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单元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成就;

2、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三、教学难点:三大改造

四、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解放前,中国吃穿用的很多东西的名字都带有“洋”字,试举例说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解放后,特别是1957年后,“洋……”之类的东西中中几乎绝迹,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关系?

(二)知识网络

条件: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原因:工业落后

第一个基本任务。

五年计划

执行时间:1953——1957年底

农业

三大改造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在()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交通运输业

2、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二、材料题:

下面是毛主席的诗句,其中划线第一句指的是一五计划中的哪一个建设工程?划线第二句是毛泽东当年所设想的什么工程?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

相关知识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
绘制知识线索图。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总结: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
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
(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本节由学生自学归纳。
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途径不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存在的不足及其意义。
提问: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是初级阶段,为什么?
通过解决以上两题,可以得出: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总结:
党领导我们在建国初期,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毕竟我们在探索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难免存在不足,这也正说明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和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同学们是新世纪的主人,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勤奋学习,胸怀大志,为实现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第二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


第二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成就;

2、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三、教学难点:三大改造

四、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解放前,中国吃穿用的很多东西的名字都带有“洋”字,试举例说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解放后,特别是1957年后,“洋……”之类的东西中中几乎绝迹,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关系?

(二)知识网络

条件: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原因:工业落后

第一个基本任务。

五年计划

执行时间:1953——1957年底

农业

三大改造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在()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交通运输业

2、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二、材料题:

下面是毛主席的诗句,其中划线第一句指的是一五计划中的哪一个建设工程?划线第二句是毛泽东当年所设想的什么工程?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
2.掌握党中央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的方针及意义
3.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
4.理解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包含的内容、原则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内容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步进行、有机结合的史实,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
3.通过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史实分析,提高学生综合理解问题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提出的,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全面理解并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方面的伟大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讲述,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及改造完成的意义。
4.通过对1954年宪法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航程提供了法律保障,提高遵纪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
1.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
教学难点
1.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的分析
2.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原因的分析
3.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条件的分析
教学方法
进述法、演示法、综合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和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这就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概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例如从经济上看,建国初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由上可见,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很大。从整体上看,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它又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因素。我们说过渡时期的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发展方向而言的;说这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的。这个过渡时期,从完整意义上讲,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背景
这个问题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探讨。
首先从国内形势来看,人民政权的巩固和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其次从国际形势来看,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的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新中国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正是在上述条件下,为加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个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并举的计划,其本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5)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包含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因为只有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才能吸引、改组、代替资本主义工业,支持社会主义商业,才能迅速扩大生产,积累资金,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同时,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飞跃。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一五”计划的基本方针和任务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增强国防实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中央决定在“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建设的重要特点,但是,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必须同农业、手工业相结合起来。否则就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在“一五”方针中不仅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而且又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农、轻、重协调发展。发展重工业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同时并举。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A.1953年~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那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是什么呢?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适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在农业生产领域内进行深刻的变革,联合广大农民,共同走向富裕、光明大道。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A.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前,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经济相比较,是一种落后的经济成分,而且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特点主要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的。这同苏俄没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改造的形式主要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
C.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和平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十月革命后列宁曾提出对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文明资本家”实行赎买。但俄国的资本家是反革命阶级,不肯接受国家资本主义,所以苏俄只能采取剥夺的方式进行改造。中俄两国具体国情不同,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方式也不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赎买”的思想,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财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在此工作中也存在着工作过急、过粗的缺点和偏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一问题教师主要讲清“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改造的实质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是我国生产关系领域内一次伟大的变革。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1953年党中央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制定了一个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开始在全国执行,国民经济建设掀起了一个高潮。
1、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条件主要有:
A.全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建国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B.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
A.工业建设方面:建成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六百个重要项目,如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都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投产。这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B.农业生产领域喜获丰收,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大幅度增加。
C.交通运输业成就巨大。建成宝成、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建成康藏、青藏、新藏等公路,加强西藏同各地交往、联系。
D.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讲述“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成就这一问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创设思维情境。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放映有关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以及鞍钢建成投产的有关资料性图片,让学生更直观认识“一五”计划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3.取得成就的原因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方针措施,顺利完成三大改造。
B.大批劳动模范,如在“一五”计划期间出现过的一批劳动模范,工业劳动模范王崇伦、赵梦桃,农业劳动模范有李顺达等,为“一五”计划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C.工人阶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D.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努力。
E.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工业建设。
总之,一五计划成就取得,为今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一五”计划的基本方针和任务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布置作业:配套练第1题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24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