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淘气带我们来到 了一座漂 亮的城堡。 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 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 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m.jaB88.cOM

(板书课题:认识图 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 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 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 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通过观 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 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 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延伸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6--37页。

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剪刀、卡片

学习过程:

一、新课探究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好朋友吗?(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你们还记得他们的特征吗?(记得,找孩子说一说)

但是在他们身上,你还能发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想和老师一起探究的孩子请抱臂坐直。

1、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老师引导)

生:我知道,可以找出正方形。(怎么画呢?和大家说一说)孩子们都能正确地说出来。

小组间进行交流。

2.、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谁还想说?)由于孩子们拿的物体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一起探讨,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呢?谁说得对呢?孩子们能根据物体的特点说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一点说明了孩子对物体的理解。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

3.、拿出一个圆柱(或者是有一个面有圆的实物),你能得到什么呢?

预设:

生1:圆,我是画出来的

生2:我是印出来的。

大家说得都很对,都能用自己的方法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另外一种图形。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朋友给大家认识(拿出棱柱),大家观察,从这个朋友身上,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三角形,我可以从那个面上找到,也能画出来。(对这个孩子的回答给予鼓励)

二、了解图形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预设: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

生4:圆有一条曲边。

强调这些图形的特点,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并辨别这些图形。

看来大家根据他们的外表都能说出他们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他们吗?思考一下,小组交流,看谁说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幻灯片上的练习。

2、课本第37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学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学案北师大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本特征,能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经历对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过程,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

教法与学法:

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化和生活化。在这一部分只是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有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1、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2、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1、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分辨出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样题1)

2、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正确数出有几个正方体、几个长方体、几个圆柱、几个球。(样题2)

教学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有的同学知道叫圆柱)你们还想介绍哪位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它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听话,它不会乱滚,我很喜欢它,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它长得一样。

师: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的同学知道它叫长方体)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它也不会滚。

师: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同学知道叫正方体。)

生1:为什么球爱滚?

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1:球没有平平的地方,所以爱滚。

生2:为什么圆柱站着不会滚,躺着才会滚?

生3:我知道,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所以能站稳,它的旁边是弯弯的所以会滚。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球和圆柱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放实物投影上演示。)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四、应用拓展

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七、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
(五)游戏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合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合集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教学内容1、通过实物和模型辩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能对几何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知道名称并能识别。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珠笔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单元教学难点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学困生突破方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运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那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些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课时划分认识图形1课时

我说你做1课时

课题认识图形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有什么特点?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2、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反思:

课题我说你做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积木、机器人。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

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圆柱、球)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排

1、我说你做:搭积木游戏

师:你们玩过积木吗?你能按老师的要求摆图形吗?愿意接受挑战吗?

(1)先放2个圆柱

(2)在两个圆柱上放一个长方体;

(3)在长方体上放一个正方体。

说一说:你的球能从图形下通过吗?

2、自由想象:小小设计师

师:用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物体摆一个造型?试试看吧!

3、摸一摸,摆一摆

(1)学生同桌玩“摸物体,摆造型”游戏

(2)要求:一人发指令,另一人蒙眼听指令摸出物体并按指令要求拼搭。

(3)角色互换多玩几次

和老师一起做: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生:同桌互相说,全班汇报。

生:按要求摆放图形,同桌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3第一题“你说我摆”

(1)一人发指令,一人摆积木

(2)角色交换

2、P73第2题

师: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是按怎样的方位和顺序摆放的?

3、数一数,填一填

完成P73第3题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4个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五、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生:同桌说一说,摆一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学习的乐 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口算

48 -15= 91-3=

34-22= 23- 5=

56-34= 42-9=

47-27= 72-7=

2、 交流:从每组中找一道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究新知

师:看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生2:小:亮比小东少跳几下?

生3: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1、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1)学生独立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2、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

- 2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算法:

(1)32-20=12,12-8=4;

(2)32-30=2,2+2=4;

(3)30-28=4,2+2=4;

(4)28+( )=32;

(5)用竖式计算。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3、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我们是不是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搭汽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长方体做车身,圆柱做车轮呢?为什么不用长方体做车轮呢?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师:横平竖直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不具体学习直角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在长方形中这样横平竖直的角就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来看,在长方形里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边的特点。请大家拿出手工纸和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上下对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就分了四组,有道理。现在,把这三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1、小朋友们能用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拼出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拼的是什么呢?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

方法二:按材质分

方法三:按大小分

……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 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根据主题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回 答问 题。

生1: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生2:笑 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二、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提问57-42怎么算,并出示相应主题图。适时地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学生活动:

(1)拨一拨。

回答师的提问,怎么拨。

生1: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

再回答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

生2:十位数是4,所以在十位拨4。个位数是2,所以拨2。

(2)算一算。

怎样算出57+42=?

生1:5 7-40=17,17- 2=15。

生2:50 -40=10,7 -2=5,10+5=15。

(3)竖式计算方法。

回答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

生:横着写的。

回答XX同学是怎样写的?

生:竖着写的。

师: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 竖式 。 所以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1、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小组汇 报交流。

3、指名汇报。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探索新知。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

2、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总结再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花生》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花生》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 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 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 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

(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 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3)一把花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那三把花生有多少个?谁能快速的数出来呢?学生尝试数一数。

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它同学呢?

组织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①两个两个的数。

②五个五 个的数。

③ 十个十个的数。

……

教师补充: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三、应用拓展

(1)接龙: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

①师生互动。② 生生互动。

(2)接力赛:你们能根据给出的数填写后面三个数吗?

34,36,38 ,( ),( ),( )。

45,50,55,( ),( ),( )。

(3)排顺序: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6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 写有一个数,分别是13,11,15,14,16,12。现在请同学们根 据运动员胸前的数将他们排排队,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

(4)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

四、小结: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还有问题要请教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和钟表》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和钟表》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和钟表》数学教案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和钟表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3、12、13、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认识时钟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09页第12题。

教师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教师指名学生出示实物,让其他学生说出每种物品的形状;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形状是这些几何图形。

(2)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3、14题。

(二)认识钟表

(1)拨钟

整时时针和分针拨到准确的地方

(2)认钟

教师拨,学生认;

教师报时间,学生拨钟面。

引导学生观察接近整时的钟面: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3)完成教材二十五页第3题

(4)数字表示法

(三)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算。

2、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计算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操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和笑笑邀请我们一起去果园摘苹果,让我们看看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出示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寻求算理。

1、师:估一估,箱子里能装得下这些苹果吗?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

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 7=57,57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 0,20+40=60,60=60。

师:刚才大家都是往大了估的,往小估行不行?

师:除了估算,还可以怎样解决刚才的问题?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的计算方法。

计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精确)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为什么在竖式中要相同数位对齐?这是摆小棒中的哪一步?

师:“8+7”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进位点你就想到了什么?

师:“3+1”表 示什么?

(3)体会在竖式中从各位算起的好处。

师:从这到题中,在竖式计算中,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 请学 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

3 8

+ 1 17

5 5

3、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 变化规律。

3、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 把能坐一辆车 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 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27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