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
[课程标准分析]
该课是中图版必修第2册"地域文化与城市"这部分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对此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的活动建议,作为一节活动课,教学应该落实在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这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要承担"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此外新课标还提出地理学的两个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感受文化的地域性并探究差异形成的综合原因,尤其是地理原因。我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前我先让学习小组收集关于语言、民歌、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工具差异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在课堂与其它小组交流、分享、探究,再通过教师以我国南北方人性格差异为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建构起对文化差异的深刻、全面的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2、能将整理的信息制成多媒体课件,并能表达、交流、学习成果和见解。
高一地理教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本节内容又是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人文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2.了解城市重要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特点和区位
3.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
教学难点: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原因
六、教学准备
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给出大脑功能区分布图,以此启发学生理解功能区的概念,说明功能区的分布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从而让学生理解空间结构的概念即功能区有规律的组合。
读大脑功能区分布图,理解功能区及空间结构的概念
为教学目标1打下基础
过渡
提问:参照大脑功能区的含义,联系日常生活,北京是否有功能区?你能说出几个?
联系日常生活,说出北京的几个功能区
知识联系生活,使学生对功能区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介绍城市功能区
在学生说出或由教师启发得出的功能区中,重点介绍CBD、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介绍以小活动“我说你猜”的形式进行。
小活动:我说你猜
由教师描述某个功能区的特点,让学生判断教师描述的是哪个功能区。
学生判断正确后,以北京为例以图片的形式介绍该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参与小活动“我说你猜”,由老师描述的某个功能区的特征,判断这是哪个功能区。
落实教学目标2
通过小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对重要城市功能区的特征记忆更加深刻
过渡
提问:大脑功能区的排列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那么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以大脑功能区为基础进行知识迁移,意识到城市的功能区的组合分布也是有规律的。
由教学目标2过渡到教学目标3
三、介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原因
小活动:模拟土地拍卖
给出位于城市中心、城市外缘的三个地块,让学生判断修建大型商场、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各需哪个地块。
;通过学生发言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各项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与学生一起画图进行巩固。
参与活动:模拟土地拍卖。以开发商的身份评估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理想区位。在讨论中理解各项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落实教学难点
四、其他原因
以北京为例,介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结合在北京生活的体验,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社会和行政原因
落实教学目标3
五、小结
知识迁移:大脑功能区是各功能区有规律的组合;那么城市也有功能区,且功能区的分布也有规律,因此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是城市功能区有规律的组合。
由大脑功能区进行知识迁移,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落实教学目标1
使学生形成整节课的知识体系
附录:
读图思考
图2.2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点拨
高一地理教案:《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②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③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②明确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操
②培养学生“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知识和思维,也具备了人文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人口的知识和思维,并且在成长过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具备了一些对城市的感性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师)在进入今天的正课之前,我想先在咱们班进行一个小调查。请问咱们班有哪些同学的老家是在城市,那些同学的老家是在农村呢?(通过这个调查我发现,咱们班的大多数同学从小就居住在城市,只有小部分同学有在农村生活过的经历。)接下来,我希望咱们班能有同学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感受,谈谈城市与农村存在哪些区别?最好是分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例如建筑、交通、布局等等)。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分析的很全面。那同学们能不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城市的概念加以表述呢?(通过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暗示,进而得出城市的概念)城市:以非农业生产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的居民点,即非农业活动和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师)那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来找一位同学进行简单的表述一下。
(学生自主发言)
早期人类三五成群,渔猎而食。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农业活动开始出现,人类便成群定居,形成村落,并逐渐扩大规模。待商业活动出现后,“市井”即农业社会的城市形成。工业革命之后,工业活动高度集聚,工业城市形成。同时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娱乐活动、文化教育科研接踵而起,现代化城市不断完善。
接下来,我们就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和学习一下,城市的形态以及城市的功能分区。
活动2【讲授】新知学习
[新知学习]
(带问题预习第一个小标题)什么是城市形态呢?每个城市的形态都相同吗?城市形态的形成又与什么有关呢?(实例分析)假如你站在平顶山市正上方的500米高空俯视,脚下的城市总体呈什么形态?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预习)
(板书)一、城市形态
(师)通过预习,大家了解到,城市形态是城市在所占据的空间内呈现出来的外部轮廓形状。那城市形态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在自然环境方面,平原地区城市集中发展,而在丘陵和山区城市出现分散发展的趋势。这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发展。(板书)在社会方面,城市又多有沿河和沿交通干线发展的趋势(板书)。课本给出了三个城市形态图,以成都、兰州和重庆为例为我们阐明了三大类城市形态即团块状、条带状和分散状。坐落于我国成都平原的成都市是团块状城市的典型代表,由于城市发展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因此城市发展的集中趋势十分明显;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城市发展受到空间限制,只能沿黄河水系在谷地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重庆市不仅位于两江的交汇处,还受到丘陵地形的严重影响,使得城市发展失去了完整性,形成多个片区。
(师)这三大类城市形态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大家能简单分析一下吗?
团块状城市由于人类活动高度集中,易出现交通拥挤,城市污染严重等问题;条带状城市沿城市主干线延伸,城市两端跨度大,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分散状城市由于受到地形阻隔,分片发展,不利于城市管理和城市资源共享。
(承转)刚才我们是从整体了解城市,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城市内部,学习一下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
(板书)二、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类型
城市内部的土地根据它的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通常情况下,同种利用用方式的土地在空间上形成集中,发挥着相应的功能,从而形成相应的功能区。商业活动利用的商业用地在位置上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集中发展起来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服务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便是集聚效应。商业活动的集中,决定了商业用地的集中,发挥着强大的商业功能,称之为商业区。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板书)三、功能区
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某种功能区是以某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并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比如住宅区里会有商店和工厂,只是它们用地面积小,比率低,依然是以居住功能为主。
(读图2.2)试分析一下,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分区。
(承转)再简单了解过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区之后,我们再来逐一学习一下城市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功能区。
(提问)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在哪个地方呆的时间最长?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休息和睡眠,因此“家”是我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也往往是一天当中居民活动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板书:住宅区)在住宅区内集中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及其他各种工程措施。住宅区内虽有商业活动,但基本上是以零售业和个人服务业为主,也不显著。有些住宅区,也有少量的轻工业生产活动。住宅区按等级可以分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中高级住宅区主要位于城市外缘,房屋面积大,有的是独立的庭院,环境好,还配备有相应的服务基础设施。例如,我们平顶山市的森林半岛住宅区依湖而建,风景优美,属于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房屋面积小,拥挤,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例如,位于市中心的老住宅区,姚孟电厂家属社区属于低级社区。
(提问)平顶山市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哪里呢?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商业区
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遵循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两大原则,因此,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平顶山市中兴路两侧商业活动集中,成条状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特殊的专业化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简称为CBD,既是商业中心又是服务中心。教材图2.4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纽约的CBD,曼哈顿,高楼林立,交通便捷,是世界著名的商业中心。以郑州为例,郑东新区的中心商务区是郑州也是河南省的大型专业化现代化商业中心。
工业生产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业生产过程有大量的工业原料和产品需要运输,这就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来布置仓库、厂房等设施。因此,城市中大多数工业生产活动聚集于交通线旁,形成工业区。
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学案分析湘教版
知识梳理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城市?
(1)含义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与农村相比,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3)类型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
2.区位
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城市区位
自然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经济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历史继承性、国家政策、外交等。
4.城市的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聚居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枢纽处,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5.城市区位选择?
(1)地质条件①充分考虑地基承受能力,②避开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
(2)河流沿岸码头建在河流的凹岸处,因为这里水深,泥沙淤积少,但要注意河流对河岸的侵蚀。
(3)定性条件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山区需要大量投资和工程措施。
(4)环境条件①风向居民区布置在工业区的上风向;②水源居民区布置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5)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大面积的水面,利于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景观和大气质量。
二、城市土地利用中·华.资*源%库
1.含义?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2.类型及特征
表2-1
利用类型
分布特点
基本特征
商业用地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商业用地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居住用地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工业用地
市区外缘、干线两侧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政用地
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便利,点状分布
便于与周围的地区联系,交通条件好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1)主要功能区就城市功能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务区又称中心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著名的中心商务区有美国的纽约曼哈顿区、日本东京新宿区和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等。
CBD具有以下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
④内部分区明显。
2.城市空间结构
(1)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表2-2
学说
提出人
相同点
不同点
同心圆学说
美国 伯吉斯
①城市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②高、中、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
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城市中心向外缘扩展,形成五个同心圆圈层
扇形学说
美国 霍伊特
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放射状或楔状向外发展
多核心学说
美国 哈里斯、乌尔曼
城市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2)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
①城市规划集中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城市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③城市用地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和整齐的道路系统。
④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强调依山就水,自由布置。
四、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理论的产生?
1933年德国的科学家克里斯泰勒率先提出的,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
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2.基本概念
(1)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的是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范围。
(2)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3)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3.中心地理论中城镇的等级、数量、服务范围、功能、彼此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功能越多,距离越远。
知识导学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的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空间,它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都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方。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尤其是气候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上。结合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图,理解城市与地形之间的密切关系。?
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因而组成要素众多。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城市空间结构也称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土地相对有限,各地块的交通通达程度和地价等各不相同,在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上的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从而形成功能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表格的形式,运用比较归纳法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不同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模式。它们主要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概括出来的,与我国的实际存在差别。对这三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可利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点。?
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的服务范围所包括,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
疑难突破
1.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剖析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文化历史等。?
(1)交通与城市区位世界上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一般都分布在重要的交通线上。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2)政治与城市区位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许多城市都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的罗马城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也是
本国的第一大城市,如英国的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日本的东京等等。?
(3)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军事、宗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在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但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4)科技与旅游在现代,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的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例如因科技兴起的科学城筑波、因旅游而兴起的旅游城等。
2.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
剖析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等区位条件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城市的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特点的差异,造成它们对城市用地竞争能力的不同,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发展。
(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度。
①地理位置的影响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凸凹,造成这种地租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如图2-1所示
图2-1
②交通通达程度对地租的影响
表2-3
区位
交通通达度
地租
功能区
市中心
最高
最贵
商业中心用地
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
较高
较贵
外围商业用地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
较低
较低
住宅用地
城市边缘
低
低
工业用地
(2)各项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各项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如图2-2所示
图2-2
图中的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下降,但是住宅选择这个区位,既有利于职工上下班,又方便购物;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所以工业成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形式。?
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等值线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交会之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01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