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共2套新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共2套新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莽莽(mǎng)妖娆(ráo)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

分别(fēn)数目(shù)朝代(cháo)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答案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用“望”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示例: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意兴。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师点拨:化静为动是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先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再由“望”字总领,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和伟大祖国形象的雄伟景观,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展现了祖国江山的广阔博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将词的上阕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层(第1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第二层(第2、3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最后一句)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导入

本首词是一首咏雪词,通过对上阕的学习,我们从作者对雪后北国风光的描绘中,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奇伟雄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在下阕中,作者便由壮丽江山转入到对历代英雄的纵论,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示例: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2)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答案示例:“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2.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①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②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③用词: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祖国河山的倾倒,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惜、只。④内容意象: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天公、红妆素裹(通过大气、壮观的景象来抒发豪情,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与“今朝”人物相比较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表现了无产阶级一定会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写法探究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示例: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拓展延伸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冰天雪地的景色;饯别时更是”愁云惨淡”“风掣红旗冻不翻”令人惆怅的景色。《沁园春雪》描写的北国风景,生机勃勃,境界壮阔,气势雄伟。既描绘眼前冰封雪飘的壮丽景色。又通过想象,描写雪停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绚丽多姿的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岑参对塞北冰天雪地的奇寒,满眼“愁云惨淡”,流露出怨怅之情,全诗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塞,戍守边疆,希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因友人归京牵动他的乡土之思。其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沁园春雪》,词人毛泽东登高望远,欣赏北国风光,浮想联翩。抒发了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之情;诗人又联想起祖国几千年历史,评点历代英雄人物,气雄万古,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诗人岑参,他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但是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达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示例:①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雪为线索,记叙了戍边将士的苦寒和送友返京的情景,写景和叙事中隐含着深厚的感情,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沁园春雪》先写景,后抒情、议论,写景是抒情和议论和墓础,做到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用的是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②语言表达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面对边塞的冰天雪地,展开想象,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手法,描绘出壮美的意境;用“狐裘不暖锦衾薄”的映衬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寒和戍边将士不堪忍受的怨怅之情;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夸张手法。描摹出塞外奇寒中的景物。《沁园春雪》,而对塞外的冰天雪地,诗人从眼前景写起。然后展开想象,纵横千万里: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比喻、夸张手法,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祖国河山壮观瑰丽的景象;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拟人、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须晴日”一句,语意双关。更耐人寻味。

教师点拨: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突破。

四、课堂小结

《沁园春雪》是一篇咏雪名篇,作者在词中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将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抒发了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概写北国风光

上阕描写具体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惜五位帝王文治不足

颂今日风流人物

延伸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愁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台湾歌手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是啊,台岛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乡愁四韵》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来研读于光中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乡愁》。

第一乐章作家身影

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余光中的生平、创作资料以及写作《乡愁》的背景资料。

教师评价、补充、强调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品多产,风格多样。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白玉苦瓜》《春天,遂想起》等。《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这是诗人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去听听他心底的呼唤,去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第二乐章深情朗读

余光中说:“一首诗是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下面我们进入深情朗读的环节。

学生自由选段或全诗试读,师生评价,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轻重音和感情基调。

点击课件,播放朗读;学生听读,进一步把握朗读技巧,进入诗歌情境。

课件展示: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小结: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是深沉舒缓。

第三乐章研读赏析

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从诗歌内容、主题、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

1、诗人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浓浓的乡愁?

2、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

3、从写作技巧、写作顺序、语言特点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鉴赏本诗。

明确:

1、诗人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来抒发感情,这样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2、小时候离家在外求学,惟有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小小的邮票。

长大后,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与爱人分离,这时候的乡愁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诗人人到中年,母亲离开了人世,一方矮矮的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乡愁便只有寄托在那一方矮矮的坟墓上。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增强!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诗人和大陆隔开了,诗人只有将乡愁寄托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深化主题,余味无穷。

3、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乡愁本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作者把它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事物上,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相承的。而表示时间的词语又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富于建筑美和音乐美。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建筑美;旋律上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体现出一种音乐的美感。

语言富有表现力。诗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词看起来都是形容面积小程度轻,但正是他们反衬了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很有表现力;“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使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体现出诗人的语言功力。

……

第四乐章佳句访写

在研读中,作者的思乡念国之情一定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物象能触动你的情思,引起思乡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的句式来说话。

学生访写、展示。

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块苇地、一曲歌、一架木桥、一头耕牛,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就是乡愁!

第五乐章拓展延伸

半个世纪以来,乡愁已经成为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地感染着台岛的每一个有识之士。我们来读下面的乡愁诗,进一步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增强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四韵

(台湾)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酒一样的长江水信一样的雪花白

醉酒的滋味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滋味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血一样的海棠红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沸血的烧痛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烧痛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故乡乡色酒

(台湾)席慕蓉(台湾)舒兰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三十年前,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乡色也好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圆

人也圆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三十年后

永不老去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教师小结: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大愁。”

归来吧,他乡的亲人,母亲在深情地呼唤你!归来吧,漂泊的游子,祖国在张开着怀抱欢迎你!

(多媒体播放歌曲《乡愁》,在歌声中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啊―――坟墓―――母子死别

而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托物寄情

【研讨与练习】

一、阅读《乡色酒》,回答问题。

1、诗中的“你”指,运用的修辞。

2、“人也圆”中的“圆”的意思是。

3、诗人将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5、哪句诗点名诗歌的主旨?请工整的抄下来。

6、本诗和于光中的《乡愁》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本诗还用了什么手法?

二、从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席慕蓉的《乡愁》中任选一首,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角度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文学常识(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文学常识(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习心得文章之前一定要对文学常识进行了解和记忆,沁园春雪文学常识已经为大家整理出炉,大家要记忆一些常考的内容,预祝大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词牌名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格式和《沁园春·长沙》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沁园春·长沙》我们会在之后进行学习。

二、诗歌基本常识

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正式双调;换头,过片)、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课题:《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法指导】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①分(fèn)外妖娆(ráo)②逊(xùn)③成吉思汗(hán)

④数(shǔ)风流人物⑤还看今朝(zhāo)

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由毛泽东的故事入题。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词中后三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链接材料:毛泽东在致陈毅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他对本词曾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4.归纳总结。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沁园春·雪》全词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把写景咏史巧妙地结合起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伟大的抱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成为一首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绝唱”。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比较本词和《沁园春.雪》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明确:两首《沁园春》上阕开篇同是写景。但在词人笔下,南国秋景浓丽纤巧;北国雪景则大气开阔。在两词的下阕中,作者忆事抒情,人们从中感受到的则

是:青年毛泽东的飞扬才气和中年毛泽东的雄才大度。

六、延伸:

联系学过的古诗词中描绘雪景的句子并加以吟咏。

咏雪诗句集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作业设计:

1、背诵整首词。

2、同步练习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10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