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中考数学总复习等腰三角形导学案(湘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数学总复习等腰三角形导学案(湘教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0课等腰三角形

【知识梳理】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分类讨论

【例题精讲】

例1.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B.12cmC.15cmD.12cm或15cm

例2.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

A.B.C.或D.或

例3.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中点,MN⊥AC于点N,

则MN等于()

A.B.

C.D.

例4.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则AC的长是()

A.B.C.D.7

例5.△ABC中,AB=AC,D是BC边上中点,DE⊥AB,DF⊥AC,垂足为E、F.

求证:DE=DF.

例6.如图,□ABCD中,的平分线交边于,的平分线交于,交于.求证:.

【当堂检测】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___.

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P为BC上一点,

且BP=1,D为AC上一点,若∠APD=60°,则

CD的长为()

A.B.C.D.

3.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设甲虫P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则d和h大小关系是()

A.d>hB.

C.d<hD.无法确定

4.已知a、b、c为三个正整数,如果a+b+c=12,那么以a、b、c为边能组成的三角形是:①等腰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③直角三角形;④钝角三角形.以上符合条件的正确结论是.(只填序号)

5.如图,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

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

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6.已知等腰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如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0,4),与

x轴交于点A、B,点A的坐标为(4,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Q是线段AB上的动点,过点Q作QE∥AC,交BC于点E,连接CQ.

当△CQ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Q的坐标;

(3)若平行于x轴的动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与直线AC交于点F,点D

的坐标为(2,0).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使得△ODF是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知识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2.3.1等腰三角形(1)
一、学习目标:
1、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激情投入,收获成功。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三、合作探究(同学合作,教师引导)
1、复习回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用剪刀按照49页介绍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想一想,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3、将2中的等腰三角形沿对称轴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你能证明这两个性质吗?
4、填空:如图1,在△ABC中
○1∵AB=AC,∠BAD=∠CAD∴BD=,⊥。
○2∵AB=AC,BD=CD∴∠BAD=,⊥.
○3∵AB=AC,AD⊥BC∴∠BAD=,BD=.
四、精讲精练
例1、如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例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例3、如图3,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且AD=AE
.求证:BD=CE

练习:1、如图4,AB=AE,BC=DE,∠B=∠E,AM⊥CD,垂足为点M
求证:CM=DM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40o,则底角为。
3、如图5,在△ABC中,AB=AC,∠A=30o,BF=CE,BD=CF,
求∠DFE的度数。

五、课堂小结: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六、作业:P511、3

等腰三角形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等腰三角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3等腰三角形(3)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1.习题第5题。

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1等腰三角形(一)
一、问题引入: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证明的基本步骤
2.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
(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
(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二、基础训练:
1.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及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三、例题展示:
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DF⊥AC,
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四、课堂检测:
1.如图,已知:∥,AB=CD,
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
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
△ABE≌△CDF的是()
A.∠A=∠B;B.BF=CE;C.AE∥DF;D.AE=DF.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
3.(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4.△ABC中,AB=AC,且BD=BC=AD,求∠A的度数.

5.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是垂足,求证:
(1)G是CE中点.
(2)∠B=2∠BCE.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06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