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3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3”,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下图中的①②③④表示某城市不同阶段空间形态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都是从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

B.城市最初的发展一般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C.从②阶段到③阶段,城市的空间形态由块状变成放射状

D.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解析:选B。由图可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是从简单到复杂;该城市的空间形态首先沿交通线扩展;从②到③,该城市的空间形态由放射状变成块状。

2.读“欧洲西部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地租值为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a以内的地区发展商业

B.p点地租高于b点

C.甲卫星城镇中发展钢铁工业

D.乙卫星城镇中发展金融业

解析:选AB。甲卫星城位于城市西南方,位于盛行西风的上风向,不宜发展大气污染严重的钢铁工业。金融业应位于城市中心区,即a以内的地区。

(2010年江苏盐城调研)下图为“地中海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4.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处布局的是()

A.印刷厂B.自来水厂

C.化肥厂D.服装厂

5.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A.离城市远B.山区多灾害

C.近湖泊,湿度大D.交通不便

解析:第3题,图中乙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甲位于郊区,依山傍水,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丙位于河流与道路交会处,地租低,交通便利,可建设仓储批发区。第4题,丁处位于郊区,不适宜市场导向型的印刷厂布局,也不利于服装厂的布局;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差,不适合自来水厂布局;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化肥厂。第5题,图中戊地没有道路连通,交通不便。

答案:3.D 4.C 5.D

6.(2010年山东临沂模拟)读“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A城比B城服务范围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A、B两城市中,杜明家选购同级商品会选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明家到A、B两城接受服务,说明城市服务范围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主要因素。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说明其级别相同,但是由于受到交通等因素的影响,A城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吸引了周边其他地区的人口,说明在实际中,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发展变化的,服务边界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1)受高速公路的影响,A城比B城交通便利

(2)B城 A、B两城级别相同,商品等级相当时,只受距离远近和交通的影响。杜明家离B城更近

(3)不确定性。

相关阅读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6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6”,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2010年广东佛山质检)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B.B时段

C.E时段D.F时段

解析:第1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2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答案:1.C 2.B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3~4题。

3.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B.a—d—b—c

C.c—d—b—aD.d—b—c—a

4.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解析: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答案:3.A 4.C

(2010年湖南十二校联考)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①中甲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②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6.图②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①图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②图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答案:5.A 6.C

(2010年合肥质检)右图中反映出M、N、P、Q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回答7~8题。

7.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A.M

B.N

C.P

D.Q

解析:选D。城市化水平越低,说明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也越低,即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读图可知,Q地的第一产业比重高达70%左右,故该地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8.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MB.N

C.PD.Q

解析:选B。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旅游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可能越高;图中N地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0%左右,故旅游业发展水平可能最高。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10.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不便 ②地价上涨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9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已过了初期阶段,但还没有达到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阶段,即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城市人口向外流动,继而引发商业、服务业等相继外迁,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第10题,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就业困难、地价上涨、住房紧张、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农村。

答案:9.B 10.B

(2010年江苏百校联考)下图中的M市为某区域的核心城市,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城市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M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减小

B.M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缩小

C.所在区域城市数目在增多

D.所在区域城市化水平在提高

12.图示信息说明,该城市()

A.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过程停止

B.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C.交通拥挤,人民生活水平较差

D.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外迁现象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M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可能日益缩小。第12题,图中曲线的变化说明该城市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11.B 12.B

(思维拓展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城市化的进程便大幅度地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4.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时的多少倍()

A.1B.2

C.3D.4

15.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洪灾在许多城市不断出现,下列措施可有效减轻城市洪灾的是()

①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②扩大城市水域面积

③疏通城市排水管道

④增加城市开敞河道数量

⑤抬高楼房、道路地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第13题,城市化之前和之后的流量约为定值,所以图中数字可表示径流量的大小。若径流量为2,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若取城市化程度为40%,读图可得,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第14题,据图,1970年城市径流量约为2,2000年约为6,则2000年径流量约为1970年时的3倍。第15题,城市洪灾与城市建设导致城市雨季时的下渗、排水不畅有关,扩大绿地、疏通排水系统及增加泄洪河道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答案:13.C 14.C 15.B

二、综合题

16.(2010年长沙质检)以下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该市2005年各地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1995~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________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5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

(4)与1995年相比,该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是(双选)()

A.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B.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C.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

D.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5)描述该城市扩展过程。

解析:图中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自来水厂和饮料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故该河流向东北。E处临近大学城,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迁移差额率为负值,人口迁出致使人口减少。E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率均最大,人口增加最快。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人口总数基本不变。

答案:(1)东北

(2)E 临近大学城,技术力量雄厚

(3)A E B (4)BC

(5)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面积扩大;在城区外缘新建工业区,将会加速郊区城市化或形成新的卫星城。

17.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多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解析:本题以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化进程和主要特点,并结合两城市人口变化折线图考查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例分析2000年和1950年相比该地区城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并联系教材中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图中信息可知,从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是城市人口增长导致的结果;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城市发展出现差异,如图中E城由于公路交通的发展推动了其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5)ABD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1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2010年福建龙岩质检)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解析:选D。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解析:选D。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体是20~34岁的人,这些人迁移主要是务工经商,这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

3.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解析:选A。甲年龄段表示新出生的人口,其父母对应的是乙年龄段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010年江苏南通调研)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解析:选D。仔细读图便可得出正确结论。

5.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

解析:选A。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2007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7年

中国13.211.100.910.750.51

美国3.031.000.830.710.9

材料2: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3: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1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2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 。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4)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

(5)从材料3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知识。第(1)题,由表中中、美两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分析。第(2)题,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退休的老年人向南部、西部迁移主要受环境的影响。第(3)题,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第(4)题,注意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第(5)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新疆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开发资源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答案:(1)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美国经济发达,人口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增强了经济活力。

(2)工业发达,大城市集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在此集聚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并且环境污染严重

(3)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4)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①对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②对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

(5)广东 上海 北京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4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2001~2020年总体规划示意图,城市四大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据此完成1~2题。

1.到2020年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

A.团块状B.组团式

C.条带状D.放射状

2.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

C.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四大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各片区之间功能相对完整,是组团式。第2题,城市形态往往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河谷地区城市受地形的影响,其发展被迫沿河谷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

答案:1.B 2.D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3~5题。

3.如果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南风D.西南风

4.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5.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B.造纸厂

C.印染厂D.自来水厂

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区的布局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第3题,工业区位于居民区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布局才是合理的,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居民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关系,只有当地盛行偏北风时此布局才是合理的。第4题,新建的居住地也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的未利用地。第5题,P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山区附近和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不适合布局污染大气和水源的工业。

答案:3.B 4.D 5.D

6.下图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地铁站位置,网格数据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离地铁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地铁站完工后,何处地价最高()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选B。依据各地原地价及距四个新建地铁站的距离计算可得。

(2010年南京质检)下图为某城市风频玫瑰图和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7~8题。

7.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B.文化区

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

8.若a、d均为住宅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d

C.a交通通达度优于d

D.行政因素是造成a、d分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7题,该地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工业区应建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即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沿等高线凸向河流上游,据此可知该城市的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工业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则图中f最有可能是工业区。第8题,d附近有河流经过,地势较高,且远离工业区,环境优于a。

答案:7.C 8.A

(2010年广州调研)右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10.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三城市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职能也是甲乙丙,与此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只有C项。第10题,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边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商业或工业。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增大。

答案:9.C 10.D

(2009年高考重庆卷)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12.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D.医院、停车场

解析:第11题,图中某城镇用地规划方案合理科学,优点有:居住区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上风向;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靠近水源。第12题,防护带位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中间地带,可以布局人员活动时间较短的停车场、仓库、消防车库等市政工程建筑物。防护带内有污染,不可以布局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筑。

答案:11.D 12.A

(2010年江苏三市调研)2007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节、仙桃市等九个城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武汉城市圈范围图,回答13~14题。

13.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

C.4级D.5级

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解析:第13题,从题意可知,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分属于省会城市、省辖市和县级市三级。第14题,鄂州市与黄石市级别相同,其服务范围应相同。

答案:13.B 14.B

15.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解析:选C。①位于城市边缘,临近河流,宜布局港口码头;②位于郊区,地形平坦,且临近河流,宜建城郊农业区;③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市场条件最优,最宜建中心商务区;④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靠近河流,环境优美,宜建住宅区。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楼房布局等知识。A地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楼房的布局要从采光、通风等方面分析。工业区的分布主要从污染与交通方面考虑。

答案:(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17.(PK重点线)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A为主城区,兼有B、C、D、E各城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厂布局不合理的是,请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

(2)该城市规划在B处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简述B、C、D、E各城区对该市主城区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解析:图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厂3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差。水泥厂的大气污染严重,分析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B、C、D、E为主城区的卫星城。

答案:(1)水厂3 位于C城下游,水源被污染(水质差)。

(2)合理。靠近石灰岩山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便捷;避开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不合理。对城区有一定污染;开发山区,破坏生态环境;处在河流上游,影响水质。

(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城市合理发展。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20


一、选择题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2.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B.交通

C.市场D.劳动力

3.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

C.澳大利亚D.日本

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b分布地区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少,为大陆性气候区,因此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c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判断为乳畜业,其分布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

答案:1.A 2.C 3.A

(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模拟)今年60岁的杰恩和安娜夫妇经营了一个农场,杰恩说:“三四十年前农场常有许多来自西部牧场的牛群在此肥育,并就地屠宰,当时大家真是忙坏了,近年来这种盛况少见多了。”根据其工作年历(见下表)和所提供的材料回答4~6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耕作施肥播种玉米大豆田间管理作物收成翻土

畜牧生猪饲养并进行免疫接种

4.杰恩和安娜的农场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A地B.D地

C.E地D.F地

5.造成该农场近年来自西部牧场肥育牲畜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交通革新

②人们饮食习惯改变

③腌肉需求量大增

④节省运费

⑤饲料作物栽种面积大幅缩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⑤

C.②⑤D.①④

6.下图中甲~己中符合该农场特征的农业类型是()

A.甲B.乙

C.己D.戊

解析:第4题,D为美国的玉米带,可提供大量的精饲料进行牛群肥育,然后就地屠宰,就近销往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东北部地区。第5题,该题考查灵活分析能力。最简单的是用排除法。人们长时间以来生活习惯不会改变,因此②错误,排除A、B、C,故选D项。第6题,四地中,只有甲最靠近作物主种植区,可利用其作物进行牲畜肥育,把耕作业与畜牧业更科学地结合起来。

答案:4.B 5.D 6.A

(2010年靖江模拟)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7~9题。

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86%14%20%多

②45%55%90%少

③8%92%89%少

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①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水稻种植业。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判断,②地是混合农业,著名的分布区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③地畜牧业比重高,商品率高,是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小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答案:7.A 8.D 9.C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②

解析:由图可知最低月气温大于0℃小于15℃,最高月气温小于18℃,降水为年雨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此气候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第11题,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乳畜业主要产品是肉、奶,受市场因素影响大。

答案:10.B 11.D

经过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点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

解析:选A。可以用北京(40°N,116°E)作为参照物,甲点在北京的东南方向,进而推出甲点所属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A项正确。

13.乙点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D.种植园农业

解析:选C。首先推出乙点地理坐标为(37°S,62°W);然后,结合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推出该点在南美洲东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区,选项C正确。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4~15题。

1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选A。基塘生产的劳动对象既有动物(鱼、蚕等),也有植物(桑树、甘蔗等),属于混合农业。

15.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桑(蔗)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技术的改进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改变

解析:选C。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二、综合题

16.(2010年江苏盐城调研)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农业,我国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

解析:图示模式是以水稻种植和鸭子、泥鳅养殖为主的混合农业,而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答案:(1)混合 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日本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地形平坦。

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

(3)形成湿地稻田养鱼、养鸭复合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大。

17.(PK重点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农业区A为(国家)的平原,B为(国家)的草原。

(2)A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农业,B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3)A、B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相同点是什么?请说出三点。

(4)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B农业区与澳大利亚同类农业地域类型在经营品种上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农业区发展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示信息判断,A为中国的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B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回答。

答案:(1)中国 松嫩 阿根廷 潘帕斯

(2)商品谷物 大牧场放牧业

(3)都是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壤为黑钙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4)美国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营农场 澳大利亚主要是养羊,B农业区以牧牛为主

(5)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0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