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要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重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开门见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P9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徐州会战开始。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5、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

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

1、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侵略方针的变化:

①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影响:汪精卫投敌叛国;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

②对共产党: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基地。实行“囚笼政策”。

三、百团大战

1、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

2、时间:1940年8月(1940年秋)

3、指挥者:彭德怀

4、战场:华北战场

5、战绩: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历时3个半月,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6、影响: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7、抗日根据地困难时期(1941年——1942年)

原因: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共克服困难措施:经济改革、政权建设、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

四、中共七大

1、背景:(1)根据地军民读过困难时期,并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

2、召开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延安

4、内容:(P97)

①大会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②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③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④大会通过新党章。

⑤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大会选出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集体领导。

5、意义:

①是团结的大会,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②是胜利的大会,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P98)

①1945年湘西会战,拉开了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转折点。

②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③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侵略军发动全线进攻。

④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⑤10日,延安总部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立即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

2、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9月9日。日本向中国政府提交投降书。

③1945年10月25日,台北受降仪式,台湾回归祖国。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战争,得道多助。②中共领导,中流砥柱。③国共合作,全民抗战。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99)

(1)国内意义:①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③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④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⑤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国际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D)

A、100年B、80年C、60年D、50年

2、下列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的是(B)

A、林彪B、李宗仁C、张学良D、彭德怀

3、材料:2007年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个50年的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请回答:(1)“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南京大屠杀、日本广岛长崎被美国投掷原子弹)

(3)日本在哪一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明治维新)(4)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等。)

相关推荐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一、课程标准:

知道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的方法,了解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成就。

2、难点:徐悲鸿、聂耳、冼星海作品的时代感。

学法指导:

一、为抗战发出怒吼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人民音乐家创作了《》,

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战歌;创作的《》,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抗战时期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著名画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一切为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攻关,于年发明了

,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

”。

三、华侨旗帜

在抗战期间,广大的华侨心系祖国,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们的杰出代表是

五、课前准备:搜集本课中历史人物事迹、著作在同学间交流。

六、课堂训练

(一)达标反馈

1、《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创作的()

A、冼星海B、田汉C、徐悲鸿D、聂耳

2、下面哪一首歌曲不是聂耳创作的()

A、《毕业歌》B、《开路先锋》C、《新女性》D、《黄河大合唱》

3、“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是下面哪一首歌曲的题词()

A、《黄河大合唱》B、《毕业歌》C、《开路先锋》D、《义勇军进行曲》

4、擅长画奔马的画家是()

A、齐白石B、徐悲鸿C、陈嘉庚D、侯德榜

5、对我国的制碱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A、魏源B、严复C、侯德榜D、詹天佑

6、抗战爆发后,为抗战发出怒吼的音乐家有()

①聂耳②冼星海③徐悲鸿④侯德榜⑤陈嘉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是()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延伸拓展

1、《黄河大合唱》诞生于()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我国需要的纯碱全靠国外进口,制碱技术被外国资本家严密封锁。30年代,德国发明了一种制碱工艺,比较发达。1938年,侯德榜率技术人员到德国准备购买这种制碱工艺专利。但德国方面和日本暗中勾结,在谈判中百般刁难,竟提出不许在东北三省出售产品的无理要求。侯德榜大义凛然地告诉对方:“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当然要销售到那里!我们不但要在国内卖,还要到国际市场卖。”不久,他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当时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

请回答:

(1)侯德榜发明的跃居世界前列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什么?

(2)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

(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侯德榜的什么精神?

(三)巩固练习

1、人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作风格,歌曲也是如此。请你试着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从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气势等方面,谈谈这首歌有哪些时代特点?今天唱这首歌时,你有何情感体验?

答:九一八事变深深刺激了聂耳,从此他开始了为民族而歌的音乐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义勇军是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武装,歌曲的内容体现了抗战的时代主题,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群体形象,他们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而前进,该歌曲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步伐。总之,它是体现时代主题的不朽音乐作品。

这首歌振奋了人们的精神,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今天仍然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等。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学案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学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的方法,了解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成就。

2、难点:徐悲鸿、聂耳、冼星海作品的时代感。

学法指导:

一、为抗战发出怒吼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人民音乐家创作了《》,

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战歌;创作的《》,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抗战时期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著名画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一切为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攻关,于年发明了[

,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

”。

三、华侨旗帜

在抗战期间,广大的华侨心系祖国,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们的杰出代表是

五、课前准备:搜集本课中历史人物事迹、著作在同学间交流。

六、课堂训练

(一)达标反馈

1、《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创作的()

A、冼星海B、田汉C、徐悲鸿D、聂耳

2、下面哪一首歌曲不是聂耳创作的()

A、《毕业歌》B、《开路先锋》C、《新女性》D、《黄河大合唱》

3、“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是下面哪一首歌曲的题词()

A、《黄河大合唱》B、《毕业歌》C、《开路先锋》D、《义勇军进行曲》

4、擅长画奔马的画家是()

A、齐白石B、徐悲鸿C、陈嘉庚D、侯德榜

5、对我国的制碱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A、魏源B、严复C、侯德榜D、詹天佑

6、抗战爆发后,为抗战发出怒吼的音乐家有()

①聂耳②冼星海③徐悲鸿④侯德榜⑤陈嘉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是()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延伸拓展

1、《黄河大合唱》诞生于()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我国需要的纯碱全靠国外进口,制碱技术被外国资本家严密封锁。30年代,德国发明了一种制碱工艺,比较发达。1938年,侯德榜率技术人员到德国准备购买这种制碱工艺专利。但德国方面和日本暗中勾结,在谈判中百般刁难,竟提出不许在东北三省出售产品的无理要求。侯德榜大义凛然地告诉对方:“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当然要销售到那里!我们不但要在国内卖,还要到国际市场卖。”不久,他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当时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

请回答:

(1)侯德榜发明的跃居世界前列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什么?

(2)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

(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侯德榜的什么精神?

(三)巩固练习

1、人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作风格,歌曲也是如此。请你试着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从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气势等方面,谈谈这首歌有哪些时代特点?今天唱这首歌时,你有何情感体验?

答:九一八事变深深刺激了聂耳,从此他开始了为民族而歌的音乐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义勇军是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武装,歌曲的内容体现了抗战的时代主题,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群体形象,他们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而前进,该歌曲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步伐。总之,它是体现时代主题的不朽音乐作品。

这首歌振奋了人们的精神,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今天仍然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回眸八年抗战》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回眸八年抗战》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回眸八年抗战》教案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师大2007年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三个历史探究活动课,编者旨在通过以探究活动课为平台,创设活泼的学习新形式,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它是基于小学《历史与社会》中抗日战争部分及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基础来学习、总结八年抗战的,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其重要性,学习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科学地分析、看待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人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生源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历史知识普遍较缺乏,对历史的感性材料(如历史图片、历史音像素材)兴趣较高,但缺乏把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本课虽名为回眸总结八年抗战,实则是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进行一次梳理、归纳、提升,形式活泼,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教高的历史表述、归纳能力。显而易见,教师不下功夫,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是不行的。因此,立足于他们生活中、学习中所了解的抗日战争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历史资料中的文字和多媒体图片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看到本质,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的体验和理解。

三、设计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史学既史料。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好的史料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与历史亲切对话,并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构建理性的历史认识。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历史材料的途径、能力均有限,因此,我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的史料,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依据本节课内容来源于历史资料,又应用于史料的解读,多让学生能运用史论结合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我采用发现式教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老师仅仅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中猜想,并在猜想中体会成功,特别是注重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回眸八年抗战”的学习适于学生开展观察、体验、交流、归纳、总结、审美等历史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探索求知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回顾总结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属于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要他们一下子掌握和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有一定难度。因此,让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整体推进,逐渐完成对“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整体认识。
四、教学目标:
以贯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原则、发挥“历史的道德功能、智育功能、休闲功能”的学史作用的重要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自如运用多种形式,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与历史亲切对话,主动参与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五、教学重点、难点:
立足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依据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八年抗战的全民性。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把对史料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构建理性的历史认识。
教学关键:在具体的感性材料的解读中理解八年抗战的全民性,体会中国人民抗战的伟大。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1)新课的导入:
同学们,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的学习可以结束了。回眸八年抗战,我们感慨万分。限于教材篇幅,我们主要学习抗战时期的军政大事。那么,普通民众是如何度过艰苦的抗战岁月的?回眸八年抗战,了解社会各阶层民众在抗战中的生活,对于我们认识抗日战争的全民性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就以史料为载体,上一节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门见山,点明学习主题)(2分钟)(2分钟)
(2)重点的突破(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回顾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的全民性的理解)(13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渐展示以下三组史料:
第一组:
材料一:毛泽东祭黄帝陵文(节选)
“赫赫吾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论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1937年4月5日)
材料二:蒋介石庐山谈话(节选)
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年7月17日)
教师设问:
①本组两则材料有什么相同的主张?
②为什么会有相同的主张?
(1)
(2)
(3)
(4)
(5)
(6)
(7)
(8)学生回答:①国共两党要求全民抗战的主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顺民意,符合历史潮流。
①此环节意在通过史料对比,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对立的国共两党对抗战路线的认识仍有相同之处。②教师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利益、爱国热情推动政党、政府调整政策,上下同心,对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
材料一:父送子“死”
四川安县王者成送即将出征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中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旁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材料二:冈村宁次日记
(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时,检查敌军战死者父母的来信,都是鼓励他们誓死为国捐躯的言辞。
教师设问:
对比上组材料,本组的这两则材料使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仅是国共领袖,普通民众也心系抗战。(本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利用感性材料,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既有利于形成全民抗战的认识,又可感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三组:
材料一:马占山牌香烟(图片)
材料二:“日本的飞机在轰炸,日军在逼近。整个时期都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抢运,但是民生公司的船员,没有一个逃跑,当时民生公司的16艘最好的船几乎被炸废了。1938年5月上海内迁工厂达152家,把自己的工厂迁到内地也是一种爱国行为。”——《百年中国》
教师设问:
读完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为什么说“把自己的工厂迁到内地也是一种爱国行为”?

学生交流、探讨、回答:
国难当头,连一向较为注重私利的工商业者也没有置之度外,从经济上支援抗战。

这组材料主要体现工商业者的爱国风貌。工商业者给学生的印象主要是惟利是图,教材上淡化了他们在抗战时期的活动。补充这些材料有利于拓展视野,深化认识。在阅读中,师生互相提出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3)难点的化解:(让学生学会欣赏,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立足历史,面向未来)(12分钟)
播放flase短片《荡寇志》:(该短片以flase的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抗日战争的历史及今天日本右翼分子的动向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1:欣赏完flase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2:假如你是一名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请你谈谈今天的中日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讨论,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学生1: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本问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2:中日两国同为东亚大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中方愿在日方立足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
①师生互动,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②让学生充分利用感性材料获取知识,感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伟大。另外,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与同伴进行交流。目的是鼓励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关心国家大事、支持国家外交政策是有益的。
(4)反馈练习(落实学习目标,巩固新知识)(7分钟)
1、议一议:某班级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蒋介石正面战场的抗战;有的认为是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有的认为是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作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想一想:历史已逝去,现在的情况和60多年前已不同,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安全威胁实始终存在,更加隐蔽。越是发达国家,国民的爱国情感就越深厚。《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华北事变后,它至今还是我们的国歌。尽管曾经发生改过歌词的插曲,但我们至今还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积极讨论发言。

①帮助学生再认识:全民族抗战是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
②这部分的内容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课堂小结:(3分钟)
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自主小结让学生自主小结,自主建立知识网络,互相激励,畅谈心得,共同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06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