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导学案(世界现代史)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导学案(世界现代史)》,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资料编号:7

世界现代史导学案第10课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预习+反馈)

姓名:班级:组号:学号:

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一、熟悉知识要点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简表

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核心)、

航天工程、生物技术

主要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

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火车)爱迪生发明电灯

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互联网

克隆技术

原子弹

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出现,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高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和“太空时代”

特点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经济全球化

1、原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区域性经济集团和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表现: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继建立;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5、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措施: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还应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以防御金融风险。

三、达标检测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此后不到半小时,消息即传遍全球。人们最快获此消息的渠道有可能是

A.报纸B.杂志C.电影D.互联网

()2.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延长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或买到欧美品牌的服装和食品饮料、欧美日韩品牌的轿车和日韩品牌的文具,这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发展趋势B.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C.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4.美国某电脑公司生产的电脑,芯片来自美国,硬盘来自马来西亚,内存条来自德国,机箱、电源来自中国。这一现象表明了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军事集团化的趋势C.政治民主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5.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B.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

()5.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B.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

6、材料一: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两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在国内进行。——以上均摘自《当代世界史》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刚刚开始》

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种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资料编号:8

世界古代史导学案(预习+反馈)

※熟悉知识要点

一、金字塔: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两河流域,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奴隶制法典。

三、古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发源地)。希腊的地理坏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具有更多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四、雅典民主政治

(1)极盛时期:伯里克利时代。

(2)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的形式成为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相当于国家元首);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

(3)局限性: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4)意义: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源头。

四、三大宗教

名称产生时间发源地创始人教义传播

佛教前6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汉朝时传入中国,对中国影响最大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

“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宣扬对人类的“博爱”。被广泛信仰,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

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信仰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结合起来,创建政教合一的国家,广泛流传于西亚

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宗教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因此得到统治者支持,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是古罗马帝国的国教;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弟子称为穆斯林。耶稣传说是上帝的儿子,他出生的那一年定位公元元年,诞生的那一天成为圣诞节。

五、印度种姓制度

1、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属于统治阶级。

2、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属于统治阶级。

3、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属于被统治阶级。

4、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有的甚至沦落为更为低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属于被统治阶级。

六、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1、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在元朝政府做官。写了《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行纪》),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3、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扩展。

※达标检测

()1.有一批旅游者想去看看金字塔的真实面貌,应该去

A.印度B.埃及C.希腊D.伊拉克

()2.《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判罚的依据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

()3.某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下列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4.伯利克里说:“在我们这里,每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且关心国家事务。我可以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材料中“我们的城市”是指

A.巴比伦B.斯巴达C.雅典D.罗马

()5.伯里克利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其中“大多数人”指

A.全体居民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C.全体成年公民D.全体贵族

()6.世界上三大宗教在古代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因为这些宗教教义中有一些共同点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这一共同点主要是指

A.宣扬众生平等B.教人忍受苦难,放弃斗争

C.主张教徒皆兄弟D.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

()7.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曾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著作是

A.《马可波罗行纪》B.《天方夜谭》C.《奥德赛》D.《大唐西域记》

()8.“1、2、3、4……”这些人们常用的数字,其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中国人、阿拉伯人B.印度人、埃及人C.阿拉伯人、波斯人D.印度人、阿拉伯人

()9.雅典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

A.陪审法庭B.公民大会C.五百人会议D.元老院

()10.西亚一个国家的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

延伸阅读

《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反思


《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反思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条件和内容,借此导入新课;然后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比较中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再用数据等资料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另外两个特点;再后让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最后得出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是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
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意识,补充了大量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说出依据。同时根据该节内容所具有的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讨论兴趣的特点,设计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讨论中形成科学发展观。
这节课总体感觉师生配合默契,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美中不足的是老师时间调控得不是最佳,科技革命的影响占去太多时间,对同学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估计不足,致使课堂的高潮有关趋利避害的讨论时间太少。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马上调整,将三个问题揉和起来进行讨论考虑不足。还有就是一些细节问题也暴露了不少缺点,如教师的语言、学生的抢答赛安排不合理等等。从学生一头看,学生非常投入,发表见解相当独到,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不足的是,解读材料过程中暴露出部分同学在把握材料的主要意图方面比较欠缺,有材料、观点脱节的现象。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公开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收获不少,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识记与理解:记住标志性三大技术;了解兴起的背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引入:神舟6号和神舟7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象资料。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
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计算机的诞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学生阅读教材,勾画,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五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4、讨论:你如何看待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6、你认为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受到限制?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利用以下两个图表材料来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材料一: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蒸汽机:84年;电动机:65年;原子能:6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电子计算机,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材料二: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5%—10%;20世纪70年代,60%;20世纪80年代,80%。
设问:同学们根据这两个图表能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①速度快(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速度和周期大大加快);②范围广(涉及多领域,且各个科技领域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③影响大(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组织学生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思考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改变,体会今昔生活的变化,了解其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过渡)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四、知识经济(展示)①世界首富比尔盖茨;②美国硅谷每天增加60多个百万富翁。
(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联系实际

感知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

比较分析

认识规律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历史使命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

比较项目时间理论标志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牛顿力学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2.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

5.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B.“催化剂”(社会保证):

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

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③科学技术社会化

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

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B.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2.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B.它起源于美国

C.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2.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哪些负面效应?(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带来危害。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

3.面对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例如,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又如,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等等)

4.完成《填图册》第24-25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5.提醒学生预习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2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