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m.JaB88.COm/p>课时1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表现。2.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①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
(1)现状量:④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分布不均:⑤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⑥华北较少。
2.我国草场退化
(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⑦澳大利亚。
(2)利用方式:⑧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
(3)问题:草场退化严重、⑨生产力不断下降。
3.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原退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问题后果
森林面积锐减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⑩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原退化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造成荒漠化
思维活动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主要分布地区:①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天然林为主;②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以天然林为主;③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2.植被破坏会造成哪些主要生态问题?
答案 一是森林面积锐减:①珍稀动植物减少、灭绝;②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二是草原退化:①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变化;②降低草场的生产能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出现土地荒漠化。
三、水土流失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2.形式:水蚀和风蚀。
3.概念: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
4.原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2)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
5.后果
(1)直接危害:破坏土地资源,表土流失,土地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
(2)间接危害:淤塞江河湖泊,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
思维活动
3.城市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有哪些影响?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活环境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影响:城市工程建设一方面使地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废弃物等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新的物源。表现:①使城市洪峰提前;②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城市缺水;③使城市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4.新疆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吗?
答案 虽然新疆地区深居内陆,但也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风、冻融等现象,有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现象,因此,新疆地区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探究点一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探究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图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现有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面积天然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处荒漠化与清代的什么政策有关?
答案 (1)人口剧增,所需耕地面积扩大,天然林遭破坏。
(2)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
(4)“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移民守边,开放蒙禁”。
反思归纳 植被破坏的表现及危害
迁移应用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20日是全国科普日,黑龙江省科普中心展开“少穿一件羊绒衫,保护一片大草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哈尔滨市民纷纷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草原生态。进入11月份,往年销售红火的羊绒产品首次遇冷。
材料二 一件羊绒衫需要3~5只绒山羊“献身”。据业内专家介绍,绒山羊是制作绒产品的唯一原料,而绒山羊对草原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它不仅吃草,还吃草根,口中特殊的气味和化学成分能使啃噬过的草地寸草不生。
材料三 
(1)有家羊绒衫生产企业打出“温暖全世界”的广告用语。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羊绒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分析材料三中牧区“斑秃”的成因。
(3)试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破坏植被、草场沙化退化、气候更加恶劣。
(2)水源地畜牧量较大,破坏草原植被。
(3)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放牧方式、改善牧民生活。
解析 第(1)题,羊绒产业“温暖全世界”却毁坏大草原,绒山羊的过量饲养会破坏植被,导致草场沙化、退化,引起沙尘天气,当地变得更加干旱,地下水也更加缺乏。第(2)题,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在水源地——井周围,绒山羊过度践踏,对草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草场沙化、裸露。第(3)题,应调整产业结构,限制绒山羊的存栏量。并做好牧民的转产就业工作。
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在主峰附近存在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暴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述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山洪暴发,大量采伐,兴建土木工程
(3)森林破坏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气候变迁等
(4)自然: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黄土疏松,易侵蚀。
人为:滥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战争等。
反思归纳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
原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地面坡度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多暴雨,植被稀疏等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开发陡坡地、过度垦殖、轮耕等;露天开矿等
危害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破坏土地资源;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迁移应用2 下图是由于人类不遵循生态规律,造成“人口、粮食、生态环境之间恶性循环的示意图”。请把有关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字母所在的位置。
①盲目开垦草原 ②人均耕地减少 ③地力减退 ④围湖造田 ⑤肥料短缺 ⑥灾害加重 ⑦生产条件恶化 ⑧毁林开荒
答案 A—⑧ B—④ C—① D—③ E—⑤ F—⑥ G—⑦ H—②
解析 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短缺。人们通过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途径来扩大耕地,结果使植被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加重了自然灾害。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的生产条件恶化,土壤肥力下降、生产条件恶化进而造成缺粮问题更加严重。
1.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B.西南横断山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C.东南部台、闽、赣等省的山区
D.广大的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地区
答案 A
解析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3。
2.关于我国草场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场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
B.重用轻养,草场退化严重
C.草场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
D.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2/3
答案 D
解析 目前我国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场面积的1/3,并有继续扩展之势。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得知,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0.13公顷,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2%。回答3~4题。
3.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
B.森林采伐速度过快
C.毁林开荒严重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该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①生态环境恶化 ②水土流失 ③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④草场生产力下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材料中的“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2%”是题眼,说明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第4题,草场生产力下降是草原退化的结果。
5.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甲地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甲处植被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靠近海洋,夏季来自海洋的风速大,所以乙处植被的主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地海浪侵蚀海岸,所以丙处植被的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2)考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荒草地开垦成耕地,破坏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华北地区农业需要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水污染。

延伸阅读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古代文明衰落的生态原因
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即今伊拉克境内.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苏美尔文明)。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农民生产了超出他们家庭所需要的食物.剩余的谷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大门。但是,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机会来阻止环境的退化。由于技术不足以
及频繁受到入侵者的袭扰,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生态灾难的煎熬.文明因而走向衰亡。
希腊人和罗马人同样没有摆脱这种命运。当文明在东端新月形区域湮灭时,地中海盆地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乔木由松树、橡树以及其他叶厚而抗干旱的树种组成,植物生态学家称之为硬叶林,水分条件也较好。据记载,当第一批定居者到达科西嘉时,那里的海岸还是树木参天,船只的桅杆甚至被伸向海中的巨大树干击坏。在地中海森林荫护下,这一地区土壤肥沃,后来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谷仓。古希腊人首次改变了这一景观。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多森林被砍伐以满足对木材、薪木及木炭(用于制陶等生产过程)的需求。森林的更新又为土壤侵蚀和山羊所阻碍。山羊被称为“有角的蝗虫’’,它们能够适应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啃食一切可吃的东西。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周围地区:“现在剩下的和过去存在过的相比,就像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所有土地上的脂肪和肉都消耗尽了,剩下的只是赤裸的土
地骨架。”
罗马人对地球则持有一种占有观。他们认为地球是智人的财产,可以按人们所希望的任何方式来开发利用。在罗马帝国时期。受罗马农业生产系统的推动,森林砍伐从东部土耳其的加利利山地和陶鲁斯山脉,一直蔓延到西班牙的内华达山脉。在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的斗兽游戏中,成千上万的动物死去,一些大型动物如狮子在希腊和埃及绝迹。在罗马人的思想中,美和功利紧紧维系在一起,罗马的社会伦理中丝毫没有“保护"二字,他们以通过努力创造的“第二自然"为骄傲。老普林尼曾写道,人类有时滥用他们的母亲——地球。但他和大多数罗马人一样,仅仅将这种滥用看作是使用智慧的一个失误。
这样,罗马帝国赖以维持的生命支持系统逐渐被破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沿用传统的放牧方式,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林草植被进一步退化,同时还加剧了草畜。严酷的现实使黄土高原各省区认识到了恢复植被的重要性。近年来.他们结合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项目,把依靠自然力量恢复植被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草畜矛盾的重要措施.实施大面积“禁牧"。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委员会介绍,目前.黄土高原一半以上的面积已经实施了禁牧。.
专家认为.禁牧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同时也为我国从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简述黄土高原大面积实施“禁牧"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思路分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综合分析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方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另一方面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加剧,植被在减少,土壤遭受侵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有效的治理办法.将沟道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和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采用保塬、护坡、固坡、固沟的方法,使暴雨时水土不下塬、泥不出沟,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淤地坝和坝系建设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十五’’期间,陕西省将投资18亿元在陕北地区建设大型淤地坝2250座、小型淤地坝7244座.通过打坝淤地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现“林草上山。粮食下川"。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什么要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
思路分析:联系黄土高原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黄土高原的沟道小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因此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什么是小流域?如何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提示: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这种沟道遍布黄土高原地区。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
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少
(2)沟壑发展、泥石流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3)水、土、肥的损失干旱
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洪涝(下游“地上河”)
(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小流域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地球之肾”)
作用:调节水位、蓄洪防灾、保证航运
洞庭湖问题:围湖造田、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洪灾
湿地可持续发展原则:退湖还田、营造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具体做法:(1)调整农业结构(2)扩大城镇人口容量(3)发展生态旅游业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

2.水土流失的危害
状况
程度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的地区。
面积
水土流失的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11万平方千米。
危害
概述
既造成了当地的恶化,也影响了区域的发展。
表现
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土壤养分,耕地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②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 ,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 
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
位置的过渡性: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 比较脆弱;
过渡性从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____区向干旱区过渡
从森林向____过渡
从农业区向____过渡
土壤质地特殊: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侵蚀;
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多集中于 季,且多雨;
自然灾害频繁: 、 、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主要原因)
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________________、营造宫殿、伐林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综合发展。
⑵要以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2.具体原则(三结合):
(1)________、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________、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3)治理与________相结合。
3.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兴修 (沟谷)、修筑(缓坡)、平整 (塬面)等
农业技术措施
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生物措施
提高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还还,恢复。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实行乔、灌、草结合,增加土壤有机持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能力,防止对表层土的冲击。
3.模式: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治理。
巩固练习:
1.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3)题。
(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A.地势低平B.地势坦荡
C.沟谷发育D.波状起伏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B.①②③
C.①③⑤D.③④⑤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D.荒漠化
3.下列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中,属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是()
①打坝建库②培植草木③地膜覆盖④轮作套种⑤深耕改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4.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发土地复垦工作D.盲目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5.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实行农林牧综合治理
D.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6.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写在右图(黄土高原人地关系
恶性循环示意)中空白方框内。
A.扩大耕地开垦面积B.农作物产量下降
C.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D.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3.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教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教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标要求】

1.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要求】

测试要点 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

水土流失 知道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

结合实际,提出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

播放一首陕北民歌,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入新课。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判读图3-1-2)

……

附件下载

选修二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我国多项自然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2、要求学生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要大范围、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问题上无良方。在这一前提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和歌曲《黄土高坡》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67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