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最高正价数=8-?最低负价?。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五.能综合应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及其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主族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六.能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 H2YO4 > HXO4

B.非金属性:X > Y > 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 > B > C > D B.原子序数:d > c > b > a

C.离子半径:C > D > B > A D.单质的还原性:A > B > C > 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 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 > W > Z > 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Na、Mg、C、O。

(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点燃 ?2MgO+C。 Mg(OH)2

(2)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 _____ > _____ > _____(填元素符号)。Na > Mg > C > O。

6.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铍元素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是两性氢氧化物,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 > _____ > H2O、HF;

第三周期SiH4 > PH3 > _____ >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 CF4(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 毒性 ② 沸点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 C.NaH 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事实能证明其金属性比钾强的是

A.其单质跟冷水反应,发生剧烈爆炸 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

C.其单质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 D.其氢氧化物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且X呈最高价态,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5 B.n+3 C.n-3 D.n-11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与周期表中A、B、C、D四种元素上下左右紧密相邻,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8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半径:Na+ > Mg2+ > Al3+ > F? B.碱性:KOH > NaOH Mg(OH)2 > Al(OH)3

C.稳定性:HCl > H2S > PH3 > AsH3 D.酸性:H3AlO3

9.已知X、Y、Z、T四种非金属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是Y > X;氢化物稳定性是HX > HT;原子序数T > Z,其稳定结构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而其离子半径是Z > T。四种元素的非金属型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Tl)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 B.铊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 D.Tl(OH)3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1.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请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质子数总和为32,价电子数总和为18,其中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通常为液态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邻,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 mol该化合物含有42 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式写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学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

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左上访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锂与镁都能与氮气反应、铍与铝的氢氧化物均有两性等,这称为对角线规则。请回答:

(1)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跟过量O2反应生成Li2O2 B.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遇浓H2SO4不发生钝化 D.Li2CO3加热时,分解成Li2O和CO2

(2)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铍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证明这一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则Al4C3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碱)性比元素 ⑦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_______(填强、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1个,该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元素与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显_____价。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元素 ⑦ 与 ⑧ 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延伸阅读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最低负价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最高正价数=8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五.能综合应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及其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主族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六.能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B.3C.5D.6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D-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

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C>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Na、Mg、C、O。

2MgO+C。?点燃?(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Mg+CO2Mg(OH)2

(2)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Na>Mg>C>O。

Na2BeO2+2H2O。?BeSO4+2H2O;Be(OH)2+2NaOH?6.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铍元素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是两性氢氧化物,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Be(OH)2+H2SO4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CF4(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B.H3O+C.NaH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事实能证明其金属性比钾强的是

A.其单质跟冷水反应,发生剧烈爆炸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

C.其单质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D.其氢氧化物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且X呈最高价态,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5B.n+3C.n-3D.n-11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与周期表中A、B、C、D四种元素上下左右紧密相邻,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

A.4xB.4x+6C.4x+10D.4x+14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B.XY2C.XY3D.X2Y3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8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半径:Na+>Mg2+>Al3+>B.碱性:KOH-F>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HCl>H2S>PH3>AsH3D.酸性:H3AlO3

9.已知X、Y、Z、T四种非金属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是Y>X;氢化物稳定性是HX>HT;原子序数T>Z,其稳定结构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而其离子半径是Z>T。四种元素的非金属型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TB.Y、X、Z、TC.X、Y、T、ZD.Y、X、T、Z

10.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Tl)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B.铊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D.Tl(OH)3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1.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请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

A.18B.32C.50D.64

1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质子数总和为32,价电子数总和为18,其中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通常为液态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邻,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mol该化合物含有42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式写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学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左上访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锂与镁都能与氮气反应、铍与铝的氢氧化物均有两性等,这称为对角线规则。请回答:

(1)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跟过量O2反应生成Li2O2B.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遇浓H2SO4不发生钝化D.Li2CO3加热时,分解成Li2O和CO2

(2)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铍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证明这一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Al4C3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4ˉ2Be(OH)2??(4)若已知Be2C+4H2O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①②⑨③

3④⑤⑥⑦⑧

(1)表中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碱)性比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_______(填强、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1个,该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元素与元素⑨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⑨显_____价。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元素⑦与⑧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总课时数科目高一使用时间
主备人_______使用人_______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元素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自主预习
一、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是其数值等于。
[活动探究]
1、请将课本11页表中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请同学们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规律,完成课本12页三个图表。仔细观察图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怎样的变化?

(2)试思考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有哪些:
a.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怎样的变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它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思考:元素的性质为什么会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即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

巩固练习
1.在下列元素中,最高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A.NaB.MgC.ClD.S
2.原子序数为11~17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变小的是()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半径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3.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的变化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D.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
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比Y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大
D.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比Y大
5、下列有关元素递变情况正确的是
A、Na、Mg、Al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最多
B、N、O、F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Al、Si、P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B、C、N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主备人_______使用人_______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2、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自主学习过程: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形式。
2.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哪些知识?试举例说明

3.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_____,列称为_____。
(一)周期
(1).仔细观察课本附录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
种数核外电子
层数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归纳:每一周期都是以元素开始到,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周期序数=数
(2)..阅读课本14页[知识点击]了解镧系和锕系元素
(二)族
(1)组成:周期表中共有个纵行,个族。
族分为族和族。分别用A、B表示。
主族的序数=数=数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在周期表的18个纵列1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

(2).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是怎样递变的?

(3).什么是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有哪些应用?记住钠和钾的焰色

(4).回忆所学元素并阅读课本,了解主族元素的有关性质及用途。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B.主族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稀有气体元素是0族元素
D.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2.若某ⅡB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
3.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4.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课堂小结:
根据所学知识画一张元素周期表,标清周期序数,族序数,主族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质量最轻的元素: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其次是元素
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金属单质是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第1课时前,补充P11表格中所缺内容。

第2课时前,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分别有多少种元素?

第3课时前,查一查在周期表中同学们熟悉的元素,搜集它们的用途。

五、教学方法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

【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11页表中所缺的内容;

(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点评】通过填表,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原子结构有关知识,也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中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直方图。

原子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引导过渡】观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号到10号,最外层电子由1增加到8,从11号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增加到8。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

【联想与质疑】通过直方图,对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并且有下列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讲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

【小组讨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小结、板书】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方法引导】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

│最高正价│+│负价│=8

【引导、探究】综合以上的事实,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板书】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引导、探究】大家知道吗?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的哪一部分决定的?那么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结、板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决定

【媒体显示】

【点评】本节将分散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归纳、提升,得到元素周期律。注重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等概括能力和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初步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性”“量变引起质量”“内因是事物变的根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堂小结、媒体显示】

以18号元素核外分析归纳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为例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决定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归纳元素周期律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实质

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从容说课

本章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以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掌握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讲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哪种粒子决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由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接上

板 书: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师]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粒子决定?

[生] 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接上

板 书:

决定元素种类

[师] 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粒子决定?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接上

板 书:

质量数A=Z+N

[师] 同位素与核素(即原子种类)与哪种粒子密切相关?

[生] 与核内中子数。

接上

板 书: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师]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什么粒子决定?

[生] 由原子核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师]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师]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由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决定。

[师] 原子是否带电取决于什么?怎样确定?

[生] 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若两者数目相等,原子呈电中性;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负电,为阴离子;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师] 原子结构的有关问题可以看下表。

多媒体展示: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粒子之间的关系

中性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来源:Zxxk.Com]

质子数

+[来源:Zxxk.Com]

中子数

阳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来源:学科网ZXXK]

阴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代表符号KLMNOPQ

最多电子数281832507298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

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

注意事项

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原子结构示

意图和离子

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义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

电子式

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

[师] 元素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其电子层结构将趋向于何种变化?

[生]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师] 原子和原子相遇发生反应时,必形成化学键。

板 书:

二、化学键

[师] 那么,原子和原子通常通过什么方式趋向于稳定结构呢?

[生] 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

[师] 原子得失电子以后可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可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化合物,这种静电作用我们又把它叫做什么?举出几种粒子间存在这种作用的物质。

[生] 阴、阳离子之间的这种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如Na2O2、NaOH、NaCl中均含有离子键。

[师] 那么,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物质的这种作用又叫什么呢?举例说明。

[生] 叫共价键。如H2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氢原子之间,HCl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都形成共价键。

[师]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它们属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板 书:

化学键

化学键

定义

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

强烈的体

现形式

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振动。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

离子键

定义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本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

和原因

稳定的阳离子

稳定的阴离子

形成过程

表示方法

影响强度的

因素及对物

质的影响

1.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多,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形成条件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本质

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

1.电子式:

2.结构式:H—Cl 

形成过程

分类

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

特点: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A—A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例:Cl2、H2O2、Na2O2

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偏向得电子能力强的原子的一方

特点:存在于不同种原子之间B—A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极性键

[师] 举出一种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生] H2O2

[师] 写出其电子式。

找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

[师] 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多媒体展示:

[练习]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干冰发生物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

B.使干冰发生化学变化主要是破坏共价键

C.使氯化钠晶体发生化学反应需破坏离子键

D.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 干冰是由CO2分子组成的,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当发生物理变化时,仅仅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即原子参加反应,需要克服碳氧键的作用,即破坏共价键。所以,A、B均正确。

C项的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间存在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因此,发生化学反应时需克服离子键。

D项化学键应是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它不存在于分子之间,所以D项错。

答案:D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希望同学们能在搞清这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70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