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乘加乘减编写者: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乘加、乘减式题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你们想参观吗?二、探究新知1.逐步出示例5挂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还剩几个玉米?学生观察、回答。这个问题怎样解决?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1.学生讨论交流2.汇报并根据列式说说想法。板书算式。3.观察算式,说说算法。问:3x3+2=11,先算什么?3x3求的是什么?4x3-1=11,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43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4.小结: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揭示本课教学内容,板书课题。问:乘加、乘减式题怎样计算?三、巩固练习1.第56页做一做(1)小猴要过生日了,它准备了桃子招待朋友们,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2)填得数。提示:43+4=1644-4=12得数差几?你发现什么规律?2.比一比(练习十一6题)要想计算中1、中2两班小朋友的人数,比比哪组又对又快。3、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四、拓展性学习
假如你是客人,来到我班,不问别人,怎样很快知道我班人数?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数学的乘加、乘减,请你去仔细观察。
修改意见:
备注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的估算》学案
一、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五、教学准备
教材第98页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
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
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第7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科目:数学第2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认识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准备: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提问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可补充人身上的三把尺的介绍,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性材料的积累)(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操作发现)
1米=100厘米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选择恰当的单位名称
一棵树高15()
一本书的厚度约为2()
一张床的长度是2()
铅笔盒的长度约是20()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加、减法估算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加、减法估算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连加、连减编写者: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出示口算卡片)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生读题说结果:13-5=18+7=86-4=64-40=(说出计算方法)9+4+3=14-5-4=8+7+3=7+4+6=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板书: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果?”时贴出问题卡片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2)小组合作交流3)指生汇报交流:(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2862+34+236285
2828+343462+23+238585师:同学们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第三种象一座小塔,你喜欢哪一种呢?3.收集了这么多的松果。小松鼠一家真高兴呀,瞧它们又忙着往洞里搬运松果了。出示信息条爸爸运走29个,妈妈运走27个剩下的要小松鼠来运,这可愁坏了小松鼠,我们快帮它算一算吧!1)生独立解决问题2)独立计算,如果有困难请身边的伙伴帮助3)指生板演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过程。4)你喜欢哪种方法?4.师生小结比较不同,小结方法三、实际应用现在,小松鼠可高兴了,坐在家里吃起松果来,它的松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48+25+17=76-28-19=同桌合作完成题目。再出示一些松果。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7+59+20=72-6-40=37+10-5=81-7-70=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修改意见:
备注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表格式)”,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体会到乘法的含义,感悟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乘法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同学们看,这是哪?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玩过山车的共有多少人?做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说算式及结果。2、能解决这些问题吗?4+4+4+4+4=203+3+3+3=122+2+2+2+2+2+2=12……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二、新授在游乐场的一个角落,一些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形,咱们来看看他们都摆了什么?你们想摆吗?把自己的小棒拿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能摆出多少个?看着你摆的图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操作汇报自己摆了几个什么?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把你的算式说出来学生汇报的同时师板书由一个较长的加法算式如:3+3+3+3+3+3+3+3=24师:这么多个3,胳膊都写酸了,算式也太长了,有什么好办法吗?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8个3就写成8х3=24(板书)谁认识这是什么法?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8个3就写成8х3=24(板书)明确8х3=24也可以把相同加数3写在前面3х8=24谁会读?1、能把黑板上的其余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2、把自己练习本上的其余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三、巩固练习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2、出示乘法卡片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在游乐场里高兴不高兴,你们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修改意见:
备注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案(序号54)课题
9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1月18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在记9的乘法口诀的同时发现规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这些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9的乘法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找出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1、师生对口令2、开火车(分组开火车)3、选一题说说怎样算的?1、出示★图请看一行有几格?每行有几个★?是几个9?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图片:说说1个9比10少()是()。2个9比20少()是()?同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3、交流:说说18你是怎样算的?27呢?45里有几个9?63呢?4、编写9的口诀(1)编给你的同桌听(2)把口诀填写完整5、记忆9的口诀根据口诀你能找到它们有什么规律应用找到的规律记一记同桌背一背、指名背、集体背师生对口令6、试一试P73上下共练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结:略1、P73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说一组四题有什么不同?小结:(略)2、游戏小火车一个说口诀一个说四个算式3、口算4、看一组题说说怎样算快P73第2题5、同桌悄悄算6、听算抢答7、口算比赛P74第5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看教学进度而定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首先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发现五角星图的规律,然后填写表格,最后自己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效果很好。教案(序号55)课题
9的乘法口诀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11月19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口诀二、综合练习三、口算练习四、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堂总结1、把口诀填完整一九得()()九十八四()三十六()九二十七六九()()九七十二九九()()九四十五()九六十三2、9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帮助记?3、对口令背4、指名背5、同桌背6、集体背1、7×9○3×92×9○6×38×7○6×99×4○4×8学生完成在书上,说一说四怎样比较的?2、27÷936÷945÷918÷972÷963÷954÷981÷9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怎样帮助记9的口诀?1、出示小黑板(一行是乘、一行是除、一行是乘除混合)说一说除法是怎样算?2、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3、看一个算式说出其他相关的三个算式。4、卡片抢答、听算。(一)1、请学生仔细观察P75第8题看懂了什么?2、出示:有9组同学在跳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有36人打乒乓球,被分成几组?18个同学平均分成2队拔河,每队有几人?求一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理由。(二)1、用10元一张的钱去买9盒牛奶,至少要几元?2、同桌讨论交流。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课后感受
“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这两句口诀有些学生混淆。教案(序号56)课题
整理乘法口诀
课型
整理和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1月20日
教学目标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有序整理,帮助记忆口诀。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讨论填表二、找规律三、活动练习四、开放练习五、口算练习六、解决实际问题1、我们学过了哪些口诀?学生背一背(指名、同桌、集体)2、出示口诀表:仔细观察表里的口诀是怎样排列的?然后在表格里填完整。3、交流填表的情况。1、同桌讨论:表里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交流得出:横看分别是:1的口诀,2的口诀。。。。竖看分别是:一几、二几。。。。。九几的口诀。最上面斜着: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3、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讨论,交流。4、齐横背、拐弯背、竖背。5、任意抽对口令。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2、生生互动。3、出示P77第2题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1、出示:()×()=8()×()=18()×()=2412÷()=()16÷()=()36÷()=()学生独立完成2、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想到的?3、归纳:积是8、18、24、12、16、36的口诀分别有几句?1、出示卡片练习。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3、听算练。4、比赛。1、出示P78第5题你们看懂什么?(1)怎样求成人的票价是小孩的几倍?(2)小红带18元可以买哪些东西,同桌交流,然后评价。2、出示P78第6题观察图,说说有什么规律?同桌交流。然后填写。集体评价。课后感受
有个别学生8、9的口诀不熟练。有个别学生口诀背的很熟练,但是当口算时,需要将口诀从头至尾背出来才能知道得数,不能够灵活运用。教案(序号57)课题
整理乘法口诀
课型
整理和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4教时备课日期11月21日
教学目标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并能熟练计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背乘法口诀二、乘法口诀练习三、开放练习四、口算练习五、完成练习六、布置作业1、横背2、竖背3、拐弯背4、生生互动。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2、生生互动。3、出示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1、()×()=12()×()=24()×()=3616÷()=()············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出示卡片练习。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3、听算练。4、比赛。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有关题目看情况定课后感受
有个别学生口诀不熟练,应该要求他们竖背。教案(序号58)课题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5教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难点: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回顾旧知二、自主探究三、比比做做四、巩固练习五、全课总结六、布置作业出示:6×8+78×5-730+9-627+9+1079-20-9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出示2×3×436÷4×3观察这些算式有哪几种运算?2、再出示计算过程观察:它们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4、试一试:48÷6÷28÷3÷6说说有哪几种运算?试一试怎样算?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归纳:今天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3×324÷432÷89×56×84÷23×3×524÷4×832÷8÷2独立完成,同桌讨论:一组三题有什么关系?然后交流。1、练习:6×3÷9=16÷4÷2=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9=32÷4×9=2、卡片:练习,其中一、两题说说过程。3、游戏:夺红旗指名俩个人比评出优胜者同桌比赛。今天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看情况定课后感受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好,要求学生将前两个数的得数写出来,再算第三个数的,不容易做错.教案(序号59)课题
练习九(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6教时
教学目标巩固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探索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口诀练习二、口算练习三、竖式计算四、找规律五、课堂小结1、背口诀(2分钟预备铃,竖、横、拐弯)2、对口令3、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4、写出积是8、16、18、24、36的乘法算式。1、完成P80地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计算乘数和除数的?2、口算卡片。3、口算比赛,集体批阅,说一说连乘、连除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出示:3×924÷89+6380-27指名板演,说一说竖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1+3=1+3+5=1+3+5+7=2+2=3+3=4+4=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讨论能发现什么?今天有什么收获?课后感受
个别学生的口诀还是不熟练,另外在学习习惯方面还应该加强,有些学生口诀背的很熟练,可是如:做5×9=□的时候,就要将口诀从一九背到五九,不熟练。教案(序号60)课题
练习九(2)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7教时
教学目标根据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础练习二、解决问题三、开放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1、口诀练习(1)背1~9的口诀(2)填空三()十八()七二十八三八()()四十五()六二十四七九()2、口算练习(1)卡片练习培养(2)同桌悄悄算。(3)听算。1、学生看书P81第7;说一说看懂了什么?(1)同桌交流题意,独立解答,然后学生评定。(2)比一比: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第7要求学生看懂题意(38颗糖,每9颗一盒,4盒能装下吗?)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1、第8题你看懂了什么?指名说一说。同桌讨论:怎样乘比较合适?出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第9题(1)怎样求一个游泳圈的钱?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说说怎样想的?(2)自己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解答。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视情况而定课后感受
有些学生不易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困难,应加强数学活动课中这些知识的训练.教案(序号61)课题
算24点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8本教时为第8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不仅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教学准备扑克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3张牌二、4张牌三、比一比四、课堂总结1、介绍牌:每人准备1~9张牌,A看做1。2、介绍方法:出示7、6、3张牌,根据3张牌上数字,选择加、减、乘、或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算一次,算出的得数是24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学生自己随意拿3张怎样算,得数也是24?然后交流。1、如果拿4张牌,按照刚才的方法,会算吗?出示:1、2、5、82、交流有哪几种方法?3、一组四人每人出一张,怎样算?如果实在算不出就重新换牌课后感受
学生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很好.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案(序号62)课题
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回顾乘法口诀二、基本练习三、提高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1、横背乘法口诀2、竖背乘法口诀3、拐弯背乘法口诀4、随机抽查1、口算卡片:81÷9=30÷6=8×4=9×8=24÷3=56÷8=48÷6=27+9=7×5=27÷3=8×2=5×9=············学生自己说出得数,并说说用到哪句口诀。2、用竖式计算。5×9=24÷6=9+63=85-39=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并说说该注意什么?3、桃树有35棵,梨树有7课。(1)桃树的课数是梨树的几倍?(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4、操场上有9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踢毽子的有多少人?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1、37人去郊游,乘8只船过河,怎样乘比较合适?小组同学讨论,后集体交流一下。找出最合适的乘法。2、出示图片:(略)一个游泳圈(?),一件游泳衣(18元),一条短裤(9元),一顶游泳帽(3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独立完成,后批改。课后感受
(1)、学习习惯需要加强。(2)、思维习惯的训练要到位。可在结束时增加一些思考题留做课后思考。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2、3的乘法口诀教案(表格式),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2、3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2、3的乘法口诀,应用口诀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2、3的乘法口诀,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记2、3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学了5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用对口令的方法背一背。2、示口算卡片,学生说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口诀。二、新授(一)2的乘法口诀3、看书上的情景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向日葵发芽了,一棵幼苗张开两片子叶。)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幼苗,问:“能不能列出乘法算式。”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列算式:1х2=22х1=2同桌试着编口诀:一二得二4、再填上一棵幼苗,说:“现在有几棵幼苗,一共有多少片子叶?”试着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5、学生汇报时,师板书2的口诀,采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两句口诀。(二)3的乘法口诀1、这些向日葵在两个小朋友的精心护理下,渐渐地长高了,请同学们看:出示例3的图: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看哪个小组能够看着这幅图把3的口诀编出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探究3的乘法口诀。(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师巡视指导。)3、汇报:师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提问?这几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记忆口诀。两个人一组,对口令练习2—3的乘法口诀。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课后小结: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对解决问题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专门编排了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59页例6,先展现大象运木料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大象运木料的故事,吸引学生看图搜集大象运木料的信息,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探索。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修改意见:
备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1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
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
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
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
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
(在测量实际物品时,为计算方便,可以取整数)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
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级二年级课题
信息窗1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前置自学提纲设计观察课本第二页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出示挂图)二、新课(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奇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3、分小组进行提问: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我想知道小女孩托着的盘子里有什么?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谁有和他不一样的办法?怎样列算式呢?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用2+2+2呢?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3+3+3+3=15(个)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4+4+4+4=16(条)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三、巩固练习(一)练习一:下棋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2、根据图意列算式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二)练习二:摆摆算算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四、作业设计: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思考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2+2+2=6(朵)4+4+4+4=16(条)3+3+3+3+3=15(个)年级二年级课题
信息窗2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前置自学提纲设计观察课本第五页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你还有其他算法吗?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部曲”中的第二场。(出示挂图)二、新课(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3、分小组进行提问: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鸟有几只?我想问葫芦有几个?我想知道舞台灯的灯孔有几个?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葫芦那么多,数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提示: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办法?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2、教师进行讲解。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8个,加数是几呀?5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教师板书:8×5=40读作:8乘5等于40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渗透:这个算式也可以写作:5×8=40读作:5乘8等于40。讲解各部分名称: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4+4+4=12(只)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个鸟笼有4只小鸟,一共有3个笼子,所以要用4+4+4=12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3+3+3+3+3+3+3+3=24(个)说算式的意义:一行灯孔有3个,有8行。你能列乘法算式吗?三、巩固练习(一)练习一:乒乓球赛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2、根据图意列算式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列成乘法算式你会吗?引导学生说算理:2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8或者8×2(二)练习二:填一填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5+5+5+5+5+5+5+5=40(个)8个5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8×5=40读作:8乘5等于40也可以写作:5×8=40读作:5乘8等于40年级二年级课题
信息窗3
上课教师刘第一单元(组)课时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前置自学提纲设计1+1=()×()=()0+0=()×()=()1+1+1=()×()=()0+0+0=()×()=()1+1+1+1=()×()=()0+0+0+0=()×()=()1+1+1+1+1=()×()=()0+0+0+0+0=()×()=()1+1+1+1+1+1=()×()=()0+0+0+0+0+0=()×()=()1+1+1+1+1+1+1=()×()=()0+0+0+0+0+0+0=()×()=()你发现了什么?教学过程
一、复习:1、填一填3+3+3+3=()×()7+7+7=()×()5+5+5+5+5+5=()×()6+6+6+6+6=()×()(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3=12()()()(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二、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新授:1、出示挂图:第一幅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小组汇报)2、出示挂图:第二幅图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小组汇报)3、汇报课前小研究,你发现了什么?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四、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提问:(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2、自主练习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五、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有0的乘法的列式计算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现在三顶帽子中共有几只鸽子?0+0+0=?0×3=?年级
二年级
课题
单元综合
上课教师
第一单元(组)
课时
4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前置自学提纲设计观察课本第10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1-3的口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2、生质疑,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三、数学小知识:
1、投影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变为“×”,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2、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老师提问:你记住了什么?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五、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乘法练习
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我发言积极了
我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青岛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第七单元信息窗2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括号的作用,理解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型新授
重点
难点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与运用个人实施情况
教
学
过
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养鸭场,看一看从那里我们能学到那些知识。
(出示课本P81情境图)
二、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找出并熟悉图中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1)现在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
(2)要买500个鸭蛋还差多少个鸭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小组讨论一下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
(1)现在白鸭有多少只?
(2)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
305-95=210(只)398-(305-95)
398-210=188(只)=398-210
=188(只)
2、根据学生列式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总结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解决问题(2)
先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独立列式解答。
先算剩下多少个鸭蛋,再算还差多少个鸭蛋。
教
学
过
程列式
600-200=400(个)500-(600-200)
500-400=100(个)=500-400
=100(个)
4、结合问题再次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84-184+95365-(65+285)193-(317-246)
=100+94=300+285=510-246
=94=585=364
(1)以上的题做得对吗?说说错在哪里,并改正过来。
(2)计算这样的题应注意什么问题?
3、
235-165-60530-130+20
235-(165-60)530-(130+20)
对比每一组中的两个题,你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现在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要买500个鸭蛋还差多少个鸭蛋?
398-(305-95)500-(600-200)
=398-210=500-400
=188(只)=100(个)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后记
课题练习课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
内容P83自主练习主备人
教学
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括号的作用,理解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型练习
重点
难点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与运用个人实施情况
教
学
过
程一、基础练习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60-(218+147)524+(276-159)
540+(121+80)684-(726-541)
2、
700-240+150620-310-270
700-(240+150)620-(310-270)
对比每一组中的两个题,你发现了什么?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78-(78+50)530-(130-20)
=100+50=400-20
=150=380
(1)以上的题做得对吗?说说错在哪里,并改正过来。
(2)计算这样的题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两种方法的区别,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
教
学
过
程2、自主练习4
先观察对比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再计算,对比计算结果。
对比时,引导学生从形式和运算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3、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5月2日比5月1日少看了多少页?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引导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并独立解答问题。
4、自主练习7
独立完成
思考:怎样知道够还是不够。
5、自主练习8
(1)先根据身高记录单算出林文今年的身高,再解答题目中的问题。
(2)能不能猜想一下爸爸今年的身高?为什么这样想?
6、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思考自主练习9和聪明小屋的问题。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后记
课题混合运算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第七单元信息窗3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课型新授
重点
难点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个人实施情况
教
学
过
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到小芳姥姥家的花圃去看一看,看一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那些知识。(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图中有什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交流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重要问题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两种方法
(1)从一串红的棵数中去掉上午卖出的再去掉下午卖出的,
(2)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算剩下
二数第9页
教
学
过
程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第二种方法中小括号的应用。
2、解决问题(2)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
先算山菊花有多少棵,再算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解决问题(3)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总结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口算,独立完成,注意8×9+3100-63÷9的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教后记
二数第10页
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综合练习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教材P88我学会了吗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应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型练习
重点
难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个人实施情况
教
学
过
程一、《我学会了吗》1题
1、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系统必须的粗纤维等,多吃蔬菜有益人体健康。这是新星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调查表,(出示调查表)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1)喜欢吃卷心菜和西红柿的比喜欢吃黄瓜的多多少人?
(2)喜欢吃西红柿的比喜欢吃胡萝卜和芹菜的多多少人?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二、《我学会了吗》2题
1、(出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这是胜利商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交流信息
二数第11页
教
学
过
程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三月比一月二月的销售总数少多少?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第一、二季度分别销售手机多少部?
(1)先讲解“季度”的意义
(2)独立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销售量
(3)你能估计一下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手机销售情况吗?说出你的理由。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三、练习
1、P87自主练习5数学故事
根据图中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P86自主练习4
根据图中数据同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1周长度单位
第2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
第3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
第4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
第5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6周表内乘法1
第7周表内乘法1
第8周表内乘法1
第9周表内乘法1
第10周表内乘法1
第11周观察物体
第12周表内乘法2
第13周表内乘法2
第14周表内乘法2
第15周表内乘法2
第16周统计
第17周数学广角
第18周总复习
第19周总复习
第20周总复习
第1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
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
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
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
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
(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在测量实际物品时,为计算方便,可以取整数)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
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材分析
(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第1课时,在学生动手拼、摆图形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第2课时,教材设计了两个学生熟悉的事情,学习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本单元教学目标、
要求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充分拼摆、交流、观察。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学生提供充分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的机会。
单
元
教
学
安
排
共3课时
排列问题………………1课时
排列组合…………………1课时
机动……………………1课时
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
教学内容排列问题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里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重点
难点
关键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课件及教具准备图片若干张方格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摆一摆: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好的○,□,△图片各三张在桌子上有规律的摆成一排。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摆法,告诉大家你摆的
(2)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摆法,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3)师:你可以怎么接着摆?下一组是什么?
对于不能出现的方法,师组织讨论。
1.自主学习
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
(1)出示3×3方格图,师提出要求:
师:这张方格纸有什么特点?
(2)师:现在要把这三种图形有规律的摆在方格中,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怎么摆?请大家试一试。
(3)师:谁把你的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4)师:如果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可以怎么摆?
(5)总结图形排列规律:
二.探索新知
师:这么多的排列方式,有什么规律吗?讨论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摆的情况。
交流摆的结果:
生:先摆3个○,又摆3个□,再摆3个△。规律是3个○,3个□,3个△。
生:再摆3个○,3个□,3个△。
生充分交流,学生可能有图形位置不同的摆法,师给与肯定。
生:每行有3个方格,每列也有3个方格。
生:一共有9个方格。
生动手摆,师巡视。
全班充分交流学生的不同摆法。
生讨论,总结规律:
三种图形依次摆放,一个一个往第一个格摆。
课
堂
练
习1、3页第1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放哪种花。
先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书3页第2题:同学们都喜欢玩扑克牌,谁知道扑克牌中有几种花色?都是什么?
先照书中样子摆一摆,再发现摆的规律,并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板书设计排列问题
把○、□、△图片各3张,有规律的排成一行。
1、○○○△△△□□□
2、○□△○□△○□△
3、○□△○○□□△△
把它们有规律地摆在下面的方格中。
作
业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
教学内容排列组合(4、5页)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重点
难点
关键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课件及教具准备照片,照相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话引出课题:
师:大家都拿了你最喜欢的照片,谁来说一说你的照片上都有谁,你们照相时站的位置。
2、师:谁来说一说如果照片上是两个人,能照出几种不同的照片?
二:探索新知:
1、师:如果照片上有3个人,你们说能照出几种不同的照片?
2、师:现在咱们找3个人来试一
试,看结果。
3、师:请你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把照片表示出来。
4、交流表示方法。
5、给照片分类总结简单规律。
三:应用
1、乓球比赛:
师:看教材,谁来说一说结果可能有几种?
集体整理比赛情况。明确3个人共6种可能。
生交流照片的照时站立位置。
生:能照出2张照片。
生答案不一。
交流照相结果,师板书在黑板上。
结论:照出6张照片。
生操作,师巡视。
交流时师给与肯定。
明确:同一人在一个位置可以照出2张照片。
充分交流表达结果和想法。
生:假如聪聪得第一,有两种情况。
生:假如小强得第一,有两种情况。
生:假如亮亮得第一,有两种情况。
课
堂
练
习1、3和7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它们分别是____。
2、把下面3个玩具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有()种不同摆法。
小狗小马小熊
3、口算。
63-20=25÷5=34-14=
77+9=36+20=30÷5=
6×4=96-9=25+25=
板书设计排列组合
三人照相。爸儿妈妈儿爸儿妈爸爸妈儿儿爸妈妈爸儿共6种。
乒乓球比赛
小强第二聪聪第三
亮亮第一{
聪聪第二小强第三
亮亮第二聪聪第三
小强第一{
聪聪第二亮亮第三
亮亮第二小强第三
聪聪第一{
小强第二亮亮第三
作
业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2.解决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活动,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重点
难点
关键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课件及教具准备照片,照相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了解知识窗:知道有关飘虫的知识。
2、观察情景图:
师:看课本6页的图,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合作学习:
1、师生完成7×1的算式和口诀。
师:一只瓢虫有7个点,算式是什么,口诀呢?
2、小组合作学习7的乘法口诀。
师:两只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总结出什么口诀?3只、4只、5只、6只、7只呢?有关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小组合作总结。
3、全班交流算式和口诀。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答案?
4、总结7的口诀特点: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1、齐读7的乘法口诀,把7的算式和口诀写在书上。
2、默记7的乘法口诀,然后背诵口诀。生交流信息:
看见有7只瓢虫,每只瓢虫的身上都有七个点等.
算式是:7×1=7
口诀是:一七得七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生说时,师板书。
给大家充分时间表达自己的方法.
同桌检查,师巡视。
师抽查。
课
堂
练
习1.练一练第一题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做对口令游戏,一人说口诀的一半,另一个人说另一半。
2.练一练第二题
师:小孔雀看大家表现得都很棒,它们也高兴的开屏了,它们希望同学们能帮助它们把算式补充完整。
把答案写在书上.全班交流方法和答案,重点说应用的口诀.
3.练一练第三题
师:现在我们做找朋友游戏,连线在书上。
交流时说算式和口诀。
4.练一练第四题
师: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写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7×1=7一七得七
7×2=14二七十四
7×3=21三七二十一
7×4=28四七二十八
7×5=35五七三十五
7×6=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作
业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练习课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2.解决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活动,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难点: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关键:积极参加活动。
课件及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先找规律,再画上合适的图。
(1)○●○●●○●●●()。
(2)☆★☆☆★★☆☆☆★★★()。
(3)◇◆△▲◇◆△▲◇◆△▲()。
2、我会填。
(1)7和4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它们分别是()。
(2)7、5和4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它们分别是();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它们分别是()。
(3)7、4和0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它们分别是()。
5、我算得很认真。
74-50=25÷5=34+15=7+35=
48+9=24÷4=18÷6=42-6=
6×6=77-8=45+45=27+28=
6、数学思考。
晓云、小冬和小芳进行羽毛球比赛,比赛的结果可能有几种?
(1)晓云第一,小冬(),小芳()。
晓云第一,()第二,()第三。
(2)()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第二,()第三。
(3)()第一,()第二,()第三。
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8、9页)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
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关键: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件及教具准备口诀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问题情境
1、师:谁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2、师:大家看书,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干什么呢?
二、自主探索
1.师:在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2.师:现在请大家帮小矮人解决这个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请你把你计算的结果和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明确7×3和3×7都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
4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时教师重点说一说每个算式运用的口诀.
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讲故事,师简单介绍。
生:在吃饭.。生:白雪公主在拿盘子等。
生:小矮人问: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生自主探索,师巡视。
生:求3个7是多少?算式是:3×7=21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7×3=21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一共有多少汉堡?2×7=14和7×2=14
口诀是二七十四
生:一共有多少根薯条?7×7=49
口诀是七七四十九
生:一用有多少个鸡块?
4×7=287×4=28
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生:一共有几杯牛奶?
1×7=77×1=7
口诀是一七得七
课
堂
练
习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大家真棒,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请大家先观察图,蓝灵鼠要我们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交流所观察到的信息,再独立解答,进行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出一句口诀,同学们说出用这句口诀能算出的两个算式。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书中的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师:先计算出答案,再把结果按大小排序。
4.练一练第4题
师:现在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
四、问题讨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生:一个大桶能装三瓶水。
生:一瓶能装七杯水。
生: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
师:那么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也可以画画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3×7=21口诀:三七二十一
7×3=21口诀:三七二十一
7×7=49口诀:七七四十九
2×7=14口诀:二七十四
4×7=28口诀:四七二十八
1×7=7口诀:一七得七
因为1大桶水=3个水瓶的水,1个水瓶的水=7个水杯的水,
所以1个大桶能装21杯水。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案(表格式)》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09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