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概述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概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占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炼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知识巩固

1.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TSP)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变质、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气体是()

A.氨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出,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废水主要污染水源)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到处飞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无色透明的雪碧饮料C.蒸馏水D.牛奶

6.“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从题干分析出“产品”只能有一种,不能有两种。)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7.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五氧化二磷颗粒在空气中看到的现象是烟,不会是雾。)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和放出热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

8.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与氧气有关D.熟石灰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9.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和漂白剂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参考答案:各取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无气泡产生的是水

延伸阅读

《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学习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各气体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探究空气氧气含量的组成实验。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

3.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
4.你能识别本节课内容中【实验2--1】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请你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请说明理由。
二:自主探究
㈠证明空气的存在
实验探究1::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㈡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
阅读课本,说出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物质组成的,讨论举出实例。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6.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

㈣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答: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1)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组成纯净物的物质只能是。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以是两种也可以是,物质种数不固定。
(2)纯净物有固定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四:学习评价
通过课堂习题评价本节课完成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由做出反思
六:评测
自我检测: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1:4B.5:4C.4:1D.5:1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鲜橙多饮料C、冰水混合物D、“快鹿”牛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7.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稀有气体
8.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9.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氧化碳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
10.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C.24K黄金D.氦氖激光气
12、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
(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人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人教)”,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一:空气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初步了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引言】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入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哦,没有。那么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提问】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2、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总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师边介绍演示新教材[实验2-1]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归纳总结

师:从实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

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

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课堂练习

【投影】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209.9℃,沸点为-1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许多实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

五、学生自学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保护空气。

【板书设计】

课题一: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

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三、保护空气

【教学后记】

课题二:氧气(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物质的燃烧现象。

【教学难点】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一结论的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已制备好的氧气、木条、木炭、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引言】师:什么是物理性质?(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展示】一瓶已制备好的氧气,正放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氧气的物理性质?

生: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师: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如下表:

颜色

气味

状态

标况下密度

与空气密度的比较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

略大

-218℃

-180℃

不易

【演示】教材中[实验2-2]。

(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2-3,实验2-12,然后填好下表: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方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必须强调硫、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

【提出质疑】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讨论】

【现象】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请该生用手触摸集气瓶的外壁,感觉烫。)

【结论】铝+氧气氧化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老师与你们一起做过四个实验,这四个实验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告诉了我们: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对吗?

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会计师相对较少,所以物质燃烧的程度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法探究了氧气一个重要物质性质——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标况下),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师生的合作实验,探究了氧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较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1、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生成气味的气体,并且都放热,不同的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

2、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并生成一种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物质是。

3、空气中有氧气,用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

1、写出木炭、硫、磷、铁、镁、铝及蜡烛分虽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庆的文字表达式。(用填表格式)

2、预习第31-32页的教材内容。

3、讨论: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纯氧中剧烈?

【板书设计】

课题二: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教学后记】

课题二:氧气(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

技能目标: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玻璃棒、水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1)化学小魔术:不燃的小手帕

(2)影片片断欣赏: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二、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做的一些实验和刚才小魔术中酒精的燃烧都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能不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呢?

三、探究合作

1、分组讨论:

(1)下列反应有哪些共同点?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E、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联系实际谈谈氧气有哪些用途?

2、师生共同总结:

(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四、创新应用

1、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碳B、铁C、磷D、硫

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

四、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教学后记】

课题三:制取氧气(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2、

二、导入新授

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四、究实验

1、实验探究

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

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

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

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

2、实验总结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四、创新应用

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

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2)电解水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教学后记】

课题三:制取氧气(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a)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b)抢救“非典”病人时为什么要输氧?

六、导入新授

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七、探究实验

1、实验探究

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

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

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

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

2、实验总结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四、创新应用

a)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

b)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2)电解水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

八、板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

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9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