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地理教案:《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我国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布。

2.能够列出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并自主归纳写出我国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填写地图册,明确我国四大牧区的地理位置,提升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我国的感情,明确粮食来之不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形成我国东西农业类型不同的因素。

【难点】

形成我国东西农业类型不同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法。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引出主题,并结合中国各地著名菜系联想中国的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点出中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问题】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形容的是什么作物?属于什么农业类型?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属于什么农业类型?

【展示素材】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和种植业。

【问题】

(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哪四个?他们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2)种植区分布在哪些我国哪些地区?

(3)产生差异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填图,自主思考,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

(1)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我国我国东北部地区。

(2)我国西南部地区。

(3)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案

【教师总结】除了这两种主要农业类型,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农业,如南方地区爱吃鱼,西湖醋鱼、秋刀鱼等,因此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生活中常见的桌子、铅笔等所取用的木材多源于东北及西南,两地林业同样发达。

2.东部农业区的南北差异

【承转】基本了解农业分布,老师再来问问大家“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回答:因为种植的作物不同。

【问题】我们知道,南方多吃稻米而北方则以小麦所制作的面食多为主,这其中又存在怎样的区别呢?

【展示素材】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活动】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不同的地区,第一组代表东北平原,第二组代表华北平原,第三组代表长江中下游平原。

【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素材并思考:

(1)不同地区主要种植什么类型的农作物?

(2)不同地区农作物熟制是否相同?分别是怎样的?

(3)产生区别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案

【师生总结】我国东部地区种植业为主,南北差异显著。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收获提升。

(2)课后活动,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自行绘制我国农业东西差异表格及东部种植业南北差异表格。

四、板书设计

扩展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小组协作

多媒体播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东北平原的麦田,美国的玉米带,潘帕斯草原的牧场图片,本地的水稻,黄石的蔬菜,仙游的枇杷和龙眼,城厢的荔枝。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描述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可选地区包括平海,笏石,黄石,石城,也可以自选其他地区,描述的内容有农产品,分布,发展变化及其原因。(鼓励同组其他学生做补充,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形成协作的氛围)

【学情预设】学生的描述可能是多方面的,会有许多观点,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通过图片展示,展示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教学

承转过渡

读图指导

活动

小组协作

承转、过渡

课堂小结反思

为什么各地的农业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在人们进行农业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在探讨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区位。

【板书】一、农业区位的概念

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农业与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读教材图3.1“泰国渭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国家,讨论分析这两张图表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这就涉及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探究。

【板书】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活动内容】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块一公顷大的土地,你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活动设计】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农场所在地可选择以下四个区域或自主选择某一地区:

莆田市兴化平原,东北平原,武夷山,华北平原

【资料提供】不同作物的习性如下:

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玉米性喜暖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

大豆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结果展示】学生展示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离主题的成果,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新。

【活动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活动小结.板书】1.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水源、气候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科技

【延伸探究】展示武夷山的茶园,山东丘陵的花生,华北平原的冬小麦,东北平原的春小麦。问题设计:1.为什么同是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是冬小麦,而东北平原是春小麦?

2.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又香又甜?

3.为什么内蒙古东部是牧业而同纬度的松嫩平原是种植业为主?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案例探究】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板书】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案例探究: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景观图片,教师介绍什么是混合农业

2、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找出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建立空间概念,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团队精神,综合分析能力

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有充分的地理材料

来完成活动

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通过延伸探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对区位因素变化的探讨,对学生进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哲学观的渗透

设计意图:

1、通过混合农业景观图片展示化抽象为直观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混合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有利于学生分析该农业类型的形成。

2、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思路。

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区》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区

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气候、地形特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的状况。

图表落实

1.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正确描画铁路干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京哈线(部分)、沈丹线、京通线。

(2)填写滨洲一滨绥线上主要城市:满洲里、海拉尔、大庆、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

(3)填写哈大线上主要城市:长春、沈阳、鞍山、大连。

2.读北方地区图所示,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

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滦河、9辽河、h黑龙江、i乌苏里江、j松花江、h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平朔、d鸡西、e鹤岗、f阜新、g抚顺、h开滦、i平顶山、j神府;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

(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神骅、③石太一石德一胶济、⑨焦作一兖州一日照、⑩陇海。

学海导航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兴安岭、古长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渤海和黄海包围的范围内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二.地形、河流

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还分布着一些丘陵。

东北平原面积第一,沼泽地多,荒地、黑土、冻土广布

华北平原钙质土、盐碱地多。(为什么少酸雨)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有直立性,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等。

2.河流

松花江水运(哈尔滨港)。两次汛期

国际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

三.气候

1.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在400~800mm,长城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2.东北平原受地形封闭、近冷气团源地影响,冬季严寒(-8℃以下)、漫长。多冻土,土壤墒情好。兴安岭北为寒温带,长白山为湿润区。

3.华北夏季多暴雨和沙暴天气。春旱、夏涝、寒潮为灾害性天气。

成因 治理解决措施

旱 1.总降水量较少2.春季升温快,降水少 1.修建水库2.节约用水,发展旱作农业3.打机井

涝 1.降水集中2.平原地势低平3.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升高 1.修建水库等蓄洪工程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3.加固大堤,挖掘人海新河

碱 1.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2.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 1.生物措施2.酸性物质中和

思考: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地上河”容易决堤、汛期水患威胁严重;2、沿岸次生盐碱化。因为黄河下游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河水补给地下水,加上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强烈,形成次生盐碱化;3、黄河下游旱季断流。

采取措施: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调控水盐运动;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从降水的季节分配上看: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水资源多数白白流失;春季多风、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雨季尚未来临,所以缺水严重。

(2)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看:南多北少,北方地表径流少。

(3)从需水量上看: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污染浪费严重,加剧了缺水的状况。

(4)针对缺水的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思考:华北地区为什么比西北地区的缺水更严重?

华北地区虽然比西北地区降水多,径流量大,但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经济发达,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大,故而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例2】读图回答: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F、H两处为河谷,第(2)题,根据等温线分布图,得出两地平均温差,并挖掘图中的隐形信息(纬度位置)与题干中的“主要原因”相结合;第(3)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因素,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紧扣题干中的“有利”和“自然条件”去分析。

【答案】(1)河谷地形(汾河谷地)(2)8纬度差异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少。人El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4)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四.资源

1.大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鹿茸、人参、貂皮为“三宝”。

2.石油:大庆、辽河、吉林、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延长、渤海湾。

3.煤炭:鹤岗、鸡西、抚顺、阜新、开滦、峰峰、大同、平朔、神府、焦作、平顶山、兖州

4.水电:三门峡、小浪底、白山、丰满

5.铁矿:鞍山、迁安

6.黄金:招远

7.盐场:长芦盐场

五.农业

1.土壤

主要土壤 土壤特点 开发历史 主要农作物 发展问题

东北平原 黑土地 富含腐殖质,以肥沃著称 较短,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沼泽地的开发利用

华北平原 黄土地 有机质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 悠久 冬小麦、花生、棉花 多干早,节约用水,改善中、低产田

黄土高原 黄土地 有机质不高,且水土流失严重 悠久 冬小麦、谷子 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2.华北:二年三熟,旱地,冬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收摘季节多晴天,砂性土壤)、商品粮(黄淮海平原)、商品棉(冀中南、鲁西北、豫北)。黄泛区为全国第一大水果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水果基地,山东半岛花生。

思考: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1)形成因素。①自然环境。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起伏和缓的地势,使华北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不合理的开垦等生产活动,加重了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2)影响:使华北平原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受灾严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

3.东北:一年一熟,旱地,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可垦荒地多,商品粮基地(松嫩、三江)。

思考:黄淮海平原与东北平原比较,易形成春旱。

原因分析:黄淮海平原纬度位置比东北平原要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而东北平原春季气温偏低,积雪冻土消融缓慢。

4.黄土高原:谷子、高粱等耐旱作物。

六.工业与城市

1.重工业发达,石油、煤炭丰富。

2.棉纺织工业:天津、青岛、北京、邯郸、石家庄、西安、咸阳、郑州、济南。

3.化学工业:吉林、大连、天津、兰州。

4.钢铁:鞍山、京津唐、太原。

5.大连造船、长春汽车、西安电子、沈阳和哈尔滨机电、洛阳拖拉机。

京津唐和辽中南能源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改。

山西为全国最大能源、化工基地。

思考:山西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大省。

山西是我国能源输出最大的省级单位,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体措施:①变输煤为输电,煤电并重,一方面有利于本区能源工业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利于输入区的环境问题的改善。②延长生产链,发展煤化工,有色冶金工业。

问题:山区能源基地建设在晋北、晋中地区主要受水源限制,因此加快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晋东南地区主要受交通狭窄的影响—,因此加快线路改造和新建铁路是当务之急。

6.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为西山,北靠燕山,东临天津。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现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的高科技工业。

七.交通与贸易

东北铁路网全国最密,“不”字型,哈大线、滨洲一滨绥线、京沈线、沈丹线。

华北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京哈、京通、京沪、京九、京广、京包线。

石太、石德、胶济、陇海、同蒲、太焦—焦柳线。

运煤干线:大秦,神黄、焦石线。

港口: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

边境城市:黑河、绥芬河、图们、丹东、集安、晖春等。

八.生活习俗与名胜

面食、小米、土炕、马拉大车、饺子、溜冰。

名胜:长白山、北戴河、恒山、五台山、泰山、嵩山、华山。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九.其他

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黄河:上游修水库,中游植树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

淮河、海河各支流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人海河道。

东北平原防护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十.比较北方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就其地形区而言,可分为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而又习惯上将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称为东北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称为华北区。其差异可列表如下:

华北 东北

区域 景观特征 “北国风光"

共性 矿产资源 煤炭、石油、铁等

区域差异 土地景观 黄土地 黑土地

主要地形区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大小兴安岭、东北平原、长白山地

粮食作物 冬小麦、谷子 春小麦、玉米

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 大豆、甜菜

种植制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土地改良 盐碱地改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黑土保护、沼泽地改良

林木类别 温带水果、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林(温带水果)

河流治理 黄河、海河治理. 辽河治理

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北京-天津、唐山等 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

主要铁路及枢纽 北京:京哈、京广、京沪、京九、京包、京通、京秦线等

郑州:京广、陇海线

徐州:京沪、陇海线

宝鸡:宝成、陇海线 沈阳:京哈、哈大、沈丹线

哈尔滨:京哈、滨洲、滨绥线

主要海港 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 大连

环渤海工业带发展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1)从资源上看,有抚顺、开滦、兖州的煤;辽河、中原、胜利的石油;鞍山、迁安的铁;农业基础好。

从交通上看,以铁路运输为主,海运发达。东北以。滨,训一滨绥线、哈大线构成的“丁”字型骨架,以京哈线与北京相连;华北有京沪、大秦等。沿海有大连、秦皇岛、烟台、天津等重要港口,可海陆联运。

从经济基础上看;有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一辽中南地区、高新技术和重工业都很发达的京津唐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因此,环渤海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农业等资源,便利的海陆交通,雄厚的经济基础。

(2)发展方向:要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舫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例1】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天津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重点:天津是环渤海地医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读环渤海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城市);B:____(煤炭输出港);C:____(铁路);D:____(煤矿)。

(2)试论述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海洋化工是该区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下图反映了海洋化工与其他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请将该图字母所代表的工业部门及资源补充完整。

E____;F____;G____。

(4)近些年来,河北、山东两省在大力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建立了一批商品猪、肉牛、蔬菜、干鲜果品、海洋水产等基地。简要分析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和两省农业对京津唐地区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天津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海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经济实力雄厚等方面;天津附近资源(盐场)、能源(煤炭、石油)丰富,有利于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天津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或调整。

【答案】(1)大连 秦皇岛 京九 开滦

(2)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依托京津,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②土地资源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宜耕种的盐碱地,建设用地空间大;③交通设施完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④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和冶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制造业也居全国前列;⑤科教实力较强。

(3)电力 钢铁 长芦

(4)因市场需求的变化作用。为棉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提供原料、粮食和副食品。

A级 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2.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①凌汛②地上河决口③水土流失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四组中,都属于将煤炭直接运出山西省的铁路干线是( )

A.大秦线、京原线、石太线、太焦线、同蒲线

B.大秦线、陇海线、石太线、太焦线、同蒲线

C.大秦线、石太线、京原线、太焦线、陇海线

D.大秦线、京原线、太焦线、焦柳线、石太线

4.我国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著名的是( )

A.长芦盐场 B.辽宁盐场

C.山东盐场 D.江苏北部沿海盐场

5.下列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工业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

A.沈阳—机械、大连—汽车

B.北京—新兴电子、天津—纺织

C.马鞍山—煤炭、攀枝花—钢铁

D.燕山—石化、洛阳—飞机制造

二、综合题

6.读我国某区域一月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温度范围为____,造成A处气温与周围地区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

(2)描述B、C、D三处等温线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从自然方面评价B区域农业发展区位条件。

7。读“渤海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8年奥运会将在____城市(填数字)举办,该城市是____气候。

(2)图示范围中有我国____商品棉基地,威胁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的问题是________。

(3)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线,D____油田,C____煤矿。

(4)图中数字所示城市属沿海开放港口的有____。

(5)京津唐工业基地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相同的有利条件有____。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述工业中心的发展条件:⑤地的造船业,①地的电子高科技产业。

B级 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回答l~2题。

1.有关①、②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城绿化树种都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两城位于同一河流沿岸

C.近几年,两城都以发展地铁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

D.两城所在的省陆上相邻

2.现在,两城市建筑禁止使用红砖,主要是因为( )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读我国某大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能源矿产丰富②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③土地后备资源较多且逐年增大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作物能一年二熟到三熟(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近年来,A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源不足 B.劳动力不足

C.交通不便 D.酸雨污染严重

5.下面分别为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油田、煤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煤矿、②油田、③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④特大城市

B.①油田、②特大城市、③煤矿、④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

C.①特大城市、②煤矿、③油田、④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

D.①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②煤矿、③油田、④特大城市

二、综合题

6.环渤海地区包括中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1)比较甲、乙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简析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

(2)除交通因素外,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还有哪些?

7.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和举办时间

届数 26 27 28 29

举办地 亚特兰大 悉尼 雅典 北京

举办时间 1996年7月19日至8月4日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 2004年8月13日至29日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材料2: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材料2中,四城市分别是: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表中四届奥运会相比,比赛期间露天赛场日均温最低的是第____届奥运会,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说明①、③两种气候的成因。

(4)北京首钢正迁往河北曹妃甸,该钢铁企业搬迁将对北京的环境、交通带来怎样影响?

【答案】

A级 双基过关

1.A 2.C 3.A 4.A 5.B

6.(1)-6℃到-4℃之间 地形

(2)C处等温线较密,B、D两处等温线较稀疏。 C处为山地、地形起伏大,水平温差大,B为平原、D为高原,地形起伏小,水平温差小

(3)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多风沙,天气和水旱灾害;多盐碱地;水资源不足

7.(1)① 温带季风

(2)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春旱

(3)京哈 胜利 兖州

(4)②③⑤⑥

(5)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秘

(6)⑤地是大连,其造船工业的发展是因大连是海港城市,又有雄厚的鞍山钢铁工业为基础。①为北京,北京是科学技术和人才密集的地区,适宜发展电子高科技产业

B级 能力跃迁

1.D 2.C 3.C 4.A 5.D

6.(1)天津是沿海港口城市,济南是内陆铁路枢纽城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

(2)地处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有较好的农业和工业等经济基础;旅游资源丰富优质;信息通达度高

7.(1)北京 悉尼 雅典 亚特兰大

(2)27 悉尼9月是初春季节,其它是在夏季

(3)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4)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压力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答辩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答辩及解析

1.请谈一谈你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具体表现在:
①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地理学习,既能学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又能获得观察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读图技能。这些知识技能与相邻学科有着紧密联系,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②学会地理思维
在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地理思维严格遵循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符合的逻辑规则。学会地理思维,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
地理课程不仅提供地理科学知识,而且能学到地理科学的精神、态度、习惯与方法,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地理研究能力的培养,无论对今后从事与地理有关的科学研究,还是对将来进行的其他研究,均是终身受益的。
④形成环境伦理观念
地理学习把树立环境伦理观念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它可以使地理知识技能升华为现代人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⑤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
全球意识作为一种跨世纪的新思维,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接受。显然,地理学科为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地理展现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家、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地理学科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学习的崇高志向。
⑥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
地理使学生接触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领略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体验到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享受到人类丰富的精神养料。德国有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经过长期构建的地理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满美学意义的课程。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课堂教学中,新奇巧妙的提问就像灯塔,它能把学生带进知识的迷宫,经过一番探索,顿觉光明;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又像魔术棒,它能使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提问又像催化剂,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课堂气氛活泼轻松。如讲完“密度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妙用洋流助战的故事,提问:德军如何妙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而来去自由?再如讲完“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时,巧用我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问:郑和选择什么季节出发,返航时又在什么季节?通过这些新奇有趣的设问,学生一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二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上课时教师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为了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在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引入地理知识竞赛、学生演讲、组织讨论、野外实习等形式。讲完高中第三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章,组织学生讨论一下面对当前生存的环境,若你是有关这方面的负责人,你将怎样做?等等。总之,组织几次这种教学活动,会使学生觉得地理课实在丰富多彩,不自觉得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而教师纯熟的业务水平,丰富的地理知识,准确、严谨、流畅的学科语言表达,则是博得学生喜爱的关键。
3.阐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②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③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一方面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另一方面,生活实例也可能对理论提出质疑与挑战。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④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4.东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
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497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