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课标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9、统计(1)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画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
1.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干吗?(参加运动会)
2.他们各有几只?(不知道,没数清楚,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了。)(播放)
3.你都数出来了吗?(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
4.看来光靠数是不行的,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下。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2.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涂格子,写数字等)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再次播放)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每划一笔(格),表示数量多少?
小结: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5.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6.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出示统计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这个表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展示,集体订正。
7.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根据这几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现在我们来做个口算热身好吗?(学生开始做口算,计时半分钟).
2.我想让一位小朋友帮我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口算,好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统计。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张日历的表格。找出2008年的3月份有几个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新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寻找多种方法。
师:你能把你找到的图形移下来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几种方法:
(1)描形的方法。
(2)用印泥印的方法。
(3)用剪的方法。
(4)在纸上折出印痕的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手中的实物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在纸上得到物体的表面图形。
师:我请同学们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贴的时候要思考,你画的图形和谁是好朋友?
三、初步认识图形特征
1、认识长方形。
师:认识这些图行吗?谁知道他们的名字?
师:举起你们画的长方形。我看到同学们画的长方形有大、有小,形状也不一样,他们为什么都叫长方形呢?
生:长方形有四条边,有两条长长的边,也有两条短短的边。长方形有四个一样的角。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些图形也有四条边,也有四个角,它为什么叫正方形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是一样长的,有四个一样的角。
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呢?它有什么特点?
生: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边平行,有四个角,相对的角相等。
4、认识三角形。
师:那些图形都叫什么图形呢?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叫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5、认识圆。
师:还有一个好朋友都等不及了。它是什么图形?(圆)你们快和它交朋友吧!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好朋友?(出示圆形)
师:(出示一个球)它是什么图形?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
小结: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四:应用与提高
1、辨析。
请你把三角形找出来。
提问:这两个图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呢?
2、看教材第5页第3题。
现有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观察上图由什么图形组成?先数什么,再数什么?你怎样数的又对又快?
3、利用学具评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拼一拼”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折、摆、拼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图形美、学会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风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节课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出示课件整理小结)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上下左右》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方位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充分体会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
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设计预期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及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师: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个个精神抖擞,我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一定回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你们有信心吗?
1.学习认识“上、下”,出示主题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同位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我说你对的游戏,比比谁的反映快。
卡车在火车的()
火车在卡车的()
师:谁愿意像刚才那样和同学来对
提问:观察图,说说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再找一找,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练习:(1)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2)举例:你能举出生活中的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提问:语文书、数学书、铅笔盒除了按照刚才老师提的要求摆以外,还可以怎样摆?谁来说。
学生听提问并简单地直接口答。(汇报)
(师说生判断)
汇报:小组内互相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
三、巩固练习
2.学习认识“前、后”,出示主题图
师:一年2班的小朋友去春游,你们看,他(指图说)的后面有几个人?这三个人都是谁?
提问:能说说李林、王英、张宁是怎么站的吗?谁站在谁的前面?那谁站在谁的后面呢?
出示填“前”、“后”(用手势表示)
李林在王英的()面,
王英在李林的()面,
张宁在李林的()面,
张宁在王英的()面,
王英在张宁的()面。
出示站牌图
提问:这是什么?对,在公共汽车站我们就会见到站牌,你们看,这个站牌上有几站?哪7站?
能说说哪站在哪站的前面吗?
能说说哪站在哪站的后面吗?
练习出示做一做第2页2题
提问:花狗在白狗的()面,黄狗在花狗的()面。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看着这幅图你还能说出哪些有关前后关系的话吗?
1.看图回答,填写上下或前后
2.说一说
说出你前面的同学是谁?你后面的同学是谁?
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同学来摆(用手势表示)自己小声说一说,汇报。
互相提问回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初步感知集体。
四、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3.填一填
12前面的5个数:()、()、()、()、()。
15后面的5个数:()、()、()、()、()。
4.起立游戏:请从前数的第4位小朋友起立。
请从后数的第4位小朋友起立。
请╳╳后面的小朋友起立。
请╳╳前面的小朋友起立。
5.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4个表示位置的词,想一想有哪4个?(板书上下前后)
那与上面相反的是什么?与前面相反的是什么?
练习册
看着图说
说一说
师生互动:在游戏中,学生边学边玩,有助于理解知识,体会相对,寓教于乐。
板书设计
上、下是相对的左、右是相对的
课后札记
一年级下册数学背诵重点
1.钟面上有两根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2.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表示走(几个小时),分针表示(走几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分钟)
4.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钟),时针从6走到9共走了(3个)小时。
5.分针指12表整点,时针指几几时整;分针指在12左右,时针指几大约几;分针指6表半点,时针过几几时半。
6.1小时=60分钟,30分钟=半个小时
7.53是(两)位数;5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它的相邻数是(52)和(54)。
8.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9.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
10.在计数器上,从右边器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11.多得多是选(最大的数),少得多是选(最小的数);多一些(少一点)是选(挨着最近的数)。
12.看图列算式,大括号的中间问号(加法);大括号两边的任意一边(减法)。
13.应用题中,求一共有多少,原来有多少(用加法);求还有多少,还要多少,剩下多少,还剩多少,找回多少,拿走多少,跑走多少,X比X多(少)多少,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有多少(用减法)。
14.当时针和分针重合是(12时)。时针和分针呈一条直线是(6时)。
15.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1元=10角角=10分1元=100分
16.长度单位有米(m)和厘米(cm)。1米=100厘米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能确定的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自己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空间观念培养,位置相对性。
教学设计思路: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借助文具的摆放,使学生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物品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游戏:前后、上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经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我用左手干……,我用右手干……”的句式练习表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自主探究
感知群体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在全班小朋友中,你能找出第一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是谁?右边又是谁?快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同桌合作,感知群体中的左和右。
说一说,摆一摆:请你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好学习用具。学生动手操作,边说边摆,进一步感悟物体的左和右。
三、进一步探究,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呢?
教师举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学生根据教师设疑,展开讨论。
全班交流。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师生共同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四、实践应用
巩固掌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看看小女孩是靠哪边走的,小男孩是靠哪边走的?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观察(第61页第3题)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同学们各持已见,到底是在哪一边呢?我们亲自来试一度。(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上下楼活动)女同学上楼,男同学下楼,然后交换上下楼。
五、教师小结: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有秩序的走,这样才能减少意外。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使计算更加熟练。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
咱们班的同学多才多艺,有谁想上前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
指一名学生上台前表演,老师评价,让学生鼓励。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生:......
师:小朋友们都注意到了他们在一起开心地玩着有趣的游戏,下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看看你能知道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吗?
1、出示捉迷藏图。a、生1: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怎么列算式?
生答后师板书:13-6=7(人)
b、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条件,条件1:13人玩捉迷藏;条件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数学。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2、丢手绢。请看下一幅图,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生答: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1)师:前面我们说过在应用题中,这些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都叫做什么?(生:已知条件),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后进行回报
(3)我们能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
A、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8+6=14(人)
答:。
B、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
8-6=2(人)
答:。
C、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
8-6=2(人)
答:。
3、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正在踢球的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一句话,然后思考能提出什么相应的数学问题?
(1)生独立思考后个别回答。
师将问题展示于已知条件下:还有几人没有来?
(2)独立列式解答。
将学生作业展示在台上,然后生答后板书:
16-9=7(人)
答:。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知道了要从已知的条件中提出合适的问题,并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用数学)
四、巩固练习。
书第20页“做一做”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自然里走一走,看看其中有一些怎样的数学问题等着聪明的小朋友们去解决。
1、投影出示“美丽的大自然图”,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图中有哪些信息能帮助我们。
让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提出问题。除了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能从画面中提出什么问题?你喜欢哪道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答,也可以自己另外提问题解答。
生独立做,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上,小朋友们都非常能干,在老师给出的图中能够发现很多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最后还能全部解决,真是了不起啊!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个个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板书:
用数学
13-6=7(人)
8+6=14(人)
16-9=7(人)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花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2. 结合多种数数活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感受数数的乐趣。
3. 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初步感受一列数所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手口对应,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一人端了一盆花生,你能看出谁的花生多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猜测)
我们的猜测究竟准确不准确,怎样可以验证?(数一数)
二、 活动探究。
1. 活动一。
(1)现在我们用小棒来代替花生,咱们帮淘气和笑笑来数一数。现在每一桌都在一袋小棒,请同学们先拿出来放在桌子的左边,再请每一桌左边的同学数,边数边往右边放,其他同学来监督。(学生数数,教师指导)
(2)你们数了多少个?(孩子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指名同学上台来数。)
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数,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数。(指名同学上台数,教师注意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做到手口对应。)
怎么数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教师适时补充。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教师板书)
这个结果跟我们刚开始猜测的一样吗?(不一样)这说明物体的多少有时候能用眼睛直接看出来,有时候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出来,这时应该怎么办?(数一数)
(3)刚才的同学数的究竟对不对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请右边的同学数,左边的同学来监督,可以换个方法来数。(学生数,教师巡视指导)
刚才你的同桌数的对不对呢?
2. 活动二。
(1)刚才同学们数的特别好,想不想数一个更大的数呢?把前后两桌的小棒放到一起,由小组长数,其他同学当监督员,数出100根小棒来。(学生数,教师检查学生数的情况,再指名一组同学上台10根10根地数。)
(2)数好了就坐好.你是怎样数出100根的?
(3)我们再看看上面的这组同学是怎样数的?这样数有什么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_x(script); script.src = https://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好处呢?但要注意什么呢?
(4)接着老师去掉一堆,多少?再去一堆呢?(老师接着做,直到0,让孩子们学会倒着十个十个数)
三、练习巩固
1.老师说出一个数,你能快速地数出来吗?同桌一起数,数出35根小棒.
2.老师是五个五个数,我们一起来数.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还能接着数吗?让我们试一试.
四、拓展提高.
1.孩子们刚才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快速打开课本,翻到23页.第4题,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朋友?
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圈法,讲解不同的数法.
2.整齐排列的图形大家会数,那排列较乱的呢?接下来我们来数一数点子图.
展示学生不同的数法.
五、课堂小结.
老师觉得今天同学们不但会动手,还会动脑,我想大家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分享你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数花生
一个一个数:1,2,3,4,5......
两个两个数:2,4,6,8,10......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
方法二:按材质分
方法三:按大小分
……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图画式应用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
2、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51:1314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买铅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6+4=9+6=10-8=15-5=8+7=4+9=16-9=8+10=7+9=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复习知识点
1、数数法 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9再添上6就是15,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一)必做题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12-9=14-9=16-9=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 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2) 先把摆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3) 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6根里拿走6根,再从10根里拿走2根,最后只剩下8根了。
(4) 想8+8=16,反过来16-8=8
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3、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用计数器或小棒做一做,算一算。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4、.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圈的。订正结果。
(二)选做题,发展练习(3页第5题)(有能力的同学做)
出示教材第三页情境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学生认真探索四种方法,寻找有效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练一练让学生更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课堂练一练
1、准备题
9+( )=11 9+( )=14
9+( )=15 9+( )=17
2、想一想 做一做
15-9=□ 想:9加( )得15。
17-9=□ 想:9加( )得17。
18-9=□ 想:9加( )得18。
3、做一做
9+( )=13 9+( )=16 13-9=( )
11-9= 14-9= 17-9= 12-9=
学生自主完成,分组讨论结果。 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计算,巩固新方法。
五、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解决问题
1、大汽车里面坐9人,小汽车里面坐4人。两辆车一共坐多少人?
2、有12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册 买铅笔
方法:(1)数数法 一根一根的减
(2)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15-5=10 10-9=1 1+5=6
(3)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9+(6)=15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因涉及的方法较多,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逆算法等等,课堂出现浪费较多寻找并理解方法的时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希望这个难以把握的问题能有效的调节好。
《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新课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48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