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以“狂”字展开走进文本,理解“狂”的丰富内涵

3、走近苏轼,了解苏轼生平,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重点难点

1.尝试背诵课文

2.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以“狂”字展开走进文本,理解“狂”的丰富内涵

3、走近苏轼,了解苏轼生平,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评论(0)教学重点

1.尝试背诵课文

2.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据历史记载,有一个人肚子很大,一天饱餐之后,他摸着自己的圆圆肚子,问身边的人:你们说我这肚子中装着是什么?周边的人有的说是满腹才华,有的说是一肚子的脂肪,可他都不以为然。那么他的肚子中装的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走进他写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那么它就失去了生命。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同时思考下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词?

读完词后,大家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预设:A豪放。怎么样才能读出这种豪放感?(声音响亮,高亢激昂一点。)

2、指名读,校正字音

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高亢激昂地朗读一下这首词?(那么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吧。)

(老师误以为词人穿越到我们教室来了,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学生朗读,教师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等读完全词,再一起校正。

3、疏通文意

在读准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内容。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词的意思。(要求:大声地说出来,如有疑惑,请同桌讨论解决或举手提问)

哪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3【活动】场景还原,走进作者

(一)经过这位同学的分享,我们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事实上,当时场面的盛大远非我们刚才的语句可以传达,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地描绘一下,用我们的生花妙笔把当年苏轼出猎的场景还原出来。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想象描述作者出猎的装备、动作。)第一小组请还原1场景。

②千骑卷平岗。(想象描述千骑席卷平岗的场景。)第二小组2场景

③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想象描述当时作者的神态、语言和相关的心理。)第三小组3场景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象描述当时作者的心理。)第四小组4场景

请大家用第一人称进行描写。

学生现场写,老师四处走动,寻找好的描写。

请小作者朗读自己写的内容,如果有好的词语、句子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就划下来,结束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

同学们优美的语言,仿佛把我带到了宋朝,亲眼观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出猎。

(二)带着这份画面感,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同时请大家找一找这首词的文眼?

哪句是文眼?(老夫聊发少年狂!)课件出示。哪个字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狂)

(如果说不出来,老师提示:所谓文眼,是文中涵盖内容的关键性句子,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请大家按顺序找一找,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词人的这份狂?请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1、左牵黄,右擎苍。

出猎派头十足,雄姿焕发,何等威武呀。

2、锦帽貂裘。

一身猎装,穿着非常考究(左牵狗,右托鹰)在当时只有年轻气盛的人才会有的出猎装备,而年过39岁的苏轼竟然做了出来。

3、千骑卷平岗。

我这里想换一个字,“卷”能否换成“过”?为什么?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阵势之大。

朗读指导:所以我们在朗读这句话应特别读好哪个字?卷,重音。(齐读)

区区一个太守出猎,竟有千骑跟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这阵势好比领兵打仗,驰骋沙场,但只是出猎而已,张扬至极,苏轼的行为写“狂”前面加一个字“张”:(板书:张狂)

4、为报倾城随太守。

万人空巷,只为看一个太守出猎。这种轰轰烈烈的场景简直是狂到了极点。这份狂,张狂已不足以形容,简直到了一种癫狂的境界。(板书)

我不解的是,一个太守出猎也算不上一件稀罕的事情,怎么居然可以吸引全城的百姓来观看呢?

A(太守出猎的行头,阵势大)太守的这份张狂,促发了密州百姓的狂热。有道理。

B让庶民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受百姓爱戴)。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所到之处,都为百姓谋利益。

5、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是谁?据《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被虎所伤,孙权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他在古人眼中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

自比孙郎你读到了什么?那未老的心蓬发着朝气,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英雄自赏的狂气。

朗读指导:这句我们应读出他那满满的自傲之情,语调应该上升。

6、酒酣胸胆尚开张。

出猎之际,此人还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癫狂。

7、鬓微霜,又何妨。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啊。

朗读指导:同学们觉得这里哪两个字要重读?(何妨)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为什么射天狼?“射天狼”你读到了什么?(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而此时苏轼是在干嘛?(打猎)。可见苏轼心中一直惦念着的是国家,出猎之时仍心系国家,那是一份对国家的痴狂。(板书)

朗读指导:会是什么意思?(定将)这个会掷地有声,读的时候应该铿锵有力。词人的这份狂在本首词的最后已经达到了高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应达到最高亢。(齐读)

(机动)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魏尚因有冯唐而重新被朝廷任用,而我的那个冯唐又在哪里呢?当豪杰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憧憬,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心理?

A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悲痛这其实是中国古代文人典范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B盼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朗读指导:哪个词语要重读?(何日)齐读

活动4【活动】情感剖析,走进作者

苏轼出猎,场面盛大道如同一次出征,狂放至极。但是,你还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另一种心情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次朗读文章)

(机动)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有一个典故,谁帮大家说一下这个典故。(如果说不出来,提示看注释)。

魏尚因有冯唐而重新被朝廷任用,而我的那个冯唐又在哪里呢?当豪杰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憧憬,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心理?

A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悲痛这其实是中国古代文人典范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B盼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朗读指导:哪个词语要重读?(何日)齐读

再读文章之后,大家觉得“狂”能涵盖整首词的全部感情吗?(课件出示)“老夫聊发少年狂?”(学生交流,抓住“聊”“老夫”)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点拨:)在这句话中,哪个字让我们体会到苏轼的另一种心情?聊:暂且,姑且。(课件出示)(出示背景资料)

词人只是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气,可见现实并非如此。我们一起看一下苏轼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苏轼一生才高八斗,却宦海沉浮,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从自求外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再被贬到黄州、常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竟至岭南惠州、海南儋州等荒蛮之地。为官四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贬谪中度过。这位天纵英才,终生悲凉。

来到密州,乃是因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在朝中受到排挤。这首词是次年冬与同僚出场打猎时所作,苏轼当时39岁。

苏轼的理想我们懂,但是苏轼所处的现实却是与之截然相反,

活动5【讲授】情感升华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只能临时做一回好汉少年啊。

一个“聊”让我们隐约听到了词人一份沉痛而又无奈的狂气。(课件出示聊)时值39岁,正值盛年的苏轼,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句话你还读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长期被贬,内心的苍老。)(课件出示老夫)

一声老夫道尽了长期不得志内心积郁的愤恨。

据历史记载,宋神宗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高兴的说: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可是苏轼却长期被贬,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即便如此,苏轼还能发出“少年狂”(课件出示少年狂)果真和常人不同啊!回到最初的典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苏轼。其中有一个回答令苏轼拍案叫绝,那就是装的是满肚的不合时宜。

他的豪言历历在耳,但我们也能体会在这豪言之下的悲情。可是就在这悲情之下,苏轼仍能发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而这正提升了苏轼的高度。(板书:豪言悲情高度)

我们一起静静欣赏视频,回顾苏轼的一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

影音文字出现下面的话:

被贬徐州,你发出“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誓言,亲自带领百姓筑堤抗洪。被贬杭州,你疏通运河,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的苏公堤。

被贬闭塞落后的海南岛,你已60岁高龄,但你仍不遗余力推行文化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造福一方。

苏轼,一生为国,尽忠尽责,即便是在远离朝廷,颠沛流离的被贬路上,依然不改初心,造福天下黎民,政绩斐然;即便是在壮志难酬,饮酒打猎之时,依然痴心不改,心系朝廷社稷,矢志不渝!这就是苏轼让人仰望的高度!

这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人”的苏轼,让人仰望的高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江城子密州出猎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以“狂”字展开走进文本,理解“狂”的丰富内涵

3、走近苏轼,了解苏轼生平,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尝试背诵课文

2.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据历史记载,有一个人肚子很大,一天饱餐之后,他摸着自己的圆圆肚子,问身边的人:你们说我这肚子中装着是什么?周边的人有的说是满腹才华,有的说是一肚子的脂肪,可他都不以为然。那么他的肚子中装的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走进他写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那么它就失去了生命。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同时思考下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词?

读完词后,大家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预设:A豪放。怎么样才能读出这种豪放感?(声音响亮,高亢激昂一点。)

2、指名读,校正字音

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高亢激昂地朗读一下这首词?(那么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吧。)

(老师误以为词人穿越到我们教室来了,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学生朗读,教师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等读完全词,再一起校正。

3、疏通文意

在读准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内容。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词的意思。(要求:大声地说出来,如有疑惑,请同桌讨论解决或举手提问)

哪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3【活动】场景还原,走进作者

(一)经过这位同学的分享,我们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事实上,当时场面的盛大远非我们刚才的语句可以传达,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地描绘一下,用我们的生花妙笔把当年苏轼出猎的场景还原出来。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想象描述作者出猎的装备、动作。)第一小组请还原1场景。

②千骑卷平岗。(想象描述千骑席卷平岗的场景。)第二小组2场景

③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想象描述当时作者的神态、语言和相关的心理。)第三小组3场景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象描述当时作者的心理。)第四小组4场景

请大家用第一人称进行描写。

学生现场写,老师四处走动,寻找好的描写。

请小作者朗读自己写的内容,如果有好的词语、句子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就划下来,结束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

同学们优美的语言,仿佛把我带到了宋朝,亲眼观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出猎。

(二)带着这份画面感,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同时请大家找一找这首词的文眼?

哪句是文眼?(老夫聊发少年狂!)课件出示。哪个字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狂)

(如果说不出来,老师提示:所谓文眼,是文中涵盖内容的关键性句子,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请大家按顺序找一找,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词人的这份狂?请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1、左牵黄,右擎苍。

出猎派头十足,雄姿焕发,何等威武呀。

2、锦帽貂裘。

一身猎装,穿着非常考究(左牵狗,右托鹰)在当时只有年轻气盛的人才会有的出猎装备,而年过39岁的苏轼竟然做了出来。

3、千骑卷平岗。

我这里想换一个字,“卷”能否换成“过”?为什么?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阵势之大。

朗读指导:所以我们在朗读这句话应特别读好哪个字?卷,重音。(齐读)

区区一个太守出猎,竟有千骑跟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这阵势好比领兵打仗,驰骋沙场,但只是出猎而已,张扬至极,苏轼的行为写“狂”前面加一个字“张”:(板书:张狂)

4、为报倾城随太守。

万人空巷,只为看一个太守出猎。这种轰轰烈烈的场景简直是狂到了极点。这份狂,张狂已不足以形容,简直到了一种癫狂的境界。(板书)

我不解的是,一个太守出猎也算不上一件稀罕的事情,怎么居然可以吸引全城的百姓来观看呢?

A(太守出猎的行头,阵势大)太守的这份张狂,促发了密州百姓的狂热。有道理。

B让庶民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受百姓爱戴)。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所到之处,都为百姓谋利益。

5、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是谁?据《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被虎所伤,孙权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他在古人眼中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

自比孙郎你读到了什么?那未老的心蓬发着朝气,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英雄自赏的狂气。

朗读指导:这句我们应读出他那满满的自傲之情,语调应该上升。

6、酒酣胸胆尚开张。

出猎之际,此人还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癫狂。

7、鬓微霜,又何妨。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啊。

朗读指导:同学们觉得这里哪两个字要重读?(何妨)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为什么射天狼?“射天狼”你读到了什么?(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而此时苏轼是在干嘛?(打猎)。可见苏轼心中一直惦念着的是国家,出猎之时仍心系国家,那是一份对国家的痴狂。(板书)

朗读指导:会是什么意思?(定将)这个会掷地有声,读的时候应该铿锵有力。词人的这份狂在本首词的最后已经达到了高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应达到最高亢。(齐读)

(机动)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魏尚因有冯唐而重新被朝廷任用,而我的那个冯唐又在哪里呢?当豪杰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憧憬,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心理?

A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悲痛这其实是中国古代文人典范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B盼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朗读指导:哪个词语要重读?(何日)齐读

活动4【活动】情感剖析,走进作者

苏轼出猎,场面盛大道如同一次出征,狂放至极。但是,你还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另一种心情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次朗读文章)

(机动)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有一个典故,谁帮大家说一下这个典故。(如果说不出来,提示看注释)。

魏尚因有冯唐而重新被朝廷任用,而我的那个冯唐又在哪里呢?当豪杰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憧憬,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心理?

A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悲痛这其实是中国古代文人典范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B盼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朗读指导:哪个词语要重读?(何日)齐读

再读文章之后,大家觉得“狂”能涵盖整首词的全部感情吗?(课件出示)“老夫聊发少年狂?”(学生交流,抓住“聊”“老夫”)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点拨:)在这句话中,哪个字让我们体会到苏轼的另一种心情?聊:暂且,姑且。(课件出示)(出示背景资料)

词人只是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气,可见现实并非如此。我们一起看一下苏轼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苏轼一生才高八斗,却宦海沉浮,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从自求外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再被贬到黄州、常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竟至岭南惠州、海南儋州等荒蛮之地。为官四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贬谪中度过。这位天纵英才,终生悲凉。

来到密州,乃是因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在朝中受到排挤。这首词是次年冬与同僚出场打猎时所作,苏轼当时39岁。

苏轼的理想我们懂,但是苏轼所处的现实却是与之截然相反,

活动5【讲授】情感升华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只能临时做一回好汉少年啊。

一个“聊”让我们隐约听到了词人一份沉痛而又无奈的狂气。(课件出示聊)时值39岁,正值盛年的苏轼,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句话你还读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长期被贬,内心的苍老。)(课件出示老夫)

一声老夫道尽了长期不得志内心积郁的愤恨。

据历史记载,宋神宗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高兴的说: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可是苏轼却长期被贬,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即便如此,苏轼还能发出“少年狂”(课件出示少年狂)果真和常人不同啊!回到最初的典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苏轼。其中有一个回答令苏轼拍案叫绝,那就是装的是满肚的不合时宜。

他的豪言历历在耳,但我们也能体会在这豪言之下的悲情。可是就在这悲情之下,苏轼仍能发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而这正提升了苏轼的高度。(板书:豪言悲情高度)

我们一起静静欣赏视频,回顾苏轼的一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

影音文字出现下面的话:

被贬徐州,你发出“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誓言,亲自带领百姓筑堤抗洪。被贬杭州,你疏通运河,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的苏公堤。

被贬闭塞落后的海南岛,你已60岁高龄,但你仍不遗余力推行文化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造福一方。

苏轼,一生为国,尽忠尽责,即便是在远离朝廷,颠沛流离的被贬路上,依然不改初心,造福天下黎民,政绩斐然;即便是在壮志难酬,饮酒打猎之时,依然痴心不改,心系朝廷社稷,矢志不渝!这就是苏轼让人仰望的高度!

这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人”的苏轼,让人仰望的高度。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他的出猎之旅!

一.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初读,读准字音。生读,订正字音。齐读初步感知。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再读,体会风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

苏轼作此词后,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zhí)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词都是通过意象(蕴含寄托了作者情感、情思的物象)来传递感情的,比如柳永的词大都选取轻风、细雨、泪眼、杨柳、晚风、残月等意象,大多是些柔弱的景物,具有阴柔之气。下面我们来看苏轼的这首《江城子》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物像有什么特点?

如黄、苍、平冈、虎、雕弓、天狼,充满了阳刚之气,字字铿锵有力,具有豪放之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此在词坛开辟了豪放一派。

齐读全词,再次体会这种豪放之感。

3三读,读出韵律。这首词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找出韵脚: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这些韵脚吐字发音的特点令我们口腔大开,气势雄浑,字字铿锵,读的时候要咬住字音。(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4四读,扺掌跺脚而歌之。作出之后,找来多名山东(关西)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拍手跺脚)而歌之,很是壮观,因此苏轼对这首词颇为得意。

让我们也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音韵之美,豪放之风。

过渡:所谓“诗庄词媚”,而苏轼首创了豪放风格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之先河,可以说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是令人敬佩!

二.品词入味,品析豪放之风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穿着打扮抢眼而张扬,牵黄擎苍炫耀装备,好一个行为之狂!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千骑卷平冈”。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能让百姓倾城相随,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啊?

资料链接:苏轼在密州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盗贼恒生,弃婴遍野;目睹此等惨状,苏轼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恤民救灾。他和百姓一道灭蝗虫,铲盗贼,养弃婴,甚至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贫,共度饥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这样的太守,百姓爱戴他,拥护他!所以倾城出动,一心相随,只为他们可敬可爱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个场面之狂!

④“亲射虎,看孙郎”。

问:孙郎谓谁?你了解孙郎的事迹吗?为什么要比做孙郎?

孙权简历:

19岁继承兄位,成为江东之主

26岁,赢得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

40岁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

42岁称帝。

自幼文武双全,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郎已然成为了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代名词。每一个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个孙郎情结。尤其是对于一些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经常会期盼能像孙郎一样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所以孙郎经常出现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笔下,豪放词人辛弃疾也多次运用孙权的典故。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确:孙权雄才大略,年轻有为令曹操都为之叹服。自己这个苏郎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化身为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孙郎啊,亲射虎,看孙郎,其实词人的期冀和追求是亲射虎,叹苏郎啊!让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词句,帮助词人呐喊出他的心声!

师生配合演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叹苏郎!亲射虎,叹苏郎,叹苏郎!(众生)

过渡:好一个比拟之狂!这种豪情明为狂,实为痴啊,痴心盼望,痴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痴情,一份痴痴地等待,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词的下阕中这份痴心和盼望更渐浓郁。

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何日,何日遣冯唐?(读出紧迫之感)

小结:这是词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呐喊:一腔报国之志,渴望建功立业忠心热胆!苏轼的这份期待之狂,进取之狂,愤激之狂,令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豪情。

(齐读词作,声音洪亮一些,读出这份期待、进取、激愤之狂。最后一句读出回环反复: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过渡:我们的观猎之旅进行到这儿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份痴痴地狂背后又藏着一份淡淡的忧呢?再次潜入词作的语言,哪个字中隐含着作者的忧伤之情呢?体会这淡淡的忧伤。

三.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

解忧:老夫聊发少年狂。

讨论:自称“老夫”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近四十岁而已,人生正当年,《礼记•曲礼上》

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然而他为什么自称“老夫”?

“聊”的含义。姑且、暂且。一个“聊”字横亘当中,又是何意?

背景链接: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

想有为却不得为,欲有为却不能为,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啊,你能听出苏轼在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前的那声深沉的叹息吗?如果用一个叹词来表达苏轼的心境,你认为那个叹词更合适?“唉!”所以,他是那样的羡慕古人,有所作为。带着这种忧伤和落寞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聊”低沉一些缓慢一些。

宦海沉浮的苏轼初到密州时由于思念亡妻,心事淤积就曾经写过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自己的忧伤之情。

尘满面,鬓如霜

而这首词中却一扫忧伤,却一反常态这样写道“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此时的苏轼怎样的心境?豪迈(发挥想象,嵌词填空,体会苏轼的豪迈!)

鬓微霜,又何妨!,又何妨!,又何妨!

然而苏轼的可敬就在于他并没有被失意落寞所打到,身处逆境却进取不已,始终以一种乐观、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境遇,奋发有为。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每至一处,都勤政爱民,颇有政绩,在杭州和密州期间,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所拥戴。

有白发又何妨?年老又何妨?被贬谪又何妨?充满豪情和斗志。身处逆境而进取不已,这就是苏轼。忧伤失意难掩豪情之志实在是可敬可叹!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齐读)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一次比一次偏远,一地比一地艰苦,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屡遭贬谪的苦难,并没有将苏轼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颗超脱的豁达之心。

《自题金山小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然而苏轼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始终以超脱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结束语:苏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他的词作,也不是他的画轴,而是他自己那美丽、丰富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希望课下同学们去阅读苏轼的诗文,走进他不寻常的人生!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这首词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个“狂”字。通过这个“狂”字,带动词的上下阕的学习和讨论。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狂在哪里?”;二是“因何而狂?”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又快有准的把握本词的上阕描写和下阕抒情的内容。

另外,我把作者、背景简介以及本词中用典寓意等知识能力点都穿插在文本的教授过程之中,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时,及时拿出相关的资料介绍,对于难点加以点拨,对于重点加以深化。

【策略说明】

本词的教学以读与悟为主。在“读”的环节,我分了三步骤:一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二是读熟句读,读出重音;三是读出情感,读出生命。在“悟”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3、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入境

1.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听老师范读。请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

豪迈昂扬

2.请学生读。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及重音。

3.自主学习,根据注释,理解本词大意。

整体感知:上阕: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下阕:显示了一颗赤胆忠诚的报国心。

三、再读品味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集中地体现了本词的豪放风格?“狂”

2.积极讨论,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

①狂在装备齐全。(威武)

②狂在阵容庞大。(雄壮)

③狂在场面热烈。(感人)

④狂在自比孙郎。(豪气)

3.作者简介:

苏轼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每到一处皆是勤政爱民,为百姓拥护爱戴。

四、三读悟情

苏轼意气风发地在这次出猎中勇做一回少年英雄,那么,他产生这种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因何而狂?”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①因老当益壮而狂!

②因渴望建功而狂!

③因雄心壮志而狂!

2.背景简介:

苏轼写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

课堂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态)(因)

装备齐全老当益壮

阵容场面狂雄心壮志

自比孙郎(用典)渴望建功

六、学以致用

请用“读了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的句式表达你对本词作者的理解。

示例: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雄健豪放的苏轼。

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阅读

听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两首词情感的不同,了解词的两种流派各自的特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2010年,韩国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军事实弹演习,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士的综合素质,你知道还有什么目的?(对不友好的国家示威,以起到震慑作用),苏轼也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演习,不过他的目的却是提高民众保卫祖国的意识和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这次演习的盛况和作者的感想。

一、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2、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出猎的场面是怎样的?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那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4、对,那么,这首词的风格怎样呢?

豪放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婉约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显示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屏幕显示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三分诗七分吟”,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

(学生读)我们突出在“读”字

三、读题。

突出一个“读”,读什么?首先读题。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3、出城打猎,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四、读作者,

学法指导:“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

1、作者是谁?苏轼。

2、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补充

补充资料: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共享文名,合称“三苏”。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五、读课文。

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

(一)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发(fā)、骑(jì)、为(wèi)

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昂扬的语调,奔放的气势

3、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读懂词意

1、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

(讨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上下阙的意思。

3、理解了词意,请你说一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壮观打猎的雄壮豪放

4、场面很壮观,语言有气势,下面,我们再次一起读这首词,读出气势来。

(学生齐读)

(三)领悟情感

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我们学古诗词,不仅要感受它的语言,更要感受诗词的内涵。

学法指导: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1、“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

2、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报效祖国。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牵黄擎苍:姿态信心:亲射虎

锦帽貂裘:着装狂忠心:遣冯唐

倾城千骑:行为决心:射天狼

3、分析典故

A、“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B、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

提示:,“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

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

G、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H、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那么“遣冯唐”呢?

“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人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象魏项一样为国立功。

魏尚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4、下面,我们带着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全体同学朗诵)

5、指导背诵

下面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词的美。

生听录音:感受到了怎样的美?豪放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有没有信心?(学生背诵)

六、读材料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2.淘:冲洗

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称为“周郎”

?4.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古代儒将的装束。

?5.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6.樽:古代盛酒的器具。7.酹:古人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思考:《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又表现在何处?

描绘壮丽之景:长江的非凡气势

刻画豪迈之人:肯定周瑜的关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抒发壮志豪情。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妻子,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思量:想念。2、纵使:即使3、“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4、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5、小轩窗:有窗的小室。

6、明月夜,短松冈: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点拨:

①齐读《十年生死两茫茫》

②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这首词显得委婉,含蓄,细腻柔美,抒写了作者的儿女情。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兼顾的矛盾体;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七、总结课堂

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比较这首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异同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牵黄擎苍:姿态信心:亲射虎

锦帽貂裘:着装狂忠心:遣冯唐

倾城千骑:行为决心:射天狼

古诗词有效教学——朗读

唐诗宋词,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感深沉。然而,初中的学生却由于缺乏生活体验,更不会知人论世,不能很好地体会诗词中的深沉情感。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一成为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张基石老师认为应该“以读来促品,以品来达悟。”我觉得朗读肯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诗词教学方式。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第一篇。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他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词人在上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阙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三分诗七分吟”,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有效地欣赏词的韵味,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立功报国的愿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试图引导学生读题、读人、读文,争取读通,读懂,读透。

读题,即读懂标题,标题是诗词内涵的第一表现,诗歌的标题往往富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因此,认真研读诗词的题目,往往能得到有关诗词内涵和情感的暗示。比如读这首词的标题《江城子·密州出猎》,首先要把词牌名和题目区分开来,其次要读出事件和地点,第三,要读出“出猎”与“打猎”之别,这样才能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词的内涵做好准备。

读人,“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了解作者的经历、心态以及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诗人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及所处的时代,往往决定了词作的情感和内涵。如这首词,学生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以及他气势磅礴词风,和壮志未酬又不乏乐观旷达的胸襟;才会明白“何日遣冯唐”的内涵,才能理解作者“射天狼”的豪情。就更便于他们准确地分析、把握词作的感情。

读文,理解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读通,读懂,读透。

读通,扫清词中出现的文字障碍,辨析多音字,这样才能准确流畅地进行朗读。并为下面的理解打下基础。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自己轻声地读,注意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或者不确定的字音,学生普遍会找到两个多音字:发(fā)、骑(jì)。然后,通过词性分析,明确读音,再联系之前所学,使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准确流畅地齐读,初步感知文本。

读懂,疏通理解词意,为探究词作内涵做准备。我安排学生先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共同探讨解决。学生们出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同桌间交流对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提出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学生提出“聊”的意思,应理解为“勉强、姑且”,同时就了解了作者的豪气,“为报”是“为了报答”还是“替我通报”,到底是作者还是将士们“锦帽貂裘”,学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最终,我们根据词要表达的豪情,明确了正确的理解。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场面的壮观,语言的气势,因此再次朗读时,效果要好得多。

读透,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这首词中最能体现豪情的是一个“狂”字,如何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此人的狂放状态和意气风发的豪情,我组织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从词中找出体现豪情的语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领悟,逐步体会到了作者的豪迈之意及其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再读一读,就更能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细读古诗词,找准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这是提高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读出韵味,诵读出精神,读出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这些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16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