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化学教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化学教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些?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提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两者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你能画出核电荷数为15的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其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提示:最外层电子数是5。

3.核电荷数1~20的元素是什么?写出它们的名称。

提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新知探究]

探究1 核电荷数为11的钠原子,其质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探究2 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多少?写出该元素的名称。

提示:该元素是铝,质子数是13。

探究3 氯原子和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吗?试分别画出氯原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提示:不相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示意图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的原子都为金属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层电子离核比L层电子近,但能量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电荷数为1~18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有Li、S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错误。He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但不是金属元素。

(2)错误。违背了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规律,应为。

(3)错误。K层上电子能量最低。

(4)正确。

4.下面是某原子的电子层及该层上的电子数,其中一定错误的是()

A.K-8B.M-18

C.N-32 D.O-18

解析:选A K层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O层作为次外层时,可排18个电子。

———————————————[关键语句小结]————————————————

1.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关系的“3个等式”:

(1)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X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3)阴离子(X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1个最低”和“3个最多”:

(1)“1个最低”——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3个最多”——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8个;③次外层电子数最多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3、4”倍的元素分别为C、O、Ne。

4.常见10e-微粒:

(1)单核“3阴3阳1分子”——N3-、O2-、F-、Na+、Mg2+、Al3+、Ne;

(2)多核“1阴2阳4分子”——OH-、H3O+、NH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序数)

B.同一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一定比L层上的电子数多

C.如果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不超过2

D.核电荷数1~18的元素,每层电子数都满足2n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2种

解析:选B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A正确;当M为最外层时,可能的电子数为1~8,而此时L层电子数为8,故B项错误;如果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即只有K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C正确;核电荷数1~18的元素,每层电子数都满足2n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He和Ne 2种元素,D正确。

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最外层、次外层分别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18个电子,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其中的某一条。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而当其是最外层时,则不超过8个。如K、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而不是 和 。

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某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选B K、L、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以有1~2个电子,A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电子,即L层上的电子数为8,由于18

(1)10电子微粒及其推断:

(2)18电子微粒及其推断:

②多核:HCl、H2S、PH3、SiH4、F2、H2O2等

[例2] A、B、C、D都是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

(1)A为中性微粒,如果A能刻蚀玻璃,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如果A的溶液显碱性,则A是________。

(2)B是带电微粒,如果B为阳离子且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B是________;如果B为阴离子且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B是________。

(3)若C微粒中含有5个原子,带正电荷,遇碱放出NH3,则C是________。

(4)若D微粒遇过量阴离子B,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则D是________。

(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

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从容说课

本章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以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掌握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讲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哪种粒子决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由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接上

板 书: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师]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粒子决定?

[生] 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接上

板 书:

决定元素种类

[师] 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粒子决定?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接上

板 书:

质量数A=Z+N

[师] 同位素与核素(即原子种类)与哪种粒子密切相关?

[生] 与核内中子数。

接上

板 书: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师]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什么粒子决定?

[生] 由原子核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师]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师]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由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决定。

[师] 原子是否带电取决于什么?怎样确定?

[生] 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若两者数目相等,原子呈电中性;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负电,为阴离子;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师] 原子结构的有关问题可以看下表。

多媒体展示: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粒子之间的关系

中性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来源:Zxxk.Com]

质子数

+[来源:Zxxk.Com]

中子数

阳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来源:学科网ZXXK]

阴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代表符号KLMNOPQ

最多电子数281832507298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

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

注意事项

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原子结构示

意图和离子

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义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

电子式

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

[师] 元素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其电子层结构将趋向于何种变化?

[生]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师] 原子和原子相遇发生反应时,必形成化学键。

板 书:

二、化学键

[师] 那么,原子和原子通常通过什么方式趋向于稳定结构呢?

[生] 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

[师] 原子得失电子以后可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可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化合物,这种静电作用我们又把它叫做什么?举出几种粒子间存在这种作用的物质。

[生] 阴、阳离子之间的这种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如Na2O2、NaOH、NaCl中均含有离子键。

[师] 那么,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物质的这种作用又叫什么呢?举例说明。

[生] 叫共价键。如H2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氢原子之间,HCl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都形成共价键。

[师]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它们属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板 书:

化学键

化学键

定义

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

强烈的体

现形式

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振动。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

离子键

定义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本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

和原因

稳定的阳离子

稳定的阴离子

形成过程

表示方法

影响强度的

因素及对物

质的影响

1.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多,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形成条件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本质

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

1.电子式:

2.结构式:H—Cl 

形成过程

分类

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

特点: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A—A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例:Cl2、H2O2、Na2O2

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偏向得电子能力强的原子的一方

特点:存在于不同种原子之间B—A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极性键

[师] 举出一种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生] H2O2

[师] 写出其电子式。

找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

[师] 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多媒体展示:

[练习]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干冰发生物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

B.使干冰发生化学变化主要是破坏共价键

C.使氯化钠晶体发生化学反应需破坏离子键

D.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 干冰是由CO2分子组成的,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当发生物理变化时,仅仅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即原子参加反应,需要克服碳氧键的作用,即破坏共价键。所以,A、B均正确。

C项的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间存在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因此,发生化学反应时需克服离子键。

D项化学键应是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它不存在于分子之间,所以D项错。

答案:D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希望同学们能在搞清这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高二化学教案:《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二化学教案:《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原子核外电子运动

教学时间 第十五周 6月2日 本模块第3课时

教学

课题 专题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单元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运动

节题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必修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卢瑟福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5.知道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越迁,了解其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教学方法 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讲解)1、发展史

实心小球 面包式 核式结构 量子模型

创立科学家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原子之父) 玻尔

实验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 阴极射线管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 氢原子光谱

理论内容 原子是实心球体,不可再分。 西瓜式 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 原子结构。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量 1个单位 1个单位 大 非常小

电性 正电荷 中性 正电荷 负

电量 1个单位 0 1个单位

体积 小 小 小

位置 原子核 原子核 中心 占体积大

【讨论后口述】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提问]什么叫电子云?

[典型例题]

1.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子数为4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实心球”紧密排列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请根据上述现象得出金箔中Au原子结构中原子核的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三点:

① ② ③

(分析)抓住关键词认为原子是“实心球” 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 ,

(小结)

化学发展史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理解并学会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创新意识的起源。原子结构的认识,才使化学成为被承认的学科,直到今天原子结构的研究仍有重要意义。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道尔顿、玻尔、卢瑟福、阿伏加德罗、爱因斯坦等。

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

信息转化、审题能力

空间想象力

语言表述能力(准确)

口答

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的大小所得到的图形叫电子云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想。

α粒子为带正电粒子。

大多数能通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广阔”的空间。

原子核存在,且带正电荷。

原子核具有较大的质量(α粒子被弹回)

(电子占有较大空间,质量小)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堂练习]

1.据报道,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则H3和H2属于( )

A.氢的同位素 B。氢的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2.电子云小黑点图中的小黑点表示( )

A.每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电子绕核运动的轨迹

C.每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了一次

D.小黑点越稠密表示电子在该区域出现的机会越大

3.质量相等的石墨与足球烯(C60)所含有的质子数(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确定

C

(小结)巩固原子结构基础知识,认识电子云

作业:画出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板书计划

反馈 以自学为主,原子相关知识掌握好。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最高正价数=8-?最低负价?。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五.能综合应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及其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主族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六.能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 H2YO4 > HXO4

B.非金属性:X > Y > 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 > B > C > D B.原子序数:d > c > b > a

C.离子半径:C > D > B > A D.单质的还原性:A > B > C > 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 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 > W > Z > 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Na、Mg、C、O。

(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点燃 ?2MgO+C。 Mg(OH)2

(2)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 _____ > _____ > _____(填元素符号)。Na > Mg > C > O。

6.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铍元素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是两性氢氧化物,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 > _____ > H2O、HF;

第三周期SiH4 > PH3 > _____ >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 CF4(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 毒性 ② 沸点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 C.NaH 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事实能证明其金属性比钾强的是

A.其单质跟冷水反应,发生剧烈爆炸 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

C.其单质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 D.其氢氧化物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且X呈最高价态,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5 B.n+3 C.n-3 D.n-11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与周期表中A、B、C、D四种元素上下左右紧密相邻,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8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半径:Na+ > Mg2+ > Al3+ > F? B.碱性:KOH > NaOH Mg(OH)2 > Al(OH)3

C.稳定性:HCl > H2S > PH3 > AsH3 D.酸性:H3AlO3

9.已知X、Y、Z、T四种非金属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是Y > X;氢化物稳定性是HX > HT;原子序数T > Z,其稳定结构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而其离子半径是Z > T。四种元素的非金属型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Tl)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 B.铊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 D.Tl(OH)3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1.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请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质子数总和为32,价电子数总和为18,其中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通常为液态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邻,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 mol该化合物含有42 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式写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学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

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左上访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锂与镁都能与氮气反应、铍与铝的氢氧化物均有两性等,这称为对角线规则。请回答:

(1)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跟过量O2反应生成Li2O2 B.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遇浓H2SO4不发生钝化 D.Li2CO3加热时,分解成Li2O和CO2

(2)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铍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证明这一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则Al4C3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碱)性比元素 ⑦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_______(填强、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1个,该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元素与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显_____价。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元素 ⑦ 与 ⑧ 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本章知识体系
考题回顾
【例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例2】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molC—O键
【例3】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负电荷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符号LiBeBCOFNaAlSiPSCl
x值0.981.572.042.553.443.980.931.611.902.192.58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N、Mg的x值范围:
_______________x(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N)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短周期元素的x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3)某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其中S—N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谁?_______(写原子名称)。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差值(Δx),当Δx1.7时,一般为离子键,当Δx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小的元素位置:______________(放射性元素除外)。
【例4】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E(砷)>E(硒)②E(砷)<E(硒) ③E(溴)>E(硒)④E(溴)<E(硒)
(3)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_______<E<_______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0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