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愿意积极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从前,有个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它只要能发现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马上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猜猜看它发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终于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出发去寻找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师:第二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行不行?
师:我们必须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需要帮助吗?
师:小木偶终于找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列出一个怎样的综合算式呢?
(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认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应用
师:小木偶很感激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明。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
(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第4课时 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期末复习的第16-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
二、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交流时让学生明确求3人浇了多少棵实际上就是求“3个4相加的和”;5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5个4”;9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求“9个4”。然后由学生独立列式完成计算。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读题。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都是除以2?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三句话完整地描述题中的三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条件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4、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
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联系所列式子,找到点子个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独立完成最后一个点子图及后面两个算式的填写。完成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
期末复习第18题。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0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的估测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
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4千克=()克200克+800克=()千克
7000克=()千克1500克-900克=()克
二、共学探究,解决疑难
出示例3(课件)
1、自学指导
(1)观察图片,提出关于“克与千克”的数学问题。
(2)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大约是多少千克。
(3)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还要知道什么?
2、先学
3、后教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千克
(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千克
(3)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4、检测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三、当堂训练
1、练习二十第8题,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2、练习二十第9题,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四、拓展延伸
练习二十第10题
五、板书:
克与千克
20÷4=()千克
20÷5=()千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讨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填出()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21()×4=362×()=16
8×()=24()×6=425×()=40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42页例3,思考: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做标记)
2.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这样做?(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三、自我挑战:
1.有15条金鱼,如果每个鱼缸放的一样多,需要几个这样的鱼缸?
2.30根香蕉平均分给下面这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3.有24名同学乘车去公园,如果有4辆车,平均每辆坐几人?如果每辆只准坐4人,需要几辆车?
4.(选做题)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再各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解决问题(练习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列举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分钟)
学生自主认定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你能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多种方法,准备实物投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导学要点:
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
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预设:
(1)写数的分成
(2)有序写出用3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
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 为什么?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第95页练一练
(1)还有哪些时刻会发出铃声?
(2)除了用列举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解答?
2.练习十七第1题
【综合练习】
练习十七第2、3两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案
课题:解决问题(连乘问题)
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教材第52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的1、2、3题。
备课安排:许xx(主备人)xx(参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能理解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入
1、复习一步乘法的计算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3、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连乘问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打开课本第52页,阅读例3,思考下面问题:
1、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怎么分析与解答?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几个几)
(一)出示自学指导:
怎么样列式?试着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12×5=60(个)60×45=2700(元)
四、共学探究
1、请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45×12×5=2700(元)或者12×5×45=2700(元)
2、讨论: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3、检测:做一做
五、点拨提升
关键:找准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当堂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七、作业布置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连乘问题)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分析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53页例4、54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二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72÷(18-9)=
65-8×5=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54÷9=6(次)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45÷5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球队比赛的不同安排,感受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能更自觉、主动地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体会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学习例题2: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导入: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理解题意,“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你能写出所有的比赛吗?先试一试。再与同桌交流。
(3)解决这各问题时选择怎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2)列举出各场比赛时,要注意些什么?
(3)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列举时可以列表,也可以画图,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列举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列举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列举时有哪些注意点?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说说可以从哪儿想起,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尽可能说清楚,说全面。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基本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
(3)交流方法。
教师提问:你能列举出答案吗?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七第4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纠错
提问:“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和“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有什么不同?
交流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需全面有序。
3.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想一想,有序列举,小组说一说。
(3)集体交流。
4.练习十一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投中2次的可能几种,怎样计算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5练习十一第7题
展示各种涂法,表达想法,进行校对和订正。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67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