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语文导学案《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导学案《马说》《送东阳马生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导学案(49)

年级:初二主备:审核:时间:2009、4、16

课题:复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会翻译重点句子。

3、体会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虽有名马(2)骈死于槽枥之间

(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执策而临之( )

(7)一食或尽粟一石()﹝8﹞安求其能千里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文中第一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

思想感情:

5、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6、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9.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0.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11.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送东阳马生序(略)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辞色义正辞严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下列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⑤余幼时即嗜学()⑥录毕,走送之()

⑦媵人持汤沃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是人多以书假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6.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答:

7.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②③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0、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1.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1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4.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1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6.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

18.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21.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知识

送东阳马生序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使学生掌握几个实词和宾语前置句式。
2、研讨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现中心的写作能力。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掌握几个实词和对比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常识简介
1、宋濂:明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有《宋学士文集》。
2、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本文是宋濂在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写的,当时69岁。
3、内容:本文叙述了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勉励马生利用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三、朗读全文
(学生听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理清思路)。
四、分析讨论
1、学习第三段,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了解宋濂为何写此赠序。
掌握几个词:谒、书、贽。
2、讨论第一段
⑴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本段从哪几方面写作者求学的勤奋和艰苦的?)
⑵组织学生讨论(四人小组):
讨论题⑴:作者哪几方面写求学勤奋和艰苦?找出原句。
讨论后小结:幼时抄录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赴之劳住读生活之苦
⑶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翻译(每大组为单位分工任务,四人小组完成翻译任务)
3、分析第二段
⑴学生齐读
⑵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太学生的优越条件?
⑶通过对比作者得出什么结论?(按原文回答)
⑷齐读结论句
五、思考探究
假若这篇文章是宋濂写给你的,你最想跟他说一句什么话?
六、温馨提醒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个学生的光荣任务,愿我们不畏艰苦,学有所成。
【板书设计】
对比
幼年抄书之艰无冻馁之患
成年叩问之难无奔走之劳
自身经历求师奔走之劳有专门老师诸生求学
住读生活之苦有丰富藏书
总括:勤且艰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2.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4.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4、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梁祝》。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4)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4、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2、推荐作业:

附板书: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2、推荐作业:附板书: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2、推荐作业:附板书: 
教学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91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