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

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课件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先估计)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计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精选阅读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教学,虽然说内容不难,但对于逻辑思维不是很强的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能只关注“记住公式”,“会算面积”,这样学生即使学会了也只是机械模仿,对其思维锻炼的含义不大,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想象等过程。这样能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表象后进行的。书本中例题是让学生用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再将数据填入到表格中,从而推测出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接着是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侧重于通过猜想、验证、概括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含面积单位个数的多少”这一面积含义的数学本质。而不是关注“记住公式”,“会算面积”,只会“记住公式”,“会算面积”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当然也无法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在教学设计编排上,采用准备题后出示正方形,让学生猜想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自己验证,通过多个正方形面积概括出面积计算的含义和过程。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面积推导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和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渗透“猜想——验证——发现——概括”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和尝试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十分简单,如果是单纯让孩子学会计算方法,那么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做到,但这样的话,学生知识接受知识的一个容器,缺乏过程的支撑, 个别化对象分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借助方格纸是很容易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面积的,但是后20%的学生很难推导出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时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和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猜想——验证——发现——概括”的学习方法。理解“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的多少”这一面积含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谈话

教学准备:

课件、磁贴、方格纸、练习纸

教学环节:

一、准备题

1.出示一个正方形

2.问:它的面积指的是?(学生说一说)那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有多大呢?

3.出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m2”

4.问:那么面积是1dm2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呢?

5.问: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6.出示 1cm2的正方形和稍大的正方形,猜一猜,估一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用小正方形放一放,可以放4个,所以它的面积是4cm2.

小结:原来面积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能放几个“面积单位”就表示面积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定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小问题,让学生感受面积就需要面积单位来度量。

二、尝试问题

1.出示1cm2的正方形和稍大的正方形(5×5),问你知道它的面积吗?猜一猜。

2.请同学们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试一试,放一放,看看是不是和猜想的一样。材料:提供格子图(透明的),1cm2的正方形若干个(不到25个)和胶水,尺子。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一估,猜测面积是多少,再利用提供的材料来验证。其中难度较低的是格子图,准备的小正方形个数不到25个,需要学生动脑筋,引出后面的其他几种方法。

三、反馈

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验证的。(失误投影)

预设:

方法一:格子图法,每格是1cm2,一共是25格,所以是25cm2。

方法二:贴小正方形,贴了横和竖,判断出是25格,所以是25cm2. 板书:5×5=25cm2

方法三:贴小正方形,贴了横,又因为是正方形,判断出是25格,所以是25cm2。

方法四:量一量,追问:为什么可以用尺子量(这条边几厘米就表示可以放几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四种方法进行反馈,特别是第二、三种,让学生感受到边长是什么,为后面引出公式做准备。

四、概括提炼

1.出示边长7cm的正方形,问:看到7cm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行能放7个1cm2的小正方形,一列也能放7个1cm2的小正方形。 师:也就是一行能放7个,能放7行,对吧,那么一共能放几个呢?面积是多少呢?板书7×7=49cm2.

2.那如果小一点呢?出示边长3cm的正方形,你能在脑袋中摆一摆吗? 一行能放3个,能放3行,一共可以放9个,那么面积就是9cm2. 板书3×3=9cm2.

3.观察板书,你发现了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算呢? 板书:边长×边长=面积

4.问:第一个边长表示什么呢?第二个又表示什么呢?面积表示什么呢? 预设:第一个边长表示每行摆几个,第二个边长表示可以摆几行,面积表示一共摆了几个。

5.出示边长4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4×4=16cm2.

【设计意图】通过3题让学生说一说,并列出算式,特别强调的是第一个边长表示什么含义,第二个又表示什么呢?面积表示什么呢?最后设计了一题简单的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五、再次探究

1.我们发现,边长是4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那么给你16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除了能够评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反馈:出示面积是16平方米的长方形 1×16 2×8 交流:每行摆8个,摆了2行;每行摆16个,摆了1行。 问:那长方形面积该怎么计算呢?长×宽=面积(板书)长表示什么?宽表示什么?

3.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有什么想法(突出“几个几”的乘法模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学生应该能想到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的,同样要强调长表示什么?宽表示什么?

六、巩固练习

1.基本训练:口答(课本79页“练习十九第2题”),书面(课本78页“做一做”)

2.拓展练习一 3.拓展练习二 一个花坛长10米,宽5米。 问:(1)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四周围上一圈篱笆,篱笆需要多少长?

【设计意图】第一题的第一小题是基础练习题,第二小题是生活情境的问题。拓展练习为需要学生动脑的题目。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知道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间的进率。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生:面积

师:还认识了

生:面积单位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告诉我,你们学的很好,是吗?

生:是

师:非常自信!老师今天特意找了几条信息,看你能否快速找到面积单位。(放课件)

生1看课件回答:平方米

师:你能说出1平方米多大吗?

生2:大约有两张双人课桌拼起来那么大。

师:具体说就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那么大。再继续,放课件生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还记得它们多大吗?

生:手掌的面积约是1平方分米,拇指盖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师:准确的说就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平方厘米(展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很重要,我们用它可以度量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用它度量师边说边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师:长方形大家都认识吧,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看大屏幕,这是长、这是宽,请同学们不要眨眼睛,看后请你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师板书猜想并放动感课件

生1:长方形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师:为什么啊?

生:宽没变,长变后面积变大;长没变,宽变后面积变大。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长和宽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有多大?

生1:6平方厘米

生2:10平方厘米

生3:18平方厘米

生4:12平方厘米

.

师:到底谁的答案对?我们要想准确知道它有多大,你有没有办法?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提前发给大家的学具),请你在1号长方形上清楚地画一画、分一分,看一下里面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开始!

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师观察指导

师: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画的?

生1上来展台展示并引导说出:一个个的数出或一排有4个,有3排,所以共有12个小正方形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2上来展示并说出画了一排和一列,一排有4个,也是3排34=12个

师:说的真好,这种画法,虽然少画了,省了力,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事半功倍!我们为他的这种做法鼓掌!

生鼓掌鼓励。

师:我们知道了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12平方厘米,板书43=12个,并把个再改成平方厘米。刚才哪位同学估计的准确啊?他是第一位火眼金睛,希望我们的火眼金睛越来越多。师:下面我们再看课件展示一下。

学生看课件,再重现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师:我们再看下一题,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生1:10平方厘米,一排5个,有2排,52=10

师:是啊,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平方厘米,并板书52=10平方厘米

师:再来,看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生:20平方厘米,一排5个,有4排,54=20

师:板书54=20平方厘米,那下一题呢?

画上小正方形的你会数,不画了你能知道是

()平方厘米吗?

生:24平方厘米,因为一排有6个,有4排64=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一排有6个,有4排的啊?说说道理。

生:因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6厘米里面有6个1厘米,所以能摆6个,4厘米就能摆4排。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是的,说的真不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4=24平方厘米,(板书)再来一题

生;40平方厘米,因为一排有8个,有5排85=40个,就是40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呢?

生2:8厘米里面有8个1厘米,所以能摆8个,5厘米就能摆5排

师:是的,说的真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85=40平方厘米,(板书)

同学们看黑板,那下面我们要总结一下了,刚才的这些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一样,长和宽各不相同,这说明面积的大小确实与长和宽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板书-----验证,再观察这些式子,这些前面的数字都是长方形的长,后面的这些数字都是长方形的宽,你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式子,你看是不是呀!生:同意,是

师:那同学们都说一遍,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长方形的面积后面写上=,长宽之间写上)那我们就得到了结论,板书-----结论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你们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什么意思啊?

生1:就是求的长方形的面积。

师:是啊,那长宽到底是什么意思呀?(师引导就是求的里面含有)

生2: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师:是的,这个小正方形很特殊,就是我们学的面积单位,长宽就是求的这个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它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

生1:15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生3:35平方厘米

生4:28平方厘米

师:现在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不能用小正方形去量,你有没有办法?生: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那让我们操作一下吧,开始。

巡视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1:我量出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75=35平方厘米

生2:我的和他一样。

师:(课件展示一下答案)看来,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知道了它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应用一下,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放课件。

生:86=48平方厘米

76=42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最后长和宽一样长了

师:长和宽一样长的长方形,就是

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你能看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叫做边长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生:1个,边长

师:我们只要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利用边长边长就能求出它的面积,看下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平方分米;1010=100平方厘米

师:1分米=10厘米,这两个正方形是同样大的,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同样的道理,你能知道1平方米=()平方分米吗?

生:11=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练习

师:真不错,那考考同学们,看能否快速得到答案。

8m2=()dm2200dm2=()m29dm2=()cm2400cm2=()dm2生答。

师:放课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9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长20米,10米,面积是()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生答。

师:小明家买了新房子啦,他想知道各部分的面积,你能帮帮他吗?(引导学生算客厅、餐厅、卫生间、总面积)

师:再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挑战一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计算出上面长方形的面积吗?;生思考并回答116=66平方厘米;师放动感课件;挑战二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生:看动感课件,并解答;

四、回顾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啊?

生1:我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2:我还知道了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我们还知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呀?(师指着板书说)生:猜想---验证---总结

师:是的,以后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大胆去猜想,然后用实验去验证,最后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学好文化知识,好不好?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数学教案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例3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3、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正确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生活周围常见的种图形。

2.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并揭示课题。

3.观察两种图形。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① 出示一长方形木板,指出它的边在哪里?如何来区分这四条边?

② 同桌讨论:可以怎样把这个长方形的形状画下来?还有其它方法吗?

③ 观察教师演示。

④ 四人小组讨论。

2.画长方形。

① 同桌讨论: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想一想可以怎么来画长方形。

② 反馈说说自己的各种想法,并先出优秀可行的方法进行演示。

③ 学生尝试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④ 教师小结:首先画一条长方形的长(或宽)边,再以两个端点为顶点,画两个直角,然后取相等的两条线段为宽(或长),把两个端点边接起来。

3.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并画正方形。

① 教师演示:把一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正方形。

② 四人小组讲座。

③ 反馈归纳。

④ 学生尝试画一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⑤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作图方法的异同。

4.开放创新学习。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或物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

作业本p1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61-6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2、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

线段a:

线段b:

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

8×2+5×2=26

(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

(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4、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 b=1cm,摆一摆周长。

5、 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6、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b=4cm,求周长;

(2)a=5cm, 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思考: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看图 求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4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 教学效果反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

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教授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四边形有关知识、计算图形周长;

2.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对计量单位有系统的认识,熟记周长公式并会应用。

难 点:能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梳理

1.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1)分一分。(出示一组图形,见教材第79页例1)

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 )

正方形:( )

能说说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吗?

(2)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你还记得吗?

板书:

长方形周长=( )

正方形周长=( )

二、基本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2题。

(1)尝试求出两幅组合图形的周长。

(2)评价学生作业。

(3)反馈算理。

三、综合练习

教材第113页第11、12、16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作业。

3.说说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较高。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1)》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1)》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1)》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与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探究

1、 师: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行,可以拼几个?

生:摆一摆。

师:巡视。

生:汇报

师:出示。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面积多大?

边长是多少厘米?它的面积又是几呢?

师:四人一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它们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1211243126212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与它的长与宽有这样的关系?

结合图、表:每行摆几个--长;

摆几行----宽;

总的个数--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长方形面积= 长╳宽

你能举出其它不同大小的长方形面积吗?

师:正方形面积与什么相关呢?

正方形边 长面 积24

生汇报,师概括,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师:也可以用字母公式来表示:S长=a×b

师: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正=a×a

三、应用与巩固

1、练一练:

(1)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板书:

解:

S长=a×b

=5×4

=20(c㎡)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2)长9厘米、宽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请你也试着写一写计算过程(0号本)

(3)边长8厘米,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师巡视,生反馈板演,纠错。

2、 想一想

师: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有几种?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1211243126212正方形边 长面 积23

六 检测练习

(一)填空

1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2 一个长方形宽为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各个图形的面积

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六单元
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图形是指在二维空间中以轮廓为界限的空间碎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2.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1)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2)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藏在我们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怎么就能一眼认出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3)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观察,那么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2.验证,探究
(1)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同桌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刚才你的发现?比一比哪些同学验证的方法多,而且有方便。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发现,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3)汇报: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
A边的特征
量一量: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对边”相等。认识“长”,“宽”,“边”的概念
折一折:是怎么折的
B角的特征
C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都不错,那谁的表现最好呢?(送出第一分“礼物”)
3.画一画
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独立画一画
(2)汇报交流
三、巩固深化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后随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 × 2 = 12 (厘米) 4 × 2 = 8 (厘米) 12 + 8 = 20 (厘米)

(3)(6+4) × 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 结论:(6+4) × 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 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 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 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2)》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2)》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2)》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52

教学目标:

1、会利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谁来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生:

长方形面积= 长╳宽 也可以用字母公式来表示:S长=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正=a×a

二、基本应用

画出下列图形并计算面积。

长方形:

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

长为8厘米,宽为1厘米。

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边长为2厘米。

边长为5厘米。

(生在方格纸上画)

生:4×2=8cm2

长方形的面积为8 cm2 ……

师生校对,强调单位名称。

三、综合应用

1、长方形的四条边总长为12㎝,它的面积可能是多少?

生:尝试。

师:长方形有几条长和几条宽?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生:12÷2=6厘米,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师:12÷2=长+宽

生:a=5厘米、b=1厘米。

a=4厘米、b=2厘米。

a=3厘米、b=3厘米。那就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师:计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

解:S长=a×b

=5×1

=5(c㎡)

答:长方形面积为5平方厘米。

解:S长=a×b

=4×2

=8(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面积为8平方厘米。

解:S正=a×a

=3×3

=9(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积为9平方厘米。

师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

2、想一想:

(1)8平方厘米可以表示长是_____厘米,宽是_____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面积是25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_____。

(2)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如果把它摆成一排,这是是个__________形,它的长是_____厘米,宽是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当它的长和宽都增加2厘米后,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总结。

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六 检测练习

(一)判断

1 10米比5平方米大

2 正方形边长越长,面积越大

3 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2厘米,面积为20平方厘米

(二)应用

1 一个长方形工地,长15米,比宽多8米,这块工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用3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十多少?

3 在一张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七 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数学教案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例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我们上节课研究了什么知识?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怎么求?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为什么乘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为什么乘4?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今天就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5。

1.阅读理解。

(1)默读例5,收集数学信息。

(2)反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最短”?(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拼一拼:将准备好的学具(16张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形状?(小组活动)

(2)拼法反馈正方形:(一种)16=4×4

长方形:(二种)16=1×16=2×8

(3)画一画: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

(4)画法反馈:共有几种拼法?(三种)周长各是多少?

(5)拼法、画法对比:共有三种拼法,结论是否一致?哪个图形周长最短?

(6)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交流。

拼成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回顾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只有拼成正方形周长才最短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求怎样最节省胶带,也就是要使捆的胶带最少?

(2)有几种捆法?先画一画,也可以捆一捆,再算一算。(引导出:只要画出12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的捆法就行)

(3)反馈画法或捆法:12=1×12=2×6=3×4,三种。通过计算三种捆法的周长,发现12=3×4周长最短。

(4)将本题与例5比较。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那么拼成正方形最短;不能拼成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短。

2.练习十九第4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说说为什么这时贴的花边最少。

3.练习十九第5题。

(口答:(1)有几条路可以走?(2)哪条近?哪条远?为什么?)

4.练习十九第6题。

(1)尝试完成;(2)反馈演示,说理由。

5.练习十九第7题。

(1)独立完成;(2)板演齐练。

6.练习十九第8题。

(1)尝试完成;(2)反馈:第1问求什么?第2问如何理解“至少”,这时哪边靠墙?

7.练习十九第9*、10*题。

通过比较、演示或计算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大胆让学生拼一拼,通过小组协作探索出各种拼法,并计算出周长。通过对比各种拼法的周长,得出哪种图形的周长最短。拼一拼,算一算是基础,比一比后发现规律是提升,是关键。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8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