲故事。
(1)对照示意图,小组合作,接龙复述故事。
(2)自由练习试讲。
(3)指名上台展示,学生互评。
(4)展示评价。点拨:发现了这个规律,讲起故事来思路清楚多了。
3.个性表达,体味情感。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2)你想对蜘蛛说些什么呢?
点拨:任何事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而应该想办法解决难题。
4.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蜘蛛后来打算卖什么?招牌上又会怎样写?来了怎样的顾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试着用“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的结构,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3)同桌合作续编故事。
(4)指名续编,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再通过讲故事落实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续编故事,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生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决、定、夫、终、完、换、期”。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决、终、换”左窄右宽,其中“决、终”右半边稍高。“换”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2)“定、完”上部分写紧凑,下部分要写舒展。
(3)“夫”是独体字,撇捺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
5.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飞虫 决定 商店 木屋 工夫 终于 围巾 星期
引导学生观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写前指明学生的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个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语言幽默风趣,主要讲了蜘蛛三次开店的故事,整节课我实现了三个转变:
1.变“讲课文”为“学语言”。
对重点语句进行指导朗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体会蜘蛛开店辛苦的时候,我抓住“织啊织”“足足”等重点词,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引导学生逐渐体会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文识字、练习句式、想象补白、评价小蜘蛛……这样既正确地理解了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又品味了语言的“色、香、味”。
2.变“读课文”为“学阅读”。
文章的自然段较多,但是情节相似,因此在整体感知时,可设置问题:蜘蛛想卖什么?来了哪些顾客?这样能较快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讲述故事梗概、复述故事提供了“拐杖”,同时将字词的学习贯穿其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变“悟课文”为“学表达”。
资料袋“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的现象,因此,教学时,我化整为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再通过讲故事落实教学目标,接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续编故事,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涵,还达到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杨桃》。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以及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人物的对话部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课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__。
(课件)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
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课件)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件)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课件)
(1)对“我”的图画感到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此时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不满,想办法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教师的话语。读后讨论,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图画课会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从不同角
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联系生活,想象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课件)
我想对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 画 杨 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有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学生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老师的话,总结“他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拓展延伸】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教学随笔】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2、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彩色的梦》里面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了解各小节的内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多少个小节。
2、说说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1)第一小节讲了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2)第二、三小节主要讲了我编织的彩色的梦境。
(3)第四小节主要讲了我的彩色铅笔编织的彩色梦境。
三、品读课文,想象彩色的梦。
1、学习第一小节。
(1)请一小班的同学领读第一小节,其他小班的同学跟读。
(2)想象一下: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想象一下这一大把彩色的梦是什么?
(3)学生汇报: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4)长的可能是什么?圆的可能是什么?硬的呢?
(5)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可能是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的。
(6)生汇报。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二是从“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象出来吗?
(8)学生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2、学习第二小节。
(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
(4)学生仿照着说一说。
如:天上的云朵,白了。
(5)出示句子“蓝-得-透-明!”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6)指导学生读一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雪松们拉手,烟囱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读出惊讶的语气。
(3)“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
(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
(6)“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囱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
(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
(8)“又大-又红!”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
4、学习第四小节。
(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
(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美景。除了第三小节讲的雪松拉手和烟囱上结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呢?
(3)请同学汇报。
(4)我的彩色梦境是什么样的?
(5)还有紫葡萄的叮咛,紫葡萄叮咛了些什么?联系上下文让孩子们说一说紫葡萄说了些什么?
(6)请同学们汇报。
(7)指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
2、仿照课文的第2小节和第3小节写一写。
3、全班交流。
4、老师评比表扬。
五、老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美丽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
六、作业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舟夜书所见》。
2.阅读《李时珍》,激发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课件)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查慎行一起欣赏美丽的河上夜景。
1.出示诗句,让生尝试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展示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1)“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
(2)“孤光一点萤”,如豆的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
(3)“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的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颗星星。
4.背诵《舟夜书所见》。
二、学习“我爱阅读:《李时珍》”。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药物学著作。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是用了多长时间写成的吗?(课件)
2.出示李时珍的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
自由读短文,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读。
3.短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短文,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药物书?
2.李时珍为写药物书经历了哪些困难?
3.李时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读一读让你感动的句子。
三、作业。
1.背诵《舟夜书所见》。
2.阅读你喜欢的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1.日积月累:《舟夜书所见》
2.我爱阅读:《李时珍》
不怕困难 为人类谋幸福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用自主学习、尝试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自
主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而且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当中。为体现大的语文观,我把每个练习都当作引子、例子,目的是引领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随笔】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2.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3.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台
1.谈话引入。
(1)谈话导入:在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我们共同制订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公约,有了这个图书管理公约以后,借阅图书是不是比以前更方便了呢?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展示台。
(1)学生分小组交流,我们班的图书角都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①学生先观察班级图书角。
②分小组交流。
③老师巡视,引导学生有话可说。
(2)分小组进行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①我们制订了“图书借阅公约”。
②我们班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便于寻找。
③我们班的图书都有编号,借了以后便于归还,也便于登记和摆放。
④我们班的图书有专门的同学负责管理。
⑤大家都很爱借阅图书。
⑥有部分同学不爱惜图书,在书中随意涂画。
(4)指名读“图书借阅公约”。
【设计意图】在联系生活经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过交流,展示如何参与建设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图片,仔细观察,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悯农》(其一)读通、读顺。
3.指名读,相机正音。
(1)“粟”是平舌音;“农”是鼻音;“种”读四声。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读古诗,对读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插图,了解古诗大意。重点理解“一粒粟”和“万颗子”。
(3)回顾古诗《悯农》(其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5.同桌之间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6.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并背诵。
8.拓展延伸。
听了你们的朗诵,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会有初步的了解。而回顾旧知,则更能进一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板块三 我爱阅读
1.激趣导入,质疑提问。
(1)(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一本--书。(板书:书)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爱读书,你们能说说读书的好处吗?
(3)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读书中能学知识、长才干。今天,老师将要带大家读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4)老师想问问,你第一次看到课题的时候,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书”这个字要加引号?这本书有什么用?为什么叫最大的书?这本书是什么样的?
2.自主学习,感知神奇。
(1)打开课本,带着刚才的疑问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交流。
①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②“书”中的文字是什么?“图画”又是指什么?
③“岩石书”里有哪些知识?
④读“岩石书”有什么用?
3.品味“书本”,感知经历。
(1)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
(2)指名交流。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还有什么原因让人们把岩石当成书?默读第5~10自然段。
(5)岩石上除了字,还有什么?
①指名朗读。
②闭眼想象: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6)读岩石这本书有什么用?
理解“刨根问底”:像川川这样一个劲儿地问个不停,非要把事情弄清楚、明白就叫“刨根问底”。
4.整体回顾,总结延伸。
(1)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说岩石是书了吗?
(2)你们想不想像地质勘探员叔叔一样,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本书,帮助你们读懂充满智慧的岩石。
(课件出示推荐书目:《岩石如此活泼》)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想让孩子学得踏实有效,绝对离不开课外阅读。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感悟、想象、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辨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语文园地的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2.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做事不要只往坏处想,要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
3.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日积月累”。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看,老虎大王发出邀请,要和大家比一比,谁能最先读出《弟子规》。
1.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弟子规》。(课件)
2.竞赛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举手告诉老师。
(2)检查读句子时,小组内同学每人读一句话。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
3.小组同学做好竞赛准备。
4.识字比赛。
(1)按举手的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2)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3)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4)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5)识字游戏,摘苹果。
5.拍手朗读。
6.背诵积累。
二、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师:同学们真能干,看,老虎大王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告诉大家回家背给爸妈听。今天,我们再一起读一篇文章《好天气和坏天气》。
1.出示自读提示。(课件)
(1)试着读一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问问同桌或者老师,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画出老奶奶和儿子的对话。
(3)老奶奶为什么天天在家里哭?
(4)画出老爷爷的话,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自由读短文。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展示老奶奶和儿子的对话。
6.理解老爷爷的话的意思。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
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往好处想,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弟子规》
积极乐观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每次活动前,我总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他们经历探索的经历,然后再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其充分交流、碰撞。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习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我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适合学生的活动,如比赛等,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学习活动,真正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的舞台。
【拓展延伸】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教学随笔】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小毛虫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蝴蝶的“灵巧、美丽”,小毛虫的“乐观、努力”,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挣脱 尽心竭力
游戏:词语搭配。
课件出示:
2.聚焦“小毛虫”,用心感受。
(1)朗读第1~2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
课件出示;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2)练习用“既……也……更……”说话。
课件出示: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3)动画演示“挪动”,从而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
(4)抓住“九牛二虎之力”“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5)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
用“九牛二虎之力”说一句话。
小毛虫真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毛虫真笨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词语搭配,巩固所学的生字词,积累词语。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紧扣关键词“可怜”,以语言训练点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元思维。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精读感悟,体验“坚持”。
(1)小毛虫接下来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2)理解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①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②其他小昆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课件出示:
蚂蚁忙着搬运食物。
蜜蜂忙着采蜜。
蜘蛛忙着结网。
知了忙着唱歌。
(3)理解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意思。
提供支架,帮助理解。
课件出示:
春天,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上,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指导,体会小毛虫的勤奋与坚持。
(5)此时,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坚强,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小毛虫)
2.“化茧成蝶”,练习背诵。
过渡: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变成蝴蝶就是小毛虫成长的规律。
(1)配乐朗读第7自然段,并播放视频。(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3)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3.总结方法,示范讲故事。
(1)这是一条小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先讲小毛虫趴在叶子上的样子,接着告诉我们它怎样织茧,最后讲它变成了蝴蝶。我们可以像这样通过关键词句来提取信息,理清故事的思路。在讲故事时,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
(2)教师示范,并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让学生形成积累,学会迁移应用。
(3)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讲,一人听。
(4)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有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为理解小毛虫的坚持和尽心竭力提供支架,从而突破重点。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理清文体结构,并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有趣。教师示范讲故事,同桌合作讲故事,展开讲故事的演练过程,让学生在讲与评中获得进步。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生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整、抽、纺、织、编、怎、消、布”。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
(2)仔细观察,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纺、织、编、消、抽”左窄右宽,“消”第七笔改撇为竖。
(2)“整”上部分写紧凑,“怎”上窄下宽。
(3)“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左上部分要写得宽,“巾”要写得窄。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
5.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6.展评优秀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字的结构、比例,写前指明学生的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心是完成从识字到阅读的过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词语组块,提炼信息。
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为了让学生读好词语,了解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词语组块的方法,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设置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让学生能根据词语提取出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真谛:“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运用课件及图片,灵活运用课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3.掌握方法,学会表达。
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关键情节的情况。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插画提炼信息,并鼓励学生学着运用本课的重点词句复述故事。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选一生词说一句话。
(二)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学习第1、2自然段。
师: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急切的、激动的)请你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吧?自由读。
指名读本段,读后评价悟出应把“脱”、“冲”、“奔”重读才能更加体现出孩子们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2.请大家自由读第3 ~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个害羞的小姑娘,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不想让人们发现她。可是细心的小朋友还是找到了她。这些小朋友都在哪找到她了?你知道吗?从书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边画、边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指名分段读,让其他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孩子们在哪儿找到了春天?(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重点借助课件理解。打比方句子:春天的眉毛、春天的眼睛、春天的音符、春天的琴声。)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A.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B.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C.与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D.有感情地朗读选择的内容。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相互评价。(师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学习第八自然段,孩子们找到了春天,他们多高兴呀!他们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朗读后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她在( )上摇啊摇;她在( )、( )嘴里叫,在( )、( )枝头笑……
2.指导重读所填的词语,朗读感悟,体会春天就在身边。
(四)拓展课文,强化感受
同学们,文中的小作者从地下的小草,早开的一两朵野花,树木吐出的点点绿芽,解冻的小溪中找到了春天,春天是这样的美好,这样的充满生机,你还能从哪儿找到春天呢?说给大家听听。
(我们还可以从小朋友的衣着穿戴上找到春天,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身上找到春天,从温暖的阳光、温柔的风身上找到春天。)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你们的眼睛里……同学们,让我们齐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板书设计
1 找春天
小草 春天的眉毛
野花 像 春天的眼睛
树木的嫩芽 春天的音符
小溪 春天的琴声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该、伯、刻、突、掉”5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亲自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透故事,辨析观点
1.入情入境,辨析观点。
(1)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找谁来帮忙呢?
(2)比较朗读,探究老牛和松鼠的不同看法。
①找出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课件出示: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②老牛和松鼠为什么看法不同?
③小组交流看法。
④句式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明明是同一条河,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一样?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把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3)抓关键词体会:找出松鼠的动作和表情,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
②两个“别过河”体现了松鼠的急切心情。
(4)相机学习“突”。(课件出示“突”的字源)
①猜猜“突”的意思。
②找找近义词。
(5)读透故事,发表观点。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条河究竟是深还是浅?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小马是怎样做的?
(1)交流想法。
课件出示: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辨析“刻”“该”。
(3)自由读句子。
(4)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5)交流反馈:小马一味听从别人说的话,自己却不动脑筋思考。
(6)注意语气,读好小马的自言自语。
①同桌互读。
②关注语气词。
3.分角色朗读第1~6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文本首先得建立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文中的每一个角色,身份不同,语言不同,感情不同,语气也就不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使角色朗读落到实处。
板块二 聚焦对话,了解结果
1.小马回到家后,妈妈是怎样帮助他的?
(1)指名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2)抓住提示语“难为情”,读好小马的话。
(3)弄懂妈妈的话。把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①学生齐读这几句话。
②讨论交流:妈妈的话是想告诉小马什么?
提示: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4)分角色朗读。
①同桌合作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②展示评价。
2.了解结果。
(1)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结果怎样?
(2)(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
(3)交流“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原因。
(4)想象: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5)学生齐读妈妈的话,记住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读好不同的语气。通过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板块三 搭建支架,复述故事
1.体悟明理。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遇事一定要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
2.借助词语,复述故事。
(1)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2)借助词语支架,复述故事。
(3)按故事发展的顺序重新排列词语。
(4)用自己的话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3.角色再现。
(1)分角色朗读。指四名学生分别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再现故事情景。
(2)童话剧表演。学生戴着动物头饰扮演角色,通过动作和表情,把角色的对话“表演”出来。
【设计意图】运用课后习题中的12个词语,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词,先在朗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板块四 学写生字,评价提升
1.出示要求会写的5个字“该、伯、刻、突、掉”。
2.观察结构,交流要点。
3.比较“该、刻”。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结构和位置特点。
预设: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有相同的部分“亥”,但是偏旁不同。“该”字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4.范写生字。
5.练写生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展示评价。
7.总结:同学们,写字和做人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懂得谦让,社会就和谐了,字内部各部分、字与字之间懂得谦让,书写就美观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书写经验,自己去发现、尝试。通过指导、练写、评价,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道理美,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朗读课文触美丽。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设置情境进行演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2.复述课文知美丽。
研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后词语复述故事。借助词语支架,不仅复习了词语,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篇童话故事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演绎悟美丽。
当学生对课文把握较好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会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让本文蕴含的道理铭记于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神州谣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
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奔 长江 长城 台湾 海峡 民族 齐奋发 情谊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板书: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课件出示)出示课文: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
齐奋发,共繁荣。
(三)精读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探究第一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个总起句。)
(2)指导朗读: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黄河、长江 、长城、珠峰)
(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3.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台湾版图)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从哪里看出?
(台湾是我国领土,现在虽然独立,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但是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与大陆,是一家。)
(2)指导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4.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民族团结景象)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
“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 民族团结 奋发图强 只争朝夕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1)横着开火车。
(2)竖着开火车。
(3)开双轨列车,看谁开得快。
(4)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说一句话。
3.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课件出示)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锦绣山河多美丽。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万里长城数第一。祖国成立六十年,处处展现新天地。
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 cái qián jiǎ ɡǔ bèi ké huài bì ɡuān
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识记生字“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 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2.通过感悟语言,知晓青蛙卖泥塘以及小动物不买的原因,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3.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课件出示:
青蛙 草籽 野鸭 泉水 竹子 应该 花丛 尽情 道路 牌子 吆喝
(1)注意读好“牌子、竹子”中“子”的轻声。
(2)对多音字“喝”进行词语认读并用词语造句。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这个泥塘,青蛙觉得不怎么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烂)“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通过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通过对多音字组的词语进行认读,掌握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抓住关键字“烂”,体会文中角色内心的想法。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课件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如,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提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预设:
课件出示:
蝴蝶飞过来说:“这地方真好,青青的草,绿绿的水,可是没有花。”
小兔跑过来说:“这地方真美,有草有水有花,但是我喜欢蹦蹦跳跳,这里没有路。”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课件出示: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课件出示:
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课件出示:
商店里有酸奶、果汁、西瓜……谁来吆喝下,帮商店老板卖一卖?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青蛙的第四次“吆喝”最成功,告诉了我们泥塘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请同学们再读第11自然段,找出泥塘最吸引你的地方。
预设一: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
引导学生想象蝴蝶飞舞,小鸟唱歌的热闹场景。
预设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引导学生理解“尽情”,指导朗读句子。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积累、学会表达的过程,通过发现句式的规律,练习模仿说话。通过概括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三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分角色演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课文中与青蛙沟通交流,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创造力,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内容梳理上,注重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下面就本堂课的设计做以下反思:
1.读写结合,把握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随文识字和识字、写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在初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和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让每一位学生掌握读写的教学目标。
2.深挖文本,设计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点。
本课始终关注教材中出现的语言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关注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即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运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过、就是”进行连接。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角色语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和交流小兔、蝴蝶、小鸟和小狐狸等可能说的话,让学生迁移运用,感受这样说话的好处。
3.创设情境,让低段课堂教学充满童趣。
低段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境,让课堂教学更富有童趣。通过对“烂”的解读和想象,了解后面泥塘的变化,让学生体会青蛙的劳动创造了美。通过不断朗读、感悟、提炼信息,让学生理解“青蛙不再卖泥塘”的原因,并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让教学充满童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课件)
课题质疑: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请同学们朗读第1小节。
1.全班读第1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2.抓住“多大、一望无边、遮住”,体会摇篮的大。
3.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3小节。(课件)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表示动作的词有:摘、掏、看、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指导朗读。
师: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1)练读第2、3小节。
(2)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3)填空背诵。(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4小节。(课件)
1.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二、拓展延伸,激发想象力。
1.学完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板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
摘 掏 看 逗 采 捉 逮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教学反思】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画面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拓展延伸】
吴珹,上海崇明人,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河北省文化厅研究室副主任、副厅长。河北省歌词研究会首届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第二届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蒲公英》《荷叶上的露珠》和游记《亚澳美欧见闻》等。
【教学随笔】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1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