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重力势能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重点难点:
1.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分析推理、讲授讨论.
四、教具:
轻重不同的重锤一个、木桩、沙箱、橡皮筋.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能来发电的呢?学习这节课后,我们将会了解这个问题。
通过前面对功和能的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演示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木桩打进沙箱中,说明重锤对木桩做了功,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我们把重锤由于被学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本节课将学习重力势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1:演示由质量不同的重锤从相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质量越大的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演示实验2:演示用同一重锤从不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得出:重锤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
把一个物体举高,要克服重力做功,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力能减小。可见重力势能跟重力做功有密切关系。
如图1所示,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
WG=mgΔh=mgh1-mgh2
我们可以看出WG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1.重力势能
○1定义: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J)
2.对EP=mgh的理解:
○1式中h应为物体重心的高度。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3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4选取不同的零势面,物体的势能值是不同的,但势能的变化量不会因零势面的不同而不同。
例题1:边长为L,质量为m的立方体物体静止放在地面,在其旁边有一高为H的水平桌面,如图2所示.
○1若选地面为零势点,立方体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少?
○2若选桌椅面为零势点,立方体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少?
学生先做,老师再讲。
解析:
○1EP=mgL/2.
○2EP=-mg(H-L/2).
3.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图1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了。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否在任意情况下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
讨论1:物体从A点下落到B点过程中,如果受阻力作用,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物体下落受到阻力,只影响物体动能的变化,不影响重力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A、B两点的高度差有关。
WG=mgh1-mgh2=EP1-EP2.
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但由于要克服阻力做功,减少的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
讨论2:若物体从A点下落到B点后,再平移到与B点等高的C点,重力做的功是多少?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如图3所示。
物体由B到C过程中重力不做功,重力势能也不变化,因此物体由A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的功仍是WG=mgh1-mgh2=EP1-EP2.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讨论3:若物体是从A点沿斜面滑到与B点等高的C点,上述关系是否成立?
设AC之间长为S,且与水平方向成θ角。
重力做功WG=Fssinθ=mgh1-mgh2
由此发现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高度有关,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仍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讨论4:物体从B点分别匀速、加速、减速上升到A点,上述关系又是如何呢?
无论物体从B点上升到A点是匀速、加速、减速,重力都做负功,且都等于物体重力与初末位置高度差的乘积。而重力势能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但这三种情况中,由于所受拉力不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外力的功,动能变化量不相同。
师生共同总结出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的功有关,两者关系如下:
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力做功的特点:
4.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演示实验3:演示张紧的橡皮筋把纸团射出去,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够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5.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把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引导学生举些具有弹性势能物体的实例。如张紧的弓、卷紧的发条、位伸或压缩的弹簧、击球时的网球拍等都具有弹性势能。初步了解弹簧所具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析: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越大,恢复原状时对外做的功就越多,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不跟弹簧的劲度有关,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相同时,劲度越大的弹簧弹性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由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所以势能又叫位能。今后还将学习其它形式的势能。
例题2: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物体到顶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着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长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沿长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
学生先做,老师再评讲。正确答案为D。
(三)、课堂小结:
1.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把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四)、课外作业:
1.复习归纳本节课内容。
2.思考课本练习四第(1)、(3)题。
3.把练习四第(2)、(4)、(5)题做在作业本上。
7.5重力势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
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
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
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新课】
放录像并讲解: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于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所有残片都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坠毁过程极为壮观美丽,137吨的庞然大物分解燃烧,天空中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色轨迹.这是一个完美的告别,“和平号”的15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现提问:“和平号”空间站坠落时,为什么会燃烧?
碎片燃烧时,温度可达3000℃,其能量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
现在,就讲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回忆初中的知识,可知
(l)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演示实验,用木球和铁球先后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铁球深入细砂中的距离比木球要长,这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高度时,重力势能大,克服细砂阻力做功要多)
用铁球在不同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先后落入玻璃缸中的细砂里,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铁球在比较高的地方落下来,深入砂中的距离也比较长,这说明,同一个物体在比较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较大,克服细砂阻力做功要多)
综上所述,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现在来推导重力势能的定量表达式:投球的质量为m,从高度为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的B点,如图所示,重力所做的功为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也可以写成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可设,这说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同理,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要注意的是,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这种功能关系不仅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于曲线运动,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提问: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kg,把它置放在2楼的一张1m高的桌面上,若楼房的每层楼高3m,求此物体的重力势能值?
(无法计算,因为没有说明物体的高度是以什么位置为零高度,从地面算起,物体的重力势能J,若从二楼楼面算起,物体的重力势为J.对于不同的零高度点物体所对应的重力势能值也各不相同)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正如上例所述,要确定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若定了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物体在此平面的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为负,如上例把三楼底板为零重力势能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J
由此看来,物体重力势能的正负还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在参考水平面以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于参考平面以下物体的重力势能.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县与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选择无关,就好像物体的高度值与选择哪一点作为测量起点无关.至于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定.
与重力势能相类似,还有弹性势能.
3.弹性势能
演示实验:把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木块,压(或拉)木块,使弹簧缩短(或伸长)再释放木块,让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
可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叫弹性势能,它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中.
举出除弹簧以外的弹性势能存在的实例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如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可用实验演示弹簧形变量越大对外界做功可越多来说明.
势能又叫位能,它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机械运动中的势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四)总结、扩展
1.势能有多种,与高度有关的重力势能和与形变有关的弹性势能是力学中的两种,在热力学中有分子势能,在电磁学中有电势能等.
2.势能是存在于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它是属于有相互作用两部分物体即物体系的,但不是有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就有势能存在,比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摩擦力,但它们就不存在什么势能.
3.势能都是相对量,只有先走零势能参考平面,势能才有确定的值.
八、布置作业
P146练习四(2)(4)(5)
九、板书设计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达公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物体下落
物体上升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3.弹性势能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用能量最低原理求解两例物理题
高中化学中讲到“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情况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安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电子在该轨道上,处于稳定状态,其实,能量最低原理也适用于物体系物体系的稳定状态与系统的势能有关,势能越小则状态越稳定.物体系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处在势能最小的状态,即稳定状态.下面利用能量最低原理,求解两例物理题.
[例1]一质量均匀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D.始终不变
解析:由能量最低原理知,物体在静止情况下,总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即稳定状态).该状态下重力势能最小.故施力F后,细绳重心上升,故选答案A.
[例2]如图所示.容器A、B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大气压恒定,A、B底部由带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的水面比B中的高,打开阀门,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在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解析:由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打开阀门见水达到平衡时应具有最小势能,故在打开阀门至平衡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减小.又由题意知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因此由能量守恒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转化为水的内能.故选答案D.
十一、随堂练习
1.下面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的值.
B.从同一高度将某一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平抛或下抛,落到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是相同的.
C.在不同高度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可能相同.
D.低于零重力势能面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小于在零重力势能平面以上物体的重力势能.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立直着一根轻弹簧,弹簧长为,劲度系数为k,下端与物体相连接,现将弹簧上端缓缓竖直向上提起一段距离L,使物体离开地面,这时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3.一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金属链条重30N,长1m,盘曲在水平地面上,当从链条的A端慢慢提起链条到使它的另一端B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12J,如改从B端慢慢提起链条使链条A端恰好离开地面需要做功多少?
4.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机械能为()
A.B.
C.D.
5.如图所示,物体从A点出发,沿3条不同的轨道运动到B点,则在移动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情况是()
A.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B.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C.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D.无论沿哪条路径,做功都一样多
6.质量为1kg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1s时,物体的动能为,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答案:1.BCD2.3.18J4.B5.D6.50J50J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重力势能》教案
新课标要求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㈡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作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工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放录像: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从录像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
总结点评:实际上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对水泥桩做功,把其打入地里。
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功
师:投影教材上的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力作功”部分。一边阅读,一边在练习本上把推导过程写出来。
通过推导重力在这几种不同情况下做的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阅读教材,推导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师: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重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WG=mgh1-mgh2。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2、对重力势能的学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力势能”一段,提出问题
⑴怎样定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⑵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⑶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作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列举实例。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如果学生列举实力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与指导和帮助,比如录像中打桩机的例子等。也可以设计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铁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观察铁球落入的深度.
【演示】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它们落入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1.当铁球质量一定时,释放点越高,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
2.当释放高度一定时,铁球质量越大,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
实验现象说明:
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投影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说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什么是参考平面?参考平面的选取是唯一确定的吗?
3.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否相同?是否会影响有关重力势能问题的研究?
4.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
5.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
6.为什么说“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1.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2.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
4.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5.重力势能根重力有关,而重力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没有地球,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可见,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这个系统共有的。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师: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生: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⑴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例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
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答案:CD.
⑵关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例2】如图所示[转载]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时教案-7.4wbr重力势能,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
A.mgh
B.mgH
C.mg(h+H)
D.-mgh
【思路】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则不同.
解:据题意知已选定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小球在桌面的高度为零,小球在地面时的高度为-h,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为Ep=-mgh.
答案:D
⑶重力做功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例3】[转载]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时教案-7.4wbr重力势能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答案:BD.
⑷综合应用
【例4】起重机以g/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a=g/4,物体上升高度h,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所以F=mg-ma=mg-m×g/4=3mg/4
方向竖直向上.
所以拉力做功WF=Fhcos0°=3mgh/4
重力做功WG=mghcos180°=-mgh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
又因为WG=Ep1-Ep2=-mgh
WG0,Ep1Ep2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五)作业布置
书面完成“问题与练习”中1-4题。
板书设计
4.重力势能
一、重力的功与重力做功有关的因素:重力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大小.与物体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所处高度的乘积.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2.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5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