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分数应用题复习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分数应用题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12一132页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有联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2.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教学关键: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建成网状结构

1.口答:(打开投影仪)

(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哪三种?

(2)解答这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准单位"1",弄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

(3)解答这三类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l)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女生10人,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10人,是男生人数的士,男生有多少人?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人数少言,男生有多

少人?

以上这两组题把分数应用题全部展示出来,教学时可先出示第(1)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口头列式并比较异同,生答师板书: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而后出示第(2)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试做,再和第(1)题的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然后根据这三个基本关系式进行解答。

[评析:根据以上复习,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从简单到复杂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既梳理了知识,又沟通了联系,通过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和梳理,使知识构成了网状结构,促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进一步理清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抓住结构特征,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1)某用户三月份用电100度,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

①100×1/10 ?

②100×(1-1/10) ?

③100×(1-1/10+1) ?

(2)某用户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00度,正好节约了1/10,

①100÷1/10 ?

②100÷1/10×(1-1/10) ?

③100÷1/10×2-100 ?

(3)某用户四月份用电90度,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

①90÷(1-1/10) ?

②90÷(1-1/10)×1/10______________?

③90÷(1-1/10)+90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口述,集体订正,比较异同)

2.根据补充的条件或问题列式计算:(发散思维,提高能力)(用幻灯逐题打出)

__________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___________?

(1)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苹果是桔子的几倍?

(3)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4)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5)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有多少吨?

(6)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7)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8)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9)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0)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11)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12)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于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3)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了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苹果有多少吨?

(14)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15)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平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16)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7)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有多少吨?

(18)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有多少吨?

(19)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20)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m.JAb88.cOm

以上各题采用先让学生试做,然后老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①先找出单位"1"的量

②谁和单位"1"的量相比

③确定算法:a: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b: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④确定算法(或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3.发展题(用幻灯逐题打出)

(1) 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多2千米,还剩了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2) 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少2千米,还剩下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教师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试做,估计有一部分同学会列出错误算式:(12-2)÷(l-3/5),此时,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应再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发现两题仅一字之差,列式却不同,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画图分析解答。

通过以上两小题的讲解,使学生在找准单位"1"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灵活掌握"量率对应"。

三、课堂小结,再次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甲生答: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

乙生答: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然后看谁跟单位"1"的量相比,它相当于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

丙生答:根据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确定算法。

丁生答:有些灵活题还要通过画图,找出"量率对应"再解答。

扩展阅读

应用题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5页期末复习第13—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 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 的中间问题?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 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读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但第(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 30棵。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板书综 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时,要根 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 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芦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应用题时,要几步?第(1)题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对照着数量关系式来列出等式。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板书:面粉的袋数+24=大米的袋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读题。

提问: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数量关系与上一题一样吗?

2.谁再来说一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通过重复提问,可以突出例4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提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认识根据题里怎样的条件找相差关系逆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书设未知数x,并说明注意写“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样的等式?(板书: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说明求出x的值不带单位名称)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答句。

3.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吗?谁来告诉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问:为什么可以列这样的等式?

怎样求未知数工?(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写出答句)

5.提问: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这两个等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这样才能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据题里什么条件来想数量关系式,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里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列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强调:像上面这样的几道题,都要先根据题里“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

3.练习十二第5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提问:第(1)题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列等式的?第(2)题呢?

四、课堂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6—7题。

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画图理解题意

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

3.列式解答40-40× 40×(1- )

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变式引出例

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读题

.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可以怎样列方程?

(1)解:设买来大米 千克.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

.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

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

(二)归纳总结.

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所以不能直接用乘法直接乘,可以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

.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 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三、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

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

一条路的长度-已经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

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

对应关系:

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

.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 ,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

.选择正确的列式.

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 ,还剩300头,这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 )

解:设共有肉牛 头.(1)(2)(3) (4)

四)巩固反馈

课本第76页的第2题。

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6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谈话:(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2、动手操作、加深印象: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把每份6支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 展开

1、 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 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 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学校图书馆买来864本新书,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每上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同时出示课题:连除应用题

三、 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1)电池厂生产了48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 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 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板书:连除应用题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乘法应用题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应用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连减应用题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连减应用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详细介绍:

课题: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叙述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

板书设计

连减应用题

相遇问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 题。 i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相遇问题,初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认识两种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 i

教具准备:男学生和女学生的人像、学校图片,复习题的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做第36页复习题。

小黑板出示。 ]

让学生依次提出问题,老师用卡片贴出问题卡片,并让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结合前两题解答提问:

前两题是已知两个什么数量,可以求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的?

结合第(3)题解答说明:

第(3)题求的是两人每分行的总米数,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两人的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1

追问:什么叫做两人的速度和?第(3)题小明和小芳的速度和是多少?

2.演示相遇问题。 ]

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现在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一段路程,两名学生同一时间从路程的两端出发,(演示)这叫“同时出发”;(板书: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演示)这叫做“相向而行”;(板书:相向而行)(继续演示)请大家看,两人在途中怎样了?(板书:相遇)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两名学生从两地怎样出发的?是怎样行走的?结果怎样了?

说明:像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在途中相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个物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评析:先通过演示明确相遇问题里物体运动的特点,可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下面的例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同时贴出男、女学生人像和学校图片。

提问:从图上看,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他俩的行走有什么特点?在哪里相遇?

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在线段上表示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表示出问题)

提问:从图上看,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是哪两部分路程的和?求两家相距的米数就是求什么?

要求两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要先求什么?这道题要分哪几步来做?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指名两人板演,分别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

(2)教学第二种解法。

提问:按照刚才的复习题,根据题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可以求出怎样的数量?线段图上指的哪两部分的和?

(用红色在线段上表示)他们经过4分相遇,两人4分走的路程就是几个这样的速度和?(用手势在图上表示)

按照这样的分析想,要求两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就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与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里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为什么乘以47这样解答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板书:速度和x时间=路程)

指出:速度和是两人每分一共走的路程,乘走的时间,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速度和,这样就可以求出两家相距的米数,也就是路程。

(3)解法比较。

想一想,这两种解法各是怎样的数量关系?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小结。

这里第一种解法是先算每人4分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人一共走的路程;第二种解法是先求每分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就是两人4分一共走的路程。两种解法的算式正好符合乘法的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读题。

提问:第一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第二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

指名两人各用一种方法解答,其余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在练 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这里的题目和刚才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同?从图上看,求两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根据线段图上表示的题意,求两人4分所走的路程和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是相遇问题里求什么的应用题?(接相遇问题板

书:求路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八第4题。

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二第8题,指名学生口算。

2.列含有未知数j的方法解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70后得150,这个数是多少?

(2)280加上某数后等于400,求某数。

(3)135比什么数多287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这类题时,都要先用刀表示未知数,再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未知数x。

3.揭示课题。

我们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时,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解答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解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二第9题。

指名读题。

提问:按照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你能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应用题时你是分哪几步的?x一720=280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列等式时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道题列的等式,为什么第(1)题是x+18=96,而第(2)题要用x一18=967(或第(1)题是96一x=18,而第(2)题要用

x一96=187)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比多、少的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谁比谁多(少)几的条件想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等式解答。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要求用直接列算式计算和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直接列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哪一种方法是顺着题意想的?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只要顺着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这样想,思考过程比较容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谁来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要分哪几步?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2题。

加除、减除应用题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分析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2.继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加除、减乘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和盘子实物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投影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填出条件并解答.

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使学生明确:要求平均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一共多少个苹果,还必须知道要放多少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4、例5)”】

(1)出示例4: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2)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逐一出示三部分实物图.

①18个苹果的实物图;

②6个苹果的实物图;

③4个盘子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已知的?

通过思考、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苹果的总数和盘子的数量,盘子的数量题中已经给出,是已知的,苹果的总数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是未知的.

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每盘放几个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步应该算什么?

随学生叙述,教师板书: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思考: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用题中的哪两个条件?

启发学生看实物图思考解答方法.

指名说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8+6=24(个)

想一想:有了苹果的总数24,还知道要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根据这两个条件,可求什么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板书:②每盘放几个?

学生看图思考解答方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4)回顾例4的分析过程.

教师以叙述、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例4的分析、解答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名叙述例4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

②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先思考要解答最后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再与题中条件对照,看所需的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由此确定,这个未知条件就是解答这道应用题的第一步.求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可解决最后的问题.

指名叙述例4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说明是怎样分析的.

③确定了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4的解答方法.

2.教学例5.

(1)投影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苹果可以放几盘?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填条件并解答.

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使学生明确:要求可以放几盘,必须知道放在盘子中的苹果有多少个,还必须知道每几个苹果放一盘.

(2)【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4、例5)”】出示例5:有18个苹果,吃了3个.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①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先出示18个苹果的整体实物图,然后从苹果图的末尾在三个苹果(图)上画上斜线,表示吃掉了3个,最后把前5个苹果(图)用线连起来,表示每5个苹果放1盘.

②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可以放几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已知的?

通过思考、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求可以放几盘必须知道有多少个苹果要放在盘子里,还必须知道每几个苹果放一盘.对照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知道,每几个苹果放一盘是已知的,有多少个苹果需要放在盘子里题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是未知的,需要先解答出来.所以第一步应该求吃了3个后,剩下多少个苹果.

板书:①剩下多少个苹果?

启发学生思考:求剩下多少个苹果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解答?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18-3=15(个)

想一想,剩下的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板书:②可以放几盘?

学生看图思考解答方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③回顾例5的分析过程.

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前面师生共同的分析解答,叙述本题的分析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学生叙述中,教师加强引导,使分析过程连贯而完整.

3.完成“做一做”.

(1)饲养小组原来有9只兔,又生了6只小兔.每5只放在一个笼子里,要用几个笼子?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教师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帮助学生由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

提问:看到问题,应该想什么?

使学生明确: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应该由问题思考解答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提问:要求用几个笼子,需要哪两个条件?找出这两个条件后怎样做?

使学生明确:找出解答最后问题的两个条件后,与题中的已知条件对照,看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这道题里,一共有多少只免是未知的,所以第一步就要解答这一问题.

提问:这道题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题,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集体订正.

(2)植物小组养了19盆梅花,送给幼儿园3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指定一名能力较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加强引导、点拨,使每一名学生听懂分析思路,即要求每个教室放几盆需要知道要放到教室的梅花有多少盆,还要知道放在几个教室里.放在几个教室里,题中已经给出,是已知的,要放到教室的梅花有几盆是未知的,所以第一步应求送给幼儿园3盆后,剩下了多少盆,第二步再求每个教室放几盆.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题.

指名叙述解答过程,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第三组的例4、例5.

这两道应用题我们都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先思考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中未知的一个就是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有了第一步的结果,也就能够解答最后问题了.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是一种很有效的分析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

随堂练习

1.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1)体育课上老师拿来30个皮球,给女同学12个后,剩下的要平均分给6组男同学,每组的男同学可以分到几个皮球?

(2)丽丽有8张画片,爸爸送给她12张.把这些画片每5张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学生读题后,分小组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教师深入各小组,了解各组的分析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帮助.

2.8×5+46(25+11)÷9

56-7×48÷(27-19)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答案.

布置作业

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板书设计

加除、减除应用题

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三)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把两种兔子的只数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答,根据所求问题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学校原来有多少只兔,而原来小兔的总只数通过第一问已经求出来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现在小兔的只数.

列式: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用车上还剩的23人,和上来的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间有联系,在解答第二问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上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叫做连续两问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练习二: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今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所以课堂设计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答第二问时,怎样从第一问中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例如,教学一开始,安排了两道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就是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在学习新课时,重点放在怎样解答第二问,组织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巩固练习环节中,在半独立练习时,由学生说出解答第二问的两个条件,再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解答.这样步步深入,逐步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题思路.

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表内除法应用题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表内除法应用题》,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80~81页例1,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算式是:()。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算式是:()。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熟练掌?quot;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点是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想:

1.开讲激趣。

上课伊始,由庆祝"国庆节"学生做花的话题引出了复习题,使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基本事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贴近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应用题的结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我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引入新知,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学生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完复习题后,我设疑:如果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能不能解答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题中没有告诉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这时,我再增补一个条件引出了例题。这样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发展而来地,即使学生认清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又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突出"中间问题"的教学。

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出"中间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关键,层层设问:"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黄花和紫花的总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所以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与此同时,注意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展示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完成例1及"想一想"的教学后又引导学生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化这个认识。

4."导"、"放"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中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老师决不暗示。"导"就是启发引导,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提出"中间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授人以"渔";"放"就是放手让学生对例1及"想一想"进行试解,这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尝试解题的成功喜悦、也锻炼了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

5.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课末,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的小游戏",就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体会出新知的用途,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添了课堂情趣。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数应用题复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案分数”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01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